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11月21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22日在中国北京会见了出席2019年“彭博新经济论坛”(Bloomberg New Economy Forum)的美国知名人士,并同美基辛格举行会晤,首次就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谈判表达了看法。 习近平强调,“中国希望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与美国推进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週末輕鬆一下,再講一個段子:美國一名參議員邀請特朗普到自己家參加一個宴會,他知道中美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為了討好總統,他交代夫人:『我去國會開會,然後和總統一起回來晚宴。你把家裡 Made in China 的東西「全清理了」,總統不喜歡。。。夫人辛苦,晚上見!』傍晚,參議員和總統一行人到家開門一看:乖乖!「夫人裸體」站在那裡歡迎他們。。。
1月18日至22日,对于和中国相关的国际事件,世界媒体主要围观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美国政府延长华为交易许可及中美防长会晤。
美国将华为列入黑名单,影响美国公司和华为之间的贸易往来。(AP)
2019年11月18日,华为董事长梁华在谈华为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的问题时表示,这对华为几乎没有影响。(新华社)
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不顺利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19日选择再度对中国施压,威胁进一步提升对华关税。(AP)
特朗普10月份宣布与中国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并期待11月份的时候正式签署协议。(VCG)
一、 中美贸易谈判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本周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中国不得不达成我想要的协议。若我们没法同中国达成一份协议,我只会把关税上调得更高”。此外,由于特朗普至今仍未承诺撤销关税,因此中方官员目前对达成贸易协议感到悲观,迈向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最后几步路异常艰巨。
对于中美贸易谈判再次陷入僵局,香港《南华早报》11月19日报道指出,华盛顿的一个专家小组表示,特朗普对中国的贸易政策是“拿枪顶着”美国经济的“脑袋”。专家指出,美中贸易战争现在已经持续了17个月,但特朗普局域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显然这表明他的政策失败了。
曾担任过美前副总统拜登(Joe Biden)的副国家安全顾问拉特纳(Ely Ratner)说,这是一份几乎毫无成果的、微不足道的协议,标志着美国经济政策一个阶段的结束,这一政策基本上已经失败,需要转变。
拉特纳还说,关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行为,美国的政策应该以“现实的中国,而不是我们希望的中国”的为基础。
美国《纽约时报》11月18日报道认为,美中双方至今未签署协议多半是特朗普的“功劳”。尽管特朗普自称为一个擅长对中国软硬兼施的谈判高手,但从实际结果来看,特朗普将贸易战变成一场“电视秀”,观众只能看到特朗普做出各种难以预测的举动,却猜不透贸易谈判的最终结局。
一位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表示,特朗普总是为贸易谈判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使美国企业在同中国的任何贸易往来中都承受巨大的不确定和担心。
对于2019年底中美能否签署十月预告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彭博社11月20日报道指出,“不太可能”。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早些时候将习近平最近对巴西的访问描述为“今年出访的收官之作”。这表明,目前而言,在2019年最后几个星期里,习近平没有在海外签署协议的计划。
报道指出,双方官员已经开始讨论部长们签署协议的可能性,而不是选择一个涉及两位领导人的更复杂的仪式。
熟悉谈判的中国的消息人士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可能被授予“特使”的头衔来签署协议。他们指出,2016年时,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张高丽就曾作为习近平的特使,代表中国签署了《巴黎协定》。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2019年新经济论坛的人员一起步入会见现场。(AP)
彭博社11月21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22日在中国北京会见了出席2019年“彭博新经济论坛”(Bloomberg New Economy Forum)的美国知名人士,并同美基辛格举行会晤,首次就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谈判表达了看法。 习近平强调,“中国希望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与美国推进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对此,特朗普回应称不喜欢习近平所说的“平等”一词,认为即将达成的贸易协议“不能平等”,并且指出美国是从“地板”上开始谈判,而中国则已经在“天花板”上,有意强调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过大。
二、 美国政府延长华为交易许可
11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第三次延长华为临时许可证90日,监管机构同时继续对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通讯公司制定规则。
华为公司对此回应称,无论如何临时许可延期都不会对华为的业务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一决定也没有改变华为继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事实。
韩国《朝鲜日报》11月18日报道指出,美国政府一再延长美企同华为的交易许可期限,看似为促进美中两国贸易谈判选择向中方示好,但实际上美国政府所持有的“美国优先主义”无法令其做出更多让步,这项决定更多的是为美国自身考虑。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认为,特朗普政权对华为实施的禁运措施的走向变得不明朗。美国商务部11月18日将允许部分交易的例外措施延长3个月,不过,针对特朗普之前表明的放宽制裁,此次却推迟给出结论。华为问题成为左右中美两国政府推进的贸易磋商的材料,企业也继续受到相关影响。
报道称,受影响的是美国企业和进口美国产品的外国企业。希望向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的大客户华为供应零部件的企业不在少数。由于谷歌的软件无法使用,日本移动通信商NTT docomo放弃采购华为的5G智能手机等,日本企业也因此受到影响。
随后,美国政府又于11月20日表示,已经开始向部分公司发出许可证,容许向被列入黑名单的华为出售商品。美国科技公司微软(Microsoft)11月21日正式,已获得美国商务部许可,获准向华为供应出口软件。
美国之音11月21日报道称,美国国会两党重量级参议员11月21日联名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要求总统立即采取行动,暂停批准美国企业向华为继续供货。
包括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民主党参议员舒默(Chuck Schumer)和阿肯色州共和党卡顿(Tom Cotton)在内的15位参议员在给总统的信中说,批准这些许可申请将削弱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的初衷,让华为可以继续对美国通信基础设施乃至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议员们还要求美国商务部在向国会提交审批报告之前,暂停向美国企业核发许可证,并要求商务部在核发任何许可之前,通知国会领导层和相关委员会。
三、中美防长会晤
11月18日上午,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同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Mark Esper)就台湾、南海、香港等问题举行会晤。
当地时间2019年11月18日,魏凤和在曼谷出席东盟国防部长扩大会议。作为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魏凤和,一向是“霸气发言”,对外强硬表态。(Reuters)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这次会晤,中美透露出来的内容有所不同。11月18日上午,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在曼谷举行记者会,介绍此次会晤的有关情况。中方的声明只是强调了魏凤和的表态,很少提到埃斯珀的表态。而且可以看到,魏凤和在台湾等敏感问题上的表态十分强硬。
在台湾问题上,魏凤和强调中方始终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容忍发生重大“台独”事变,中方要求美方慎重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要给台海局势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
针对这次会晤,美国防部11月18日也发表了一份声明。美方在声明中没有提到魏凤和的强硬言论,更多的是强调要合作管控分歧。
美国经常派遣军舰和航母到南海进行自由航行,声称要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AP)
在中美防长结束会晤后,此次美国军方于11月21日宣称,其军舰接连两天靠近中国的南海“争议岛礁”进行“自由航行”。 举动被认为是美国政府炒作南海问题的“最新力作”。
除了同魏凤和举行会晤,埃斯珀(Mark Esper)还从11月13日起展开亚洲行。《华尔街日报》11月22日报道指出,埃斯珀此次亚洲行的目的之一是展现以美国为首联合多国对抗中国的想法。但当他呼吁亚洲盟友对中国的行为做出一致回应时却受到冷遇,这是特朗普政府在该地区政策可能面临麻烦的新迹象。
但东盟国家显然不太想和美国站在一边。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明确表示,南海问题除了“走和平之路”别无选择,“作为东盟与中国的协调国,菲律宾将尽其最大努力尽快结束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Mahathir Mohamad)也表示,“如果发生战争或冲突,遭受痛苦的将是东盟和中国”。
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意识到,只有和平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只有互利合作才符合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