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宣GDP增速超预期 万亿特别国债却呼声再起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0月18日 21点14分 PT
  返回列表
68546 阅读
16 评论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震谷子

今天(10 月 18 日),中国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令人……em,不知道该怎么说。

         

4.9% 的三季度增速,大超预期。而前三季度 5.2% 的增速更是意味着,第四季度只要正常发挥,增长个 4.4%,实现全年 5%目标应不难。

         

不过,这样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得益于 6.5% 的二季度增速拉动。而这又是因为 2022 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几乎没有增长。

         

实际上,拆解 4.9% 的三季度增速也可以发现,除了消费复苏超预期、制造业投资有所恢复之外,出口依然承压,总投资继续创下阶段新低,房地产仍在挣扎,修复速度不及预期,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声匿迹……

         

宏观数据和微观体感的“温差”日益明显:

         

债务负担严重的省份迅速重启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急着还存量债务和企业账款;

         

从机构到普通人都出现了“资产荒”,企业融资退潮,投资者则抢着去存钱或者爆买黄金;

         

优衣库和拼多多吃到新的时代红利,人们开始消费清醒,更关注性价比;

         

各种交通出行尝试自救,地铁送快递、公交当婚车、航司“降本增效”飞机餐只剩馒头和白菜……

         

中国经济复苏还不牢固,不少学者又开始呼吁万亿特别国债的落地。

         

发展是硬道理,须臾不能忘。

         

1增速意外,背后为何?

         

等了一整年,消费这架马车终于冲到了前面。

         

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最为亮眼的算是增长了5.5% 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而且整个三季度,消费都在稳步攀升。

         

         

从品类看,烟酒消费、体育和娱乐用品消费增长最快,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速直接飙升了14.4%,不过这也许是因为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户外娱乐变少,基数较低。

         

而在前三季度的消费中,也能看出人们更愿意出门了。增速最快的几乎都是跟出门密切相关的,例如服务消费支出(17.4%)、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6.4%)、交通通信消费支出(11.3%)等。

         

这跟今年的“特种兵旅游”、演唱会经济、机酒涨价潮都能够一一对应上。

         

         

汽车消费仍然是今年消费复苏的最大推动力。9月份汽车销量大超预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9月份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5万辆和285.8万辆,环比均增长10.7%,同比分别增长6.6%和9.5%,产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但剩下的两驾马车,表现就没那么乐观了。

         

出口依然承压。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9 月出口2991 亿美元,同比降6.2%,连续 5 个月下降。进口也是降 6.2%。

         

固定资产投资更是完全没有起色,创下阶段性新低的3.1%。细分来看,房地产投资依然是最大拖累力量,下降9.1%。

         

         

在接连不断的号称“核弹级”政策大招之后,楼市的回暖还是感受不到。

         

一直以来,深圳都是全国楼市的风向标。

         

但传统的“金九银十”,今年没有出现!没有出现!没有出现!

         

         

深圳虽然没有松绑限购,但早在 8 月底就取消认房认贷,结果整个9月,深圳楼市一二手住宅合计成交仅4476套,同比去年下跌16.2%。

         

本来吧,连续3个年头的9月都在降,已经够苦了。没想到“十一”黄金周直接创出了更为惨淡的行情。整整8天的长假,深圳新房住宅成交仅为324套,日均成交46套,是近五年的最低值,同比去年下跌幅度达到46%。

         

         

这几天还有一个消息,自然资源部发文建议取消地价上限。具体来说就是恢复2017 年 8 月前“价高者得”原则确定竞得人,出让环节不再设立最高限价。

         

说白了,这就是鼓励制造所谓的“地王”,刺激市场情绪,跟前段时间汇金4 万亿增持四大行一样,都是想打一针强心剂罢了。

         

但在新房限价没有取消之前,土地出让卖出高价到底是想给谁打鸡血呢?地价走高反而进一步挤压房企的利润空间,只会让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局面更加尴尬。

         

卖地的长期低迷还极大影响了地方收入。本来疫情那几年的刚性支出就已经很伤,今年拼经济还得继续加大支出,借债压力越来越大的地方可能每天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钱从哪里来?

         

就像今年上半年,内蒙古个别地方甚至公开发声称,当地化债对“真金白银”依赖越来越大。就差没直接说要钱了。

         

直到 7 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建立一揽子化债方案,事情似乎有了变化。

         

2地方化债,迎来曙光?

         

为了稳住经济复苏势头,需要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搭配货币政策。

         

但与此同时,解决地方债务问题也很关键。不然等到经济增速向下换挡之后,债务就会真成为问题。

         

中国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融资,不过七八年光阴,但已经成了不能忽视的“灰犀牛”问题。

         

最近一个月,多地接连重启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已经超过了 7000 亿元。这也是一揽子化债方案的部分体现。

         

就像一个债务累累的普通人,想让他掏钱消费搞经济,先得想办法缓解一部分债务压力。

         

特殊再融资债券自2020年12月一发行,就成为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的重要手段。

         

当地方有债务在到期前无法还上的时候,可以发行再融资债券来还掉到期债务的本金,一一对应,以新还旧,不会增加债务余额。

         

而特殊再融资债券,“特殊”之处就在于可以用于偿还存量债务,不需要再列明被偿还债券信息,所以也被认为是将隐性债务“显性化”的方式。但这会增加债务余额。

         

把隐性债务放到太阳底下认真解决,各地财政能更自如地发力。

         

一场接力发债、以新还旧、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的努力,开始了。

         

根据粤开证券的整理,截至 10 月 14 日,全国已披露的拟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达到726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而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省份利用特殊再融资债券来置换债务。

         

         

而且目前已披露的这批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时间集中在 10 月 9 日到 20 日的十天内,极为密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幕。作为对比,上一轮各地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花了整整 9 个月。

         

中国地方发债有上限,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1万亿元,限额为37.6万亿元,结存限额为2.6万亿元。也就是说,今年地方债的空间就是 2.6 万亿元了。

         

但是各地发展水平不一样,还债压力更是天差地别。例如内蒙古,截至2022年末,城投大概欠了2500亿元,但上海同期甚至还能再发出2765亿元的债券,差异可想而知。

         

这就意味着,就跟财政转移支付一样,有能力多发债的地方,可以将额度给到那些压力大、余额小的地方。

         

当前中国在进行一场发债空间的大腾挪。

         

就像云南,拿下了现阶段最高的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1076亿元。背后是总体可控但仍然负担较重的债务。2022 年末,云南省直接债务余额为12098.3 亿元,同比增长10.5%。

         

至于同样获得千亿额度的内蒙古,却有望成为一个标杆。内蒙古城投债务率约为88%,在全国各省份中处于偏低水平,有希望较早实现隐债清零,从而起到一个化债示范作用。

         

从短期的角度来看,让偿债压力大的地方有更多更灵活的置换债务方式,当然是有利于缓解其流动性压力的,毕竟有钱来了,能缓一缓。

         

然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特殊再融资债券治标不治本。因为其本质只是置换债务,并没有减少债务的产生。

         

问题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经典的央地关系上。让地方债务这根紧绷的弦松下来,需要中央财政站出来。

         

3万亿国债,箭在弦上?

         

十五年前那份“四万亿”方案中,除了中央筹集1.18万亿之外,其他都交给了地方。地方主要依靠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地方财政得以积极扩张,形成了大量债务,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2008年之前,宏观调控主要是依靠中央,而现在主要依靠地方,出现了“中央调控地方化”现象。

         

刘尚希表示,目前不要再扩大地方债,尤其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不应再加码,因为符合条件的项目并不多,再增发作用不大。应当将剩下的指标转化为国债,优化央地杠杆结构,由中央来统一实施。

         

问题的破局点或许就在这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果加杠杆的主体从地方政府变成中央财政,压力也许就能大大缓解。

         

截至 2023 年第一季度,中国中央政府债务杠杆率(债务/GDP)只有 21.4%,远低于发达经济体的杠杆水平。

         

         

美国联邦债务杠杆率125%,日本则早已超过了 200%。

         

这也使得在化债方案之外,越来越多人最近对于增发特别国债的预期重燃。有消息称,可能会发行至少1万亿元人民币债务用于基建。

         

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前段时间曾表示,中国的基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今时今日的“基础设施”,内涵绝不只有“铁公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数字基建”、应对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基础设施、要求更加绿色环保的基础设施、预防气候灾害而推进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越来越丰富。

         

发行国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效需求,提高融资需求,活跃资本市场,增加收入,促进消费信心的恢复。这对于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和刺激经济复苏来说将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财政政策主导经济复苏的节奏,跟货币政策一同形成合力,这是世界其他经济体早已验证过的路径。对于仍然拥有较大空间的中国来说,实现概率并不小。观察窗口可能就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在超预期的经济增速背后,让中国经济复苏的步子走得更加扎实,仍然任重道远。

P
Phillip
1 楼
统计局的工作可圈可点。
今日雨果
2 楼
▲2013年以来,静观世界格局,痛定思痛,左思右想,神州大地,炎黄子孙,唯有走下面这么一条路,才对得起亚洲人民,才对得起世界人民。 . ▲独裁之中国的体量太大,对民主世界的祸害太大;其民主转型也难度太大,唯1的出路就是化整为N,分而治之,⚠️incrementally 渐进式民主转型。 . 街谈巷议:你可以在美加欧开电视台,电台,开警察局,开电话公司,开网络公司,买矿产,买码头,升中国国旗,你马反过来别人连网络都封,你要脸吗?现在为什么歧视华人越来越多,华人越来越不被欢迎?全被你马贪污党害死! . Solution 解决方案:⚠️"划江而治",江南 vs 江北,和平竞争。 . 可惜,美国人认知有时候太肤浅(看看马斯克、扎克伯格、库克等等、FAGAM的胸襟,远远不如当年硅谷的创始人,拜登心有余而力不足,特朗普更离谱); . 墙国里面,国人认知有时候太狭隘,但愿是阿拉低估了伊拉的才干,被阻于防火墙背后,其视野远远不如海外华人,这1点几乎是肯定的。 . 1言以蔽之:都是"急吼吼"👎🏻 . 环顾全球,迄今为止,没看到有1个高瞻远瞩的政党 & 雄才大略的领袖人物。 . 文化领域,乃至文明板块之间的竞争,更是深层次的、长期的 . . Victor Universel Labo - VUL - 飞鸥实验室 V1.001.2023-01-02, 1989-06-04, Paris . . 原发表于:🌴🌳🌲 https://HugoAujourdhui.org/ ☞ 🕯️ ☞ 🍃 12-27 Xia Ming: La structure mondiale est l'axe de l'Eurasie, de la Chine et de la Russie pour défier la ceinture océanique de la démocratie Re: 🍃 12-27 ⚠️夏明:世界格局是欧亚中俄轴心挑战民主海洋带 Re: 干得漂亮 朝鲜暂时禁止中国公民入境,。。。30天隔离观察 🍃 🍃 ⚠️夏明:世界格局是欧亚中俄轴心挑战民主海洋带 ⚠️夏明:世界格局是欧亚中俄轴心挑战民主海洋带 . 🌴🌳🌲 https://hugoaujourdhui.org/ ☞ blogs/ ☞ histoire/ ☞ yan-runtao-vs-elizabeth-helen-blackburn ⇒ 🍃急吼吼 🍃习特勒式国家主义 🍃 . 🌴🌳🌲 https://HugoAujourdhui.org/ ☞ 🌲划江而治 x 9 ☞ 🍃 🍃 🍃 . [4评]
C
Cuisiner
3 楼
这个真不是统计局搞鬼,各级政府领导到基层干部,都在夸大数据保乌纱,亩产数据被统计局挤掉水分后依然直淌。 [1评]
k
kavia
4 楼
拥枪自保的黄祸命,操世界警察白宫心!臭累脖等着被零元购吧
k
kavia
5 楼
西方从来没有文明,只有海盗和代理人挑拨韭菜自相残杀
哥不灌水很多年
6 楼
别的不知道,国债压根抢不到
H
HL16888
7 楼
大力发展新能源+旧城改造能保证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速。房地产不是没希望,中国应该专注于在旧城中构建高标准社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住房标准
开心小黄人
8 楼
你爱信不信。你又不投资中国。关你屁事
开心小黄人
9 楼
真是太弱智了。
c
cccxxx
10 楼
莹妇说:让暴风雨再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坚夫说:生活在中国你就偷着乐吧👍👍一定要感谢烂尾加速师习总输急!!!
五十而立
11 楼
高瞻远瞩、宏图伟略的你不站出来当个世界领袖,可惜了。
s
slimane
12 楼
攤派給編制人員沒問題
s
slimane
13 楼
深圳海關九月數據說出口歐美增長了五六成,哈哈哈哈,統計局局長接班人有了,還青出於藍
曾祖爷爷
14 楼
j
jxxy1234
15 楼
呵呵,楼下那只胡说八道的 小心造谣死一窝
y
yuba
16 楼
为了振兴经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