纽约失踪华人高中女生 揭露华裔家庭鸡娃的隐痛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3月5日 18点32分 PT
  返回列表
73315 阅读
43 评论
Letsight

如今的教育,用卷生卷死来形容毫不为过。

上周小红书博主@北京人在纽约 发了一个简短的帖子:纽约长岛走失的女孩已经去世了,不用找了。

短短几个字,透着无尽的悲哀。绝望女孩的背后,是什么扼杀了她生的希望?

扒了一下外网才发现美国纽约长岛一名华裔女高中生薛嘉琳(Jaclyn Xue,音译)在两天前被通报失踪。多个网站、论坛都在发布她的寻人信息,但是学校于2月25日晚间证实,她已不幸离世。

校方没有公布具体死因,但这件事依然引起了网友的讨论和猜测。根据Reddit对这件事的讨论,有人认为,她可能遭受校园欺凌,甚至成为反亚裔仇恨的受害者;也有人猜测,她未能进入家人期望的藤校,最终选择了极端方式离开。无论真相如何,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女就此陨落,令人痛惜。

据外媒报道,薛嘉琳在同学和老师眼中,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她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还曾因PSAT和SAT成绩优异而被校内广播表扬。同时,她还是一名运动员,非常符合我们对华裔学生学术+体育双强的认知。

据一名就读同校的学生回忆,薛嘉琳为人低调,很少在社交媒体上露面,但在学业上表现十分出色且勤奋努力,她平时话不多,鲜少参与社交活动。

“她几乎没有社交媒体上的痕迹,也从未见过她出现在其他同学的帖子里。这是学区内首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感到不安。”另一名同学则表示:薛嘉琳在学业上非常优秀,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从未听说她有任何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这件事情真的让人感到难以置信和惋惜。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女孩,原本应该拥有无限可能,却在最美好的年纪离开人世。学霸光环背后的她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压力和痛苦。

在这起事件中大家讨论的焦点,落到华人家庭的教育观上。前两年某论坛上出现这样一个帖子《说句实话,美华卷娃是非常明智的,绝对不能放养》。帖子中的核心观点很明确,华人家庭必须鸡娃,不能听信所谓的“快乐教育”或“因材施教”而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因为对于华人而言,社会资源和晋升空间存在天花板,只有通过教育内卷,才能确保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场鸡娃浪潮中,最具标杆意义的人物莫过于“虎妈”蔡美儿。她的著作《虎妈战歌》被无数华人奉为“鸡娃圣经”,至今依然有很多华人家长践行这一教育理念。升学规划从胎儿开始抓起,孩子从还没有出生就开始进行规划,从1岁开始就要进行音乐、STEM、语言启蒙。到了学龄阶段,周一学STEM,周二练钢琴,周三学骑马,周四奥数,周五英语演讲,周末还有击剑、高尔夫、冰球等,时间安排精确到分钟。

补习并非只存在于某一个地域,而是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全球。纽约法拉盛是华人聚集区,放眼望去,满是补习学校。无论是晚上、周末还是寒暑假,孩子们都在补课,补的不是课业,而是未来的竞争力。

在加州,尔湾早已成为“美版海淀”,如果你走在硅谷附近的南德安扎大道,会发现这里几乎成了华人鸡娃战场的最前线。从数学竞赛、到中文补习、再到琴棋书画艺术中心,应有尽有,满足华人家长的一切需求。从北京海淀卷到旧金山湾区,改变的只是地理位置,华人家长的鸡娃精神从未停歇。

在美国,仅有好成绩远远不够。随着美本申请门槛的不断提高,即便SAT满分、GPA 4.0的学生比比皆是,除了学业,华人家长还必须在“特长”上卷出新高度。

奥运热让越来越多中国家长意识到体育特长是进入藤校的快车道,但其实早在十多年前,美国华人家长为了拼升学优势,就已经给孩子们安排冰球、赛艇、击剑等小众体育项目了。

这些项目不仅烧钱,而且门槛还很高。一个孩子想要在赛艇、击剑等项目上脱颖而出,光是每年的俱乐部学费、私人教练费、比赛支出,就动辄数千到上万美元。但华人家长的鸡娃精神从不认输,只有不知道的,没有不能卷的。

华人家庭所到之处,令人闻风丧胆。在美国最卷的地方,总有华人的身影。提到美国的顶尖高中,纽约的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几乎无人不知。这所学校每年吸引超过26,000名学生报名,但最终只有成绩最顶尖的3.7%能成功入学,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走进史岱文森就好像走进了“亚裔学霸营”,尽管亚裔在纽约市仅占12.6%的人口,但在史岱文森,他们的比例却高达72%。

一位华裔家长透露,史岱文森的学生日常安排极为紧凑,每天要上满10节课,每节课40分钟,光是正式课程就将近7个小时,还不包括课后补习、竞赛训练以及课外活动。不仅是史岱文森,在纽约8所公立顶级高中的录取中,亚裔学生占比长期稳定在50%以上。华裔学霸不仅卷顶尖大学、顶尖高中,还要卷顶尖竞赛。2022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中,代表美国队获得金牌的几乎全是华裔。

在2022年美国高中生最负盛名的科研赛事雷杰纳隆科学奖(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40名决赛入围者中,有至少15名华裔,他们分布在加州、纽约、新泽西等十个州。华裔学生的高竞争力,不仅让他们“占领”了精英高中,还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美国的教育生态。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加州某些郊区,每新增1名亚裔学生,就有1.6名白人学生转学离开。

研究表明,教育竞争是促使这些白人家庭离开的主要原因。这些白人家庭以“打不过就逃走”的方式来规避亚裔带来的内卷。

正如华裔作家Jenny Zhang在文章中回忆的那样:亚裔的成功常被认为是恐怖的——像无情的机器人,是虎式教育的产物,只关心考试成绩,只求成功却不问原因。只会读书、疯狂内卷已经成为亚裔学生,尤其是华裔学生的刻板印象。

卷到金字塔顶端,就会成功吗?最近两年,高分亚裔学霸被顶尖名校拒绝的新闻层出不穷。看看他们的履历,无一不是接近满分的SAT成绩、接近满绩的GPA、人手十多门AP,还是运动队队长、拥有N个冠军,又是编程高手,甚至还创办了公司,弹得一手好钢琴…总之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六边形战士,各项技能拉满。

按常理,他们应该是名校最理想的候选人,但现实却并让人大跌眼镜。虽然很多人将被拒的原因都归咎于当时的《平权法案》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华裔学生背景同质化的问题。

《纽约时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标题直言:《Princeton University admissions officers once wrote Asian applicants had 'very familiar profiles'》的文章,普林斯顿大学招生官曾表示,亚裔申请者的背景看起来“非常相似”。

GPA 3.9+、SAT 1500+,这些已经成为基本配置;数学建模、计算机编程、生物实验等科研竞赛经历惊人相似;课外活动也大多集中在特定项目,比如钢琴、小提琴、奥数、机器人竞赛等。在激烈的申请战场上,每一位申请人都在极力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但亚裔学霸们看起来都像是被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完美学生”,这反而让他们失去了独特性。越是完美,越是让人感到乏味。

华裔家庭凭借强大的学术竞争力,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们用高分的成绩、精心雕琢的履历、近乎完美的成长轨迹,塑造了一种“亚裔学霸”神话。

但是招生官的标准在变,社会的需求在变,只有华裔家庭的鸡娃模式依然留在内卷的循环之中。

当学霸成为一种刻板印象,当千篇一律的背景成为名校申请的阻碍,华裔家庭真的赢了吗?

这场持续数十年的鸡娃战争,究竟是通向成功的捷径,还是陷入无尽内卷的死循环?

习大好人
1 楼
千年的树木,都是缓慢生长的 亚洲,普遍空间狭小,以调细胞分裂周期,为荣,为天棚 无解!
书中木有颜如玉
2 楼
妈个逼的, 在大漂亮国卷死了,也能赖上东大? 操他妈的! 着女孩要是在东大,986、211应该没问题吧? 也不至于寻短见吧?
c
cbs888
3 楼
小kaikai
4 楼
很正常在墙国你卷到底都没出路!起码在美帝你还能卷出一片天地!家长们自己掂量掂量 哈哈哈哈😂🤣😆 [1评]
吃斋念佛大灰狼
5 楼
很多华人第一代移民在美国生活的艰辛,往往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承受不起的压力。自己不要说英文就连中文字都没认识几个,却逼着孩子去考哈佛。 [1评]
习大好人
6 楼
灰狼姑娘, 说的好 自己干瘪 非要孕育丰润 妇人 [1评]
k
koukakoula
7 楼
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父母太虚荣。一句“为你好”把孩子卷到身心疲惫不堪。
傲娇滴滴
8 楼
你们反思吧,希望大家都搞快乐教育哈, 我就不参与了。 我是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明白一个道理,你努力学习了,你就能比一般的人强一点。 卷的不是成绩,是锻炼学习的能力。
低层群众
9 楼
以前的旧中国很多中国孩子没钱上学,无法授到教育,其实亚裔孩子大部分是爱读书的,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老外子女竞争不过只能讲一些偏理,要靠真才实料!
分局政委
10 楼
再怎么卷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天赋,很多孩子拼尽全力一般也只能到高中,能被顶尖大学录取的只有那百分之五。
吃斋念佛大灰狼
11 楼
你个傻狗,没人给你压力因为你就一废柴。
k
kkk_kk
12 楼
又穷又蠢的世界观真可笑
西
西方失败2015
13 楼
美国人已经放弃与华人竞争了,美国的坠落是不可避免的
红朝商人
14 楼
别总是说华人如何卷,看看犹太人,看看白人精英。 [1评]
熊猫出塞
15 楼
非常卷的, 不光得卷文化课,课外活动也得卷出花来才能outstanding。
熊猫出塞
16 楼
狗屁的快乐教育, 高级私校里面白人黑人黄人都卷死。
p
ppplu
17 楼
读后感:文章开头的女生什么原因离世的,都没有说出个一二三,就洋洋洒洒地复制粘贴了一大堆东西。
a
azkaban
18 楼
你看看自己的逻辑。你能看得到几个犹太人?精英的孩子当然可以卷,他们有卷的基因,还有家庭托底。普通人的卷和人家的卷不是一个效果。不过你不卷估计怕吃亏,心理危害很大,卷卷也好。
s
scottfox2008
19 楼
我觉得都是自己吓唬自己。 GPA: 3.8/4.6, 第一年一个B, 第二年一个B, 第三年两个B SAT: 1510 四年摔跤 ED1 申请哥伦比亚被拒 ED2 申请NYU被录取。 没有那么难的。
f
flow
20 楼
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屁话!只说了华人孩子优秀的千篇一律,但非白人怎么优秀的与众不同一句也没有!而且按照作者的混蛋逻辑,华人的出路在哪里?躺平混吃等死?明明是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居然还扯出这么多淡出来!
a
azkaban
21 楼
我就在躺平混吃等死,感觉挺好。问题是你卷的结果很可能也是混吃等死,只是精神胜利了。 [1评]
t
treebear
22 楼
狗粮看清楚了吗,美国大学入学的标准就是一个,没有标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主打一个种族歧视和金钱优先。 [1评]
书中木有颜如玉
23 楼
这条件,除非有legacy, 哪族人都进不去哥大。 NYU 不错了,target 学校也就是 NYU, BC, Tufts, Lehigh 啥的。 UCLA 都不行,遑论哥大。 [2评]
书中木有颜如玉
24 楼
哈, 卷得更厉害
f
flow
25 楼
: 无论干什么只要自己高兴就好。 不知道你从事什么职业,除非拿到一个铁饭碗,否则你不卷业务就要卷人际关系,很难真正躺平。 [1评]
R
RM
26 楼
2019年,美国爆发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学招生舞弊案,涉及金额超过2500万美元。主谋威廉·辛格通过假慈善机构收取贿赂,帮助富裕家庭的子女通过伪造体育特长和考试作弊进入顶尖高校。 涉案的名人包括《绝望主妇》主演之一、艾美奖得主菲丽西提·霍夫曼等明星、以及商界高层人士。 其中,受波及的高校包括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乔治城大学等。最终,主犯辛格被判处三年半监禁、罚没1600万美元财产。 辛格服刑期满后,于今年七月创办了新的大学申请咨询公司,重操旧业,为精英大学输送精英家庭的孩子——以合法、合理的方式。
1
1292fa
27 楼
土狗轮得到你评论美帝?举一张白纸试试? [1评]
R
RM
28 楼
听过犹太人专门学校和推荐信吗?很多白人知道卷不赢没机会所以不向上卷改向下卷,每隔一段时间白人就会烧杀、恶搞抢位置的“竞争者聚集发展区”。 例子:黑人华尔街、华工唐人街、纽约华埠游民收容所
只想一个人
29 楼
有压力的一生,最后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人
a
azkaban
30 楼
这个卷不卷是看你对自己的定位,同样的能力,你觉得自己值50万是卷,20万就很可能是不卷。一个地方躺不平就换个地方躺,美国找躺的地方还不算特别困难,当然也要看专业和时间。
s
scottfox2008
31 楼
所以我说帖子里头的例子只有密执根被录取,没有那么恐怖。 何况Lehigh 和 NYU还不是一个档次的。 Leigh 连pitts都不如。
p
ppplu
32 楼
哪族人都进不去?那族人这条件就稳了。
C
Claude_Z
33 楼
狗粮就别来碰瓷了,他们母语是英语,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你算什么东西?美国养的狗而已
t
treebear
34 楼
: 狗粮回家吃屎去,去喊一声Free Palestine.
书中木有颜如玉
35 楼
就是,一出点啥事,总是有人要咱华人自己反省,从来没人敢问问大漂亮国的体制问题
好热
36 楼
压力太大了,父母不要过多干预孩子。鼓励他们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好。孩子的人生都是自己的
b
bk59
37 楼
卷要有个程度,不是往死里逼
b
bk59
38 楼
115所211院校,39所985,8所常青藤。对比的时候,也要看下分量。
麦客
39 楼
黑人或者印地安人应该可以。。。
南方兔儿爷
40 楼
很多人移民说是为了孩子,其实是为自己。自己都做不到的就不要去逼孩子。
世外桃仙
41 楼
说华人孩子优秀的千篇一律,没有独特性,其实就是华人优秀的孩子太多了。如果就一个半个优秀的,那就是独特。偏偏华人小孩个个都很全面,让西人嫉妒得眼红脸绿气不顺。LBGT多有个性,西人好好保持他们的个性吧,华人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p
paodan888
42 楼
上一代不清楚,但这一代靠留学移民的人,很可能孩子未来的学校不如自己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