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被即将遗忘的SARS病毒泄露事故(图)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2月16日 9点55分 PT
  返回列表
65614 阅读
31 评论
windemere



2月15日即今天,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加强规范管理和服务,高效有序推进全国应急科技攻关,科技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冠病毒高等级病毒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吴远彬介绍,《意见》要求实验室发挥平台作用,服务科技攻关需求。同时,各主管部门也强调要加强对实验室,特别是对病毒的管理,确保生物安全。

确实,病毒研究利国利民,但与此同时,对病毒的安全管理也非常重要。吴远彬的这次讲话,让人想起一件16年前的SARS病毒泄露往事。实际上,由于时间太久,此次病毒泄露事件,很多人已经淡忘了。

事件发生在2004年4月,当时,肆虐全球的“非典”过去不到一年。



十年后的2014年7月25日,《中国科学报》刊发的一篇文章说:2004年4月,SARS疫情重又进入人们的视线。只是在这次SARS疫情中,肇始之地显得身份特殊。没错,这一次SARS疫情正是源自实验室:随后的调查证实这次SARS疫情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病毒所)的实验室感染(在2003年SARS疫情平息后,病毒所被卫生部指定为SARS毒株的6家保管单位之一)。

文章说,这次疫情,北京和安徽两地共出现9例SARS确诊病例,在短短的几天内有862人被医学隔离。



这一篇文章并不长,但透露的信息却极为重要。实际上,2004年的这次SARS泄露事件,多家媒体嗅到后并马上跟进。其中就包括《财经》杂志。

泄露事件发生后不久的2004年5月25日,《财经》杂志刊登了相关细节:被感染者的宋某是安徽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3月7日至23日,她在北京病毒所腹泻实验室实习。

事后证实,宋某实际上的工作并不能接触到SARS病毒。

3月23日晚,她乘火车回合肥。其实此时,她并不知道,自己已在实验室感染了SARS病毒。报道说,3月25日,宋某感到全身酸痛、发热、身体不适,自服感冒药、抗生素,症状未有缓解。

3月27日,宋某乘火车返京。3月29日到北京市健宫医院就诊,以肺炎入院治疗。该医院护士李某曾护理过宋某。4月5日护士李某开始出现寒战、发热、咳嗽等症状,4月7日收入健宫医院治疗。因治疗后病情无好转,14日转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

4月2日,宋某乘火车返回安徽淮南,在淮南矿二院治疗。据《财经》了解,当时病毒所并非没有对宋某的症状表示过怀疑,但是“后来她妈把她接到安徽去了”,便未继续追查。

当年4月4日,宋某以病毒性肺炎转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继续治疗。其母魏某3月31日以后一直陪护宋某。4月8日,魏某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以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治疗。

4月19日,宋某母魏某病情突然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南方周末》的调查与《财经》的文章基本一致。《南方周末》2004年7月8日的报道说:宋某由于从未接触过这种致命的病毒,也没有得到任何提醒,甚至在被自己传染的母亲去世后,宋某也没有想到“非典”二字。

病毒到底怎么泄露的呢?科研人员不幸感染SARS,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实验室的硬件环境未达到要求;第二是实验室的管理未到位;第三是实验室的操作人员未遵守规范。

从工作角度看,宋某、杨某等并不能接触SARS病毒。参与调查此事的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Henk Bekedam)贝汉卫,当时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说:未进行SARS研究的研究人员感染SARS,这意味着“本来应该清洁的地方被SARS病毒污染了”。

“任小莉(化名)从磷酸盐缓冲液中取出了装着SARS病毒的试剂盒,直接走出了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今年春节过后,她经常这样来到隔壁的普通实验室,她需要使用那里的一台电镜设备。”据南方周末报道,事件发生后不久,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7位专家组成的调查小组最终拿出了确凿的证据:恰恰是任小莉的这个不规范的举动,造成了腹泻病毒实验室的污染。



2004年7月12日,新民周刊的报道说:经过两个多月调查,卫生部近日宣布,今春非典感染者的病毒来自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实验室,一名 实验室人员将P3实验室中的非典病毒毒株带到腹泻病毒实验室进行研究,此前,她对毒株所做的灭活处理没有得到验证,最 终造成实验室人员感染。

调查结果中的实验室人员与前文说的任小莉是同一人。

任小莉,病毒所腹泻病毒实验室的博士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和时任病毒所腹泻病毒实验室主任王健伟的指导下,任小莉和杨某、郭某等另外21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便投入了SARS的科研前线。

报道说,还有一年,任小莉就要毕业了。她在把装着SARS病毒的试剂盒拿到普通实验室的时候丝毫没有想到,手中危险的病毒还有残活的可能。腹泻病毒实验室所采用的灭活SARS病毒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验证。这种方法,没有列入卫生部推荐使用的SARS病毒灭活方案。

所幸的是,事件发生不久,北京市政府迅速反应,病毒所包括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家属在内共有260余人被集中或分散隔离。其中24人去了北京胸科医院,昌平区小汤山镇的一所度假村接受了145人,当时所里还留有28人接受集中医学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据《财经》了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未公开过此事。

相关报道显示,卫生部的调查结论是:由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腹泻病毒研究室安全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 严,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了实验室污染和工作人员的感染,是一起应该避免而未能避免的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的后果是,一名疑似病人死亡,7人确诊为非典患者,另有几百人接受隔离观察。与新加坡和台湾的实验室感染 事故相比,本次事故的后果更为严重,非典病毒被传染给第二代、第三代病人。

卫生部严厉处理了这起重大责任事故,共有5名责任人受到行政处分。其中包括时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的李立明。

在2004年5月8日病毒所的整改动员会上,时任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主任的李立明曾经非常痛心地说,台湾、新加坡实验室感染均未造成二代病例,但这次我们的SARS事件不仅造成了传播,而且出现了第三代病例,这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对不起政府和人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整改动员会后不久的2004年7月12日,媒体披露了当时最近的调查报告,表明今年(2004年)2月,卫生部领导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工作,发现了有关实验室的问题,并要求其提出整改方案并计划给予财力支持,但疾病控制中心没有认真落实。

当前,在全国上下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科技部强调“病毒微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不仅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生物安全敲响了震耳警钟。

庞山民
1 楼
泄漏,不是泄露,用词不当
B
Blank
2 楼
包子馅泄漏 LOL
b
bsmile
3 楼
如果他们不能理解病毒的高毒害性,说明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够硬,不能够就任如此关键的职位。
C
Campylo
4 楼
大大小小生物实验室都是这样 不管老师学校研究人员技术如何规范严谨 只要有一个邋遢懒散的,就会给所有人造成威胁 更何况 现在大家一窝蜂做跟生物生化相关的 你猜怎么着? 不仅学生乱做 连泥马老师自己都不懂 愁死人了
自干五第二万名
5 楼
武汉肺炎估计又是一个泄漏事故。 只是这个事故太大了,谁都承受不起。 开始是十一月发生了。后来是十二月传开了。这个病毒是美国制造的,但是石在美国停止后,她从一个打酱油的,开始领头继续做。但是这次事故估计不是她的直接责任。是保管的问题。 事故发生后,湖北和武汉领导问过她,她做过动物实验,三代后就没有什么毒性。她说可防可控。结果完全不一样。没办法,一月三号找美国这个原创者,美国回答是,我们也没办法。我们早停了。 事情闹大了,没办法,通知老习。他才在一月七号讲这个。结果新华社还删了。 老习也不愿背锅,要李克强自己处理。结果李在武汉晃了一圈,啥也没有做。 最后,虽然之江新军不是技术官僚,也得去堵枪眼。 这次事情过去,中国的政体应该会改变。 搞个类似于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体也可以。
D
Doctor11
6 楼
嘿嘿,这么大的新闻我竟然一无所知,保密工作做的不错
无烟煤
7 楼
体制不改,这样的错误会越来越多
刚满十八
8 楼
"病毒研究利国利民" 擦枪走火死掉800+1300(+++)。利国利民,呵呵,手品木泥女马!
a
aussie-2
9 楼
当年萨斯时洪涛院士一言九鼎认定病因是衣原体,这次肺炎没有发声,是不是因为这个泄露事件。
s
size0
10 楼
如果石能活到2021年就应该不是实验室出来的。。。
H
Huilianghu5
11 楼
现在这个敏感时期突然要为生物安全立法,是不是必要的时候让武汉那个所当替罪羊。(一个所30公里,一个所300米)。
亮油
12 楼
人群保护如同儿戏,病源体泄漏是这样。有害化学品泄漏,转基因物种进入食物链,非法药物二期实验也是这样。后者正在进行,院士带头,多家,多国。
l
linlinus
13 楼
偷来的技术。
自干五第二万名
14 楼
这个美国是有很大的责任的。 美国明明知道中国的现状,还把这个病毒给了石。 这个是不对的。正常的话,华人要偷,都会判刑。石还去可以到处做报告。 中国人自己的贪婪害了自己。但是中国是吃了一个大大的哑巴亏。 那个印度人知道一点风声,发了文章。估计被美国警告了。 WHO是知道的。天天赞扬中国是一个负责的大国。
踏雪无痕加拿大
15 楼
中共在耍流氓 你和它谈疫情,它和你谈谣言 你和它谈泄漏,它和你谈反华 你和它谈问责,它和你谈英雄 你和它谈供应,它给你喊加油(它自己不做) 你和它谈协助,它和你谈他早就知道 你质问太是否人祸,它和你谈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
踏雪无痕加拿大
16 楼
中共在耍流氓 你和它谈疫情,它和你谈谣言 你和它谈泄漏,它和你谈海鲜市场 你坚持谈泄漏,它和你谈反华 你和它谈问责,它和你谈英雄 你和它谈供应,它给你喊加油(它自己不做) 你和它谈协助,它和你谈他早就知道 你质问它是否人祸,它和你谈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 疫情过后,它和你谈,这是实验室泄漏。 WTF!
自干五第二万名
17 楼
我就是凭现有信息乱写。 石牛气是她认为国外有美国的撑腰壮胆,国内有李克强撑腰壮胆。 该挣钱挣钱,该发论文发论文。 武汉那些绝户的,家破人亡的,跟她没什么关系。
自干五第二万名
18 楼
李克强是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他估计像城里的一些人一样,自以为自己是北大的学生,还各种不服。 估计他要病退了。
自干五第二万名
19 楼
城里那些整天反中的人,有机会回国捞快钱。 绝大部分和石一样的。 各人自己对照一下自己。
i
ilovefriday
20 楼
国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事风格显示中国不适合拥有这样的实验室。
i
icegene
21 楼
Campylo 发表评论于 2020-02-15 22:43:00 大大小小生物实验室都是这样 不管老师学校研究人员技术如何规范严谨 只要有一个邋遢懒散的,就会给所有人造成威胁 .....愁死人了 =========================== 这个说的很对。多年前在一个实验室,闲来用钙gelo 发表评论于 2020-02-15 22:43:00 大大小小生物实验室都是这样 不管老师学校研究人员技术如何规范严谨 只要有一个邋遢懒散的,就会给所有人造成威胁 .....愁死人了 =========================== 这个说的很对。多年前在一个实验室,闲来用Geiger扫工作台,大多数超标,学生在自己这边做防护,对面还有人做实验。
i
icegene
22 楼
Doctor11 发表评论于 2020-02-15 23:24:52 嘿嘿,这么大的新闻我竟然一无所知,保密工作做的不错 ====================================== 这个当时有报道
J
Jeoff_zhang
23 楼
武毒所邪恶又疯狂的女人石正丽制造的几枚意外泄露的冠状病毒导致了这场全球瘟疫,也将习大大的中国梦打得七零八落;另根据我的AI数模推算,如果疯女人石正丽所在的武汉病毒所再不搬迁到偏远地区的话,那么武汉在未来十年再次爆发这样世界级冠状病毒瘟疫的概率无限接近91.999%
猪年行运
24 楼
无意泄漏病毒还可以及时控制。有意到处放毒,加上有意隐瞒不报,造成无数国民感染死亡,罪恶滔天,其心可诛。
怒放的小蘑菇
25 楼
那时候都能迅速控制住,可见这次并非实验室泄露也暴露出了武汉政府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n
newsbbs
26 楼
当年的政府还是比较开明、有作为、有担当的,现在的政府是阿谀奉承、敷衍了事的吃货多。 ============= 怒放的小蘑菇 发表评论于 2020-02-16 07:05:17 那时候都能迅速控制住,可见这次并非实验室泄露也暴露出了武汉政府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晋鲁人
27 楼
还是输在不懂管理上。无论中国的哪行哪业,在管理问题上的失疏,大意导致了国家和人民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最明显的是“矿难”,世界上矿难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死伤人数也是全球最多的。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的,规范的矿业开采安全管理规章。就是有,也没有人真正认真执行,这里说的“认真”是一丝不苟的意思,也就是没有回旋的余地。必须严格执行。再说管理的最佳手段:惩罚。中国在量刑处罚上存在巨大管理失疏,致使人命关天的大事经常不了了之,因此,各种违规操作层出不穷,各种矿难一个接着一个。而国家在对待矿难问题上似乎束手无策。 SARS病毒泄露事件也是各级领导在管理问题上没有做到“一丝不苟”。什么叫一丝不苟?如果病毒灭活得到百分之百确认,如果操作程序必须要拿着病毒到处走动,如果有两人以上的监管措施,如果发烧立即警觉感染并隔离.....管理的课程可能还要学习下去,只不过付出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
g
gnyd
28 楼
看来武毒所泄漏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又一农
29 楼
应该制定规则,这种病毒实验室应设在远离都市的偏僻地区。实验室人员若要回都市,则需通过14天的隔离时间。防患于未然。
又一农
30 楼
随着科技的发展,需由机器人来操作病毒实验,科技人员由远程来操控。
随心所欲123321
31 楼
石正丽关于冠状病毒的英文文章至少有50几篇。去看看她早期的文章,就可以发现,早在2008年,他们就知道怎么样通过基因重组,在实验室里,把一个不能感染人的蝙蝠病毒,改造成可以感染人的病毒。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258702/pdf/1085-0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