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剩女羞辱的真相 被这部纪录片无情戳穿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3月20日 20点27分 PT
  返回列表
87156 阅读
16 评论
一人一城

“每个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性别是男是女,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按照自己的心意,自由自在地活着,只要对这个世界无害,就不应受到别人的诋毁。 

10多年前,“剩女”这个词突然出现在我们周围,大龄女青年成为许多人攻击的靶子,学识、相貌、涵养、阅历......这些女性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到了待字闺中的时候,几乎都被忽视,就连最亲的人都会甩过来一句“你嫁不出去,此生就是不幸”。

 

三位中国女性邱华梅、徐敏、盖琪,过了27岁之后,她们面临着同一个问题:父母催婚。她们同时要接受外界的嘲讽、控制,最终有人选择了妥协,有人选择了坚持做自己。一部由以色列人拍摄的《剩女》,让许多中国女性看完后,倍感压抑。

中国式“剩女羞辱”

Leftover Women

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剩女”这个词,会发现这个词已经出现13年之久了。

 

2007年,它出现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的171个汉语新增词语之中,关于这个词的相关解释是,年龄在27岁以上还保持单身,仍然未结婚的女性。

 

没有姑娘愿意被冠以“剩女”的标签,这简单的两个词,却成为了世俗社会对女性的桎梏。

 《剩女》纪录片海报

有人因为过了年龄没结婚,就不得不面对四面八方的嘲讽和奚落,至亲的人反而成为发起催婚频率最高的人,有人在猛烈的催婚攻势下妥协,有人选择逃离,有人仍旧不停地遭受精神折磨,在纠结中度过很长时间。

 

最近,一部名为《剩女》的外国纪录片,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嗯,这部记录中国剩女现象的纪录片是两个以色列姑娘拍出来的。

豆瓣评分

 

或许是旁观者清吧,当Hilla Medalia和Shosh Shlam发现,在中国,整个社会对女性似乎更苛刻,父母和社会都在推动她们接受好的教育,变得独立,获得成功,但无论如何,这些女性似乎必须得组建家庭,结婚生子,才能称之为圆满。

 

为了记录下这种现象,她们专程来到了中国,在微博上和许多中国单身女性对话,在所有聊过天的人里,只有几十个女性愿意让自己的脸在纪录片露出,来表明她们对“剩女”的看法,但更多的姑娘选择不出镜,而是在镜头之外倾诉自己因为“剩女”这个标签,曾遭受到了怎样的痛苦。

 

导演和制作人之一的Hilla Medalia颇有感触地说,“中国知识阶层的女性成长起来时,她们如果想要获得成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不仅要成为同阶层里的佼佼者,同时还要面对成为‘剩女’的压力。”

纪录片《剩女》

 

Hilla Medalia所描述的那种焦虑感,邱华梅也有,纪录片《剩女》一开篇,就将镜头落在了这位在北京打拼多年的职业女性身上。

邱华梅,34岁,律师。

 

她来自山东滨州农村一户普通家庭,父亲目不识丁,家里姊妹5个,能够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她还挺有出息的,在北京混得还不错,在律所上班,一头短发的她看上去挺干练,但她却也有脆弱的时候。

 

在老家,跟自己同龄的姑娘大多已经结婚生子,孩子都地上跑了,她的另一半一直没有着落,曾经有过两段恋爱,但是很显然没有遇到心仪的那个,在略显尴尬的年纪,每回一次家,就是备受煎熬。

 

“读书都读傻了。”这种话已经不止听过一次,其他比这更难听的话她都听过。

华梅不甘心。她有一回忍不住地问:“结婚到底有啥好处啊?”

 

父亲直接就怼回来:“不是好处不好处,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就应该结婚!”

然后是姐姐一阵狂风暴击:

“你知道35岁、40岁不结婚什么概念吗?”

“你如果不结婚生子,大家会怎么看我们家?”

“没有结婚的女人就是不正常。”

“不结婚,再幸福都是不幸福!”

“不结婚的人就该判刑!”

 

就连8岁的外甥也在姐姐的影响下,喊她“光棍姨”。

邱华梅终于和家人大吵一架,情绪崩溃,自己独自在房间时,她对着窗外哭得泪流满面。“我就只是想好好生活而已,怎么这么难呢。”

在北京,她是干练的律师,旁人眼里的女强人,在家乡,却被冠上“剩女”的帽子,遭受家人亲戚的白眼和奚落,“你不回来,事情就解决了,我也就死了这条心了。”

第二个姑娘名叫徐敏,

28岁,北京姑娘,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职业是电台主持。

姑娘模样长得漂亮,工作和学校都不错,家里给她提前买好了房子和车子,结婚这件事,似乎就差一个对象而已。

 

父母虽在言语中也说过,“你不老,你还不是剩女”,但也明确表明说,“你应该找一个(老公),不然我们年纪大了自己都照顾不了,也不能给你带孩子呀。”

 

这话听完,始终会感觉有些迷茫,明面上不是“催婚”,却让人倍感压力。

 

按理说姑娘还是很不错的,却一直单着,据她自己说,以前也谈过几场恋爱,但没有任何一次进入婚姻。

 

她也积极地相过亲,大大方方去相亲大会上认识更多异性,有一回,在一场相亲大会上,一个海归公务员对她很是喜欢,两人成功牵手,但最后也不了了之。

对结婚对象有各种所谓“门槛”,

有没有北京户口,老家是农村还是城市,

学历多高啊,工作做什么的啊......

而姑娘的这些门槛,来自于哪里呢?

纪录片中,她说自己觉得好的男孩,母亲老觉得不好,索性负气就不谈了。

她从小到大几乎都是活在母亲的控制下,所有的事母亲的意见占80%,年龄不知不觉就到了28岁,依旧找不到对象。

曾经一度焦虑到睡不着,只能求助心理治疗。

第三个姑娘名叫盖琪,

36岁,一所大学的助理教授。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家境原本挺好,后来为治疗爸爸的病花掉了大部分积蓄,后来爸爸去世了。“我觉得,这些事可能还是影响到了我一些择偶时的感受。”

看得出来,她是个十分冷静的姑娘,对了,她是个女权主义者,在年轻的时候,她也认定此生“非喜欢的人不嫁”,但过了三十岁,所有的外界压力就来了。

 

首当其中是母亲说,历来结婚就是中国的一个习俗,还是“应该走常人走过的路”。

 

过了三十岁之后,盖琪就开始问自己“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出现,那么究竟是保持单身,还是向生活妥协?”

 

最终,盖琪选择了妥协。

 

盖琪和男朋友是姐弟恋,从相恋、结婚、生子、换工作、在新城市f定居的过程,她前后就花了一年时间。

 

“婚姻关系,可能还是需要妥协的。”

显然,邱华梅是不愿轻易妥协的那个。

每次回家跟七大姑八大姨斗争完,她心里就会感觉到更困惑,她不知道自己不结婚到底错在哪儿,但她更多地还是会站在家人的立场考虑,知道他们是为自己担心。

 

于是,回到北京之后,她愿意去各种相亲市场里找一找,看有没有机会遇到那个对的人。

华梅曾经去过某大型相亲机构,她原本是带着平和的心态走进去的,当对方问道自己的择偶标准时,她说了两点:“受过良好教育,尊重女性。”

 

相亲机构的工作人员听了她的介绍后,却直截了当地对她说,“首先你不漂亮,不是美女,第二,你年龄太大了。”

然后就是一通连环暴击:

“你觉得你的年龄,在这种婚姻市场还是很好的年纪?你觉得自己现在状态、外形都挺好,都是自欺欺人的。”

“如果你现在谈恋爱最起码要一年吧?然后结婚生孩子,最快你也要到35、36岁。”

“你性格稍微有一点硬,要柔一点......”

参加了一次相亲,对方看起来还不错,

但是有点大男子主义,

原本自己对未来另一半的要求里,

“尊重女性”这一点还是挺重要的,

结果没聊多久,

男方一句“我觉得在未来婚姻中,

我要占主导地位”,

直接就让华梅直接想放弃了。

华梅去了相亲角,

看着墙上很多优秀的女性资料

被摆在墙上供人“挑选”,

她也没在怕的。

还主动去其中一位阿姨聊天,

以自荐的方式来认识男性,

却因为职业是律师被人“歧视”了。

她最后还去了大型相亲活动现场,

和相亲对象面对面聊天,

对方一副急着要结婚的样子,

不想花太多时间在恋爱上,

一切都让她觉得不那么对劲。

华梅实在不想结婚,

她想着家人担心自己

以后年龄大了生不了孩子,

那至少解决一样吧,

看能不能去冷冻一下卵子,

她甚至去医院咨询了一下,

但是当时得到的答复是国内只有精子库,

并没有卵子库,要考虑冻卵只有去国外。

 

感觉努力这么久,

都解决不了这个结婚的问题,

又不想委屈求全,

积攒在心头的压力太大了,

她都没地方释放,

一向稳重的她也去喧闹的地方跳舞,

算是麻醉一下自己吧。

“只要不结婚就是个不正常的人,那任何人都可以说你,就四面八方都是声音都是嘴巴,我想过一种生活就是说,没有这些声音。我就生活就好了。很难我觉得。”

 

“就好像逃生一样,其实是很安全的嘛,也没有人对我捅刀子,但是就心里很不安,所以要不停地奔跑、打仗,一方面要战斗,一方面要奔跑,因为敌人太多了,千军万马,最好的办法是你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我觉得现在好端端的人生过成这个样子(很难受),就是因为不结婚的问题,过着一种战斗的生活,一种逃亡的生活。”

 

34岁的华梅为自己和“剩女”这个标签带来的汹涌的压力对抗到落泪的时候,另一边呢,徐敏的情况也没有很好。

 

她一直没有告别单身的状态,她没有办法不听母亲的意见,当上回跟一位公务员男士在相亲会上牵手后,回家她第一件事就是问妈妈的意见。

“我觉得还挺靠谱的,你觉得呢?”

为啥姑娘不能有自己的主见?

 

从徐敏的一次心理咨询中,人们可以看到徐敏之所以这么看重父母的意见,跟她的童年的经历不无关系。

 

母亲是比较强势的人,小时候如果徐敏不听话,不听安排,母亲就会走开,不理她,她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回,2岁的自己有件什么事没听母亲的,结果母亲就把她一个人丢在大街上,即便大叫大哭,母亲都没有过来看她一眼。最后是她自己认路回家的。

“如果不听母亲的,就会被‘抛弃’。”

这种从小形成的童年记忆,让她成为一个特别看重妈妈意见的人,如果妈妈觉得不好,不行,她就没有勇气,或者没有心情坚持下去了。

母亲干涉太多,她又总是无法坚持自己,

在不断的相亲当中,

她一方面想要和母亲对抗,

一方面母亲嘴里的“门当户对”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她,

让她内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而几乎每次都以她哭泣,

母亲发脾气、离开告终。

那时的徐敏,

也不知道这种矛盾纠结的状态,

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相比徐敏的纠结,盖琪选择了看淡然一些,大学助理教授的她最终选择了结婚。

 

片中有个场景是新婚当天,盖琪一个人坐在婚房的床上,身后一群村民隔着窗户看着她,从她的表情上,感受不到成为新娘的喜悦,只有平静。

 

婚姻典礼上,那句

“我就想跟你去拥有和创造最世俗的幸福”

犹在耳畔。

曾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认为婚姻是个成功的结局?”

 

盖琪说:“在当下,我是幸福的,婚前我生活得很丰富,结婚后可能生活得比较乏味,但我感受到了幸福。”

 

婚后,她还生了孩子,

原本她并不喜欢小孩,

但是老公喜欢,

“那就生了个宝宝‘糊弄’他一下。”

盖琪说,她从来没有对生活有很多美好的期望,

在这一点上,她是活在当下的人。

面对催婚和周遭的压力,三个姑娘都选择了不同程度的妥协。

女权主义的盖琪选择了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享受一个当普通母亲和妻子的幸福,平时她生活也很独立,总体上生活平静又恬淡。

徐敏想踏入婚姻,

但是一直都走进不了婚姻,

没人知道姑娘最后是选择了

跟自己中意的人走进婚姻,

还是跟母亲中意的那个人走到一起,

跟她的母亲当初那样……

华梅每次回家乡心理防线都被家人击溃,而在北京四处奔走相亲又始终没有遇到那个“尊重女性”的他,她只能选择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我认为自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所有这些悲伤只不过都是因为我没有结婚。”

最终,她决定离开故土去法国留学,去考一个硕士学位,在国外,没人认识,或许对她这个34 的单身女性评头论足的机会也会少一点。

当片子末尾,

华梅再次出现在镜头前时,

她的状态特别好,

在异国的课堂上听课,

下课后骑着自行车走在法国的乡间小路上,

那画面很美。

本文图片源自B站,纪录片《剩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起来,似乎三个女孩中,在与“剩女”这个标签战斗的过程中,只有华梅“胜利”了。

残酷的地方在于,这场“胜利”却是以落荒而逃为代价。

 

g
glen01
1 楼
台灣島前天的新增確診 38例,昨天 8 例,今天台湾地区新增27例,每天還在不間斷地增加;台灣島當局早前隱瞞疫情,現在再也捂不住了,讓人擔憂!是爆發?還是報應?你自己說吧!
我以我尿荐轩辕
2 楼
被男人玩剩下的女人而已。肏的不想在肏的女人。
X
XXyourOO
3 楼
剩女最可恶了,条件又差,要求又高!
龙抄手
4 楼
其实就是国内几百年几千年来的愚昧观念作怪。一个人只要不妨碍他人的生活和权利,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完全是自己的自由。其他人真是无权干涉和指责。
我非英雄
5 楼
你爹妈算其他人?不结婚确实不正常,至少没有爱的人生不完整,苟活的一种
6 楼
并非如此,剩女多多少少有问题,观念不行,自以为是,其实是一种自我的迷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愿意牺牲,不牺牲来换幸福是不可能的,看看我们的父母就知道了
東老实
7 楼
并非如此,剩女多多少少有问题,观念不行,自以为是,其实是一种自我的迷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愿意牺牲,不牺牲来换幸福是不可能的,看看我们的父母就知道了
s
searay
8 楼
性格决定命运。大部分女人打不过橡胶娃娃
z
zhulitmac
9 楼
没办法 因为好男人太少
欧阳欧元
10 楼
操你妈小篇,你己发了无数遍了。
欧阳欧元
11 楼
操你妈小篇,你己发了无数遍了。
爱天蝎的巨蟹
12 楼
说实话,也就在中国这些人这么可悲,为什么?每个人理解的幸福是不一样的,与其与一个垃圾男人结婚,还真不如单身一辈子,和垃圾男人结婚的结果就是苦一辈子。
巴黎朋客
13 楼
有句北京老话:人操脸,猫操险。🐱😄
m
monkeyking
14 楼
性格占很大的因素,看完全记录片,我看到很多是有性格上的致命缺点,其次就是自身定位上认知差异造成的,需要我专业指点吗?哈哈哈哈
平凡句号
15 楼
群里有些傻逼自己就是个渣 拼命掩饰自己是个Loser 剩女怎么了 本事比你高 钱比你挣的多 资产甩你九条街 凭什么老娘要伺候你们这些要钱没钱 要长相没长相 要身材没身材的大叔渣 想找保姆自己掏钱 下半身有需要付费去嫖 最后不行去啃你妈 想传宗接代还怕你智商影响下一代呢
w
wlhe03
16 楼
本坛奢谈‘剩女’,真是肉麻当有趣,中国有3000万光棍,剩的是他们,人家女人都想嫁大老板,所以才耽误了。。
伪冒上帝
17 楼
不是结不结婚的问题,是有没有人爱的问题。父母的爱是天生的,夫妻的爱是争取的,孩子的爱是付出的。一个人,不管多自爱自强也好,人生中少了这些爱的体验有什么意义?
A
ABC78
18 楼
来国外就什么都解决了:1,大男子主义不怕。2,没房子没车子不怕,倒帖房子车子票子。3,学历低不怕,无家可归捡拉圾也可以。4,没颜值也没关系,黑鬼阿叉更好!
e
execom
19 楼
那是走投无路才到国外顺便啃个洋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