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让机器人跑马拉松还不如丢手绢…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4月19日 16点28分 PT
  返回列表
78213 阅读
19 评论
基本常识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机器人跑马拉松

我之前就写过,发展人形机器人必将是智能机器发展史上的一段弯路。受篇幅所限,当时没有仔细论证做出判断的原因,今天看到让机器人跑马拉松(半程)的荒诞传播活动,还有很多人觉得厉害了我的国产机器人……

看来有必要展开讲一讲,为啥现阶段研究人形机器人(所谓具身智能)纯属浪费研发资金。

最根本的一点:

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工程学项目,它解决的应该是“从能用到好用”的问题,它解决不了“从没用到有用”的问题。目前人形机器人所依赖的的各个部分还远没有达到能用的程度,超前去做个人形的外壳是没有意义的。

目前几乎所有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企业都在做“姿态控制”的研发,试图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走起来、跑起来,翻跟头……让机器人比赛跑马拉松就是特别直观的对“姿态控制”的极限测试。

然而,限定让机器人用两腿直立的方式行进,然后再去开发姿态控制算法,纯属没苦硬吃。但凡你给机器人多加一个落地的支点,机器人的行进、奔跑,以及跨越障碍都会比现在容易得多,好用得多。这些公司坚持给机器人做两腿直立的外形,根本不是为了开发什么“通用型机器人”,单纯就是因为人类外形更有“投资想象力”,是纯纯的To G(政府)项目和To VC(投资人)项目。

实际上,当前限制人形机器人姿态控制的,根本不是代码和算法,而是硬件层面的问题。

第一是电机性能的限制

要让机器人的手脚运动更精细稳定,都别说达到人类的水平,就单纯达到一个凑合能用的水平,就需要比现在好得多的电机和控制芯片。电机要在保持现有动力的基础上体积小得多,耐用性好得多,价格还不能太离谱,而这一点追溯上去其实是个材料学问题。

电机是一种真正通用型的配件,人类这几十年来一直都想把电机做得更小巧更强大更耐用,但材料学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天堑,不是不可能,而是很难很难。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骗到政府补贴之前,你以为其他产业不想要更小更强大的电机吗?没做出来是因为不想吗?真有那么好用的电机,大疆无人机不会拿去用吗?

在现有电机性能的限制下,你让上帝来写代码也不可能让人形机器人具备和人类接近的运动能力。

第二是芯片性能的限制

所谓具身智能,要达到智能的水平,要能够处理现实复杂环境中的问题,就需要能够“自主控制运动”,靠内置芯片和算法来自主决定下一步跨多远,踩在哪里,用多大力气。然而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种是提前编好每一步的程序,让机器人完成一套固定动作,超出程序设置之外的动作一点都做不了。

第二种就是像这回机器人跑马拉松一样,一位机器人主子需要3位人类伺候着,每一步都遥控着。这本质上就是把姿态控制最难的那部分运算外包给了人类的大脑,机器人只是提线木偶而已,根本没有智能可言。

为啥不让机器人自己运算来决定下一步怎么走呢?是怕抢了人类的工作吗?归根结底就是芯片还不行啊……

就现在这个遥控机器人的技术路线,你就算让EDG战队来把遥控操作做到极致,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是传感器性能的限制

以上这些说的还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姿态控制问题,实际上,对于未来能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智能机器来说,姿态控制几乎是最次要的部分了。

机器人要能够完成一个把衣服从洗衣机来拿出来晾好的任务,除了姿态控制要达到一定的精度,更重要的是它需要观察环境来做出判断:

这是条裤子,要用带夹子的衣架,这件是衬衣,晾晒之前要尽量拉平,但不能太大力把衣服拉破,那件是羊毛的衣服容易变形,需要用晒衣网兜……

对人类来说,我们有眼睛的视觉能识别衣服类型,有皮肤的触感可以识别衣服材质,有肌肉的力量感知能控制用多大的力气去展平衬衣。

而对机器人来说,从环境中获取这些信息需要摄像头搭配视觉分析算法,需要很灵敏的触觉传感器,需要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其实目前市面上都有,但具体可用还有极大的距离。一旦这些传感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受益的也绝不只是人形机器人产业。

不客气地说,现在的人形机器人绝大部分都是手脚没有知觉的“植物人”,少数机器人在手指上装配了一些初级的压力传感器,可以完成端起一杯水而不把玻璃杯捏碎的动作,但也仅此而已了。

传感器产业再往前追溯,也是个材料学的问题,在材料没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便宜可用的各类高精度传感器就不可能实现,自然也就无法支撑人形机器人去完成人类的日常工作。

第四是电池性能的限制

这次跑半程马拉松的机器人,每一个都是换了好多次电池才完成比赛的。这还只是完成最基础的直线行进的动作而已,根本都还没有涉及到智能计算,耗电量才是最低级别。

要想支撑人形机器人独立思考,完成更复杂的动作,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比现在至少高至少一个数量级才行。

还是那个道理,这么小巧耐用的电池,是人类之前不想要吗?还是因为造不出来啊……

第五是仿生材料的限制

拥有类人的皮囊,是从钢铁人形机器人向肉身人形机器人转变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所有给机器人做“肉身皮囊”的都是用硅胶材料,从塑形来说是够用了,但从触感来说还是比真人差得多。

该说不说,这其实是人形机器人最有希望真实应用的场景:

一个具有人类皮囊的机器人,叠加上现在已经初步可用的AI大语言模型,就已经能够在生理和心理层面很好地服务人类需求了。至于精细动作,哪怕笨一点也没关系,反正人类会自己动……

但就是这个最简单直接的应用场景,距离真正实现还有不知多长的距离,更别提能做家务能照顾老人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了。

总结一下,人形机器人要达到一个“凑合能用”的程度,还需要人类在电机、芯片、传感器、电池、仿生材料等领域实现若干个重大突破才行,缺一不可。

真正有了一个凑合能用的人形机器人之后,就轮到工程学上场,去优化算法,去加强各部分的协调控制,让人形机器人变得更好用。

产业发展,当然可以适度超前布局,但现在距离第一款凑合能用的人形机器人也太遥远了……

我再强调一遍,现阶段发展人形机器人不叫超前布局,叫没苦硬吃。

s
ssbbss
1 楼
这个是打仗用的,不是跳舞娱乐用的 [1评]
s
ssbbss
2 楼
小编培养女儿博士不去高校教书,让她去站街挣现钱
路人丫丫
3 楼
呵呵。。。你们这些底层五毛真是傻逼得不行,真要打仗用,机械狗背个机枪不是更快更好嘛。干嘛非得二足站立机器人?好莱坞看多了?🤣 [2评]
J
Jambox
4 楼
还是全方面发展比较好 一味地研究战争机器只会走向毁灭 中国奉行的是中庸之道 [1评]
s
ssbbss
5 楼
好好的不做人,喜欢做狗 [2评]
路人丫丫
6 楼
呵呵。。。文章已经说得很清楚为啥现在人形机器人都是骗钱之道而已。看见党朝这么被骗经费,让人觉得很放心。🤣
n
ny阿伟
7 楼
高级玩具,搞多十来年可能会有实用。
路人丫丫
8 楼
呵呵。。。对啊,好好的不做人,去做骗子来骗傻逼的底层五毛。🤣
樱桃儿熟了
9 楼
我不怪你,李彦宏不是不铿锵有力地解释为啥百度不应搞 AI 和 gpt 吗?人的视野很有局限,甚至在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已经大卖的情况下。
S
Sleepyjoebd
10 楼
评价一个自媒体,只要看他给自己起的名字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这种自称某某常识的,不是蠢就是坏。
A
ASUKAINFLY
11 楼
这也能让这些蛆虫苍蝇群起粪涌...看来狗是当不成了,得当蛆
n
newerer
12 楼
8楼说5楼骗了它
路人丫丫
13 楼
: 呵呵。。。看来底层五毛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s
skyfall
14 楼
需要人手遥控杆操作移动的机器,充其量也只是个小屁孩玩的四驱车模型
z
zuobiao
15 楼
这就是你们1450常挂在嘴上的超前部署啊!区别是你们只会说,人家做出来了
南方兔儿爷
16 楼
又理解错了,机器人不是要与人类有类似或者一样的灵活能力,它们需要的恰恰是人类不可持续的,超长时间和无疲劳无痛无恐惧的执行能力。
A
AceOp
17 楼
多了,负重装备,背伤员,背补给。民用可以登山负重,险地救援。应用场景还是可以开发的。虽然目前来看,马拉松除了能耗散热续航磨损外,没有太多意义。
A
AceOp
18 楼
哦,现在又不说无人机吊炸天了?汽车都没有自动驾驶,就想着机器人自由行了。是谁天真了?
紫玉尘柄
19 楼
第一张跑图就做了个顺拐,就这智商还真能来刷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