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感觉没脸活在世界上。这话真的一点不夸张。
特别是当你看见,现在的小朋友们干出来的“科研”成绩,保准你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这是云南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的陈x石小朋友的科研作品。
让我们来看看,项目的简介。
字太小太密,看不清?
那是人家给我们留面子,就算看清了,你也看不懂。
机哥用仅存的学术修养,逐字逐句地分析过后,发现这项目其实技术含量非常高。
首先陈x石小朋友,得通过深厚的知识储备,想到高原哺乳动物的低氧适应,并把它和实体肿瘤的低氧相关联,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和思考,找到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最后在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的过程中,对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解析。
这里面涉及到生物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各类基础科学知识。
大多数人,可能卡在第一步就game over,然而,陈x石小朋友却办到了!
那么问题来了,陈x石小朋友是如何办到的呢?
还好,他写了日记,让我们有机会目睹天才少年的科研心路历程。
2018年1月6日
这一天,陈x石小朋友,来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老师的指导下,接触到低氧适应研究,并确定了以肿瘤为研究方向。
很好,这是神童启蒙的第一天,一位未来的学术大家正在冉冉升起。
2018年1月9日
“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什么?开局就得到一个关键基因?
而且,这时候的陈x石,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基因,需要上网查。。
但是陈x石终究是没让我失望,作为不可多得的天才,他基因入门到学成简直是飞速……
就在四天后。。
2018年1月13日
我滴乖乖,学生物的朋友,一定知道这段内容的技术含量。
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就是利用DNA双链复制原理,拿一段DNA到生物体外进行复制。
四天前还不知道基因是啥的陈x石小朋友,现在知道了PCR引物的设计、PCR扩增mRNA底物和荧光基因的概念。还理解了荧光强弱与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
研究过程有图有真相
接下来,他还进行了C10orf67敲低表达抑制细胞增殖、敲低表达细胞组织在G2/M期、敲低降低化疗药物敏感性……
反正我是看得一脸懵逼啊,但这也足以证明该项目的高水平。
在座的各位生物学子们,意识到自己有多菜鸡了吧。
人家4天就搞出这样的成绩,要给他4年,还不得拿个诺贝尔奖回来?
你以为事情到这里就完了?还早呢。
这位陈x石小朋友的科研成果,之所以被众人所知,是因为他凭此参加了一场竞赛——
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机哥抱着崇敬的心情,找来这场大赛的获奖名单……
这不看不知道,看完,只想把自己的毕业证书给撕了。。
陈x石这项牛叉的研究成果,在这场大赛中,仅仅…拿到了…三等奖。
三等奖啊!
到底是学神的扭曲,还是学霸的沦丧。
只要顺着排名往上看,一定能让你心态崩得稀碎。。
这帮参赛的小学生、中学生的水平,简直不能用简单的牛x二字形容。
随便截一段哈。
鸡内金粗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对β淀粉样小肽、CHI3L1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
也许是因为机哥太学渣,上面说的这些,我见都没见过,读也读不顺。
再看一等奖。
这些中学生,开口是响应型纳米粒用于抗癌,闭口是螺吡喃-芘双色团,上知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下知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
奈何机哥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我是有心无力为大家解析了。
但网上的大神们,提供了一些信息。
比如那个研究“甲状腺髓样癌xxxxx”的程同学,我们随便瞟一瞟项目简介:
且不说内容有多详实了,光是这个专业的SCI格式数据和图表,就漂亮得令人发指。
人家硕士博士硬啃无数篇论文,经过多年专业训练掌握的技法,这位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是怎么学会的?
还有那个研究同步辐射技术的曾同学。
他的实验是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做的。
根据官网上的信息,要申请使用他们的设备可不简单。
申请人得是在职科研人员,提交了课题还得给专家评审,一年两期,紧俏得很。
请问,是谁让这位中学生使用的仪器?
再比如那个研究柔性忆阻器的段同学。
恰好国家知识产权局里有一份专利,“一种光电双控柔性蛋清忆阻器xxxxx”,是不是有点眼熟呢?
注意看该发明的发明人“周广东”,和段同学的指导老师,居然同名,且同在重庆。
而专利的第二发明人段书凯,还和段同学是同一姓氏。
这之中的“奥秘”,我想你们应该懂了。
诚然,机哥相信这场大赛中,一定有具备真材实料的少年天才,凭借自己的实力研究出来的成果。
我也绝不会因为自己小时候玩泥巴,就酸溜溜地把这三百多个获奖孩子的骄人成绩,一棍子打死。
但种种事实表明,这里面的很多所谓“科研成果”,必然不可能是纯靠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自己做出来的。
果然,大赛的组委会经过调查核实,认为文章开头那位陈x石小朋友的研究报告,并非本人撰写,最终撤销了他的奖项。
其他获奖作品中,很多受质疑的当事方也做出回应。
这件事儿往深了说,涉及到教育的公平,涉及到学术不端。
官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日前,官方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里明确,任何竞赛奖项,不得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的加分依据。
而且,要求各主办单位加强对项目的复核,坚决防止由家长或其他人代劳等参赛造假行为。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只想说干得漂亮!
而除此之外,机哥还想从孩子的角度谈谈这事。
这场比赛的初衷,是为了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发现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划重点,“创新后备人才”。
青少年能完成必要科学启蒙与创新实践就够了,最多就超前一点点。
真正的科研,还是等他们长大,成为正儿八经的科研人员,再做也不迟。
把一些本不属于他们的科研成果,强行塞到他们身上,不仅没用。。
还有可能让孩子尝到不劳而获的甜头,带来无法预计的负面效果。
我们总说“少年强则国强”。
但现在的很多家长,根本是对“少年强”产生了误解。。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些不伦不类的少年简历。
这位年仅14岁的岑x诺小朋友,一天能写2000首诗。
平均每43.2秒,就能创作一首,七步成诗的曹植也得甘拜下风。
而所谓的“全球华人青少年领袖学习会创始人”是个啥,我也不知道,但不明觉厉。
下面这位何x德小朋友更厉害。
你刚学会走路的1岁,他已经“徒步暴走”,紧接着“攀登南京紫金山”。
你运动细胞刚刚启蒙的4岁,他已经“参加国际帆船比赛”,然后“开飞机围绕北京野生动物园飞一圈”。
6岁就已少年老成地写起“自传”。
这些个破事儿真的有意义吗?
这些急于求成的家长们,是否想过,自己的孩子过得开心吗?
当孩子们长大后,看到自己的年少时的奇葩经历,你不怕他脸红吗?
求求你们,别再祸害孩子了
↘↘↘
相关报道:关于中小学生竞赛,教育部出手了!
为规范个别竞赛在组织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切实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规范竞赛管理工作。
《通知》还有哪些要求?
《通知》要求——
各竞赛主办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面开展一次自查,对以往获奖项目的真实性、独创性进行复核。要坚决避免参赛项目明显不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现象的发生,坚决防止由家长或其他人代劳等参赛造假行为。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必须坚持公益性,做到“零收费”。
《通知》明确——
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各地要继续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幼升小、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不得将任何竞赛奖项作为升学依据。要继续对本地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中考)加分项目进行清理和规范,严禁将各类竞赛获奖情况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中考)加分依据。
《通知》强调——
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审核通过的竞赛的管理,严肃查处竞赛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或者经警告、提醒仍不改正的,将从竞赛名单中移除,并不再受理举办单位举办竞赛的申请。各省(区、市)要加强对在省域内落地的全国性竞赛的管理,同时加强对省级竞赛的管理。各地各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决禁止违背学术诚信要求的行为。要加强对竞赛管理政策的宣传,让中小学师生和家长充分了解掌握全国和本省份竞赛名单,引导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主动抵制名单外的违规竞赛活动,发现线索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秩序。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感觉没脸活在世界上。这话真的一点不夸张。
特别是当你看见,现在的小朋友们干出来的“科研”成绩,保准你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这是云南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的陈x石小朋友的科研作品。
让我们来看看,项目的简介。
字太小太密,看不清?
那是人家给我们留面子,就算看清了,你也看不懂。
机哥用仅存的学术修养,逐字逐句地分析过后,发现这项目其实技术含量非常高。
首先陈x石小朋友,得通过深厚的知识储备,想到高原哺乳动物的低氧适应,并把它和实体肿瘤的低氧相关联,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和思考,找到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最后在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的过程中,对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解析。
这里面涉及到生物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各类基础科学知识。
大多数人,可能卡在第一步就game over,然而,陈x石小朋友却办到了!
那么问题来了,陈x石小朋友是如何办到的呢?
还好,他写了日记,让我们有机会目睹天才少年的科研心路历程。
2018年1月6日
这一天,陈x石小朋友,来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老师的指导下,接触到低氧适应研究,并确定了以肿瘤为研究方向。
很好,这是神童启蒙的第一天,一位未来的学术大家正在冉冉升起。
2018年1月9日
“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什么?开局就得到一个关键基因?
而且,这时候的陈x石,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基因,需要上网查。。
但是陈x石终究是没让我失望,作为不可多得的天才,他基因入门到学成简直是飞速……
就在四天后。。
2018年1月13日
我滴乖乖,学生物的朋友,一定知道这段内容的技术含量。
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就是利用DNA双链复制原理,拿一段DNA到生物体外进行复制。
四天前还不知道基因是啥的陈x石小朋友,现在知道了PCR引物的设计、PCR扩增mRNA底物和荧光基因的概念。还理解了荧光强弱与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
研究过程有图有真相
接下来,他还进行了C10orf67敲低表达抑制细胞增殖、敲低表达细胞组织在G2/M期、敲低降低化疗药物敏感性……
反正我是看得一脸懵逼啊,但这也足以证明该项目的高水平。
在座的各位生物学子们,意识到自己有多菜鸡了吧。
人家4天就搞出这样的成绩,要给他4年,还不得拿个诺贝尔奖回来?
你以为事情到这里就完了?还早呢。
这位陈x石小朋友的科研成果,之所以被众人所知,是因为他凭此参加了一场竞赛——
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机哥抱着崇敬的心情,找来这场大赛的获奖名单……
这不看不知道,看完,只想把自己的毕业证书给撕了。。
陈x石这项牛叉的研究成果,在这场大赛中,仅仅…拿到了…三等奖。
三等奖啊!
到底是学神的扭曲,还是学霸的沦丧。
只要顺着排名往上看,一定能让你心态崩得稀碎。。
这帮参赛的小学生、中学生的水平,简直不能用简单的牛x二字形容。
随便截一段哈。
鸡内金粗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对β淀粉样小肽、CHI3L1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
也许是因为机哥太学渣,上面说的这些,我见都没见过,读也读不顺。
再看一等奖。
这些中学生,开口是响应型纳米粒用于抗癌,闭口是螺吡喃-芘双色团,上知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下知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
奈何机哥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我是有心无力为大家解析了。
但网上的大神们,提供了一些信息。
比如那个研究“甲状腺髓样癌xxxxx”的程同学,我们随便瞟一瞟项目简介:
且不说内容有多详实了,光是这个专业的SCI格式数据和图表,就漂亮得令人发指。
人家硕士博士硬啃无数篇论文,经过多年专业训练掌握的技法,这位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是怎么学会的?
还有那个研究同步辐射技术的曾同学。
他的实验是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做的。
根据官网上的信息,要申请使用他们的设备可不简单。
申请人得是在职科研人员,提交了课题还得给专家评审,一年两期,紧俏得很。
请问,是谁让这位中学生使用的仪器?
再比如那个研究柔性忆阻器的段同学。
恰好国家知识产权局里有一份专利,“一种光电双控柔性蛋清忆阻器xxxxx”,是不是有点眼熟呢?
注意看该发明的发明人“周广东”,和段同学的指导老师,居然同名,且同在重庆。
而专利的第二发明人段书凯,还和段同学是同一姓氏。
这之中的“奥秘”,我想你们应该懂了。
诚然,机哥相信这场大赛中,一定有具备真材实料的少年天才,凭借自己的实力研究出来的成果。
我也绝不会因为自己小时候玩泥巴,就酸溜溜地把这三百多个获奖孩子的骄人成绩,一棍子打死。
但种种事实表明,这里面的很多所谓“科研成果”,必然不可能是纯靠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自己做出来的。
果然,大赛的组委会经过调查核实,认为文章开头那位陈x石小朋友的研究报告,并非本人撰写,最终撤销了他的奖项。
其他获奖作品中,很多受质疑的当事方也做出回应。
这件事儿往深了说,涉及到教育的公平,涉及到学术不端。
官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日前,官方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里明确,任何竞赛奖项,不得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的加分依据。
而且,要求各主办单位加强对项目的复核,坚决防止由家长或其他人代劳等参赛造假行为。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只想说干得漂亮!
而除此之外,机哥还想从孩子的角度谈谈这事。
这场比赛的初衷,是为了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发现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划重点,“创新后备人才”。
青少年能完成必要科学启蒙与创新实践就够了,最多就超前一点点。
真正的科研,还是等他们长大,成为正儿八经的科研人员,再做也不迟。
把一些本不属于他们的科研成果,强行塞到他们身上,不仅没用。。
还有可能让孩子尝到不劳而获的甜头,带来无法预计的负面效果。
我们总说“少年强则国强”。
但现在的很多家长,根本是对“少年强”产生了误解。。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些不伦不类的少年简历。
这位年仅14岁的岑x诺小朋友,一天能写2000首诗。
平均每43.2秒,就能创作一首,七步成诗的曹植也得甘拜下风。
而所谓的“全球华人青少年领袖学习会创始人”是个啥,我也不知道,但不明觉厉。
下面这位何x德小朋友更厉害。
你刚学会走路的1岁,他已经“徒步暴走”,紧接着“攀登南京紫金山”。
你运动细胞刚刚启蒙的4岁,他已经“参加国际帆船比赛”,然后“开飞机围绕北京野生动物园飞一圈”。
6岁就已少年老成地写起“自传”。
这些个破事儿真的有意义吗?
这些急于求成的家长们,是否想过,自己的孩子过得开心吗?
当孩子们长大后,看到自己的年少时的奇葩经历,你不怕他脸红吗?
求求你们,别再祸害孩子了
↘↘↘
相关报道:关于中小学生竞赛,教育部出手了!
为规范个别竞赛在组织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切实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规范竞赛管理工作。
《通知》还有哪些要求?
《通知》要求——
各竞赛主办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面开展一次自查,对以往获奖项目的真实性、独创性进行复核。要坚决避免参赛项目明显不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现象的发生,坚决防止由家长或其他人代劳等参赛造假行为。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必须坚持公益性,做到“零收费”。
《通知》明确——
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各地要继续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幼升小、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不得将任何竞赛奖项作为升学依据。要继续对本地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中考)加分项目进行清理和规范,严禁将各类竞赛获奖情况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中考)加分依据。
《通知》强调——
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审核通过的竞赛的管理,严肃查处竞赛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或者经警告、提醒仍不改正的,将从竞赛名单中移除,并不再受理举办单位举办竞赛的申请。各省(区、市)要加强对在省域内落地的全国性竞赛的管理,同时加强对省级竞赛的管理。各地各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决禁止违背学术诚信要求的行为。要加强对竞赛管理政策的宣传,让中小学师生和家长充分了解掌握全国和本省份竞赛名单,引导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主动抵制名单外的违规竞赛活动,发现线索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