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防控20条问答:封控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2月1日 8点29分 PT
  返回列表
69399 阅读
23 评论
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经济观察报

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一些地方面临抗疫3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如何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问:部分地方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不断增长,有人反映被封控的频率比以前更高了,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答:近期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不是针对疫情防控本身,而是集中在防控措施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忽视群众诉求等方面,有的地方随意扩大管控区域和人员范围、一封了之,有的封控后长时间不解封,有的地方未经批准、动不动就“静默”。今后,各地要根据检测、流调结果做好风险研判,精准判定风险区域。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回应和解决。

问:一些地方长期封控给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也让群众产生了焦虑情绪。这种情况应该如何避免和纠偏?

答:长期封控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还容易造成焦虑情绪,这种情况必须予以纠偏和避免。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低风险区划分标准的培训,组织做好风险区域划定和管理,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域划定范围,但要及时通过核酸筛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对风险人员的判定要以现场流调为依据,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造成大面积的“误伤”,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对高风险区既要严格管控,做到“足不出户”,也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同时,做好封控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问: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原始株相比,致病力有什么变化?

答: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与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国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

我国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我们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中医药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基础性疾病、高龄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如果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可能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重症。

问:哪些人感染后患重症的风险更大?

答:第一,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

第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中,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第三,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

问: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效果如何?

答:现有的疫苗对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仍然有较好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疫苗的获益是最大的。

问:有部分民众担心做核酸时造成感染,如何避免检测时的感染风险?

答:核酸采样是核酸检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采样的组织管理和规范操作非常重要,既要保证采样的质量,同时又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首先,在采样点的现场组织管理方面,要设立清晰的标识,规划好进出的路线,所有被采样人员都能够保证单向流动,同时要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要加强采样秩序的维护,指导公众做好在采样过程中的个人防护。

其次,个人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过程中要规范戴好口罩,不聚集,同时与前后的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自觉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采样过程中,要等前面的人走后,采样员完成手部消毒以后再上前。同时,在采样的时候,被采样人员不应触碰采样台上的任何物品,采样后还要尽快戴好口罩,迅速离开采样现场。

最近,有的地方尝试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核酸自采工作,但要特别注意自采核酸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要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做好组织实施,加强技术指导。因为采样的质量规范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即便是自采核酸,也要保证采样质量。

对于核酸检测工作,我们历来严格检测资质的准入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技术规范,同时重点加强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今年以来,多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监管中发现检测机构存在一些违法违规问题,而且都进行了严肃处罚。有的违法机构和个人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防疫新形势下,中国多地探索居家隔离....

11月30日,广州市荔湾、天河、番禺、从化、白云等多个区陆续发布通告,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解除区内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同日下午,广州市内因疫情防控停止运营的地铁站和海珠有轨电车逐步恢复正常运营。据“中国广州发布”30日下午5时消息,广州南站目前对进站乘车的旅客严格落实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体温检测、健康码绿码亮码通行。

12月1日起,从化区街口街等6个街镇内中小学阶段学校将恢复线下教学,幼儿园幼儿正常返园,校外培训机构有序恢复线下教学,托管、托育机构有序恢复服务。

与此同时,重庆市对中心城区的社会面管理,按照分区分类、由点及面、逐步放开的思路,以小区、社区为单位创建无疫小区、无疫社区,人员可在其中内有序流动,其他区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常态化防控。广州、北京等地对于一些密切接触者或阳性感染者中的特殊人群允许居家隔离。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11月以来,国内本土感染者增长较快,11月30日,新增新冠本土感染者超3.5万例。全国已连续16天每日新增本土感染者超过两万,近八天新增本土感染者突破三万。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1月30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座谈会指出,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孙春兰充分肯定专家在防控中的重要贡献,希望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发扬科学精神,围绕关键问题深化研究,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献计出力。

广州疫情整体可控,有条件实现解除管控

“广州市疫情近日仍在高位运行,疫情从海珠区内局部聚集暴发,发展为海珠、天河、番禺白云等多区、多点散发与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全市各区之间流动交叉传播较为普遍。”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11月30日的发布会上表示。

当天的发布会通报,海珠区29日新增6183例感染者,重点片区每日新增个案数继续下降,新发个案仍集中在大塘、康鹭等片区,华洲、江海、南洲街新增感染人数较多。

发布会指出,各区正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包括科学精准划定高风险区、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开展核酸检测、做好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理等。

具体而言,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此外,不得随意扩大密切接触者甄别范围,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30日下午,广州多区陆续宣布解除区内的临时管控区域。

其中,天河区即时解除员村、长兴等多个街道临时管控区的管控措施,从化区解除江埔街等6镇街临时管控措施。番禺区和白云区均解除所有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按低风险区管理。增城区、花都区分别将多个街道、镇的部分区域调整为低风险区。广州本轮疫情最严重的海珠区提出,全区全域(除高风险区外)按低风险区管理,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防控措施。

“在这之前,我所在的小区附近区域已被管控半个月左右了。30日下午发布会开完不久,外面街道上之前围起来的铁皮墙已经陆续被拆除了,很多人从家中走出,感觉久违的人间烟火气又回来了。”居住在广州市海珠区的居民陈涵(化名)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多名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广州多区解除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在落实“二十条”措施方面迈出了积极一步。

自10月22日以来,广州累计出现的本土感染者数量超过13万例,日增本土感染者数量在11月17日达到9000多例后开始下降。

据广州11月30日的发布会数据,11月29日广州市新增6900余例本土感染者,社会面发现68例。其中,无症状6400余例,占比92.27%;轻型和普通型280余例,占比4%;无重型、危重型患者。

“广州目前新增的感染病例,社会面分布占比很少。以29日的数据为例,对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而言,68例的社会面感染风险很小。因此广州疫情整体走向可控,有条件实现解除管控。”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

除了广州,北京、重庆的新增感染人数也处于高位。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数据, 29日,内地新增本土感染者超3.7万人,其中北京单日新增感染者4522人,重庆新增7833人,两者合计超1.2万人,占内地当日新增本土感染者三成以上。

据“重庆发布”官方微博11月30日发布,从27日至29日近三日的情况看,重庆市每日新增感染者分别为9612例、8721例、7792例,呈逐日下降的趋势。连续三天,每天差不多下降1000例左右。中心城区非高风险区新增感染者占比分别为4%、3.15%、3.2%,也是逐日下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当前,各地正在抓实抓细做好疫情防控。要根据检测、流调结果做好风险研判,精准判定风险区域;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多地探索居家隔离

11月30日的广州疫情发布会指出,密切接触者原则上落实集中隔离观察,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东莞12月1日也宣布,时空伴随不作为密接标准,符合条件的密接者实施居家隔离。

金冬雁表示,发现感染者或密接人员后,应该根据居民意愿和实际条件安排方舱医院转运隔离,比如对家里有多余的单独房间可供隔离使用的居民,可以居家隔离。广州目前也在按照这一方向走。

11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和《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明确将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对空巢独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处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的特殊人员,建立台账并做好相关服务。

根据前述两个指南,密接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密接人员和入境人员、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舱)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进行居家健康监测。

11月25日,广州一位阳性妈妈为照顾抑郁症儿子,希望不被转运,经协调后被允许作为特殊人群在家隔离。11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慧谷阳光小区的一位2岁男孩确诊后,因他有哮喘,邻居纷纷建议他在家隔离,最终经同单元邻居签字允许后,街道同意其不去方舱,居家隔离。

“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可居家隔离。”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在11月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对一些特殊的患者,比如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一些老年人、一些孕产妇或者说还在哺乳期的妇女,家里具备隔离条件的可居家隔离。居家条件,一般是具备单独居住的房间,最好有独立卫生间。居家隔离期间,不与家人有接触,自己在房间用餐。

李畔建议,家人可以在家里隔离房间外放一个桌子或凳子,无接触式地放需要的用品,自己做好防护。另一方面,社区的工作人员会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确保其没有感染。

抗原、药物、疫苗接种应跟上

“如果减少核酸检测,有必要多做抗原检测加以补充,比如向居民免费发放抗原检测试剂,或在药店多投放抗原检测试剂供市民购买。”金冬雁表示,可向高风险区域的人群、居家密接人员等发抗原检测试剂,让其自行检测,后者如果连测几天抗原,结果均为阴性,就应使其及时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国内一位知名的病毒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对居家隔离有风险的或者感染的人群,家中要常备一些药物,可帮助消除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全国多地对“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四类药销售进行了调整。

11月26日前后,浙江温州、台州、丽水、湖州等多市据浙江省疫情防控办文件要求发布“四类药”最新销售要求,顾客至零售药店购买退热等疫情监测药品“四类药”须配合药店完成登记实名信息,购买后24小时内完成一次核酸采样。对逾期未采样的人员健康码赋黄码,待采样后自动转为绿码。零售药店要在销售“四大类”药品后2小时内将实名登记信息上报省药监局零售药店疫情防控监测警戒系统。

11月28日,江苏淮安市市场监管局和江苏泰州姜堰区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均发布通知,要求停售“四类药”。“尽可能开放治疗感冒、发烧等药物的购买渠道,让市民可以便利购买。”金冬雁说。

此外,容易被忽视的是,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仍是当前防疫中的薄弱一环。

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说,截至11月28日,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65.8%。8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约占80岁以上人口的40.38%,这意味着老年人免疫屏障建立还有不小的短板。

同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要求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

据11月20日召开的广州市疫情发布会公布,自2020年12月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广州市已累计接种2206万人、5550万剂,已有1470万人完成加强免疫。不过,广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还有11万余人未接种首针新冠疫苗,22万余人未接种加强针。

“现在关键是需要先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提上去,至少保证基本都打过3针,可以大幅减少老年人群感染新冠后的重症和死亡概率。”金冬雁说,在提高老年人群疫苗接种水平的前提下,防疫措施就可以进一步优化。比如把新冠纳入门诊,有症状的去医院治疗,无症状的居家自行恢复。

公共场所不查验核酸时效,广州防疫变阵意味什么?

11月的最后一天,广州密集推出多项科学精准防控措施,迎接12月的到来。

作为这一轮疫情传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广州动作有其风向标意义——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缩小管控区域,解除临时管控区,除高风险外,全部按低风险常态化管理;再划一个重点:乘坐公交地铁、进入公共场所一律不再查验核酸时效,绿码走遍广州(除高风险区)。

自11月初感染数单日破千以来,广州单日新增感染一度超9000例,直至11月30日,单日新增感染数为6930例。

正当全社会苦于部分地区出现层层加码与核酸检测违规之际,广州选择坚决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就临时管控、科学核酸检测、精准流调、加快疫苗接种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予以改进优化。

从通知到落地,广州花了5个小时。

11月30日14时-15时,广州多区陆续宣布解除辖区内全部临时管控区,除有阳性确诊病例所在的高风险区域、楼栋外,其他均为低风险区;

16时左右,广州从化区公告称,恢复市场经营和餐饮堂食,不仅日常餐饮,全区网吧、娱乐场所(KTV、卡拉OK、歌舞厅、游艺厅等)、电影院、室内体育场馆(健身房、室内游泳池、桌球厅等)、酒吧、剧院、棋牌室、麻将馆、密室逃脱(剧本杀)、沐足桑拿店、美容按摩院、洗浴中心、室内景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密闭半密闭场所恢复营业;

经济观察网记者致电多个餐饮店,天河、荔湾、番禺区多个门店反馈已恢复堂食,有餐饮店员工表示被临时通知要上班,18时已开店迎客;一位海珠区餐饮店老板则表示收到的通知称,12月1日可恢复堂食;白云区的餐饮店表示还在等通知。

到了17:30,广州市交通运输局通知,市内地铁(含海珠有轨电车)、公交逐步有序恢复运营,并在评论区回复市民:“乘坐公交地铁出示绿码即可”,不再查验24小时、48小时核酸。

由于各地防疫政策有一定的差异,很多人并不完全理解广州这一轮政策调整意味着什么。

临时管控问题,实际上是对过去随意扩大管控范围的一种纠偏,有的地方甚至在流调中长时间管控并未检出阳性的区域,与精准防控要求背道而驰。这一次,广州全面取消了临时管控区,包括重灾区海珠区全域的临时管控区。

而流调标准的变化在于,不再以时空伴随作为密接者判定依据,也同属符合精准防控的精神。

对于密接人士的隔离,广州也采取了近期北京等大城市同样的软性要求,允许具备条件的密接者居家隔离。

这里最值得关注的是核酸检测问题。近期,有关核酸检测过程中一些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造成相当大的民怨。

广州市卫健委发言人表示,要“科学开展核酸检测。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按要求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一些人说,广州不用做核酸了,但是很多人仍然存疑。因为很多地方是以核酸证明开展正常的生产生活的。

比如深圳从2022年初至今,除郊区坪山区要求48小时核酸,其余各区均要求进入公共场合需持24小时核酸,细致到住宅小区都装上闸机核验;

北京自6月以来要求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出入公共场所,从11月24日起,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单位、商务楼宇、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餐饮饭店、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因此,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如果政策没有明确公共场所不查核酸了,科学开展核酸检测就是一句空话。

其实这里边有一个地区防控差异化的问题。在11月这波疫情之前,广州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只需要持有绿色粤康码即可,并未要求24/48小时核酸证明。此番明确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做核酸,实际上意味着恢复到只看健康码的管控水平,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便利的恢复无疑是巨大的!

在广州市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后,多地物业很快传达通知,各楼宇商场只需扫场所码及健康码“绿码”即可进入,不需48小时核酸了。

此外,广州对高风险区域的划定范围也逐步缩小,分类而治。管控单元从一开始的街道、区域,一度细化到单个楼栋,到了11月底,精细化到“十字花”门户。

从这几条来看,广州对精准防控的落实是全面的。当天很多区域已经拆除了临时围挡,而社交媒体上的市民情绪更是有如节日一般,这个以城市烟火气著称的南国之珠正在恢复活力。

广州疫情防控思路的转变,是以基本管住了疫情快速蔓延势头作为前提的。一个多月来的疫情,广州累计感染数超过15万例,重症患者只有4例,无一死亡。

我们了解到,此轮防疫变阵,广州市卫健委等有关部门做出了很多努力,及时制订好方案,多次向市政府及上级部门提出建议。

期待广州落实精准防控的举措提供宝贵借鉴,也期待更多城市涌现精准防控新举措

媚眼瞟瞟
1 楼
20条鸡巴。 还在嘴硬。 要造反了。 [1评]
a
amajor001
2 楼
系统性问题不在系统逻辑里找原因却在系统部件里找原因,找一百年也找不到管理不善的原因。因为找来找去就是当权者作为既得利益者为自己辩护的原因。谁找谁死。只能听他们自己胡扯淡。
a
amajor001
3 楼
我有时候看这些系统维护者不停为自己辩护真的感觉很好笑。我不在CCP系统里面,所以我不会和这些被系统压迫又为系统辩护的中国人共情。就是因果报应罢了。
j
jeffinvade
4 楼
中央20条里写了,既要坚持清零,又不能影响经济;既要又快又准找到感染者,又不能大规模核酸检测;既不能限制人员流动,又要避免疫情外溢。 做不到就是你地方基层执行不力,反正圣上的自相矛盾圣旨下达下去了
成熟社会
5 楼
现在的热搜# 尚无证据表明感染新冠后会有后遗症 — 北京青年报 操他妈那之前说新冠有后遗症的全都是造谣传谣喽! 全都抓起来啊!傻逼清零政策害死了多少人! 抓了多少网上说这两天要封城,结果这两天没封第三天封城就成了造谣传谣还判刑的! https://c.m.163.com/news/a/HNFHV25Q05418GBJ.html
a
amajor001
6 楼
在西方接受过法律系统性教育的人会知道三权分立为什么说是西方系统的基石。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所谓的制度,因为制度首先是由法律赋予它合法性,以及规范它的实践、应用标准,并同时设置它的适用范围。可怜泱泱大国 十几亿人有几个真正懂得去研究系统逻辑?真才实学的人大多被这个系统打压得不敢说话,智者只能做一个海外化民,勇者还在系统里苦苦挣扎希望改革那天到来,愚者随波逐流跟着大喊爱国主义。
胡不语
7 楼
唉,老习会不会是因为年纪大了开始昏招了?现在的新冠已经不再是肺炎,而是比流感传染强但症状比流感还轻的上呼吸道感染,眼下的封控已然毫无意义。向老习建议清零的人,应该被问责 [3评]
俺样
8 楼
依稀记得“人不传人、可防可控”的笑话。钟南山把荣誉勋章还给政府!
俺样
9 楼
人再聪明,不读书、没知识,还不是拍脑袋决策的事儿?
j
jeffinvade
10 楼
还有人向他建议?敢说话的,早都进秦城监狱了,绝对不会留在身边。在身边的,都是马屁精。是习近平自己,战胜疫情庆功会都开了,共产党宣传这是中国制度优越 不死人 所以不能放弃清零 所以不能用进口专利的mRNA疫苗
j
jeffinvade
11 楼
钟南山的署名英文文章,2022年4月6日正式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https://academic.oup.com/nsr/article/9/3/nwac054/6564385 钟南山在文章中说,"中国需要重新开放 实现社会经济活动正常化 适应全球重新开放 ,长期动态清零是不可持续的。” 英文原文: "China needs to reopen so as to normaliz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apt to global reopening. Prolonged dynamic zeroing cannot be pursued in the long run. ” 钟南山的共和国勋章,可是习近平亲手戴上去的.这样的顶级专家,依据科学合理面对疫情的政策建议,竟然还得用英文发表,国内中文媒体一律视而不见掩耳盗铃,说明习近平一意孤行,不听顶级防疫专家的意见 可见中国的防疫早就是政治任务,而不是出于科学,更不是为了百姓健康和福祉
俺样
12 楼
中国改朝换代几千年,又是造反又是革命,变了么?
g
gdby
13 楼
一闹事,政府就缩起来了。以后会不会动不动就闹事啊?
s
snake1101
14 楼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打倒共產黨!再造新中國!造反有理!革命無罪!
O
OZJOE
15 楼
应检尽检,突然变应解尽解,卧槽,造个新词就能整个政策改变
F
Fenqigaisi
16 楼
天下封控,唯快不破
怪叔叔的大发现
17 楼
我建议只对人民群众全面放开,对领导干部基层书记应采取应检尽检应收尽收,我们的领导干部健康必须得到保障
嘿呀嘿呀啊哟哟
18 楼
那也是中国自己的事儿,老外管不着。
l
lala2022
19 楼
问题是 怎么快解。病毒不清零。怎么快解? 逻辑太矛盾了。
知情人士
20 楼
上次石家庄死了,这次广州再来一次试探
h
heyuanzhi3
21 楼
被隔离人员应由政府发正常工资,交五险。解除隔离后如果失业的,应由政府安排工作。
厉害我的高端国
22 楼
就是习包子的指明的方向是好的,就是下面办事的速度不够快,还要加强。
X
XXyourOO
23 楼
我们应该感谢习近平,他为我们亲笔书写了一部本朝的笑话集《官场现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