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排名数据造假,还有必要相信大学排行榜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9月14日 21点53分 PT
  返回列表
60277 阅读
7 评论
风声

作者|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美国常青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排名数据造假问题引发社会热议,也使人们对大学排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9月9日,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玛丽·鲍伊斯(Mary Boyce)发布公告,承认部分关键数据的确存在问题,并宣布发布两个通用数据集(Common Data Set),提升大学数据的透明度。

近些年来,哥大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发布的美国大学排名中表现优异:从1988年的第18名一路飙升,而今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第二名。但与此同时,哥大排名的飙升,也引发了争议和质疑。

今年2月,哥大数学系教授迈克尔·萨迪斯(Michael Thaddeus)发布文章,质疑该校提供给大学排名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数据存在造假嫌疑,特别是在平均班级规模和师资博士学位占比这两项指标上弄虚作假,使哥大在排名上表现突出。6月30日,哥大宣布会对数据造假问题进行彻底调查。因为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数据报告,哥大没有参加今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

哥伦比亚大学存在数据造假吗?

哥大一直致力于通过“小班+名师”的互动式研讨教学模式来提升本科生的教育体验,因此班级规模和师资质量对哥大来说至关重要。哥大在这份公告中承认,数学教授迈克尔·萨迪斯此前质疑的两项指标——班级规模和师资学历——依靠的是过时或错误的方法。

在班级规模指标上,哥大报告的数据存在错误,与排名机构要求的不一致,这导致哥大高估了人数少于20人的班级数量,低估了人数在20-29人的班级数量。在最终学位方面,哥大承认此前的计算方法依据学校聘任各科教师的要求,而这同通用数据集对某些学科的要求不一致,从而导致该指标被高估了。

| 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图书馆

通用数据集是以非营利组织College Board、教育咨询企业Peterson’s以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出版社联合发起的一项数据标准倡议,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减少数据提供机构的报送负担。通用数据集按照美国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调查要求,明确了各项指标的一系列标准和定义,而各类出版社对大学的调查则从中各取所需。

除了哥大,其他常青藤大学都加入了通用数据集倡议,确保大学关键数据的透明性。为此,哥大调整了当前和未来提交数据的测算方法,严格按照通用数据集要求进行报告。校方强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需要大学提交成百上千的数据点,而通用数据集的要求复杂并需要专门解释。哥大竭尽所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提供准确完备的数据,并通过了一家咨询公司(Ankura Consulting Group)的审查。

哥大认为数据偏差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该校包括三个本科生学院,其中通识教育学院接受非全日制学生,三个学院也存在一定交叉,可能导致数据重复收集问题。校方坦陈,无论数据不准确的程度如何或原因为何,都有悖于哥大秉持的卓越标准,对此前报告出现的缺陷表示遗憾,并承诺今后做得更好。

哥大也指出,除了这两项受质疑的指标,校方还对数据收集和报告的其他方面进行了全面审查。但是,哥大为了自身目的而收集的信息,可能同排名机构的不一致,而新冠疫情使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受到冲击。校方还指出,哥大教育的声望建立在历史、教师、学生、教育和研究等各个方面百年积淀的基础之上,许多方面无法通过基于公分母的通用指标来衡量。

从哥大校方发布的公告来看,此前受到质疑的相关指标,确实存在难以掩饰的瑕疵;而其背后究竟是主观故意还是操作不当,自然尚有争议。哥大坚称数据报送的要求复杂,自身数据系统和排名要求不一致,所以才导致数据瑕疵。但是,绝大多数大学都遵守排名机构的标准和要求报送数据,哥大是此前唯一没有加入通用数据集的常青藤高校。更为重要的是,哥大出现的数据瑕疵,都是朝着有利于自身排名的方向偏倚。结合迈克尔·萨迪斯教授的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数据瑕疵很难说是无心为之的不知者无罪。

考虑到大学排名提升带来的一系列收益,哥大数据瑕疵背后的利益驱动也昭然若现。退而言之,如果大学相关部门连最起码的数据标准都搞不清楚,并且长期都是如此这般操作,那么大学的学术水准和管理水平也令人不敢苟同。哥大为了挽回大学声誉而希望到此为止,但相关调查、澄清和问责不应就此结束。

大学排名还可信吗?

哥大排名丑闻,并非孤案或个例。近些年来,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就发生多起大学数据造假事件。排名造假,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审视大学排名,并对大学排名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产生质疑。

同现代大学的悠久历史相比,大学排名只是晚近才出现的社会现象。大学排名应运而生,同高等教育普及和商业化不无关系。

当学生可以用脚投票来选择大学,而他们对大学还一知半解时,大学排名提供了其所需要的宝贵信息。但是,当大学排名越来越影响学生的选择、教师的去留和大学经费的多寡时,象牙塔中的大学也坐不住了,甚至围着大学排名的“指挥棒”办学。

毫无疑问,“简单粗暴”的大学排名往往对大学以偏概全,但高度浓缩的排序信息的确为学生和雇主提供了绝佳的参考指针。

当排名成为一门利润诱人的生意时,越来越多的大学排名涌现出来,而激烈竞争也催生大学排名的优胜劣汰。目前,人们主要关注《泰晤士报》、Q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中国软科等少数主流世界大学排名,而它们对大学排名市场份额的竞争还远未结束。

任何大学排名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世界上也不存在完美无瑕的大学排名,更不用讲一些出于商业目的或被操纵的大学排名了。就像不应把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我们不应唯排名,但也不应完全否弃排名。

特别是主流大学排名背后的底层逻辑日益趋同,都在关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方面,使用的指标和数据来源也大同小异。这些主流大学排名之间的关联度或相关度极高,意味着多数大学的名次相对稳定和可靠,极少有大学会在不同排行榜上的名次相差甚远。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不应迷信某个所谓的权威大学排名,而应多方比较和综合考虑,并关注与自身需求最相关的具体指标。比如,国际生可以多关注大学的国际化水平,而研究生则应更多关注科研指标。考虑到大学排名自身的评估误差,不应对名次高低斤斤计较,而应更关注排名或位次的总体态势。比如,两所大学的排名如果仅相差几名,那么它们之间的优劣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大学排名向何处去?

大学的历史积淀、教学质量、研究绩效和社会影响都是难以量化的维度,但大学排名却用一堆量化、肤浅和易受操纵的指标来衡量它们。当大学排名同大学收到的捐赠、教师取得的薪资、校友获得的声望等挂钩时,就必然会导致大学管理层的铤而走险,乃至师生合谋弄虚作假。

在《指标陷阱:过度量化如何威胁当今的商业、社会和生活》一书中,杰瑞·穆勒枚举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量化排名及其导致的无穷后患。如何给大学排名降温,让大学排名回归正常,避免大学被排名牵着鼻子走,是哥大排名造假事件引发我们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当前大学排名对许多关乎学生体验的因素缺乏必要关注,导致大学排名和学生体验的不一致乃至相去甚远。比如,因为研究生扩招而导致住宿条件恶化,很多学生入校后才获知宿舍拥挤,但为时已晚。再如,不同高校在疫情防控等方面的管理开放性和服务友好性参差不齐,而大学排名并没有及时更新并将其考虑在内。

这些方面的缺失,既是大学排名应该弥补的短板,也孕育着新的大学排名市场机遇。同大学综合排名相比,独立特色的专项排名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比如,《金钱》(Money)杂志根据教育质量、可负担性和毕业生结果来对大学排名,更看重大学教育是否物超所值,这对于需要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而言尤其值得借鉴。

|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尤金·朗(Eugene M. Lang)创业中心

大学排名用一把尺子对所有大学“一刀切”,可能导致大学之间的千校一面,使很多大学的独特性丧失殆尽。对于大学而言,如何保持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战略定力,挺立于世界大学之林,是考验大学管理层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大学也要加强同排名机构的沟通,提出优化排名的合理化建议。当排名无孔不入、不可避免且影响深远时,大学几无退却的可能,积极参与和引导规范是更为可取的做法。比如,欧洲科技类大学联盟CESAER就专门致函相关排名机构,对其排名方法论提出质疑和优化建议,为其会员高校争取权益。

有鉴于大学排名的重要性,政府、媒体和学术机构应对排名机构进行必要的审查、监督和问责,避免排名机构挥舞大学排名的大棒,滥用或误用其所掌控的权力。这意味着要有“评估的评估”和“排名的排名”等第三方评估,对大学排名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进行独立测评,并推动大学排名的规范化运行。

哥大数据丑闻对大学排名敲响了警钟,但不应因此而质疑大学排名。存在即合理,长期存在即绝对合理。

排名本身无罪,但神化、滥用和操纵排名则罪责难逃。和大学排名保持距离,参考而不唯排名,是我们对大学排名应有的态度和立场。

W
Wuyueshanren
1 楼
造假的厉害👍墙国 [1评]
望和平
2 楼
5蛆🧎‍♀️狗裝瞎, 這才是恐怖的造假大倭國:。 8月2日,丰田汽车子公司日野汽车官方公布了有关日野汽车引擎尾气排放和油耗数据造假等问题的调查结果。调查发现,日野汽车至少从2003年开始数据造假,至今近20年。2022年3月,日野汽车被曝向日本政府提交的有关尾气排放和发动机燃油效率性能数据造假,日本政府随即对其展开调查,并取消了4款发动机和采用这些发动机的8种卡车、巴士的销售许可。2016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就因为油耗数据造假而震惊国内外。三菱汽车承认,为了获得税收优惠,自1991年起一直使用违规实验方法来测算燃效数据,并在需要时对数据进行篡改,使燃效数据比实际上美化5%-10%。2016年、日本铃木也被曝油耗造假。铃木汽车旗下26款车型使用和国家规定的不同的方法检测燃料消耗,再次测定的时候发现油耗比登记的资料更高,共涉及16款车型的210万辆车。2017年,斯巴鲁被曝“质检门”,其在群马县的两家工厂违反国家规定,让没有获得本厂认定资质的员工从事出货前成品车的检查,导致产品存在质量缺陷,最终召回约40万辆汽车。“无资格检查”现象始于30多年前,正规检查员将印章借予无资格人员在检查记录文件上盖章的造假早已成常态。日产汽车更是一年内四次爆出质检门。2017年10月,由不具资格的员工进行整车检查;2018年7月,篡改燃效和尾气检测数据;2018年9月,对新车省略规定试验;2018年12月,刹车检查步骤与日本国土交通省规定不符。对于造假原因,负责生产和开发的日产汽车执行董事山内康裕解释称,“工厂没有配备拥有检测知识和技能的监督员,因为交货时间紧,质检员就通过造假来提高检测效率。”2018年,马自达、铃木汽车、雅马哈等车企也都先后曝出,存在尾气排放和油耗测试造假问题。 汽车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也是造假重灾区 日本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原材料厂商也是造假的重灾区。 2015年的“死亡气囊”高田安全门对汽车产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持续十几年篡改产品关键检测数据,导致2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在全世界需要召回5000万台汽车,2017年,日本第三大钢铁巨头神户制钢公开承认违反合同长期篡改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神户制钢所向其交付篡改数据等违规产品的客户达到525家,2017年11月,日本最大纤维化学生产厂家东丽公司社长日觉昭广在记者会上公开承认,其子公司存在篡改产品强度质检数据问题。2008年-2016年,该公司累计有接近150例数据造假,2017年11月,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社长竹内章在记者会上承认,公司下属的三个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三菱伸铜和三菱铝业存在出厂产品技术参数造假问题,波及全球274家公司。 2021年,丰田控股的零部件公司曙光制动被曝出造假20年,有11.4万多项质检数据是篡改或者编造出来的,波及到包括丰田、日产在内的多家日系车企。 2021年,日立金属承认质检数据造假至少存在30年,检查造假手段包括:不按照客户和规定进行检查,变更检查条件,直接篡改检查结果等。而早在2018年,日立旗下的日立化成就被曝出用于半导体的树脂材料、汽车电池等产品质检数据造假。 今年5月,三菱电机承认其变压器存在40年检验数据不实的问题,涉事产品中有一部分已被销往日本多家核电站。去年6月,三菱电机就被曝出列车空调质检造假问题,并且承认这一行为是有组织的欺诈,从30年前开始就在内部员工中形成默契。
s
szacy
3 楼
形形色色的大学排名相当一部分是一种付费marketing营销行为。
s
sws6park
4 楼
大学排名是做给傻瓜看的。尤其是给那些有钱无脑的土豪们看的。
雷霆3巨头
5 楼
wall st造假最厉害所以墙国没错啊!
游荡一路
6 楼
至少在中国,以后排名以被美国制裁为准。
龙起卷
7 楼
排名是一门生意,谁信谁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