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兴奋地期待国产新装备集体亮相之际,美国“Army Recognition”、“Defence-Blog”网站,同时报道了中国正研发高速直升机,追赶美国S-97概念设计的消息——“中国正打算挑战美国在直升机领域的主导地位,如果成功,将改变地区地区军事平衡”。
▲“Defence-Blog”网站的标题言简意赅
国产军事工业这几年进步极大,其中中航工业的升级幅度最为明显。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直升机领域国内的表现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比较差。在这几年发展的直升机中,只有直-20算是顺顺利利,没有经历多大风波就大规模量产。直-10虽然最近表现不错,还成功出口到巴基斯坦,但早期受动力缩水的影响,不得不大幅削减性能,过了快10年的苦日子。而在这两者之外,其他量产的国产直升机真的就是一言难尽。
▲直-20的发展历程非常顺利
当生产方无法提供优秀的直升机平台,最终自然会反映到一线部队身上,这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军舰载直升机。不管是驱护舰上至今都没有大规模出现直-20F的身影,连号称全球最强的055,也不得不继续指望直-9C作战,还是075飞行甲板上尴尬的机队,都浪费了造船工业精心打造的优秀战舰。如果说美国是凭借冠绝全球的航空工业,主动来适配实力衰落的造船工业,那么国内就是完全反过来的。之前“卡-52出口中国,部署到075上”的说法,明明有一堆漏洞,却依然能得到舆论认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国产武直表现不佳,迟迟不上舰,外界忧心忡忡。
▲直-9作为舰载直升机,性能很勉强
而国产直升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国内积累太单薄,前些年大部分资源都投给了最关键的战斗机,其他领域只能勉强维持生存,缺乏专研最新技术的基础。这几年资源才算充足,但时间毕竟有限,还没到喷发的时间节点。事实上,国产重型武直、运输直升机已经提上日程,只不过目前还没走到服役这一步。此外,国内并不甘心按照其他国家的脚印,一步一步追上几十年的差距,这个效率实在太低了,弯道超车才是国内的选择。
▲直-8并不是很理想的运输平台
传统直升机走到本世纪初其实已经缺乏继续挖掘的潜力,主要改进项目都集中在升级直升机的航电、雷达等设备身上,这是不正常的。本质上是冷战结束,以美国为首占据直升机主导地位的一众国家,缺乏投入重金发展新技术的动力。而国内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抓住了欧美“停下来打盹”的机遇,决心利用手里充沛的资源,开拓新的技术支线,最终造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场面。
▲AH-64改到现在还是那个样子
前几天刚刚曝出,国产偏转旋翼机取得新突破,逼近美国MV-22的消息。现在剑指S-97,通过新颖布局,将最大速度提升到400千米至500千米每小时的高速直升机,也已经悄然问世。说明中航工业在这一块已经谋划了不短的时间,如今悄然结果,距离真正推出新直升机,一举扫平国产直升机的劣势,只有最后几步。当然,作为人类尚未真正掌握的高端领域,偏转旋翼机、高速直升机的技术难度都非常大,普通国家是根本解决不了的。
▲S-97的高速飞行理念确实有独到之处
但中国毕竟是全球唯一一个,完成了现代工业化的十亿级超级人口国家,手握全球最强的工业设计和制造水平。如果说全球只有一个国家,能完成开辟直升机新方向的任务,那就只可能是中国。要是不止一个国家能完成,那必定有中国的位置。
就在大家兴奋地期待国产新装备集体亮相之际,美国“Army Recognition”、“Defence-Blog”网站,同时报道了中国正研发高速直升机,追赶美国S-97概念设计的消息——“中国正打算挑战美国在直升机领域的主导地位,如果成功,将改变地区地区军事平衡”。
▲“Defence-Blog”网站的标题言简意赅
国产军事工业这几年进步极大,其中中航工业的升级幅度最为明显。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直升机领域国内的表现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比较差。在这几年发展的直升机中,只有直-20算是顺顺利利,没有经历多大风波就大规模量产。直-10虽然最近表现不错,还成功出口到巴基斯坦,但早期受动力缩水的影响,不得不大幅削减性能,过了快10年的苦日子。而在这两者之外,其他量产的国产直升机真的就是一言难尽。
▲直-20的发展历程非常顺利
当生产方无法提供优秀的直升机平台,最终自然会反映到一线部队身上,这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军舰载直升机。不管是驱护舰上至今都没有大规模出现直-20F的身影,连号称全球最强的055,也不得不继续指望直-9C作战,还是075飞行甲板上尴尬的机队,都浪费了造船工业精心打造的优秀战舰。如果说美国是凭借冠绝全球的航空工业,主动来适配实力衰落的造船工业,那么国内就是完全反过来的。之前“卡-52出口中国,部署到075上”的说法,明明有一堆漏洞,却依然能得到舆论认可,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国产武直表现不佳,迟迟不上舰,外界忧心忡忡。
▲直-9作为舰载直升机,性能很勉强
而国产直升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国内积累太单薄,前些年大部分资源都投给了最关键的战斗机,其他领域只能勉强维持生存,缺乏专研最新技术的基础。这几年资源才算充足,但时间毕竟有限,还没到喷发的时间节点。事实上,国产重型武直、运输直升机已经提上日程,只不过目前还没走到服役这一步。此外,国内并不甘心按照其他国家的脚印,一步一步追上几十年的差距,这个效率实在太低了,弯道超车才是国内的选择。
▲直-8并不是很理想的运输平台
传统直升机走到本世纪初其实已经缺乏继续挖掘的潜力,主要改进项目都集中在升级直升机的航电、雷达等设备身上,这是不正常的。本质上是冷战结束,以美国为首占据直升机主导地位的一众国家,缺乏投入重金发展新技术的动力。而国内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抓住了欧美“停下来打盹”的机遇,决心利用手里充沛的资源,开拓新的技术支线,最终造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场面。
▲AH-64改到现在还是那个样子
前几天刚刚曝出,国产偏转旋翼机取得新突破,逼近美国MV-22的消息。现在剑指S-97,通过新颖布局,将最大速度提升到400千米至500千米每小时的高速直升机,也已经悄然问世。说明中航工业在这一块已经谋划了不短的时间,如今悄然结果,距离真正推出新直升机,一举扫平国产直升机的劣势,只有最后几步。当然,作为人类尚未真正掌握的高端领域,偏转旋翼机、高速直升机的技术难度都非常大,普通国家是根本解决不了的。
▲S-97的高速飞行理念确实有独到之处
但中国毕竟是全球唯一一个,完成了现代工业化的十亿级超级人口国家,手握全球最强的工业设计和制造水平。如果说全球只有一个国家,能完成开辟直升机新方向的任务,那就只可能是中国。要是不止一个国家能完成,那必定有中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