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镇的中国狂欢节 那里的老外都自称是中国人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8月1日 16点31分 PT
  返回列表
62283 阅读
26 评论
不相及研究所

“我诚邀你们今天都成为中国人!“

站在广场正中央高台上,穿着龙袍、戴着中国古代王冠的白人振臂高呼,全场两万多人随之响应,一场欧洲最大的中国古代cosplay狂欢节拉开了帷幕。

与此同时,现场还演奏起了中德两国人都听不懂的——“巴伐利亚中国国歌”。

从1928至今,迪特福特的中国狂欢节已经举办了92年

每年天主教大斋节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德国小镇迪特福特都会变成中国城。

镇上的居民纷纷换装变成 “中国人”,他们会穿上所谓的 “中国传统服装”,把脸涂成黄色,走上街头,庆祝这一盛大节日。

头一次到迪特福特旅游的中国游客如果正好赶上这场盛会,都会纳闷:“这个镇上的人怎么都这么喜欢中国人?”

舌头打不直的当地人,会冲每一个到访的游客大喊:“你好“,那架势比中国人还要好客。

石头堆砌的德式小镇,在那两天主色调变成了红色和黄色。街头巷尾会张贴写有“福”、“喜”的春联,并悬挂红灯笼、中国龙图案的旗子。

从僵硬干瘪的中文一眼就能看出书写者对汉字掌握还不过熟练。

为了附和狂欢节的主旋律,当地的肉店招牌甚至直接改名为“中国肉店”,面包店则转变为“中国面包店”,除了有德国人最爱的啤酒,还出售新鲜的“中国甜甜圈和椒盐脆饼”。

欧式深色橡木餐桌和椅子上面挂着红色中国灯笼,那种冲突感仿佛灯下坐着西方的骑士和中国的关羽在一块进餐。

迪特福特的人民抱住了想象力,将对遥远东方的幻想,全装进了这个节日。

时间和空间产生了错乱,穿着中国元素服装的白人一出场就擂鼓舞狮,但眼睛上浓重的眼线又显得相当突兀。

手捧《弟子规》的儿童慢悠悠地走在街上,旁边还有穿着中国丝绸的妇女。

锣鼓声响起的时候,一个穿着皇袍坐着三层高轿子的男人,在当地民众用蹩脚中文喊着“福高皇帝”的欢呼声中,出现在人们视野。

福高皇帝就是当天的焦点人物,他会站在轿子上绕着整个迪特福特小镇一圈,巡视他的“王国”和“子民”。同时,在狂欢节那天,市长会被贬职为皇帝的大官吏,此外还有太监和御林军等角色。

遛完一圈,福高皇帝会在群臣的簇拥下,登上他的金銮殿,宣读《告臣民书》,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镇富民安。

今年2月20日,已经当了3年福高皇帝的曼弗雷德·科勒辞去了这个身份,明年迪特福特的“中国人”会用砸金蛋的方式选出新一任帝王来主持整个狂欢节的仪式。

已经52岁的曼弗雷德坚信从中国购买中式服装,才更加显示他致敬中国文化的诚意。身上的这一套装扮都是他委托朋友特地从中国买过来的。

迪特福特人将全方位的中国化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朝的马褂、辫子和旗袍,古代的中国官员、和尚以及老百姓,各种中国元素在现代德国来了一次文艺复兴。

他们对古老中国的印象就是清朝的样子。网上谣传,也许是1911年某个清“皇戚”隐姓埋名于迪特福特,才有了今天这个中国狂欢节。

还有人开玩笑说是雍正皇帝借丹药假死脱身,和真爱吕四娘远遁欧洲,模仿先贤耶律大石创建西辽的历史,在欧洲创建了一个西清。

“对不起,我一直以为大清亡了,原来我错了,大清居然在欧洲开辟了一片天地!”

一些在当今中国农村正在消失的传统节目,在德国迪特福特甚至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龙舟和踩高跷表演的出现,让人想不到东方的神秘力量对他们影响如此之深。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游行队伍出现,又会让人误以为身在迪士尼乐园。这也是他们想象力最收敛的cosplay。

黄色铁桶队出场的时候,你会怀疑这是不是一场跨国行为艺术。当地人钻进涂满黄色颜料的铁桶里,探出一张同样高饱和度黄色的脸,铁桶上写着“寿”“王”“未”等汉字,更像一件意识流艺术作品。

 

当地人身穿红色大马褂,头顶飞行员眼镜,拎着大木箱子前写着汉字“虎”,上面挂着个气球,看着像在致敬理查德·弗莱彻的电影《虎!虎!虎!》,跟中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来迪特福特看看,你就能理解如果让老外来写中国的仙幻小说会写成什么样子。

就像把中国元素揉进了毕加索的作品里,一会儿让你产生在横店影视基地的幻觉,一会儿又让你飘到了今敏《红辣椒》作品里的狂欢节场景。

一位亲临迪特福特狂欢节的中国人,在网上道出了他的心声。

当地人对中国文化充满敬佩,中国人在那里会被当作贵宾对待,但是除了“你好”,还会有当地人对你喊“Kon'nichiwa”。他们确实分不清中国人、日本人跟韩国人,东亚文化在迪特福特被煮成了一锅粥。

在当地人眼里,去中国爬过长城,就像改革开放前大陆去香港旅游回来的人,会被另眼相看。

如果有幸认识几个中国朋友,那就更牛逼了。中国朋友成了他们在狂欢节社交中最好的一张名片。

在迪特福特的镇子口,当地人特意竖了一块碑,上面写着距离北京天安门,还有7698千米。

至于迪特福特为什么会跟中国文化产生这样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浪漫纠葛,当地人自己也说不太清楚。

两种说法至今都没有定论,一种说法是相传在中世纪时期,迪特富特的市民为了避免来自艾希施泰特(Eichstätt)的收税官,纷纷藏在城墙脚下。消息传到艾希施泰特的主教时,变成了迪特富特市民为逃税,像中国人一样躲避在他们的“长城”下的故事。如此一传十、十传百,迪特富特的市民被挂上了“中国人”(die Chinesen)的绰号。

还有一种传说可能更为可信,据称几百年前迪特富特人就开始与中国人做生意,用当地的白银、手工艺品等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交往多了,迪特富特人渐渐喜欢上中国以及中国春节等传统文化,并按照自己的想象开始过起了“中国人狂欢节”。

在1860年的一张挂历上迪特富特的市民绰称“中国人”。1869年在艾希施泰特牧务公报上刊登的一段科学文章中,迪特富特被誉为“中国城”(Chinesenviertel)。1928年迪特富特举办第一届中国狂欢节。

迪特福特对中国的崇拜不仅体现在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上,他们明白极致的cosplay,就是cos精气神。

 

小镇的配套设施围绕中国主题文化方向建设,镇上的市政厅正前方,设有一个中国喷泉。除此之外,还建有中国博物馆和中文学校。

就在去年,他们还建成了全德国第一条中文拼音命名的道路——气功路。

在迪特福特的政府官网上(https://www.dietfurt.de),甚至有中国文化专区,里面详细记录了当地在贴近中国文化上做的努力。

除了有中国的京剧、戏曲、饮食介绍,还有不定期的中国文化沙龙交流。他们还把气功跟户外徒步做了结合,可以在气功路上一边享受大自然一边跟随中国老师练习气功。

最牛逼的是在修道院里举办的禅宗冥想活动,方济各会的人会为市民提供有关禅修、太极拳、气功、冥想等活动,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能量。

有意思的是,迪特福特的地名源自古高地德语,“迪特”意为“人民、大众、群众”,“富特”(furt)指一个拥有平浅河床且易涉水而过的小溪道路,合起来就是“民众的溪道”。与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母亲河一样,都跟水有关。

维持两天的中国狂欢节结束后,小镇再次恢复以往的样子。

明年,那些离开家乡的人又会重新回到迪特福特,给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买一套中式的新衣服,和老朋友一块走上街头,再喝个烂醉。

他们的父辈就是这么过来的,年复一年地扮演中国人。对他们来说,扮得像不像中国人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快乐,这才是狂欢节的意义。

T
Texans
1 楼
应该多多宣传周小平同志!
M
Monalisa
2 楼
被歧視了還那麼高興
棍哥
3 楼
这贴一年见个3,4 回
俊尧
4 楼
确实 傻编脑子不好使
亲dady
5 楼
在这种侮辱中国人的环境下还能开心的,绝对是傻逼 在黑人眼里,东北亚人是白人,他们也把我们叫白人,或者直接叫中国人 事实上很多东北亚人比欧洲很多国家比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国家的人皮肤更白。南欧这些人种,也一直不被认为是白人,现在也有wap,dago这样的称呼,反正他们不是白人。阿拉伯人以色列,吉普赛,甚至很多东欧人。。。。。都永远不是白人,这个和肤色无关,和歧视有关。 日本韩国是不承认黄种这个划分的,这个是共产国际给中国的划分。 国际上认为黄种人,是侮辱性名称,不允许使用 如果在国外你的子女,或者你自己被别的种族的人直接叫黄人 那必须反击,而且可以报警
俊尧
6 楼
傻编写这个不尴尬吗? 还什么世故 满满的贬义
无名甲
7 楼
WTF!
r
robin1111
8 楼
旧闻年年登出来自淫。 骄傲啊,看我们墙国人多厉害
g
givetome
9 楼
SB们会玩
木法沙
10 楼
他是你爸爸?
p
potatohead
11 楼
狗屁啊, 看看他们的装扮就知道他们根本不懂什么中国人。 只是把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当猴子耍 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辱华,种族歧视!
b
boom
12 楼
傻逼老外
千年之前
13 楼
WT...
x
ximenyanei
14 楼
怎么都是满族元素,96%中国人是汉人啊
l
lalala
15 楼
sb月经贴 为了找那么点可悲的自信
I
InsideOut
16 楼
我觉得这是个文化自信,想伴哪个国家就伴,只是为取乐。国人反而还无此自信,你让他伴个非洲人不会有问题,印度人勉强也行,伴个英美人来取乐就不自在了。
l
leonardojin
17 楼
每年一贴
l
lucky武
18 楼
五毛太监又开始意淫了。
o
owya
19 楼
中国要设立个常驻领事馆在这里
无聊女人
20 楼
哈哈,这新闻好。
野鼠缉毒
21 楼
别把侮辱当幽默,傻逼德国佬
明明888白白
22 楼
: 他是你爹爹。
T
Texans
23 楼
它操了你妈!
c
cbs888
24 楼
明明888白白
25 楼
: 他操你妈了,你天天给他舔屎,其实他是你亲爹爹。
T
Texans
26 楼
傻逼,你给大外宣惹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