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醉会让人变笨?麻醉的这些误区你要了解一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0月15日 18点39分 PT
  返回列表
72399 阅读
1 评论
健康时报

10月16日是世界麻醉日,1846年10月16日,William T.G. Morton在麻省总院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乙醚全麻,成为近代麻醉史的开端,为了纪念这一重大事件,遂将每年10月16日定为“世界麻醉日”。如今,近现代麻醉学已走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道路。

手术治病,麻醉保命在很多人眼里,麻醉就是打一针、睡睡觉那么简单。

但其实并非如此,在医生眼里麻醉的重要性,一句话就能总结:手术治病,麻醉保命。

当麻醉药进入体内后,我们的意识就消失了,同时我们也会失去了所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在这段时间里,麻醉医生就是我们生命的守护者。

因此,麻醉对于任何一个手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如此,手术中遇到的各种险情,均由麻醉医生主导处理,这都需要有极强的应急能力。同时,由于手术刺激所致的病情,有时瞬息万变,所以,麻醉医生还需要分分秒秒守护在患者身旁,要有高度的注意力。现场及时迅速的诊断处理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这就还要求麻醉医生必须有清晰的思路、过硬的技术、足够的胆实,以及随机应变的智慧。

如今麻醉工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术中临床麻醉,还涉及急救复苏、重症监护、疼痛诊治等。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中,麻醉更是重要的一环。

ERAS概念最早是由丹麦Henrik Kehlet教授于1997年提出,被誉为“快速康复外科之父”。加速康复外科是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加以优化,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ERAS的理念在西方获得长足发展,在多个领域也已制定了相应的ERAS指南共识。近年,ERAS在国内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并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颁布了中国第一部麻醉相关的ERAS专家共识,在麻醉临床工作中也开始尝试将ERAS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

目前,运用于临床的全身麻醉药主要有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两种。相较于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具有麻醉深度可控性高、苏醒快等优势。地氟烷作为新一代的吸入麻醉药,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是目前较接近理想的吸入麻醉药,可以让患者更快从手术中苏醒,并缩短手术拔管时间25%,稳定性提高21%,且苏醒质量高。

此外,地氟烷在血液/组织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尤其对于体内脂肪含量较高的老年患者和肥胖患者,以及长时间手术患者,可帮助病人更快苏醒、更优恢复,提高病人安全性和满意度,有助达到快速康复的目标。

打麻醉会变笨?麻醉的这些误区你要了解用一次麻醉智商低一截?全身麻醉会让孩子变笨?酒量越大,麻药需要用得越多?

关于麻醉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提升麻醉专业性。下面就到了敲黑板划重点的时间:

1. 打麻醉孩子会变笨?——并没有直接影响

很多人担心,麻醉会影响智力。事实上是不会的,麻醉药物是一种可逆行的药物,手术之后随着麻醉药的消除,患者是能够醒过来,回到真实的世界,对患者的认知和智力没有影响。

2. 无痛分娩对宝宝有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无痛分娩的麻药剂量是剖腹产麻药的1/10,且采用的是硬膜外麻醉,即在母亲腰部硬膜间隙放一个细小的导管,药物先穿透母亲硬膜,然后在全身血液中吸收分布,再通过胎盘屏障,最后能被宝宝吸收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 全麻比局麻风险大?——重症患者全麻反而更安全

专家介绍,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使其被抑制,让人意识消失、全身不感觉到疼痛。局部麻醉指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周缘局部神经时,只产生躯体某一部位的麻醉,只让该部位不感疼痛。选择哪种方式,要麻醉医生根据患者手术部位、性质、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作出评估。不管哪一种麻醉都有一定风险,实际上一些危重患者或特殊手术患者,选择全麻反而更加安全。

4. 酒量大的人手术,麻醉剂量要大?——喝酒的人术前需和医生充分沟通

不少人在手术之前,麻醉医生会问这么一句话:“你的酒量怎么样?”酒量大的人难道需要更大剂量的麻醉药?因此,酒量大的人,体内代谢麻醉药的酶活性很高,麻醉药就需要多一点,如果剂量用少了,可能会效果不好。麻醉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都是有效的,但在术前要和麻醉医生充分沟通,详细告知喝酒的情况,以便麻醉医生进行全面的麻醉风险评估,并选择合适的麻药及药量。

f
floolf
1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