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战如火如荼 北京海外揽才方式再变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9月6日 8点55分 PT
  返回列表
51317 阅读
8 评论
中央社



“千人计划”受阻后,中国政府改以委由中间人居间延揽人才回国,并低调成立最高科技规划机构。(路透)

美国颁布剑指中国的科技管制禁令,北京当局亟欲突破卡脖子的关键,尤其“千人计划”受阻后,中国政府改以委由中间人居间延揽人才回国,并低调成立最高科技规划机构。

千人计划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始于2008年12月由官方专责,后因联邦调查局(FBI)2018年9月重点调查千人计划学者,同年9月下旬即盛传,中国当局下令暂停宣传与报道千人计划。

不过据香港南华早报4日报道,中国政府仍致力于向人才招手以强化科技自主,并且以有系统的方式,改以委由地方政府、仲介、猎人头公司,甚至是人际接触等居间的方式,争取在美加英等国的科研精英归国。

而且为了保护从事尖端科研与研发并有意返国的申请者,相关保密措施达到最严谨的规格,像是绝对不从社交媒体等网络传输敏感信息与资料。

但是并非居间人出面,这些中国政府亟欲争取的精英就会点头,多数在学术界或业界的显赫人物,比较愿意接受经由信任的人际接触邀请。

报道举例,付向东原本是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细胞和分子医学教授,由于他和武汉大学合作而“被迫辞职”,今年3月间来到西湖大学,继续他帕金森氏症与其他退化性疾病的研究。

不愿具名的中国顶尖大学系主任告诉南华早报,付向东是由西湖大学校长亲邀并给予丰厚的待遇,而且与这种等级科学家的雇用合约都是依个案而论。

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并非被招手的都愿意说好,毕竟身处中国的研究机构,极可能就断了与美国的联繫。

其他像是对于新环境和体系的适应有难度,还有担忧原本答应的条件却没兑现等,都是他们犹豫不决的原因,从事招揽人才的居间人告诉南早,中国政府的心态要改,与其想尽办法把人弄回国,不如改善科研环境。

与此同时,同样是南早4日报道,中国成立了新的最高科技规划部门“中央科技委员会”,并已于7月召开首次会议。

不同于官方总是大肆宣传新机构,除了科技部官网约略提及,中央科技委员会于7月10日召开学习会,以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精神,其馀付之阙如。

熟悉中国科技政策决策的知情人士透露,中央科技委员会可能将监管共军的科技单位,或是监督下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科学技术委员会。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地缘紧张益增,以及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北京当局日后对于科技战略势必保持更低调,并继续维持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保密。

转帖司令
1 楼
饶毅,施一公,颜宁都是真才,可全遇上"院士"挡道,在劣币驱良币中被搞得灰头土脸的不说,还被劣币们质疑良币们的学术水平。
秋林小屋
2 楼
如果中国在现在这条向邪恶国家狂奔的道路上继续错误走下去,真正的人才就不应该回国,不应该助纣为虐,又害了自己。这不算不爱国,而不是不爱那个邪恶政权。
秋林小屋
3 楼
如果中国在现在这条向邪恶国家狂奔的道路上继续错误走下去,真正的人才就不应该回国,不应该助纣为虐,又害了自己。这不算不爱国,而是不爱那个邪恶政权。
B
Biao9919
4 楼
中国现在全民抓间谍,海外背景的都有嫌疑。这些人现在回国真应了那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S
Sam大树
5 楼
华为M60Pro的效应?
吃素的狼
6 楼
呵呵,这题目,又得改。不是北京啥子“海外揽才”,是海外偷人。 人才靠偷,这又是中共的创新发明。 真正能够被偷的“人才”,都是狗才奴才贪才,中共靠这些下三滥搞科技,大家放心廖。
s
smart321
7 楼
中国是没有人才吗?还是培养不出人才,为啥要去国外花重金收买?
w
wd01702
8 楼
数学,算法等纯用脑的科技,可以通过“抢人才”来解决。芯片制作和设计等涉及设备软件,以及上下游国际分工合做的技术产业,是很难通过人才来解决。没有设备,没有软件,没有材料,即使是人才也没用武之地,这些生态都是靠长年积累,最好是由自由竞争的市场来推动,而不是一两个个政策就能解决。人才过来打工,拿比别人高的多得薪酬,长远看必须得有个交代。过来创业倒是能吸引人才,不过,现在这个环境,能鼓励人去创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