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金三stupid shit, just in case you don't understand what I wrote down before,I am kindly providing the English version post to screw you motherfucker. First, you stupid shit said the American and U.S. citizen are different. I asked you for the legal reference but you shitty fuck asked me to research it online? So you don't actually have the proof? Which means you were just bsing? Second, I saw that you were trying to do the comparison to see who has a higher education level? I am a fucking registered PE with bs,ms,D.Eng from us universities. So how about? I didn't even ask you for the proof or evidence. Just verbally tell what your education background is to show that you are有文化. Don't fucking twist around and show us something.
:
Oh one more thing for your stupid金三. You can say whatever you want to say online, it is freedom of speech. However, do not fucking represent the American. You are Not an American. Next time if I see you to impersonate American again, I am gonna fuck you up. You got it bitch?
:
Hey boy, just woke up? Are you in fucking TW? So now just woke up and started to work here? Poor little shit can only earn money from posting crap here. Go fuck yourself cheap ass. 睇唔睇得明啊乡下蕉?仲以为我系东北佬?傻嗨仔。 [1评]
我叫Eve,出生于海滨城市连云港,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成长,现在英国生活。
29岁那年,我毅然辞去了国内稳定轻松的工作,决定出国留学,身边的人都不理解。我也知道留学容易,想留下来难,可我还是想试一试。
于是,我这个别人眼中的大龄剩女,义无反顾地踏出了国门。
初到英国身边都是比自己小5、6岁的同学,难以融入。而英国的物价,让我出去吃一顿饭都要考虑,各种难题……
(今年的国庆节我终于把自己嫁出去了)
1989年,我出生于江苏的连云港,是家里的独生女。
6岁时,妈妈辞去了连云港的工作,带着我来到上海与在此工作的爸爸团聚。
由于爸爸的工作特别忙,妈妈就一个人承担起照顾我的责任,没有再出去找工作。但妈妈不是普通的家庭主妇,她一直在做理财,收入还不错。
刚到上海的时候,我们家在黄浦区租的房子。因为我没有本地户口,进不了公办学校,妈妈就把我送到一所私立的寄宿制实验小学。
(1995年6岁的我和妈妈来到了上海)
那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施都特别好,就是学费有点贵,每年2万。这笔钱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为了让我接受好的教育,妈妈毫不吝惜。
记忆中老师经常会带我们去上海大剧院看戏,同学们可开心了。
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感冒了,老师通知了妈妈,妈妈来学校看我。
当时我正在寝室里睡觉,枕头边放着感冒药,妈妈看了觉得好心酸,回去以后就四处托人把我转到了公立学校,这样再也没有住校。
为了我上学方便,后来我们家在浦东买了一套房子。那时候房价不高,也就四十来万,到现在大概翻了20倍不止。
(2014年我和好朋友旅行)
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育理念,就是没有任何学业方面的要求,他们不关注我的学习成绩,但是愿意培养我的各种兴趣爱好。
我从6岁开始学各种舞蹈,并且考完了全级。还学过游泳、跆拳道等等,反正我感兴趣的,他们都会支持我去学。但他们从来没给我报过文化课的补习班,在学业方面也从来不给我压力。
(2014年我在上海公司)
我从小学习就不错,高中考进了当地的一所重点学校,并且一直保持在年级前20。
因为想留在上海,2008年我报考了上海海事大学。进入大学以后,整个人就松弛了。每天会参加很多学校里的各种活动,社交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可并没有用心去钻研学习,这也是大学毕业之后我最后悔的事。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过得太轻松了。
当时很多同学都在准备留学,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可因为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耽搁,虽然已经收到澳洲几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但最后我没有去。
(2014年和公司朋友聚会)
之后,我在一家外企找了一份人力资源的工作。这份工作朝九晚五不用加班,非常轻松,收入也不错。同事大多都有海外经历,工作氛围也很融洽。
在这家公司工作了4年多,我很羡慕同事们在海外的留学背景,并且对英国文化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恰好那个时候我的个人问题还是一片空白,就再一次萌生了出国的想法。
当时我已经29岁,家人朋友对我果断辞去一个稳定光鲜的工作都不理解,因为大家都知道留学容易,但留下来很难。这个情况我也了解,可还是想试一试。
(2015年在泰国清迈,工作轻松闲暇之余经常到处旅游)
准备了2个星期,我雅思考了7分,顺利地申请到了世界排名第77的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这所大学是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的母校。
就这样,2018年9月,我怀着对英伦文化的憧憬,离开上海前往英国求学。
到达英国之后,我发现身边大多数是中国留学生,而且年龄都比我小5、6岁,我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子。
但幸运的是,我住在学校的宿舍,室友和我年龄都差不多,但她们都是在读博士。有中国的,也有其他国家的,或许年龄相仿,我们相处很愉快。
因为我是基督徒,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就想到了去教会参加活动。我很庆幸当时的这个决定,让我在英国的生活受益良多。
(2016年参加公司晚宴)
来英国的3周后就是中秋节了,因为我没有活动的圈子,就准备自己回宿舍里煮玉米。在这样一个举国上下庆团圆的日子,我当时内心还是很落寞的。
巧合地是,下巴士的时候碰到了同寝室的一个江西学长,他看到我一个人,就主动邀请我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过中秋。
当时我为他的善意非常感动,异国他乡这样特殊的日子能和自己的同胞一起过节,我感受到无比地温暖,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很好的朋友,因为那一次的邀请让我感恩一生。
(2016年参加公司聚会)
出国前我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独生女,可出国后事事都得亲力亲为。因为上学没有收入,之前工作攒的钱有限,为了省钱,我开始学习自己买菜做饭。
当时身边的同学也有喜欢买奢侈品的,可我从来不买,我觉得在国外没有人在乎你开什么车,背什么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的能力。尽管父母有能力支助我,可我更愿意用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搏一个精彩的人生。
(2018年在英国和教会的朋友一起过圣诞节)
本来我在国内有将近5年的人力资源工作经验,再来读硕士是很有利的,我对自己的专业也很自信。可我的第一份作业却没有达标,这让我很困惑。
从小到大,虽然父母对我的学习没有过多要求,但我是一个比较要强的人,不愿意被别人说或者落在后边。
于是我很快了解了自己不足的方面并调整了思维。因为大学没有用功学习,让我非常地后悔,这一次,我不能再错过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2018年在英国和教会的朋友一起过生日)
我的学习能力很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并且找到了解决方法。
我的努力很快就见了成效,从第2份作业开始,我就达到了优秀。当时身边同学的学习态度,就是各科通过就好,可我认为争取到优异的成绩,对今后找工作有帮助。
2019年我硕士毕业,那时学生找工作很不容易。身边好多同学也想留在英国找工作,可因为机会渺茫,最后都放弃了。
我因为之前有教会的经历,认识了很多朋友,在她们的推荐下我去一家慈善机构做兼职,一周只工作2天。
去那里除了做人力资源工作,就是陪老人们喝喝茶、聊聊天,非常轻松。一边在这里做兼职,我一边物色相关的工作岗位。
(2019年在英国伦敦圣诞节)
或许我的运气比较好,不到2个月就找到了一个全职的岗位,是在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做人力资源。
金融科技本身工作强度高,刚进去的时候我的压力很大。因为录用像我这样没有身份的人工作,公司要花3、4万人民币,帮你办工作签证。如果你没有价值,任何公司也不会愿意出这笔钱。
之前我认为自己的语言已经很不错了,可真正进入到英国公司工作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还是达不到工作的需要。于是我又开始自学。
(2019年在英国和同事聚餐)
每天主动申请加班,然后找来深奥的英文文章来翻译,就这样,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3个月以后,因为业绩突出被提升到经理级别。
当自己能独挡一面的时候,接触到更多的是领导层,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2020年年初疫情爆发,在疫情严重的时候,我开始在家里线上工作。刚开始我非常享受这种工作模式,可时间长了又觉得厌倦了。
于是在那年冬季我回到了上海,但一直坚持工作。
(2021年在伦敦参加朋友生日晚宴)
回国的日子过得非常轻松舒适,家里人也希望我留下来。可呆了几个月,再不回去我的签证就会有问题,还有我觉得自己的目标还没有实现,考虑再三我还是选择回英国,父母也没有阻拦。
于是,2021年上半年我再次回到英国。
毕业的第一年,我的工资就达到了50万人民币,而且绩效达到了工资的一半,并且我在业余时间做了一些理财,盈利也和工资收入差不多。能有这样的收入,我很满足。
(参加晚宴,身边坐的是哈佛牛津的学霸)
2021年因为公司业绩下滑,我的工作量就减少了,业绩自然没有以前好,不再受老板重视,情绪有些低落。之前认识的一位男士就经常找我聊天开导我,后来这个男士成了我的先生。
他的家境非常优越,姐弟3人都是英国名校毕业,可都非常低调,也很好相处。
其实我们在几年前就认识了,一直都是以朋友的身份交往。那时我刚来英国考虑的是如何生存的问题,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事情。
可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回过头,我发现原来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我,于是开始跟他交往。
当时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我得学习数据编程,可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情绪不稳定还会经常发脾气。
(今年我去米兰旅行)
他耐心地开导我,然后帮助我学习,并承揽了所有家务。
在他的帮助下,半年我就拿到了含金量很高的帝国理工大学的商业分析证书,并且取得荣誉校友身份。有了这个身份可以参加校友会,有机会结识更多的行业精英,这对我在英国的生活和工作很有帮助。
他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独立、自信,而不是无条件的宠溺,我觉得这才是我需要的感情。
这段感情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恋爱中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以前在我的潜意识里,要找一个把自己宠上天的人,我认为那样才能证明对方爱你,可在遇到先生之后,我改变了看法。
(自信是女人一生的资本)
他是一个直男,从来没有甜言蜜语,也不会对我百依百顺,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但和他相处久了,会感觉到很温暖,就是那种如父如兄般的感觉,既像恋人也像朋友,轻松自在毫无压力。
在生活中,他又是一个非常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因为中西方会有一些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但他都会尽量和我保持同步。
比如说他喜欢早上洗澡,但是我比较喜欢晚上洗澡。还有他回家是不会换睡衣之类的,就是不太讲究这些,但是我回家必须换一套家里穿的衣服……
(我要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了)
再有中外饮食的差异很大,他为了配合我去学做一些中国菜,我们在一起吃饭,吃中餐的机会比西餐多得多。
所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他都很用心,全部按照我的习惯去生活。自然而然,今年夏天我们就想到了结婚。
英国没有彩礼的习俗,订婚的时候他给了我一枚祖传的钻石戒指,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我们在英国领证,并且在教堂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仪式。计划明年夏天在伦敦举办婚宴,国庆节回国补办婚礼。
(今年的国庆节我们在英国教堂举行了结婚仪式)
英国的房租比较高,他家里正好有多余的房子,公婆就让我们暂时住进去了,但并不是送给我们。
在英国,父母是不会给孩子买房的,可如果孩子有困难提出来,父母也会给与帮助,但不是大包大揽。我觉得这点非常好,可以激励孩子自己去拼搏。
婚后,我从开始在自媒体上分享在英伦的生活,想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女性,不畏年龄勇于挑战生活,并且为想在国外谋求职业发展的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今年我去美国旅行)
回望走过的路,自己在29岁的年龄辞去稳定工作到英国求学,是有很大风险的。可为了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我还是选择了搏一次。虽然过程艰辛,但结果尚好。
未来我计划创业,凭自己的能力买房买车,幸福生活。
别人的路走得精彩,不是取决于他多少岁开始走、穿了什么样的鞋,而在于他走的,是适合自己的路。
这段充满不确定的异国求学之路,让我迅速成长,并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说明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