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访华,释放重大信号!
马斯克,再次刷屏。
前天预告本周内访华,昨天私人飞机就落地北京,受到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的接待,外交部发言人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欢迎。
他本人抵达后也是第一时间点赞中国航天,且明确表示反对“脱钩断链”,不久,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会面同行的图片也传上网络,可谓马不停蹄。
热情互动之下,结合四月初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我们不难发现——
这个“科学狂人”企业家,正在重码加注,狂赌中国。
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要理解马斯克这场加注的深意,首先要从他与中国的渊源讲起。
算上这一次,马斯克已经来过中国10趟,超过绝大多数外籍车企的高管,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次,正是3年前。
彼时是2020年1月,在特斯拉国产Model
3的交付仪式上,马斯克即兴热舞,“嗨”动全场,也“嗨”上了中国互联网。
有人说他纯为作秀,可了解的人知道,马斯克绝处逢生,确实该高兴高兴。
原来,此前的特斯拉因为产能危机,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巨大窘境,“钢铁侠”还是骗子?一线之隔。
那时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已经提上日程,接下来表现如何,事关特斯拉的生死。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2019年1月厂区破土动工,10月就成功投产。期间,3天完成立项、规划和选址,5个月完成工厂审批。
这种效率,放眼整个汽车工业史都是绝无仅有的。
惊喜不止于此。
投产第一年,上海工厂产能就达到了25万辆,占到了当时特斯拉全球产量的近一半,此后稳定的持续交付,更是在3年内助力特斯拉预计产值达到1300多亿元,年产量超100万辆。
可想而知,上海工厂极高的生产效率给马斯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专程赶到上海,在当年底的股东大会上盛赞:
上海超级工厂是我见过的建成速度最快的建筑!
“上海速度”既解了马斯克的燃眉之急,也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整个特斯拉。
自然而然,帮助马斯克在中国操持局面,主导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签约、建设和投产的朱晓彤,也成为了马斯克最倚重的人。
此次马斯克访华,这个出生于辽宁沈阳的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正陪同在侧,由于执掌着特斯拉的全球汽车业务,朱晓彤被视为仅次于马斯克的特斯拉二号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4月9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时,也是朱晓彤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
这意味着,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即将落地上海临港。
作为首个海外工厂,其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Megapack,储能规模近40GWh,超过特斯拉加州工厂的产能。
而且特斯拉的储能技术世界领先,只要落地上海,必然会带动中国储能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每台设备都是超过上百万美元的出口价格,能为上海临港带来每年上百亿美元的GDP和出口,也将为宁德时代等中国锂电企业带来巨额订单。
在外企撤离、民营信心不足的现状下,特斯拉这一项大手笔的对华投资,无异于“雪中送炭”,也在这个关键时刻,将我们导向无法绕开的重要的供应链议题。
最近几年,供应链外迁的问题总能触动我们的神经。
种种因素下,越南、印度等国家正在成为中国供应链转移的目的地。
就用越南来举个例子,根据《财经》的归纳,中国工厂向越南转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后,越南承接的中国产业转移以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出于人力、地价等成本要素的考虑;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连续多轮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电子行业是重点,由此引发了以出口美国的电子企业为主的第二波转移潮;
现在,外资企业的供应链策略加速由“all in中国”转为“中国+N”,以苹果为代表的转移,成了一大新趋势。
而在事实基础之上,我们能明显感到企业和大众舆论正呈现两极偏向。
一边是制造业企业的暗自悲观,另一边是舆论认为“谁不来中国谁吃亏”的甚嚣尘上。究其原因,是舆论场只看到企业收益的数据,却忽略了背后经营的艰辛和对经济拉动的助益。
就好比,很多人只看到富士康中国工厂的巨大产能支持着苹果手机供销全球,却不知道中国果链上有超过150家供应商、259个工厂,分布在河南、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牵动着无数就业。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苹果不只是客户,也是导师。中国制造业企业早期普遍偏粗糙和低端,苹果倾注了大量心力,协助供应商研发创新、改进工艺、规范生产流程,给予从设备到技术的指导。
由于苹果的订单量大、账期短、利润相对稳定,做苹果的订单让不少公司的资金周转率大大提升了。
可以说,中国手机产业的由大到强,再到生态繁荣,与苹果用高质量标准带动整个产业链上行密切相关,可谓功不可没。
马斯克此次访华,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3亿,评论中对“此人来访只是逐利”的批评和不屑俯拾皆是。
什么时候,做生意逐利成了一种罪过?
亚当·斯密有言:
“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
抵制无底线的逐利固然理所应当,可就像松下幸之助说的,“企业不盈利就是罪恶”,正常经营者岂不冤枉。因为企业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没有盈利怎么可能持续?
商业的关键在于互相成就,高傲和偏见对营商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很多人不能只看到上海超级工厂助力特斯拉摇身一变成为全球车企一哥,却拒绝认同特斯拉掀起的“鲶鱼效应”对中国新能源和电动车产业产生了巨大助益。
当然,话不能只说一头。苹果也好、特斯拉也好,在中国也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效应。
很多外企离开中国,而马斯克却访华,也给我们提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的供应链优势真的红利已去吗?
非也。
摩托车之战是所有电子厂老板熟知的故事。早年间越南的摩托车由中国品牌占领,但由于价格竞争,品质不断下降。越南的购买力上来后,日本摩托车迅速挤掉了中国的市场。如今在河内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日本摩托车。
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已经不是早年的样子,该踩的坑踩过了,筑好的壁垒也不会被轻易打破。
制造业拼到最后拼的是什么?是保证品质和交付速度前提下的成本领先。中国在这三要素上的优势短期内仍旧难以被撼动。
我们为什么说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的签约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因为它提醒我们,在商言商,践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姿态,一定会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企业和政府部门“用脚投票”。
马斯克访华当天,特斯拉股价收盘涨幅超4%,市值一夜上涨超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800亿元),已然说明问题。
最后,我们不妨重提有关局势的话题。
过去几年国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提出的,比起用“脱钩”这个词,“大拆解”或许更具战略性和全局性,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全球化之后,一个重新的拆解和重组的过程。
先前时候,全球化时代所形成的世界格局,虽然也有矛盾、冲突,但总体来说,斗而不破,谁也不至于掀桌子。
彼时人们相信,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和资源的依赖,欧洲、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俄罗斯对美国西方高科技、高端设备,甚至金融经济的依赖都是不可推翻的,而现在,认知该转变了。
“拆”正在发生,“组”还要各凭本事。
从潜力来看,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阶段远没有结束,但客观上也必须承认,问题还有很多。
离开中国的企业,确实有一些是低端产业转移,但也有一些是“用脚投票”,被网络上一些喊打喊杀的民粹声音,甚至一些地方的乱作为寒了心。
现在我们应当做的是收收心、少折腾,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外企与中国才能够“双向奔赴”。
市场在、机遇在、美好的愿望在、勤劳的人民在,纵然是高度不确定的时代,许多事情只要返璞归真,也便不难看清。
中国合作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商言商,放在今天就叫“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你造福我,我也造福你。
这是中国的国运所在,必然长久昌盛。
马斯克喜欢讲第一性原理,会狂赌中国,不稀奇。
马斯克访华,释放什么信号?
中方接待马斯克的规格超高!
外交部长秦刚亲自接见。
按道理,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应该由商务部长,或者上海市长去接见,而不是外交部长。毕竟,马斯克不是政界的,而是商界的。在官媒的大标题上,对马斯克的到来,使用了“访华”二字。这两个字一般用来形容外国领导人访问中国,可中国官媒却把这两个字送给了马斯克。
仿佛马斯克就是美国的无冕之王,仿佛马斯克比拜登的权势更加强大。为什么中国要如此高规格地接待马斯克?中国想要借助马斯克对外传递什么信号?
中国首富叫马云,美国首富叫马斯克。马云回国时,企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民营经济要开始转向了。而这一次,马斯克访华,他背后所反映的是中国要加强外资合作,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化。
当下,美国正在主导一股逆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这股逆全球化的本质就是“逆中国化”。据财新网报道,美国正在拉拢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斐济等14个国家,建立“排挤中国”的供应链,推动美日韩和东盟国家在某些领域与中国产业脱钩脱链。
看到这份成员国名单,队长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对中国形成重大杀伤力。因为东盟主要是中国能源和原料供应地,能源和原料供应国去制裁工业国,是不可能成功的。俄罗斯断供欧盟天然气,结果是俄气全面被替代,欧洲天然气价格经历短暂的阵痛后,暴跌90%,陷入了供大于求。天然气成为2023年全球跌幅最大的大宗商品。
工业国掌握的是先进技术和工业设备,具有稀缺性,而工业原料和大宗能源是不稀缺的。这就好像澳大利亚只能卖铁矿石,而中国却可以制造高铁。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没了,还有巴西,俄罗斯,非洲的铁矿石,但中国高铁具有不可替代性。
东盟国家加入美国阵营,“排挤中国”供应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是拜登政府打造的一个面子工程,它表明美国依然在亚太地区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对东盟国家而言,也能借助美国去增加对华经济谈判的筹码,从而在中美两边通吃,实现利益最大化。
看似是东盟加入美日韩澳“排挤中国”,实则是“脚踏两只船,通吃中美”。
在拜登政府大力推动“供应链排挤中国”政策时,中国自然要见招拆招,借力打力。这个“力”的突破口,就是马斯克。马斯克是美国首富,他的投资动向对美国资本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当老拜登去国际上挖中国的墙脚时,中国直接把美国资本的家都给偷了。
以极高规格接待马斯克,就是要告诉全世界:“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化,拒绝脱钩断链,外国资本可以走进来,中国企业也可以走出去。”中国从不反对全球化,中国只是反对以美国为主导的,不公平的全球化。
马斯克加码投资中国,他就传递出一个信号:“我加大赌注了,你们跟不跟?”
中国盛情接待马斯克,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只要来诚心合作的,中国的大门永远敞开!”
在马斯克访华前,中国封禁了镁光半导体。
这两件事要联系起来看,马斯克是美国企业家中高度亲华的。在台湾问题上,马斯克明确表示:“中国就是要统一台湾,没有言外之意。”在中国神舟-16号发射成功后,马斯克发推盛赞:“中国的航天技术超乎美国人的想象。”关于中美经济脱钩,马斯克直言:“反对中美脱钩。”
在美国的舆论场中,反华已经成为美国政客骗取选票的核心主流舆论。可马斯克一直保持理性客观,传递真实的中国想法,不作扭曲性解读。他在美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中国任何官媒的海外版,是真正能够帮中国说上几句真话的美国资本。
在美国,马斯克不只是一个商人,他手握推特、SpaceX、特斯拉三大顶尖科技企业,还曾经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对新闻舆论、太空探索和新能源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在美国政坛,他也能解封特朗普的推特账号,能量极其巨大,拥有美国、南非、加拿大三国国籍。
马斯克唯一的缺陷是,他出生于南非,没有资格参选美国总统。这也成为了他的Bug,他不会成为任何一个美国总统候选人的竞争对手,反而民主党或者共和党都要争取他的支持。
他敢直接向美国国防部讨要星链服务的欠款,不充值,就断供乌克兰的星链。马斯克不走寻常路,经常跟美国政府对着干。他是美国资本界和科技界的超级代言人,也是中国力争团结的对象。
但是,镁光半导体就完全不同。中美芯片战争的打响,镁光半导体“居功至伟”。镁光半导体耗费上千万美元在美国国会游说,制裁中国,封锁中国芯片产业。对这种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美国企业,中国是坚决打击,全面封禁,滚出中国!
这种强烈的对比就是经典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想来华做生意,那就坦坦荡荡地为中国经济做贡献,不要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社会主义铁拳不是吃素的。
对反华资本,予以铁拳打击;对亲华资本,奉为座上宾。
美国内部并非铁通一块,芒格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评价中美脱钩:“愚蠢!愚蠢!愚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芒格用三个“愚蠢”来表达对中美脱钩的反对。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评价对华芯片封锁,也用了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第二个中国。”这是一种非常擦边的表达,黄仁勋祖籍是浙江青田,在台湾台北出生,后来移民美国。他说“只有一个中国”,既可以理解为他支持“一个中国”,也可以理解为“只有一个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是不可替代的”。
但这个擦边球打得很好,存在讨好中国的嫌疑,并且清晰地表达了反对中美芯片脱钩。
英特尔CEO基辛格也低调访华,来中国推销新款芯片。但这些人中,真正的超级大佬是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他是美国金融界最有权势的人。美国银行业爆雷,背后就有摩根大通的出手相助,帮助美国银行业稳定局势。
摩根大通同样具有鲶鱼效应,它是全中国第一家独资外资券商,是中国金融开放的重要一步。这将打破国内券商躺赢的市场环境,加强金融竞争,提升中国金融的开放水平,为走向国际化提前铺垫。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密集接见美国商界人士,却冷漠对待拜登政府。先把美国商界能团结的,都团结起来,增加自己的筹码,提高拜登政府对华强硬的阻力。美国资本都先“投共”了,拜登政府想硬,也硬不起来了。
尤其是,美国自家都在加大对华投资,拜登政府却到处拉拢小弟“排挤中国”,这如何能够服众?难道小弟们排挤中国,就是为了让美国资本去中国吃红利吗?这自己家的资本都管不住,外国的资本就更加不可能一条心了。
拉一派,打一派,政冷经热,分化瓦解,这一套,咱们也能玩。
在美国舆论场上,反华是选票驱动,亲华是资本驱动。
佩洛西成天高喊反华,家族管理基金绝大部分都买中概股了......
反华是工作,亲华才是真生活!
马斯克访华,释放重大信号!
马斯克,再次刷屏。
前天预告本周内访华,昨天私人飞机就落地北京,受到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的接待,外交部发言人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欢迎。
他本人抵达后也是第一时间点赞中国航天,且明确表示反对“脱钩断链”,不久,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会面同行的图片也传上网络,可谓马不停蹄。
热情互动之下,结合四月初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我们不难发现——
这个“科学狂人”企业家,正在重码加注,狂赌中国。
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马斯克中国往事要理解马斯克这场加注的深意,首先要从他与中国的渊源讲起。
算上这一次,马斯克已经来过中国10趟,超过绝大多数外籍车企的高管,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次,正是3年前。
彼时是2020年1月,在特斯拉国产Model
3的交付仪式上,马斯克即兴热舞,“嗨”动全场,也“嗨”上了中国互联网。
有人说他纯为作秀,可了解的人知道,马斯克绝处逢生,确实该高兴高兴。
原来,此前的特斯拉因为产能危机,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巨大窘境,“钢铁侠”还是骗子?一线之隔。
那时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已经提上日程,接下来表现如何,事关特斯拉的生死。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2019年1月厂区破土动工,10月就成功投产。期间,3天完成立项、规划和选址,5个月完成工厂审批。
这种效率,放眼整个汽车工业史都是绝无仅有的。
惊喜不止于此。
投产第一年,上海工厂产能就达到了25万辆,占到了当时特斯拉全球产量的近一半,此后稳定的持续交付,更是在3年内助力特斯拉预计产值达到1300多亿元,年产量超100万辆。
可想而知,上海工厂极高的生产效率给马斯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专程赶到上海,在当年底的股东大会上盛赞:
上海超级工厂是我见过的建成速度最快的建筑!
“上海速度”既解了马斯克的燃眉之急,也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整个特斯拉。
自然而然,帮助马斯克在中国操持局面,主导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签约、建设和投产的朱晓彤,也成为了马斯克最倚重的人。
朱晓彤(左)和马斯克(右)此次马斯克访华,这个出生于辽宁沈阳的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正陪同在侧,由于执掌着特斯拉的全球汽车业务,朱晓彤被视为仅次于马斯克的特斯拉二号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4月9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时,也是朱晓彤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
这意味着,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即将落地上海临港。
作为首个海外工厂,其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Megapack,储能规模近40GWh,超过特斯拉加州工厂的产能。
而且特斯拉的储能技术世界领先,只要落地上海,必然会带动中国储能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每台设备都是超过上百万美元的出口价格,能为上海临港带来每年上百亿美元的GDP和出口,也将为宁德时代等中国锂电企业带来巨额订单。
在外企撤离、民营信心不足的现状下,特斯拉这一项大手笔的对华投资,无异于“雪中送炭”,也在这个关键时刻,将我们导向无法绕开的重要的供应链议题。
供应链,触动神经最近几年,供应链外迁的问题总能触动我们的神经。
种种因素下,越南、印度等国家正在成为中国供应链转移的目的地。
就用越南来举个例子,根据《财经》的归纳,中国工厂向越南转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后,越南承接的中国产业转移以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出于人力、地价等成本要素的考虑;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连续多轮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电子行业是重点,由此引发了以出口美国的电子企业为主的第二波转移潮;
现在,外资企业的供应链策略加速由“all in中国”转为“中国+N”,以苹果为代表的转移,成了一大新趋势。
而在事实基础之上,我们能明显感到企业和大众舆论正呈现两极偏向。
一边是制造业企业的暗自悲观,另一边是舆论认为“谁不来中国谁吃亏”的甚嚣尘上。究其原因,是舆论场只看到企业收益的数据,却忽略了背后经营的艰辛和对经济拉动的助益。
就好比,很多人只看到富士康中国工厂的巨大产能支持着苹果手机供销全球,却不知道中国果链上有超过150家供应商、259个工厂,分布在河南、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牵动着无数就业。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苹果不只是客户,也是导师。中国制造业企业早期普遍偏粗糙和低端,苹果倾注了大量心力,协助供应商研发创新、改进工艺、规范生产流程,给予从设备到技术的指导。
由于苹果的订单量大、账期短、利润相对稳定,做苹果的订单让不少公司的资金周转率大大提升了。
可以说,中国手机产业的由大到强,再到生态繁荣,与苹果用高质量标准带动整个产业链上行密切相关,可谓功不可没。
马斯克此次访华,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3亿,评论中对“此人来访只是逐利”的批评和不屑俯拾皆是。
什么时候,做生意逐利成了一种罪过?
亚当·斯密有言:
“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
抵制无底线的逐利固然理所应当,可就像松下幸之助说的,“企业不盈利就是罪恶”,正常经营者岂不冤枉。因为企业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没有盈利怎么可能持续?
商业的关键在于互相成就,高傲和偏见对营商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很多人不能只看到上海超级工厂助力特斯拉摇身一变成为全球车企一哥,却拒绝认同特斯拉掀起的“鲶鱼效应”对中国新能源和电动车产业产生了巨大助益。
当然,话不能只说一头。苹果也好、特斯拉也好,在中国也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效应。
很多外企离开中国,而马斯克却访华,也给我们提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的供应链优势真的红利已去吗?
非也。
摩托车之战是所有电子厂老板熟知的故事。早年间越南的摩托车由中国品牌占领,但由于价格竞争,品质不断下降。越南的购买力上来后,日本摩托车迅速挤掉了中国的市场。如今在河内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日本摩托车。
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已经不是早年的样子,该踩的坑踩过了,筑好的壁垒也不会被轻易打破。
制造业拼到最后拼的是什么?是保证品质和交付速度前提下的成本领先。中国在这三要素上的优势短期内仍旧难以被撼动。
我们为什么说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的签约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因为它提醒我们,在商言商,践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姿态,一定会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企业和政府部门“用脚投票”。
马斯克访华当天,特斯拉股价收盘涨幅超4%,市值一夜上涨超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800亿元),已然说明问题。
外企与中国,一定要“双向奔赴”最后,我们不妨重提有关局势的话题。
过去几年国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提出的,比起用“脱钩”这个词,“大拆解”或许更具战略性和全局性,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全球化之后,一个重新的拆解和重组的过程。
先前时候,全球化时代所形成的世界格局,虽然也有矛盾、冲突,但总体来说,斗而不破,谁也不至于掀桌子。
彼时人们相信,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和资源的依赖,欧洲、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俄罗斯对美国西方高科技、高端设备,甚至金融经济的依赖都是不可推翻的,而现在,认知该转变了。
“拆”正在发生,“组”还要各凭本事。
从潜力来看,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阶段远没有结束,但客观上也必须承认,问题还有很多。
离开中国的企业,确实有一些是低端产业转移,但也有一些是“用脚投票”,被网络上一些喊打喊杀的民粹声音,甚至一些地方的乱作为寒了心。
现在我们应当做的是收收心、少折腾,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外企与中国才能够“双向奔赴”。
市场在、机遇在、美好的愿望在、勤劳的人民在,纵然是高度不确定的时代,许多事情只要返璞归真,也便不难看清。
中国合作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商言商,放在今天就叫“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你造福我,我也造福你。
这是中国的国运所在,必然长久昌盛。
马斯克喜欢讲第一性原理,会狂赌中国,不稀奇。
马斯克访华,释放什么信号?
中方接待马斯克的规格超高!
外交部长秦刚亲自接见。
按道理,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应该由商务部长,或者上海市长去接见,而不是外交部长。毕竟,马斯克不是政界的,而是商界的。在官媒的大标题上,对马斯克的到来,使用了“访华”二字。这两个字一般用来形容外国领导人访问中国,可中国官媒却把这两个字送给了马斯克。
仿佛马斯克就是美国的无冕之王,仿佛马斯克比拜登的权势更加强大。为什么中国要如此高规格地接待马斯克?中国想要借助马斯克对外传递什么信号?
中国首富叫马云,美国首富叫马斯克。马云回国时,企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民营经济要开始转向了。而这一次,马斯克访华,他背后所反映的是中国要加强外资合作,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化。
当下,美国正在主导一股逆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这股逆全球化的本质就是“逆中国化”。据财新网报道,美国正在拉拢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斐济等14个国家,建立“排挤中国”的供应链,推动美日韩和东盟国家在某些领域与中国产业脱钩脱链。
看到这份成员国名单,队长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对中国形成重大杀伤力。因为东盟主要是中国能源和原料供应地,能源和原料供应国去制裁工业国,是不可能成功的。俄罗斯断供欧盟天然气,结果是俄气全面被替代,欧洲天然气价格经历短暂的阵痛后,暴跌90%,陷入了供大于求。天然气成为2023年全球跌幅最大的大宗商品。
工业国掌握的是先进技术和工业设备,具有稀缺性,而工业原料和大宗能源是不稀缺的。这就好像澳大利亚只能卖铁矿石,而中国却可以制造高铁。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没了,还有巴西,俄罗斯,非洲的铁矿石,但中国高铁具有不可替代性。
东盟国家加入美国阵营,“排挤中国”供应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是拜登政府打造的一个面子工程,它表明美国依然在亚太地区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对东盟国家而言,也能借助美国去增加对华经济谈判的筹码,从而在中美两边通吃,实现利益最大化。
看似是东盟加入美日韩澳“排挤中国”,实则是“脚踏两只船,通吃中美”。
在拜登政府大力推动“供应链排挤中国”政策时,中国自然要见招拆招,借力打力。这个“力”的突破口,就是马斯克。马斯克是美国首富,他的投资动向对美国资本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当老拜登去国际上挖中国的墙脚时,中国直接把美国资本的家都给偷了。
以极高规格接待马斯克,就是要告诉全世界:“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化,拒绝脱钩断链,外国资本可以走进来,中国企业也可以走出去。”中国从不反对全球化,中国只是反对以美国为主导的,不公平的全球化。
马斯克加码投资中国,他就传递出一个信号:“我加大赌注了,你们跟不跟?”
中国盛情接待马斯克,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只要来诚心合作的,中国的大门永远敞开!”
在马斯克访华前,中国封禁了镁光半导体。
这两件事要联系起来看,马斯克是美国企业家中高度亲华的。在台湾问题上,马斯克明确表示:“中国就是要统一台湾,没有言外之意。”在中国神舟-16号发射成功后,马斯克发推盛赞:“中国的航天技术超乎美国人的想象。”关于中美经济脱钩,马斯克直言:“反对中美脱钩。”
在美国的舆论场中,反华已经成为美国政客骗取选票的核心主流舆论。可马斯克一直保持理性客观,传递真实的中国想法,不作扭曲性解读。他在美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中国任何官媒的海外版,是真正能够帮中国说上几句真话的美国资本。
在美国,马斯克不只是一个商人,他手握推特、SpaceX、特斯拉三大顶尖科技企业,还曾经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对新闻舆论、太空探索和新能源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在美国政坛,他也能解封特朗普的推特账号,能量极其巨大,拥有美国、南非、加拿大三国国籍。
马斯克唯一的缺陷是,他出生于南非,没有资格参选美国总统。这也成为了他的Bug,他不会成为任何一个美国总统候选人的竞争对手,反而民主党或者共和党都要争取他的支持。
他敢直接向美国国防部讨要星链服务的欠款,不充值,就断供乌克兰的星链。马斯克不走寻常路,经常跟美国政府对着干。他是美国资本界和科技界的超级代言人,也是中国力争团结的对象。
但是,镁光半导体就完全不同。中美芯片战争的打响,镁光半导体“居功至伟”。镁光半导体耗费上千万美元在美国国会游说,制裁中国,封锁中国芯片产业。对这种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美国企业,中国是坚决打击,全面封禁,滚出中国!
这种强烈的对比就是经典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想来华做生意,那就坦坦荡荡地为中国经济做贡献,不要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社会主义铁拳不是吃素的。
对反华资本,予以铁拳打击;对亲华资本,奉为座上宾。
美国内部并非铁通一块,芒格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评价中美脱钩:“愚蠢!愚蠢!愚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芒格用三个“愚蠢”来表达对中美脱钩的反对。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评价对华芯片封锁,也用了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第二个中国。”这是一种非常擦边的表达,黄仁勋祖籍是浙江青田,在台湾台北出生,后来移民美国。他说“只有一个中国”,既可以理解为他支持“一个中国”,也可以理解为“只有一个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是不可替代的”。
但这个擦边球打得很好,存在讨好中国的嫌疑,并且清晰地表达了反对中美芯片脱钩。
英特尔CEO基辛格也低调访华,来中国推销新款芯片。但这些人中,真正的超级大佬是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他是美国金融界最有权势的人。美国银行业爆雷,背后就有摩根大通的出手相助,帮助美国银行业稳定局势。
摩根大通同样具有鲶鱼效应,它是全中国第一家独资外资券商,是中国金融开放的重要一步。这将打破国内券商躺赢的市场环境,加强金融竞争,提升中国金融的开放水平,为走向国际化提前铺垫。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密集接见美国商界人士,却冷漠对待拜登政府。先把美国商界能团结的,都团结起来,增加自己的筹码,提高拜登政府对华强硬的阻力。美国资本都先“投共”了,拜登政府想硬,也硬不起来了。
尤其是,美国自家都在加大对华投资,拜登政府却到处拉拢小弟“排挤中国”,这如何能够服众?难道小弟们排挤中国,就是为了让美国资本去中国吃红利吗?这自己家的资本都管不住,外国的资本就更加不可能一条心了。
拉一派,打一派,政冷经热,分化瓦解,这一套,咱们也能玩。
在美国舆论场上,反华是选票驱动,亲华是资本驱动。
佩洛西成天高喊反华,家族管理基金绝大部分都买中概股了......
反华是工作,亲华才是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