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美国载人登月技术“失传”?其实太正常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9月26日 1点19分 PT
  返回列表
64295 阅读
41 评论
任易

在美国阿尔忒弥斯火箭一次次跳票,一次次出现问题之后,现在中国对美国载人登月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理由就是:为什么你五十年前能干的事情,在科技爆炸的五十年后却干不了了?我们自己登上了月球,也知道这个事有多难,可当年的美国是怎么做到的?

我没有足够的资料去证明美国当年载人登月是不是真实的,但是我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技术的失传是司空见惯的,仅仅需要两代人的时间,就可以让一项技术彻底失传;更何况是载人登月这样的巨型系统工程?

一、俄罗斯技术的断代

比如俄罗斯跟乌克兰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就明显地暴露出俄罗斯工业技术的倒退,俄罗斯只有4艘巡洋舰,除了一艘核动力之外,其他三艘光荣级巡洋舰,其中之一的「莫斯科号」,黑海舰队的旗舰,已经在这场俄乌战争中沉入黑海了,而俄军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机SU-34,也被乌军的便携防控导弹击落了9架,而俄军的家当一共才127架。

问题是,莫斯科号已经是四十年前的设计了,还是苏联留下的遗产,为什么直到2022年,俄罗斯黑海舰队还在用「莫斯科号」当旗舰?还不是因为没有更先进的舰艇?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重工业体系也多年没有推陈出新了。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原因:

1、产业链残缺

在1980s,苏联一年可以生产2000辆坦克,那时候军工从业人数达到1300万人,占总人口的4.4%;但苏联是搞计划经济的,把整体的国防工业分配到十五个加盟共和国手里,等到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虽然分配到了70%的国防工业和80%的重工业,但是产业链是残缺的。

比如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在1994年发生锅炉爆炸,导致失去行动能力;95年的时候本来想维修,但是自己没有能力修理,能够修航母的,只有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最后96年决定出手,到2004年,俄罗斯以23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印度,但是在2012年交付前测试的时候,动力锅炉又损坏了……

想想我国用五年时间就造出了山东舰正式服役,而俄罗斯从1994年到2012年,连维修一艘航母都搞不定;在90年代还可以说是缺钱,但是等到2004年拿了印度的钱之后,又用了8年时间,还是造不出来。

而俄罗斯目前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2016年出发前往地中海,支援俄军在叙利亚的行动,从2017年8月开始返回船坞进行大规模整修,但是到2018年10月30日,浮动船坞发生断电事故,塔吊倒下,导致浮动船坞沉没;而这个船坞是唯一一个能维护航母的船坞,这个损失直接导致维修停止了;2019年年底,这艘可怜的维修中航母又起火了……

2、配套工业不足

说白了,例如整个坦克的制造,是需要按照原设计图纸生产大量的备品备件(零件等),可是备品备件的生产可能在其他的加盟共和国,而这些零件又是专用的;如果俄罗斯不买,那么加盟共和国的零件厂也没有生意,所以零件生产线自然就慢慢凉了。

比如护卫舰的柴油发动机,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俄罗斯遭到制裁,结果原来的柴油发电机是从德国进口的,买不到原装配件之后,就只能从中国采购柴油发动机了。

3、工业体系无力维持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每年生产的坦克从1600辆降低到5辆;装甲车从3400辆降低到250辆;飞机从470架降低到20架;这个数字背后,可不是随时投钱就能随时满负荷生产的。

因为没有军工订单,原来的生产企业也只能低负荷运营,原来的产业工人、技术专家没几个能留下来的,都纷纷自谋生路。科学家、技术专家是有人要的,根据军事爱好者统计(这个没找到原始出处,因为语言问题),美国挖走了2.95万名苏联工程师,包括导弹设计师、数学家、核物理学家、飞机设计师等等,等于工业领域头部人才跑路了。旁证是1992年,美国当年的移民限额从5.79万人临时提升为12.9万人。

至于产业工人,因为原来的企业没活干,也只能自谋生路;于是苏联留下的工业体系,也就这么没了。大家想想当年东北工人下岗之后,摆摊的摆摊,倒爷的倒爷,烧烤的烧烤,早就没法干本行了;等到大家蹉跎了十年以上,原来的手艺都没有了。

像少林足球这样,师兄弟疏于练功十几年,团队多年来缺少配合,指望着一声号召,各师兄就能迅速回到原位,形成战斗力,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少林足球里面的师兄弟毕竟还在壮年;而苏联解体已经三十年了,当年的30-40岁的骨干力量,现在已经60-70岁了,已经彻底从产业里面离开了……

二、设计图≠制成品

阿波罗的设计图纸一直保存在NASA的资料库里,但是,谁说有图纸就能做出来产品的?大家大学可能组装过收音机,还记得里面的锁相环、鉴频器、运算放大器,以及直排双列集成解码芯片吧?有这些零件,我们需要的只是按照原始设计,把电阻电容和芯片焊接在PCB板上,然后调试通过就好。

我记得我当年用的是东芝的TA7343P锁相环式解码电路,算是一代经典芯片了,现在还有的卖,某宝价格只要3块钱一个;可现在还在听收音机的人还有多少?如果这种芯片因为需求太少,利润太薄,或者被高级芯片直接集成了解码功能等原因,导致芯片停产的话,那市场上就只有库存芯片和备品备件了。消耗完了就没了。

这还是一个简单的收音机,而美国的登月工程,是一个当年(1961-1972)250亿美元庞大的系统工程,里面涉及到火箭、指挥舱、登月舱等,里面涉及到的各个子系统、组件、零配件、芯片,数不胜数。

集成电路技术已经从电子管进化到晶体管,然后是三极管、场效应管MOS、CMOS甚至更高级的芯片种类;五十年前的设计图纸里面所使用的芯片,不可能现在还在生产的——因为早就卖不出去了。

另外,工业技术在五十年里已经经历了数次大型变革,比如下图是一个老式的机械式计算器,可以实现加减乘除的功能;而他的第一代原型,其实是一个机械式加法器。经过工业人员十几年的迭代,才迭代出来这么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的东西。

这玩意就算给你原始设计图,连零件的设计图、剖面图也一起给你,你也需要先吃透原始的加法器设计,然后根据图纸去理解设计原理,最后才能做出来下面这个机械式计算器。问题是做出来这个有意义么?哪个手机上没有计算器?

谁能知道,当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里,是不是在某些地方使用了这种机械机构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当时那一代工业人的眼里,可能是简单到烂大街的东西,但是现代人用惯了集成电路,想快速吃透机械结构的原理,其实真的挺难。

三、设计图不靠谱

宋应星写了一本《天工开物》,称得上在那个年代的图文并茂,但是我们现在能看着《天工开物》,用古老的方法做出来么?

比如最简单的针,《天工开物》里面是这么写的:

凡针先锤铁为细条。用铁尺一根,锥成线眼,抽过条铁成线,逐寸剪断为针。先鎈其末成颖,用小槌敲扁其本,钢锥穿鼻,复鎈其外。然后入釜,慢火炒熬。炒后以土末入松木火矢、豆豉三物罨盖,下用火蒸。留针二三口插于其外,以试火候。其外针入手捻成粉碎,则其下针火候皆足。然后开封,入水健之。凡引线成衣与刺绣者,其质皆刚。惟马尾刺工为冠者,则用柳条软针。分别之妙,在于水火健法云。

细条有多细?铁尺要多粗的?慢火炒熬,要炒多久?火焰温度多少?土、松木、火石、豆豉是怎样配比的?开封之后用冰水还是用温水?硬针和软针又是怎么做的?这种细节问题,书上因为篇幅所限,根本不可能写,那就只能由匠人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了。

来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鸟铳,《天工开物》里面是这么写的:

鸟铳。凡鸟铳长约三尺,铁管载药,嵌盛木棍之中,以便手握。凡锤鸟铳,先以铁梃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其本近身处,管亦大于末,所以容受火药。每铳约载配消一钱二分,铅铁弹子二钱。发药不用信引,(岭南制度,有用引者。)孔口通内处露消分厘,捶熟苎麻点火。左手握铳对敌,右手发铁机逼苎火于消上,则一发而去。鸟雀遇于三十步内者,羽肉皆粉碎,五十步外方有完形,若百步则铳力竭矣。鸟枪行远过二百步,制方仿佛鸟铳,而身长药多,亦皆倍此也。

鸟铳(chong)在《天工开物》里面就给了这么一张图,还有上面言简意赅的描述,你能把这玩意做出来么?如果你见过实物,理解原理,那当然是可以的;比如刺杀安倍的山上徹也,不就是自制了一根土枪么?

可是阿波罗计划到现在已经停止了50年,原来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工程师、产业工人都应该垂垂老矣,甚至被新冠乃至岁月带走了,谁还见过实物的运作?谁还理解当时设计的原理?谁还能完整经历过从原型机(阿波罗1号)到终号机(阿波罗17号)的完整迭代进化过程?

文字能记录下来的东西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把工程中所有的问题都记载在纸面上,因为整个工程的全貌都在当事人的脑海里,你想逐字逐句记下来,一天干的活可能要消耗五天时间去记录,谁有能力全部记下来?

举个例子,我当年搞地铁建设,这是有设计院出设计图的,然后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施工单位施工的时候,突然发现地下有个古墓,实在不能动,然后只好重新走线,再出一个变更单记录;或者发现原来铺设管道的时候,出现管道的碰撞,于是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做了个变更;或者某个设备买不到,而工期又紧,于是换了一个设备型号;但这些变更未必会出现在最终的设计图上,结果最终交付的地铁的确是成功运行了,可是跟设计图并不完全一致。所有林林种种的小事,可能都在当事人的脑海里,而不是在文字上。

我前两天打开我2013年自己写的代码,已经是一脸懵逼了;因为我当年用的是JQuery,而这个框架现在已经多年没用过了,所以我不明白我当时的设计思路,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理解我当年自己写的代码。而阿波罗计划已经过去50年了,想理解这么一个迭代了11年、废弃了50年的设计,Mission Impossible。

至于美国载人登月是不是骗局,那除非我国宇航员自己登上去核实。用美国当年做得到,为什么现在做不到去质疑,这个真的没有说服力,因为工业体系,如果不幸断代三十年,是真的会失传的……

没办法,当年那批惊才绝艳的人已经老去了,而且阿波罗计划停止之后,美国也开始去工业化,当年那批人也没有机会在实践中继续培训出徒弟,即便设计图纸还在,登月技术同样也就失传了。

只能说,壮哉中华。

大多利猫
1 楼
没有习总书记的指导和关怀。怎么可能登的了月。美帝醒醒吧。每天不做核酸不做学习强国题目。怎么可能有发展
金山浪人
2 楼
国内公知自媒体替丑国洗地真起劲!
灯塔路
3 楼
呵呵 一波“倭杂1450精神夷奴” 来舔
龙起卷
4 楼
现在好莱坞己经不好那么容易登月,该骗的拨款也己经骗到,所以发射只能后延无绝期……
j
jamesun
5 楼
我是来看评论的,比这什么鬼帖好看多了
大多利猫
6 楼
楼下各位监狱狱友早上好 [2评]
灯塔路
7 楼
傻逼 知道什么叫“狱友”吗 这智商 呵呵 [1评]
d
dhy1998
8 楼
当年有过一个前苏联核工程师同事,干活一般,古典音乐CD一大大堆
p
pecxs
9 楼
: 象故宫文物流失一样?
发棵游
10 楼
也许连软盘都没有了, 程序保存在大卷的纸带或者大叠的穿孔卡片上, 灯塔国不是倭国还有没有设备读取这些程序很成问题了!
雪中悍刀行
11 楼
看了一阵留园的评论,总的来说老共执政,老共还在执政阔能是因为反对派的素质堪忧?读书多少和民主理念人文精神实在没必然联系。
D
DDT666
12 楼
我绝对相信美国登月是真实的,不仅如此,美国登月还证明了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登上月球的民族。因为美国赠送给荷兰的月亮岩石,后来被证实是木头化石,从实物角度证明了中国历史上吴刚伐桂的真实性,连桂花树的化石证据都摆在那里了,谁还敢否认? 此外,出于保护中国历史遗迹的目的,美国宇航局还严令禁止中国的登月车进入美国阿波罗计划登月的区域,也是怕中国不懂维护古迹。手动狗头。
大多利猫
13 楼
这位狱友昨晚和哪位狱友摩擦起电了?火气那么大¥? [1评]
谁主沉浮?
14 楼
你是什么,白皮? 还不一样黄皮!骂自己舒服😌?
谁主沉浮?
15 楼
傻逼,还编程思路? 思你妈的路! 巴子吧?
谁主沉浮?
16 楼
大概是草泥马没操舒服吧
无此笔名
17 楼
爷对当年登月还真不好说真假。但是次次都成功,无一失败甚至一点瑕疵都没有就不得不怀疑了。
媚眼瞟瞟
18 楼
当年登月不是一次, 而是n次。
尽人事
19 楼
这狗脑子把自己都算进去了……可笑可怜可恨的狗粮
c
cxy1223
20 楼
我觉得这个文章说的不在理,认为工业设计的成果就只是原理图,其他知识只靠口口相传的,大概写穿越文都不合格。
砍瓜切菜侠
21 楼
这篇文章根本就是异想天开的胡说八道。难道说美国自登月之后科学技术和国力就一直下降? 这显然不和美国这几十年的走势啊。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美国虽然成功的把人送上了月球,但是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也同时意识到了这些成功也伴随着极大的风险。宇航员们平安无事的返回地球,可以说都是九死一生的侥幸。现在看阿波罗计划,任何环节出现差错这些宇航员都会葬身茫茫宇宙。而且经历了两次航天飞机的惨剧,美国就更加意识到了载人航天的风险,也就轻易不会派人去执行这些任务。如果说美国技术不行了,怎么解释两个火星探测车,以及这些年的重大航空科技突破呢?
x
xiaoss188g
22 楼
马上就开始登月了,怀疑无用论。而且美国做系统做得很完善,需要时间。
x
xiaoss188g
23 楼
美国不需要解释吧?美国在外太空的研究远远超过中国。美中都不在同一个级别上。
不同声音
24 楼
全范围多角度替美国解围。
y
yuba
25 楼
傻逼玩意你去啊
绵羊云
26 楼
知道什么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
独孤苍狼
27 楼
艹,这个几把洋奴还在为主子舔腚! 就凭图中那个破几把登陆器,能他娘的自行脱离月球?
冖灬冖
28 楼
为啥NASA现在这么拉胯,一是因为现在的核心科学家是夸夸其谈的印度人,二是因为清北真不擅长航空航天。
f
freedomyin
29 楼
别问,问了就是图纸丢了,技术员老了,没钱了,外星人不让去。。。。 不过我估计是当年那批美国人和现在的美国人不是一个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