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朱惟平
11月16日晚病逝,享年91岁
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
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只剩 80 人
1937年,朱惟平9岁
住在南京秦淮区的大杂院中
正在读私塾
南京大屠杀发生时
一家人慌慌张张地躲进难民营中逃难
那时正值寒冬腊月
全家就睡在四处透风的草地上
吃的是稀溜溜的粥,没有菜更看不到肉
大屠杀期间
朱惟平亲眼见到水塘里、电线杆上
都有被日军杀害的中国战俘尸体
这些名字,我们不能忘
南京大屠杀
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痛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
我们更不能忘
这面墙上镌刻着
10664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姓名
合计近4万字
调配墨汁、架梯子、分辨字迹……
近日,近百位大学生志愿者
每天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
为遇难同胞的姓名逐一“描新”
△视频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微信
这些已有些黯淡模糊的文字
将重新以醒目的颜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志愿者团队指导老师胡卓然表示
“描新”志愿活动从2017年起
今年已是第三年
“因为‘哭墙’的材质有区别,
名字的墨迹颜色也稍有变化,
志愿者在调色时就要准确找到这种变化。”
此外,因为戴手套会影响手感
志愿者在“描新”时尽量不戴手套
这面墙高度三米多
在“描新”顶端的名字时需要使用梯子
往往需要坚持一到两个小时
志愿者聂鹏说
“这些留下姓名的,
以及很多没有留下名字的同胞,
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我们把每个名字补描清楚,
让这段历史重新鲜活起来”
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的至暗时刻空气里充斥着刺鼻的血腥味
△日军将大批南京青壮年捆绑后,押往郊外集体屠杀。图/新华社
平均每12秒
就有1个生命逝去
一座城空了
△日军杀害中国人之后,又放上木柴,浇上汽油,纵火焚烧尸体。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网站
每一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都是国家之殇、民族之痛
每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都是这段历史的活证人
见证者正在凋零,但真相永不沉没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朱惟平
11月16日晚病逝,享年91岁
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
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只剩 80 人
1937年,朱惟平9岁
住在南京秦淮区的大杂院中
正在读私塾
南京大屠杀发生时
一家人慌慌张张地躲进难民营中逃难
那时正值寒冬腊月
全家就睡在四处透风的草地上
吃的是稀溜溜的粥,没有菜更看不到肉
大屠杀期间
朱惟平亲眼见到水塘里、电线杆上
都有被日军杀害的中国战俘尸体
这些名字,我们不能忘
南京大屠杀
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痛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
我们更不能忘
这面墙上镌刻着
10664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姓名
合计近4万字
调配墨汁、架梯子、分辨字迹……
近日,近百位大学生志愿者
每天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
为遇难同胞的姓名逐一“描新”
△视频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微信
这些已有些黯淡模糊的文字
将重新以醒目的颜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志愿者团队指导老师胡卓然表示
“描新”志愿活动从2017年起
今年已是第三年
“因为‘哭墙’的材质有区别,
名字的墨迹颜色也稍有变化,
志愿者在调色时就要准确找到这种变化。”
此外,因为戴手套会影响手感
志愿者在“描新”时尽量不戴手套
这面墙高度三米多
在“描新”顶端的名字时需要使用梯子
往往需要坚持一到两个小时
志愿者聂鹏说
“这些留下姓名的,
以及很多没有留下名字的同胞,
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我们把每个名字补描清楚,
让这段历史重新鲜活起来”
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的至暗时刻空气里充斥着刺鼻的血腥味
△日军将大批南京青壮年捆绑后,押往郊外集体屠杀。图/新华社
平均每12秒
就有1个生命逝去
一座城空了
△日军杀害中国人之后,又放上木柴,浇上汽油,纵火焚烧尸体。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网站
每一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都是国家之殇、民族之痛
每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都是这段历史的活证人
见证者正在凋零,但真相永不沉没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