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工厂的忧虑:接单难,接到了也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2月18日 21点26分 PT
  返回列表
88562 阅读
39 评论
财经杂志

国际形势复杂、海外需求疲软,外贸企业接单仍抱着谨慎态度

文 | 《财经》记者 辛晓彤

编辑 | 余乐

正月十六(2月6日),山东烟台一家服装外贸工厂举办了小型的开工仪式。这片区域的工厂往年都是正月初九到十二开工,但2023年拖后了几天。负责人小林说,前些年工厂在春节期间往往订单不断,但这个春节,海外客户并没有提供多少生意。

苏州盛泽镇的老沈情况略好一点。年前很多工厂都放假了,他的外贸服装厂趁机抢了几个散单。年后,工厂正月初十开工,四条生产线开了两条,剩下的还要等工人们陆续回来。

对于这些中小型外贸纺织工厂来说,2022年过得并不容易。“订单荒”的状态几乎维持了一整年,下半年尤其严重。“我们都说自己是‘订单慌’,慌张的慌,主要看心态。”

2022年,全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增长2.6%(以美元计),但这主要得益于上半年的高增速,而这部分订单大多是2022年春节之前接到的。随后,由于订单缺失,出口数据在下半年一路走低,尤其是四季度,三个月均录得双位数的下降。

进入2023年,形势喜忧参半。喜的是,防疫政策调整、国内市场放开、当地政府支持,纺织服装企业有了更多机会。忧的是,国际环境复杂、国外消费需求依旧低迷,预计外贸订单不会有较大起色。

此外,工厂每年春节后招工都是难题。2022年底放假早,节后员工到岗率更低。截至发稿,小林厂子里的工人数目仍有不小的缺口,现阶段靠工资日结的短工维持,并不稳定。他所在的厂区几乎各家都贴着招工广告。“简言之,既怕没订单,又怕订单来了没人做。”小林说道。

“订单荒”仍需解决

距离小林的工厂不远,有一家经营多年的外贸童装厂,年后正式关张了。老厂长正在抛售织机,准备安享退休生活。小林有些感叹,哪怕往前数十年,家里有个外贸纺织厂都是值得称道的事,如今,年轻一代不愿继承,甚至外人都不愿将厂子盘过去。厂长只能“把厂子拆开了,分开卖。”

在小林看来,导致老童装厂倒闭的原因是现金流吃紧,且未来的接单情况也不乐观。其他的工厂也多多少少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保守估计,2022年我损失了七成订单。”小林对《财经》讲述自己工厂的情况。据他在当地了解的情况,进入2022年12月,山东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基本全部停产,一是因为库存高企,二是因为工人感染人数众多。

“厂里库存太多了,清库存的时候有点‘饥不择食’,基本来个订单就出货,价钱都不讲了。”小林表示。即使这样,工厂依然看不到回款。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年前的应收款没收回来,年后投产的“应付款”也拿不出去。

成本上升是阻碍盈利的一大因素。上游端,2022年原材料价格高企的现状仍然延续,春节后棉价继续走高。“(2022年)10月出口额大幅下降——这还只是金额,原材料涨价了,数量上下降更多。”产业分析师杨庆生告诉记者,2022年很多中小企业都是让利出货。

杨庆生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身边有一家做纺织出海的老板表示2022年赚得最大的一笔钱是靠汇率波动——“汇率6.5的时候,他出口了大量坯布到越南,但到最后结汇的时候,汇率快破7了。”

订单量下降则是第二个诱因。下游端,2023年的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走弱,对我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只有1.4%(2022年2.0%),欧元区的GDP增长率更将仅有0.7%(2022年3.5%),而这两个地区正是我国纺织服装最大的出口市场。

国联宏观首席分析师樊磊表示,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美国仍在推进供应链去中国化,这也是今年出口面临的一个挑战。2022年11月,美国对中国服装进口量同比几乎减半,降幅达47%,进口额同比下降38%。2022年1月-11月,中国占美国服装进口的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24.1%下降到22%。

国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现今欧美服饰行业库存处于高位,品牌商下单节奏偏向保守。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数据,美国服装批发商及零售库存于2021年三季度见底后续持续走高,2022年9月批发库存/零售商库存同比分别增加68.3% / 24.1%,明显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

受影响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外贸纺织企业。根据国际纺联的2023年1月的调查显示,全球纺织业平均业务状况在进一步转差,同时全球纺织业对未来六个月的预期仍为负数。新订单指数、未交货订单指数以及开机率均下降。

“抢”回订单,更要抢回利润

尽管形势并不尽如人意,但外贸工厂仍在积极寻找营收增量,最典型就是飞去客户面前商谈,而非在家坐等。

国内防疫政策调整后的这几个月,外贸老板公开和私下里聊得最多的就是“出海”。老沈多次强调了与客户面谈的重要性——疫情三年只能通过邮件交流,“对方回复的次数越来越少,提到东南亚的次数却越来越多。”

年前,据《财经》不完全统计,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安徽、重庆、四川、辽宁、吉林等地均组织了企业“出海抢单”的活动,既有效对接需求,也提振了企业信心。

绍兴博达商务会展公司是一家专门做纺织行业海外展的企业,经理胡女士告诉记者,3月之前纺织的专业展已经满员了。“2023年一季度展会挺多的,从买家习惯上来看,本身一季度就是下单季,有全年的规划。”

胡经理表示,目前拦住企业出海的最大问题是签证,特别是美国的B类签证。2022年12月提交申请,预约面谈的档期已经排到了4月。“如果企业出行存在一定困难,那么也建议在国外找专业的工人人员代为参展。”胡经理建议出海参展企业对样品做出调整,“因为每个市场对产品的款式和需求是不一样的,最好针对性做准备,事半功倍。”

老沈也在准备出国事宜。他表示企业出海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拜访老客户,维护客户关系;第二是市场调研,了解消费需求;第三才是开发新客户、新订单。“那些说出海接到大单的,大多数还是老客户给的。”

杨庆生认为“抢单”这个形容并不贴切,也远非褒义。他表示,在存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出海获得的所谓新客户不过是其他工厂的“老客户”,“抢”的也无非是国内同行的单罢了。

不管是跟国内同行“抢”,还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跟东南亚的工厂“抢”,同等质量下,价格肯定是优先被考虑的。很多中小企业2022年已经是让利出货,2023年压价提货也是可以预见的,更不用说很多订单都是“客情单”,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能满足外贸订单要求的中国纺织企业越来越多,来自海外的需求却越来越少。据杨庆生观察,2022年外贸纺织的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二八效应愈发明显,“大企业不缺客户和订单,被瓜分的都是中小企业。”

杨庆生表示,大公司在控制成本方面更有优势,也更有可能低价拿货。订单进入国内后,大企业又会在中小企业进行一轮再分配,把成本压力分摊给中小企业。他认为,就目前这样的出海趋势,国内中小外贸企业还是大概率能接到不少订单,但依旧以散单为主,而且会陷入价格战,每单的利润也不可能回到疫情前水准。

杨庆生特别提出一点,不少订单即使抢到了,也不符合国内的环保生产标准,接到后还是得交给东南亚企业去做。

另外,出口的集装箱存量是否充足、海运费是否上涨,这类运输风险在2023年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至于被其他国家“抢”走的订单能不能回来,樊磊认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一些小批量、更加复杂和精细订单,我国的制造业是具有优势的。”但他表示现在从数量上来看还难以估计。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唐遥教授认为,产能回归是一个长期问题。在他看来,纺织行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是由于人工便宜,并不涉及产业链的核心材料、技术或工艺,那就属于“能够转得出去,还可以转回来的产业”,前提是国内工厂能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等一系列新兴手段降低成本,以弥补人力成本方面的劣势。

积极应对节后 “用工荒”

出海能不能满载而归,并不是老沈最担心的事情,他最担心的是工厂有没有能力接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工的情况。

每年春节后都是招工的紧张时期。361°运动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魏书涛表示:“这个时候是工人流失最严重的时候,工人回了老家就不再回来了。”

2023年招工形势更加严峻。由于防疫政策,不少纺织服装工厂在春节前选择提前放假,给了工人更多的选择时间。小林告诉《财经》,2022年由于疫情政策,很多工厂选择封闭式管理,工人不准随意外出,导致不满情绪滋生。这可能导致年后大批工人流失。

工厂动用多种方式留住员工,最直接的自然是涨工资。但是,在营收和利润率均无提升的情况下,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一个工厂1000名员工,一个人每月涨500元,一年就是600万元支出。而工厂的利润一年也不过千八百万。几百块钱对个人来讲几乎没什么感觉,但工厂三分之二的利润都出去了。”魏书涛表示。

多地政府正在积极出台政策,着力解决工厂缺工问题。在2023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两天,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几个用工大省提前开始了跨省招工的工作。据台州当地媒体的报道,1月26日,台州市及各区县同步举行了跨省驻点招工仪式,各招工组分别赶赴云南、贵州、四川等7省21地驻点招工。深圳则提出“真金白银”补贴,对2月5日前,市外原在岗职工返岗达500人以上的企业(劳务派遣单位除外),每人按照2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每家企业最高40万元。福建福州则开展了点对点免费包机服务,接复工人员返岗。

作为招工主体,不少企业也在不断改善工人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理解与尊重。例如福建晋江当不少制鞋工厂常设心理问诊室、发泄室,对员工进行心理援助;设立幼儿园、小学等配套机构,解决工人子女受教育问题;平日里也会组织篮球赛等,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毕竟,有“温度”的管理模式也是留住人、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媚眼瞟瞟
1 楼
东南亚不过就是把中国过去的那一套学到手而已。
p
pumaking0614
2 楼
接到难,借不到也难,反正实在是太难了...最难的因该就是反中媒体了
老虎滩
3 楼
没工作就有时间学习思想了
老六生
4 楼
去年10月 日经新闻就关注到一个问题 东亚,东南亚发往美欧的集装箱在明显减少 什么原因? 西方经济衰退,购买力下降 .. 国内做外贸的都有这个感慨 美国欧洲是穷了,相比以往订货少了很多 [3评]
荣光归中华
5 楼
美国就业率创历史新高,大量企业担心的是招不到人,道琼斯指数也在历史高位附近,各项经济指标都很强劲。。。 你见过这样“经济衰退”的?
荣光归中华
6 楼
某餐馆以前生意兴隆,后来有一个顾客吃出一个苍蝇,店家不但不承认还找人威胁这个顾客,此事曝光后该餐馆遭到集体抵制 看着空无一人的餐馆,老板发出了感慨:看来所有人都变穷了,都吃不起了。。。 [2评]
e
evision
7 楼
欧美的人穷了,外贸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布左右行中道
8 楼
中國又崩潰了、天天崩都幾十年了
掏光洋灰
9 楼
哈哈哈,段子讲得不错
真好玩儿
10 楼
傻逼 现在LA一个做Uber的司机随便一年8,9万 饭店都招不到服务员 招到基本$56万一年 哦 是的还是蛆在大陆每月¥3000活的开心
y
yuba
11 楼
别为难想接就接不想接就不接没人逼你
a
azkaban
12 楼
中国经济太发达了。这种低级的工厂根本雇不起中国工人,还是得移去不发达国家。
铗归来
13 楼
: 你还吃过苍蝇?
j
jxxy1234
14 楼
狗杂种说美国爸爸都是对的 谁反对美国爸爸,谁就是于免费屎为敌
c
csccpmz
15 楼
东南亚不过就是把中国过去的那一套学到手而已。 --->亚洲四小龙时代,世界问中国要不要学“台湾模式”啊? 中国经济上学得差不多了,政治上也该学学,不然经济要“加速”崩掉。
英国流氓
16 楼
底层毛猪又来了 天天拿着赵家的fake数据 吵吵赵家强大了 可以多压榨人矿了。 老底层死都不明白 欧美已经不和你玩了 懂吗 芯片都没有的孝子 。 看看华为的下场 。 底层毛猪就是他妈的蠢
传播爱与光
17 楼
难毛线,女工卖逼,男工打劫,勤劳致富奔小康!哈哈哈
催你明白交粑粑
18 楼
赵国失去了对美国欧洲和印度第一贸易伙伴地位,赵家人管的捅🐔局下的进出口数据仍然创新高,所以说现在赵家人真急了要屁民把钱都花了。 我预测赵国过不了一年半载就要全面开放签证赚旅游的钱了
s
ssbbss
19 楼
活着难,死了更难。贩卖焦虑
金三
20 楼
这就是爱国的中国人矿偷渡越南的原因。
狼鞭
21 楼
老六哥,想问问美帝失业率历史新低3.4%,基本充分就业是什么回事?估计是数据造假?
r
rry
22 楼
中国2022年贸易顺差9500亿美元,占世界所有国家贸易顺差70%,对美国,贸易顺差4000亿美元(美国海关统计结果也是一样), 今年疫情基本结束,顺差只会更高,中国要放其他国家一马。不要赚的太多。赚的太多,有些人(尤其是冯巩必反)心里不爽。 [1评]
狼鞭
23 楼
对就是因为中国放美帝一马所以美帝才失业率低,零售销售数据强劲,美帝还给脸不要脸,以后咱们不给钱它赚,只给伊朗,估计美帝今年死翘翘 [1评]
狼鞭
24 楼
还有就是欧洲服软一些,所以王毅访问欧洲带动欧洲股市创历史新高,而美帝的暴跌 [1评]
狼鞭
25 楼
世上没有中国办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办的事,估计今年就把美帝办了,不用给面子了
真话难听
26 楼
三年疫情,饿侵略乌克兰,改变世界产业,中国也受害
不说假话
27 楼
👍英雄所见略同!政治上如果一直死抱着独裁专制对韭菜们横征暴敛终归肯定还是死路一条!
不说假话
28 楼
呵呵都是包子和他的铁哥们儿一手导致的,都是这个地球的罪人!
符拉迪沃斯托克
29 楼
中国就跟妓女一样 仗着自己活好 开始挑战顾客。殊不知顾客可以再去调教新人。现在慌了。腿一张开觉得嫖客一定会回头的。
h
heyuanzhi3
30 楼
一个怕死鬼,祸害全中国。
今想说
31 楼
你比IMF和世界上许多经济学者都历害。 他们也预估美国要进入经济衰退,就你说不会!
荣光归中华
32 楼
“预估”说明现在还没有,未来的事都是猜测,就如同预估明天股市涨还是跌一样,有一帮“预估美国要进入经济衰退”的,就有另一帮预估美国经济要强劲发展的,这个不难理解吧?“就你说不会”就是扯蛋,因为如果“预估美国要进入经济衰退”成为社会主流,至少美国股市要进入暴跌才对,可是这并没有发生,美国股市至今还在历史最高位附近 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
开心小黄人
33 楼
傻逼玩意。看的懂逻辑吗?是西方人没钱了消费不起了。就是借给你钱你也消费不起。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卖美元国债
开心小黄人
34 楼
还越南,看你个傻逼这辈子就是个垃圾
开心小黄人
35 楼
东南亚呵呵。越南产的耐克鞋底掉都成新闻了。想想路虎,印度产的。苹果印度企业良品率只有50%。
牛皮方糖
36 楼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中国人就是这么努力
文强
37 楼
多谢科普
文强
38 楼
说得好
y
yamagutihg
39 楼
都难,东南亚接到了也不是肯定就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