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为什么没能重新占领世界?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8月20日 20点21分 PT
  返回列表
77490 阅读
37 评论
凤凰网旅游



8月10日,官方宣布了出境团队旅游的第三批目的地开放名单。这一重大利好,瞬间在旅游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

但另一方面,市场数据依然冰冷:2023上半年,中国出入境人次只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48.8%,远不及国内旅游的热火朝天。

进入7月暑期,出境游“风向标”国际航班,似乎终于开始起势了:客运量达到335.3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0.9%。但拆分来看,主要的出境人群还是集中在港澳。

有业内人士估计,如果剔除港澳台,7月的“纯国际航班”客运量可能只恢复到4成左右。

目前来看,所有人都低估了市场复苏的曲折度——在国际运力恢复慢、签证办理难等因素之外,出境游又迎来了新的“三座大山”:游客安全焦虑、国际关系动荡以及国人消费力的低迷。

这种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势头,也许不是简单的政策开放可以抵消的。疫情结束了,但中国出境游的“美丽新世界”没有自动到来。

01

早早放开跟团旅游的东南亚

因“安全焦虑”折戟沉沙

东南亚大多数国家,早就跻身“跟团游白名单”,今年2月、3月就可以接待中国团队游客了。但结果怎样?

从年初开始,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航班就不断增加,最新的航班量占比达到了42.2%、成为绝对的“一哥”;但整个上半年,奔赴东南亚的中国出境游客却只占到8.59%,将近八成的人还是选择了香港和澳门作为出境地。



具体到国家来看:上半年,中国赴泰国游客量仅恢复到2019年的12.75%,大大低于泰国年初的预期——整个东南亚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中国赴新加坡游客量只恢复到同期11.78%,赴菲律宾游客只恢复到2019全年的4.3%。

一个残酷的真相浮出水面:出境游目的地,不会随着国际航班恢复而自然“活过来”。

2023年以来,东南亚旅游都笼罩着一层阴霾:前有泰国“噶腰子”传说,后有缅北电信诈骗的肆虐,再叠加《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等电影的热映,中国游客对东南亚旅游的安全焦虑,几乎已经到达巅峰。

尽管各项数据都表明,正规旅游途径下去东南亚旅游,不会随便被人绑架、诈骗、噶腰子,但所有的解释现在都是苍白的。

这种对东南亚旅游的“妖魔化”,甚至已经开始走向无厘头——大学生报考缅甸语专业,都会被质疑是要去做诈骗。



事实上,安全焦虑在旅游场景中是个常见现象。

有研究显示,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灾害后,入境旅游大约在2010年至2011年间才恢复到震前水平,周期约为3年;新疆暴恐这类社会冲突事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周期约为1年。

东南亚在中国游客心中的“掉分”程度,可能不亚于一场地震或社会冲突。能抚平这一切的,唯有时间。

02

日本旅游可能十一会爆发

也可能“猝死”在灰犀牛脚下

8月10号的“开放白名单”里,日本尤其引发了业界的期待。

文旅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旅行社出境旅游组织6288万人次,日本在热门目的地中排名第二。但今年以来,只有自由行游客可以前往日本,这就造成了赴日旅游人数的大滑坡。



日本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23 年1-6月来自中国本土的访日游客为59.4万人,仅为疫情前的1成左右。这意味着,以日本为目的地的出境游市场,有着巨大的复苏潜力。

另外,从出境游重新组织资源的时长来看,日本出境游刚好可以卡在两个月后的十一期间热卖;同时期,国内西北长线目的地也进入了淡季,这或将进一步助力日本旅游的火爆。

而市场已经对此有所反应:旅行平台上,十一前往日本的机票闻声大涨,有的涨幅超过了260%。



据瑞穗研究与技术公司的高级经济学家坂中弥生估算,如果中国的团体旅游于8月恢复,那么2023年以旅游和休闲为目的的访日游客,将会恢复到2019年的 46.6%。

无论从哪个市场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值得两国旅游业庆幸的事。但随后我们就看到了这个新闻:



这种国际关系中的灰犀牛,像一把高悬在旅游业头顶的利剑,让人提心吊胆、不知道明天是否就会迎来巨震。而这层因素的影响,在后疫情时代正越来越猛烈。

以同在第三批白名单中的澳大利亚为例。疫情前,澳洲也是中国人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而两国关系在近年来也颇为动荡。

今年7月15日,澳大利亚智库澳中关系研究所出台一份报告,题目是《澳大利亚人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但仍感到担忧》,其中提到两个看起来颇为矛盾的点:

1.有61%的受访者表示,澳大利亚应该继续努力巩固和中国的关系,尤其需要在旅游、高等教育、商业这三个领域加强中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澳大利亚民众多数担心中国对澳大利亚构成安全威胁,大约55%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对华强硬;64%的受访者认为,澳大利亚政府应该想办法把达尔文港买回来。

这意味着,出境游市场面临的风险,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呈现出一种商业力量并不可控的局面。

与之类似情况的目的地,还有美国、韩国、欧洲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这些基本都是中国出境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03

国内旅游CPI“一枝独秀”

是个非常恐怖的信号

近期国内的各种宏观数据,都在指向消费市场的复苏并不乐观。唯一的例外,就是旅游。

7月CPI(居民物价指数)显示:受暑期旅游消费的影响,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 26.0%、10.1%和 6.5%,带动非食品项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环比分别上涨 1.2%和 1.3%。



而同时期的食品烟酒、衣着等分项的物价指数都是环比下行。旅游消费的旺盛,堪称一枝独秀。

更重要的是,7月的旅游CPI数据甚至好于季节性,环比增幅高于2016-2019年同期均值。这就意味着,国内旅游这个暑期迎来了供需两旺,火爆程度已经超过“旅游旺季”的解释。



暑期旅游消费力的“爆表”,有两个可能性的解释:一是因为出境旅游恢复缓慢,很多消费者留在了国内旅游市场。例证之一是有机构预测,今年暑期(6-8月)全国旅游出行人次将达到18.54亿人次,创下过去5年的历史新高。

二是因为房地产、汽车等大额消费的萎靡不振,导致居民手里多了很多“闲钱”,流向了花费不高的旅游。

但不管哪种解释,都必须承认目前国人消费力的基本面,不容乐观。

有数据显示,受收入端影响,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目前处于近5年来的底部区域,今年以来呈现弱复苏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旅游消费的一枝独秀,更可能变成昙花一现。



如果经济基本面遭遇重大打击,旅游消费最终会如何演变?可以看下隔壁日本的案例。

在上世纪的经济腾飞期,日本出境游迎来过一轮暴增的黄金时代——但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出境游的增速迅速放缓。



2000年,在日本国民经济已经负增长、人均GDP达到38500美元之后,日本出境游市场达到了天花板,并开始了长期衰退的历程;其国内旅游在同一时期也开始萎缩,2003年国内游收入规模收缩至1991年的86.5%。

所以,旅游消费目前的一枝独秀,恰恰是个恐怖的信号。覆巢之下无完卵,请时刻谨记这一点。

结语

当我们讨论出境旅游的时候,到底是在讨论什么?在官方宣布开放第三批出境游目的地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这样的评论:



我们看到了什么?难以调和的撕裂,而沟通的有效性趋近于零。这就是现在舆论场中,关于出境旅游的讨论现状。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这本书,提到了一种在各个国家都存在现象:文化内战。对阵双方,则是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这在中文互联网上随处可见。

关于出境游的争论,似乎也可以在这个分析框架里找到痕迹:一边是觉得全世界哪里都不安全、极力排斥出境游的“民族主义者”,一边是冷眼嘲讽、在签证中心排长队的“全球主义者”。两者之间正进行着一场永恒的争论。

谁是对的呢?也许这并不重要。你愿意成为谁,才是关键。

我们继续保持观察。

r
roliepolieolie
1 楼
With high unemployment at home and a grim economic outlook, even wealthy Chinese have to watch their wallets now for the rainy days ahead.
挺不错的
2 楼
工作不保哪有心情海外游
v
vincentsjtu
3 楼
因为中国越来越好玩,文旅建设越来越专业,CP值超高!国外旅游的诱惑力大不如前了
马年生
4 楼
旅游团出游有政府主导的影子。先去促进香港澳门,再去东南亚。西方的航班逐步增加之后再放开组团欧美。目前晾一下加拿大,让小土豆知道当美国走狗抓中国公民是要付出代价的。
H
HEB2022
5 楼
把出境旅游都当成打击其他国家的武器…中国人真是当炮灰的命吗
马年生
6 楼
中国人自由出境旅游全世界,现在去欧洲的居多,团队旅游则是政府可以影响的。
b
boypalm
7 楼
誰也不想看到糞坑國人來,最好都待在糞坑國,別出來!
游浪者
8 楼
马年生,美国走狗都要要晾一下,干嘛不直接晾美国呢
渤海
9 楼
强国人就留在墙里扩大内需吧,不要出来祸祸世界了。 不稀罕你们那点儿臭钱。
马年生
10 楼
》》游浪者 发表评论于 2023-08-19 20:33:00 这就叫做 打狗欺主。教训一下,让他长记性。 高手过招,跟班小弟常常倒霉。
d
duty
11 楼
根子在于从2016年起床铺妖魔化中国,掀起了一轮增加关税和脱勾的妖风,然后是几年的新冠疫情,扼杀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国内旅游
游浪者
12 楼
马年生,知道阿Q是谁不?
z
zhongguoren8
13 楼
占领世界不需要花钱吗? 总理说了,绝大部分人收入不到1000人民币。
r
roliepolieolie
14 楼
中国旅客不来美国,客观说来是好事儿。过去在旅游点看到一车车的中国游客头就大。中国人太多了,还是挤在中国好。
据说据说
15 楼
中国人的收入持续下降。
一带一路
16 楼
没钱了
一带一路
17 楼
一个华人旅游团四百人一架飞机下了飞机跑光光,都是偷渡客,神气什么呀?
一带一路
18 楼
梦碗粥小老公还在温哥华二套房也在温哥华什麽时候回来五毛知道吗?
马年生
19 楼
能够出国旅游的中国人虽然占中国人的百分比不大,但总量惊人,消费能力也是惊人的。从香港看到的数据,就看到大陆人消费的能力之大,香港经济复苏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大陆游客和到香港读书的学生带起来的。包括酒店房价和房租的提升,带动其它服务业和零售业。
三本正经
20 楼
以天朝的体量关起门来自己玩挺好的,就别出来花美元了
b
barryv
21 楼
没钱了呗,短期旅游跟口红经济差不多。
马年生
22 楼
大陆游客满世界跑的日子会随着国际航班的恢复再次到来。
何西2017
23 楼
汇率
z
zxbdt2
24 楼
最好别来
s
size0
25 楼
用出境旅游作为经济好坏的风向标之一时,就不考虑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了。港澳台算出境游吗?如果以祖国统一为前提,重新计算,估计出入境恢复到10%就不错
铭记历史
26 楼
口袋里没钱,吃饭要紧哪里还能有精力出去游山玩水,再者,机票天价
杀敌三千,自伤一万
27 楼
@马年生。满世界走线吗
杀猪小哥
28 楼
把蝗虫关起来是最佳选择
洋知青
29 楼
共产党官员被抓的都是整亿,整亿的,买几套房子,甚至全世界旅游对他们还真不是个事儿。他们钱一辈子都花不了的。因为伟大领袖最怕公开财产,中国这样的官员有多少天知道,估计十万百万的还是有的。再加上勾结权贵的商人(也就是白手套)。难怪中国印了那么多票子还显现不出来,估计这些人就持有一多半印出的人民币,甚至80%. 90%都有可能。对了,前些日子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张珊珊,习远平的大姨子,就是习家的白手套。她可是35家核酸公司股东,借疫情捞取无数财富。 可是中国购买的主力老百姓有钱吗?花几代人积蓄买的房子还降价,这些人谁敢乱花钱?就业不好,前途不明,谁不储蓄的钱以备必须?所以中国就有了这样的怪现象。钱印的是GDP三倍还多,在世界首屈一指,但花钱主力却不敢花钱,导致总购买力在下降。钱多却通缩,奇葩吗? 别和我说中国高档商店和国外高档商店中国人人山人海,这些人都是什么人,你不清楚吗?
马年生
30 楼
被中共断了财路的贪官们大多都会疯狂抹黑中国的反贪。
S
SeSeYiYi
31 楼
原因复杂,但估计以后还是会慢慢多起来。经过这几十年,大家的乡土情结没有过去那么强了。走出去没什么心理障碍。有钱就移民和旅游,没钱就偷渡和走线。而且以前全世界买那种傻冒形象应该留给其他新兴国家。
z
zzbb-bzbz
32 楼
中国人都清楚疫情来自国外
c
chichimao
33 楼
还占领世界?自己老本買的房都占领不了,找工作难 薪水又減.想去占领街道露營 街道还淹水.只能去 占领地獄了.还得快 不然.淹死的災民先占了
c
catpigdragon
34 楼
嚓,2020后兲朝大陆蝗虫少了 现在难道又要涌过来了?千万憋
湾区范儿
35 楼
中国游客占领了不要门票的外滩和上海租界的街道,没钱出国消费。
h
hugh.williams
36 楼
别分析了,就是穷了,没钱了。
杀敌三千,自伤一万
37 楼
@马年生。中国无官不贪,所谓反贪只不过是清除异己。而独裁者怀疑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所以最终所有人都会成为异己。中国的贪官污吏分为被铁锤砸到的和还没有被铁锤砸到的,你大概就是属于暂时还没有被砸到的那种,当然你可能算不上贪官污吏,你就是个给贪官污吏捧臭脚的无耻五毛,现在先偷着乐吧。天道好轮回 苍天饶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