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是:“ye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s ,any hostilities end up in talks,and,naturally ,as we have said before,we will be ready for such talk ,but only if those are talks with no preconditions ,talks that would be base on the existing reality”。
根本没有一丁点“俄罗斯:准备好与乌克兰无条件谈判”的含义。
核心提要:
1. 俄罗斯此时宣布准备与乌克兰无条件谈判,可能是因为巨大的财政赤字。2022年俄罗斯仅直接战争开销就有10万亿卢布(近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以往三年的军费。而2023年1月份,俄财政支出是收入的2.5倍,一个月的赤字是去年月均值的2.2倍。这是俄国80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财政危机。
2. 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已降到2021年水平,且俄国对欧洲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几乎断绝。自2014年干预乌克兰之后,俄罗斯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借外债已基本不可能,而2/3的民众没有存款,很难发国债借内债。俄国家财富基金面对每个月近1.8万亿的凶猛赤字,花光只是半年的事。
3.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军事是政治的手段。任何战争都必须消耗一定的人才、财力、物力。人、财、物是战争的初始,也是战争的终结。懂得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韬光养晦,谋求发展,实事求是,不断反思,这才是一国生存之道。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莫斯科时间2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下午),俄罗斯副外长韦尔希宁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已准备好与乌克兰进行无条件谈判。
他表示,所有军事行动都是以谈判结束的,俄罗斯对此也做好了准备,但谈判需要建立在现实情况之上。
网友们纷纷问道: 好家伙? 这是什么情况? 打不动了? 退步这么大? 这么快怂了吗?
虽然过去俄方就发表过类似言论,但是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我对这个情况已经预有准备,或者说,大部分系列文章都在指向这最后的结局,但俄罗斯的表态速度还是略微超出了我的预期。
下面的关键内容,本来还想放到2月24日,战争爆发一周年的时候才讲呢。没办法,节奏被打乱了就提前跟进吧。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没钱了。今年1月初和2月初,已经沉默了近八个月的俄罗斯财政部突然公布了俄罗斯的年度和月度财政数据。
2022年度数据
本来在去年五月之后,俄罗斯就宣布不再公布财政、油气出口等收入数据。 外界只能靠各种方式估算和猜测俄罗斯的“钱袋子”。
这一下重新公布,顿时揭开了俄罗斯关于这场战争的真正核心机密。先来看2022年全年的情况。
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1月10日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2022年俄财政收入约28万亿卢布(卢布兑人民币的实际合理汇率是10卢布=1人民币,所以卢布减去一个0就是人民币币值,很好换算)。
去年俄财政总收入比当初预计高出2.8万亿卢布,约10%。这主要得益于石油和天然气收入部分的增加。但是2022年俄财政支出约31.3万亿卢布,财政预算赤字为3.3万亿卢布。
看起来并不夸张是不?拆开了看就知道窟窿有多大了。2022年上半年因为油气价格暴涨,俄国一边打仗一边实现了1.4万亿的财政盈余,也就是说,下半年它的赤字是4.7万亿。
5月份的油气收入已经暴降,6、7月份降到了1月份以前,8月份更加下跌。这还是欧洲天然气价格疯狂暴涨,乌拉尔原油价格保持在六七十美元的情况下取得的。
具体到每个月份来看,6月份报上半年的财政盈余是1.373万亿——实际上这1.3万亿卢布盈余主要是战前1-2月份贡献的,到3月份财政收支基本平衡,4月份就已经收不抵支2620亿卢布。
为了确保财政收支平衡,5月份俄罗斯联邦暂停了一些支出,压缩了一些支出。 这样5月份的财政支出比1-4月份的月平均支出减少了12%,比4月份的支出更是压缩了26%。
就这样,居然在5月又创造了1300亿的“盈余”。并且从5月开始不再公布支出明细。对外的公开解释是,为了避免制裁,需要隐藏支出结构数据。
究竟砍掉了哪些支出项目,压缩了哪些支出项目?很显然,能够被大刀砍掉的,只能是比军费支出更高的“社会保障”类目(各国截然),还有教育医疗了。
然而,到了7月份,财政盈余就只剩5000亿,减少了近9000亿;8月只剩1370亿,9月份转为赤字,到年底赤字增加到3.3万亿。
要知道,夏季的7-8月,欧洲疯狂“补库”把天然气价格几乎推到了400美元,这一时期俄国尽管减少了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但因为价格上涨还是大赚。
下半年6个月合算下来,平均每个月赤字8000亿。这笔钱可以认为就是俄罗斯的战争费用——每个月800亿人民币,100多亿美元;每天26.7亿人民币或者4亿美元。
12个月下来,俄罗斯仅直接战争开销就用掉了近1万亿元人民币、10万亿卢布,或者1400亿美元,相当于三年的军费开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2023年1月数据不妙
2月3日,俄罗斯财政部网站上又悄然公布了2023年1月份俄罗斯联邦的财政开支。
财政收入为 1.356万亿卢布,同比战前2022年1月的 2万0891.5 亿卢布下降 35 %;
支出为 3.371 万亿卢布,同比战前2022年1月的 1万9641.6 亿卢布增加 71.6 %。
▎普京与俄罗斯财政20年 底图:布伦特油价变化
支出是收入的2.5倍。一个月的赤字就达到了1.76万亿卢布(1760亿元人民币),是去年月均值的2.2倍。这是俄国80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财政危机。
至于拿美国的财政赤字跟俄国比的,还是省省吧。美元是全球硬通货,美国国债是全球投资品的收益率基准。美国欠再多的钱,根本不用担心没人买它的债券。
而俄罗斯根本借不到钱。别说外债,内债它也一样借不到。俄罗斯国内的国债拍卖已经失败了,没有人买。国民和企业对政府的信用已经失去信心。
油气双杀
现在,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已经降到了2021年的水平。 但俄国对欧洲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几乎断绝。
至于更关键的油价——乌拉尔油价在制裁下已经跌到了每桶50美元左右,甚至有砍单降到了40美元,与俄罗斯石油开采综合成本平齐。
▎欧洲TTF天然气价2022
要知道,俄国以油价40美金标准制定预算的2016年,对应的财政收入只有13.5万亿。 而今年的俄国财政收入最好也就是12万亿(1月份8300亿)。
而俄国正常的年度财政开支应该在25万亿左右,加上俄乌战争的开支一年10万亿,加起来就是35万亿了,相当于挣1块钱就要花3块钱。
▎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挂牌价2022
再来年度对比一下:
2021年,俄罗斯财政收入25.3万亿卢布,支出24.8万亿卢布,盈余5000亿卢布。
2022年,俄罗斯财政收入28.0万亿卢布,支出31.3万亿卢布,赤字3.3万亿卢布。
2023年,俄罗斯财政收入12.0万亿卢布?支出35.0万亿卢布?赤字23万亿卢布?
这是不可想象的。在去年7月的重要文章《唐驳虎:读懂俄罗斯20年国运 就能预知俄乌战争最终局》里就说过,2014年干预乌克兰之后,俄罗斯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借外债的路子已经被掐断了。
而俄罗斯民众2/3没有存款,发国债借内债也很难筹措资金。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如此重要的原因——在一个人无法借钱的时候,他的家底存款就是最重要的财富底线了。
而根据最新公布的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月度汇报,账户上还剩10万亿卢布,已经拨了2万亿去填财政赤字。10万亿家底对应去年的3.3万亿和今年1月的1.76万亿赤字,也就是几个月就见底。
在去年7月,根据当时国家财富基金消耗的速度,我预估是两年见底。现在看来,最多撑不过半年。
毕竟自2014年后俄罗斯就被迫大量动用一号“储备基金”来弥补财政短缺,即使在财政紧缩之下,到2017年年底,此前约六万亿、占GDP 约6%的一号“储备基金”便已在3年时间内全部用完。
占GDP 约4%的二号基金“国家福利基金”得益于2018年、2019年的两个四万亿油气盈余,再加上2021年的两万亿油气盈余,从四万亿跳涨到十四万亿,成了进行俄乌战争的最大底气。
现在俄国家财富基金名义上还有十万亿,但是面对每个月近1.8万亿的凶猛赤字,花光也就是半年的事。去年的3.3万亿赤字都还没算呢。
当财政基金严重赤字,又无法借外债内债持续,那么剩下的唯一办法恐怕只有印钞了。至于印钞的后果嘛,世界各国特别是俄罗斯自己的历史已经示范过多次了,不用累述。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军事是政治的手段。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外因是促进矛盾变化的条件。 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古往今来都不存在越打越有钱的战争,哪怕强如美国,也是日费千金。 《孙子兵法》有云: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译文是——用这样大规模的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受挫。攻城会感到气力衰竭,如果长期让军队在国外作战,那么国家的财政就会紧张。
部队疲惫,士气挫伤,实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诸侯列国就会乘此危机发兵进攻,那时即使有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
所以,在军事上听说过那种因指挥笨拙而速战失败的,没听说过那种指挥巧妙却将战争久拖不决的。
战争拖得很久却对国家有利,这种情况是从来没有的。 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弊端的人,也就无法真正理解用兵益处。
简而言之,打仗就是“打钱”。任何战争都是有目的,或为人,或为财,或为物。同时,任何战争都必须消耗一定的东西。
也可以说,任何战争都必须消耗一定的人才、财力、物力。人、财、物是战争的初始,也是战争的终结。
故兵贵胜,不贵久。懂得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存亡的主宰。
从一些战场报道中,可以发现不少乌克兰一线士兵在研读《孙子兵法》,不知道这背后反映的道理,有没有影响到他们。
战争的胜负天平会向哪一方偏转呢?80年前的另一本名篇《论持久战》早就给了答案。当然,还会有很多人好奇,俄罗斯打到没钱了?乌克兰就有钱吗?
列举几个数字:乌克兰2021年财政收入400亿美元,支出465亿美元。2022年收入下降到200亿美元,支出增加到700亿美元,赤字500亿美元,与俄罗斯相当。
但是,美国和欧洲轻轻松松就把这500亿美元给平了。 相比在阿富汗荒凉群山每年烧掉的2000亿美元,美国和欧洲可能并不怕花这笔钱。
最后,还是用另一段中国古文名篇作为结语吧。文字浅显,耳熟能详,就不用翻译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