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伟泽 孙迟悦
编辑:胡慧茵 朱丽娜
图源:图虫
“净资产审查后,我立即在入境处提交了180天的签证申请,等待入境处出具具体批复及原则上同意投资的文件,随后去香港开立账户。”6月28日,Kim W作为少数愿意公开“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下称“新计划”)申请流程的申请者,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了获得“审查通过”的喜讯。
Kim W是一位跨境电商从业者,从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的个人资料来看,他曾在6月前往新加坡准备申请当地的就业准证(EP)。EP是一种为在新加坡工作的技术型专业人才设立的签证,由于EP签证转永久居住再到正式入籍的考核难度太高,Kim最终放弃。此外,他也放弃了香港“高才通”计划的申请,转而选择投资者入境计划。
7月3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入境事务处已经在6月批出首批“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签证,相关个案在3个月内已经完成投资并获正式获批签证。
不同于大多数“缄口不言”的高净值申请人,Kim W全盘公布了自己从“高才通”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整个详细过程和时间线。作为一名申请手续全部由自己完成的“DIY玩家”,6月12日,他向香港投资推广署提交了个人净资产审查申请;在一周内于6月19日获得批准信,并着手准备提交资料;6月27日,他获得了为期180天的用于入境投资的签证。
根据香港投资推广署给出的详细申请步骤,申请人需先向入境事务处处长提交“入境申请”,“新计划”办公室核实申请人符合净资产规定后发出相关的审查证明书,核实其资产符合要求后,发出“原则上批准”,允许其入境进行180天的投资。完成投资后,“新计划”办公室会审查申请者交予的投资详情,确认合规后对申请者下发正式的逗留签证。
1
为何选择香港?
在“新计划”公布细则至今的三个多月里,外界对其审批进度和获批数额的高度关注。
截至6月30日,“新计划”已获超过3700次查询,339个申请,并对88例个案发出原则上批准,获批准的投资者可以以访客身份在港逗留180天以便投资。
辰宇环球家办副总裁王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服务的客户中,已经有3组申请者获得原则上批准入境进行为期180天投资,主要是从事外贸或跨境贸易行业的内地企业家,另外还有14组申请者正在递交申请资料,等待审批。
香港的投资移民计划并非新鲜事。早在2003年10月,特区政府就已经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但该计划在2015年1月暂停。十余年间,香港特区入境事务处共接获21036宗申请,获批准的个案共14512宗,当中约12300人为取得外国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国籍人士,该计划共吸纳投资金额1063.9亿港元。
2023年2月,特区政府再次释放推出新一轮投资移民计划的信号,希望进一步丰富人才库并吸引更多新资金落户香港。
FGA信托首席策略官Helen Chen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政府吸取了过去投资计划的教训——即允许投资住宅类地产而导致的楼市升温,“新计划”在地产投资上有了更多的要求和限制。
对比香港过去的投资移民计划,“新计划”投资金额下限大幅增加至3000万港元,同时要求投资者只能购买非住宅类房地产。资产的价值以“入袋”价值为准,即进行初始投资时所有投资产品的原始估值,即使在市场上面临贬值或亏损,投资者也无需追加资金。在3000万港元的投资限制下,“新计划”的申请者更多是有着不同投资能力和眼界的客户,也就是“超高净值个人”。
为何这些身家不菲的“高净值人群”要选择香港?Helen与FGA信托的总监Kavi Harilela均表示,相较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更为方便的资金出入流通,是申请者们选择香港的理由。此外,低税收、在亚洲市场遥遥领先的资本市场体量,以及在货币支付和兑换便利等特性都是香港的优势。
Helen透露,目前她经手的案例中,大多数申请人实际上来自内地,同时持有第三国护照。Kavi经手的客户则更多来自泰国、印度和东欧等地区。目前FGA信托接触的通过“新计划”投资移民基本年龄在40到50岁区间,大部分是企业家,主要希望以香港作为平台进行资产的全球化配置。
Helen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成熟的金融行业监管体系也是申请者们选择香港的理由之一。
今年4月,新加坡重大洗钱案使得家族办公室和富人移民受到有关当局密切关注,并促使新加坡政府收紧对外国资金的审查。Henley & Partners数据显示,香港预计将在今年迎来约200位“高净值人士”,主要受惠于家族办公室税收优惠,以及签证、居留计划等措施。
2
工业大厦备受青睐
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此前表示,如前一阶段的申请个案全数获批,预计可为香港带来超过100亿港元的投资资金。
在“新计划”设置的3000万港元的最低限额中,必须包含300万港元的“计划投资组合”用于投资科创等重点产业,剩余2700万港元则用于投资一些获得许可的金融资产和地产,包括股票、债券、存款证等金融资产;房地产类投资中,允许计入3000万港元投资总额的上限为1000万港元,超过1000万港元部分则不计入投资总额,且必须投资非住宅类房地产,即常说的商业地产。
相关受访人士均表示,香港作为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仍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和活力。目前,“新计划”不仅为各类移民中介、第三方家族办公室、信托公司等周边产业带来了“高净值人群”和新资本,还带来了新商机。
王杰称,目前其所在的机构为香港“新计划”客户提供了三种类型的投资策略:稳健策略、进取策略和激进策略。稳健策略会给客户提供更多债券等现金流类的资管产品;进取和激进策略,则会给客户提供股票类和一些高息金融衍生品类的资管产品。在投资组合上,客户目前更倾向于投资稳健型的产品,其中基金、债券和商业地产更加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不同地区申请者的投资偏好也有差异。Helen表示,她所接待的来自东亚地区的客户,目前更多偏向选择投资基金和债券,科技基金和小型商业银行基金。Kavi则表示,他所接待的客户更多选择凭证存款和合资格集体投资计划,后者为由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人寿保险计划等投资产品。
Kavi是来自香港的印度裔家族夏利里拉(Harilela)第三代,他正在与香港特区政府旗下的投资推广署合作,积极通过家族的人脉网络帮助引荐身边的“超高净值人士”移民香港。
Kavi认为,其与香港特区政府旗下的投资推广署的合作能给客户一个“令人放心的姿态”,作为香港政府的官方机构,能够为其吸引“超高净值个人”释放可靠的信号。据了解,投资推广署与Kavi有过多次沟通。Kavi为投资推广署提供其高净值朋友的清单,而投资推广署有关人员会上门拜访这些高净值人士,向其推广“新计划”。
在商业地产方面,美联工商铺行政总裁卢展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已经有少量投资移民参与投资商业地产。他透露,投资移民的投资数额大多在1000万港元到2000万港元之间,投资地点大多在九龙半岛地区,大部分投资者会选择投资工业大厦,少部分则会选择投资高级写字楼;而受制于对香港工商铺投资回报情况的不了解,投资者购买工商铺的意愿较低,而工业大厦的年投资回报率一般在2%~4%区间。
根据世邦魏理仕(CBRE)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香港共完成48宗商业地产交易,创下2008年以来同期新低水平。交易买家中包括家族办公室在内的本地投资人占比45%。
翻阅美联工商铺此前的数据,自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香港商业地产租售价格指数在总体保持着按月下跌。各地区工业大厦投资回报率在2.5%~4.1%区间。美联工商铺认为工业大厦的租赁市场表现将持续疲软,投资者仍会采取观望态度,工业大厦投资市场的前景仍不明朗。
商业地产市场疲软,为何投资者仍青睐于此?Helen Chen认为,这是由于投资者投资偏好所致。亚洲投资者本身会比较青睐投资房地产,以获得稳定现金流。她表示,目前FGA信托所经手的“新计划”相关客户,基本选择在商业集中地段购入商业地产。在港岛部分,投资者们偏向上环、北角地区,南港岛区等楼龄较久的工业大厦。
某商业地产投资相关的从业人员表示,投资移民购买工业大厦通常作为长线投资标的,以赚取租金回报为主,也有少部分投资者以抄底为目的,谋求资本增值收益。然而,由于工业大厦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弱,投资者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作者:张伟泽 孙迟悦
编辑:胡慧茵 朱丽娜
图源:图虫
“净资产审查后,我立即在入境处提交了180天的签证申请,等待入境处出具具体批复及原则上同意投资的文件,随后去香港开立账户。”6月28日,Kim W作为少数愿意公开“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下称“新计划”)申请流程的申请者,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了获得“审查通过”的喜讯。
Kim W是一位跨境电商从业者,从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的个人资料来看,他曾在6月前往新加坡准备申请当地的就业准证(EP)。EP是一种为在新加坡工作的技术型专业人才设立的签证,由于EP签证转永久居住再到正式入籍的考核难度太高,Kim最终放弃。此外,他也放弃了香港“高才通”计划的申请,转而选择投资者入境计划。
7月3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入境事务处已经在6月批出首批“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签证,相关个案在3个月内已经完成投资并获正式获批签证。
不同于大多数“缄口不言”的高净值申请人,Kim W全盘公布了自己从“高才通”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整个详细过程和时间线。作为一名申请手续全部由自己完成的“DIY玩家”,6月12日,他向香港投资推广署提交了个人净资产审查申请;在一周内于6月19日获得批准信,并着手准备提交资料;6月27日,他获得了为期180天的用于入境投资的签证。
根据香港投资推广署给出的详细申请步骤,申请人需先向入境事务处处长提交“入境申请”,“新计划”办公室核实申请人符合净资产规定后发出相关的审查证明书,核实其资产符合要求后,发出“原则上批准”,允许其入境进行180天的投资。完成投资后,“新计划”办公室会审查申请者交予的投资详情,确认合规后对申请者下发正式的逗留签证。
1
为何选择香港?
在“新计划”公布细则至今的三个多月里,外界对其审批进度和获批数额的高度关注。
截至6月30日,“新计划”已获超过3700次查询,339个申请,并对88例个案发出原则上批准,获批准的投资者可以以访客身份在港逗留180天以便投资。
辰宇环球家办副总裁王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服务的客户中,已经有3组申请者获得原则上批准入境进行为期180天投资,主要是从事外贸或跨境贸易行业的内地企业家,另外还有14组申请者正在递交申请资料,等待审批。
香港的投资移民计划并非新鲜事。早在2003年10月,特区政府就已经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但该计划在2015年1月暂停。十余年间,香港特区入境事务处共接获21036宗申请,获批准的个案共14512宗,当中约12300人为取得外国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国籍人士,该计划共吸纳投资金额1063.9亿港元。
2023年2月,特区政府再次释放推出新一轮投资移民计划的信号,希望进一步丰富人才库并吸引更多新资金落户香港。
FGA信托首席策略官Helen Chen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政府吸取了过去投资计划的教训——即允许投资住宅类地产而导致的楼市升温,“新计划”在地产投资上有了更多的要求和限制。
对比香港过去的投资移民计划,“新计划”投资金额下限大幅增加至3000万港元,同时要求投资者只能购买非住宅类房地产。资产的价值以“入袋”价值为准,即进行初始投资时所有投资产品的原始估值,即使在市场上面临贬值或亏损,投资者也无需追加资金。在3000万港元的投资限制下,“新计划”的申请者更多是有着不同投资能力和眼界的客户,也就是“超高净值个人”。
为何这些身家不菲的“高净值人群”要选择香港?Helen与FGA信托的总监Kavi Harilela均表示,相较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更为方便的资金出入流通,是申请者们选择香港的理由。此外,低税收、在亚洲市场遥遥领先的资本市场体量,以及在货币支付和兑换便利等特性都是香港的优势。
Helen透露,目前她经手的案例中,大多数申请人实际上来自内地,同时持有第三国护照。Kavi经手的客户则更多来自泰国、印度和东欧等地区。目前FGA信托接触的通过“新计划”投资移民基本年龄在40到50岁区间,大部分是企业家,主要希望以香港作为平台进行资产的全球化配置。
Helen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成熟的金融行业监管体系也是申请者们选择香港的理由之一。
今年4月,新加坡重大洗钱案使得家族办公室和富人移民受到有关当局密切关注,并促使新加坡政府收紧对外国资金的审查。Henley & Partners数据显示,香港预计将在今年迎来约200位“高净值人士”,主要受惠于家族办公室税收优惠,以及签证、居留计划等措施。
2
工业大厦备受青睐
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此前表示,如前一阶段的申请个案全数获批,预计可为香港带来超过100亿港元的投资资金。
在“新计划”设置的3000万港元的最低限额中,必须包含300万港元的“计划投资组合”用于投资科创等重点产业,剩余2700万港元则用于投资一些获得许可的金融资产和地产,包括股票、债券、存款证等金融资产;房地产类投资中,允许计入3000万港元投资总额的上限为1000万港元,超过1000万港元部分则不计入投资总额,且必须投资非住宅类房地产,即常说的商业地产。
相关受访人士均表示,香港作为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仍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和活力。目前,“新计划”不仅为各类移民中介、第三方家族办公室、信托公司等周边产业带来了“高净值人群”和新资本,还带来了新商机。
王杰称,目前其所在的机构为香港“新计划”客户提供了三种类型的投资策略:稳健策略、进取策略和激进策略。稳健策略会给客户提供更多债券等现金流类的资管产品;进取和激进策略,则会给客户提供股票类和一些高息金融衍生品类的资管产品。在投资组合上,客户目前更倾向于投资稳健型的产品,其中基金、债券和商业地产更加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不同地区申请者的投资偏好也有差异。Helen表示,她所接待的来自东亚地区的客户,目前更多偏向选择投资基金和债券,科技基金和小型商业银行基金。Kavi则表示,他所接待的客户更多选择凭证存款和合资格集体投资计划,后者为由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人寿保险计划等投资产品。
Kavi是来自香港的印度裔家族夏利里拉(Harilela)第三代,他正在与香港特区政府旗下的投资推广署合作,积极通过家族的人脉网络帮助引荐身边的“超高净值人士”移民香港。
Kavi认为,其与香港特区政府旗下的投资推广署的合作能给客户一个“令人放心的姿态”,作为香港政府的官方机构,能够为其吸引“超高净值个人”释放可靠的信号。据了解,投资推广署与Kavi有过多次沟通。Kavi为投资推广署提供其高净值朋友的清单,而投资推广署有关人员会上门拜访这些高净值人士,向其推广“新计划”。
在商业地产方面,美联工商铺行政总裁卢展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已经有少量投资移民参与投资商业地产。他透露,投资移民的投资数额大多在1000万港元到2000万港元之间,投资地点大多在九龙半岛地区,大部分投资者会选择投资工业大厦,少部分则会选择投资高级写字楼;而受制于对香港工商铺投资回报情况的不了解,投资者购买工商铺的意愿较低,而工业大厦的年投资回报率一般在2%~4%区间。
根据世邦魏理仕(CBRE)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香港共完成48宗商业地产交易,创下2008年以来同期新低水平。交易买家中包括家族办公室在内的本地投资人占比45%。
翻阅美联工商铺此前的数据,自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香港商业地产租售价格指数在总体保持着按月下跌。各地区工业大厦投资回报率在2.5%~4.1%区间。美联工商铺认为工业大厦的租赁市场表现将持续疲软,投资者仍会采取观望态度,工业大厦投资市场的前景仍不明朗。
商业地产市场疲软,为何投资者仍青睐于此?Helen Chen认为,这是由于投资者投资偏好所致。亚洲投资者本身会比较青睐投资房地产,以获得稳定现金流。她表示,目前FGA信托所经手的“新计划”相关客户,基本选择在商业集中地段购入商业地产。在港岛部分,投资者们偏向上环、北角地区,南港岛区等楼龄较久的工业大厦。
某商业地产投资相关的从业人员表示,投资移民购买工业大厦通常作为长线投资标的,以赚取租金回报为主,也有少部分投资者以抄底为目的,谋求资本增值收益。然而,由于工业大厦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弱,投资者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