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圣诞节,除了各国美食风味差异之外,不知从何时起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吃苹(谐音平安)果风潮。就在这么个喜气洋洋的节日,有新闻指出巴黎圣母院200年来首次取消平安夜弥撒,可想而知这对于欧洲人而言是极大的节日缺憾,对于世界人民而言也将是个文化遗憾。
据美联社25日报道,目前巴黎圣母院的脚手架正威胁着其三个拱顶。圣母院主教称有50%的可能无法完全挽救圣母院,只有安全挪走这5万节脚手架,2021年才能开始重修工作。因为尚在修复,圣母院200年来首次取消平安夜弥撒。
中法双方于11月6日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根据这份文件,中法双方将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尽早选派中国专家与法国团队共同参与现场修复工作。
此外,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巴黎心跳》在非官方授权的重建方案赛夺冠,一度让外界关注中国人肩负圣母院重建重任。
巴黎圣母院作为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被烧毁是令人心痛的,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文化对于人类的发展进程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法国无法以一己之力重塑圣母院往日容颜之时就有热心网友提议与中国合作,在修复文物方面中国专家素来经验丰富,因此当中法签署合作声明对于两国而言、以及全世界而言都是非常有裨益的。
高兴的热乎劲还没过,如今巴黎圣母院修复又遇瓶颈期新闻,这时热心网友坐不住了,迫不及待也提出了意见:“不如联系一下中国的施工队?”
“光中国专家还不行,得配中国施工队,5万个架子分分钟挪开。”
尽管热心网友提议让中国施工队加入略有不现实之处,但如今巴黎圣母院修复面临着诸多困难却是迫在眉睫的。
首先是巴黎圣母院的木质结构烧毁严重,以及石质结构的属性造成了在经过高温之后容易断裂以及粉碎的特性,因此在修复的时候,巴黎圣母院的拱梁结构作为承重结构成难题。
其次是抢救下来的文物修复,有木质文物、石质雕像以及尖塔和玻璃彩画。就目前来说,巴黎圣母院修复缺乏石雕工匠,石雕修复本身难度就大,相关人才匮乏,培养周期长,因此想要复原900年前的石雕技艺是非常困难的。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周曙受访称,巴黎圣母院修复难度最大的可能是大火中倒塌的尖塔和损毁的玻璃彩画,尖塔由纯石质构件搭建。周院长估计,玻璃彩画修复工程最短也需5年。
再来就是修复巴黎圣母院的材料选用。挑选好木材和石料是决定了能不能让修复完毕的巴黎圣母院如往一般再现荣光的关键之一,这次被烧毁的木质外层屋顶修建于公元1220年左右,而建巴黎圣母院那么大的一个屋顶,预计需要13000棵树龄300-400年的橡树。 也就是说,这些树其实是从公元800~900年左右(也就是唐朝末年)就已经开始生长了....
以及如何再现古老建筑的风采并不是简单的一比一复制粘贴。这需要专业人士拥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再结合当今的高科技技术才有可能完美修复巴黎圣母院,而精准了解巴黎圣母院的文化、艺术和内涵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了解,这就给了修复专家极大的考验。
最后就是政客的压力和游客的压力。如今圣母院修复还在进行当中,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表示,希望用5年时间重建巴黎圣母院,但有专家表示修复工作将耗时10至15年。
政客要求短时间内修复和游客们对于往日巴黎圣母院的敬仰都会在无形之中决定了巴黎圣母院的修复程度。修复的时间长就意味着经费花销更大,修复的时间短,不仅不符合人民的所预期的满意程度,同时巴黎圣母院也会成为人类历史的遗憾,如何平衡这两点也成为关键所在之一。
不管是让素有基建达人之称的中国施工队上,还是与中国专家合作,对于世界来说,早日再现巴黎圣母院往日景象都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过于偏激的观点有时候应该往一边放放,老话说的好,艺术无国界,这点我们应该坐下来思考一番。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圣诞节,除了各国美食风味差异之外,不知从何时起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吃苹(谐音平安)果风潮。就在这么个喜气洋洋的节日,有新闻指出巴黎圣母院200年来首次取消平安夜弥撒,可想而知这对于欧洲人而言是极大的节日缺憾,对于世界人民而言也将是个文化遗憾。
据美联社25日报道,目前巴黎圣母院的脚手架正威胁着其三个拱顶。圣母院主教称有50%的可能无法完全挽救圣母院,只有安全挪走这5万节脚手架,2021年才能开始重修工作。因为尚在修复,圣母院200年来首次取消平安夜弥撒。
中法双方于11月6日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根据这份文件,中法双方将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尽早选派中国专家与法国团队共同参与现场修复工作。
此外,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巴黎心跳》在非官方授权的重建方案赛夺冠,一度让外界关注中国人肩负圣母院重建重任。
巴黎圣母院作为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被烧毁是令人心痛的,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文化对于人类的发展进程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法国无法以一己之力重塑圣母院往日容颜之时就有热心网友提议与中国合作,在修复文物方面中国专家素来经验丰富,因此当中法签署合作声明对于两国而言、以及全世界而言都是非常有裨益的。
高兴的热乎劲还没过,如今巴黎圣母院修复又遇瓶颈期新闻,这时热心网友坐不住了,迫不及待也提出了意见:“不如联系一下中国的施工队?”
“光中国专家还不行,得配中国施工队,5万个架子分分钟挪开。”
尽管热心网友提议让中国施工队加入略有不现实之处,但如今巴黎圣母院修复面临着诸多困难却是迫在眉睫的。
首先是巴黎圣母院的木质结构烧毁严重,以及石质结构的属性造成了在经过高温之后容易断裂以及粉碎的特性,因此在修复的时候,巴黎圣母院的拱梁结构作为承重结构成难题。
其次是抢救下来的文物修复,有木质文物、石质雕像以及尖塔和玻璃彩画。就目前来说,巴黎圣母院修复缺乏石雕工匠,石雕修复本身难度就大,相关人才匮乏,培养周期长,因此想要复原900年前的石雕技艺是非常困难的。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周曙受访称,巴黎圣母院修复难度最大的可能是大火中倒塌的尖塔和损毁的玻璃彩画,尖塔由纯石质构件搭建。周院长估计,玻璃彩画修复工程最短也需5年。
再来就是修复巴黎圣母院的材料选用。挑选好木材和石料是决定了能不能让修复完毕的巴黎圣母院如往一般再现荣光的关键之一,这次被烧毁的木质外层屋顶修建于公元1220年左右,而建巴黎圣母院那么大的一个屋顶,预计需要13000棵树龄300-400年的橡树。 也就是说,这些树其实是从公元800~900年左右(也就是唐朝末年)就已经开始生长了....
以及如何再现古老建筑的风采并不是简单的一比一复制粘贴。这需要专业人士拥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再结合当今的高科技技术才有可能完美修复巴黎圣母院,而精准了解巴黎圣母院的文化、艺术和内涵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了解,这就给了修复专家极大的考验。
最后就是政客的压力和游客的压力。如今圣母院修复还在进行当中,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表示,希望用5年时间重建巴黎圣母院,但有专家表示修复工作将耗时10至15年。
政客要求短时间内修复和游客们对于往日巴黎圣母院的敬仰都会在无形之中决定了巴黎圣母院的修复程度。修复的时间长就意味着经费花销更大,修复的时间短,不仅不符合人民的所预期的满意程度,同时巴黎圣母院也会成为人类历史的遗憾,如何平衡这两点也成为关键所在之一。
不管是让素有基建达人之称的中国施工队上,还是与中国专家合作,对于世界来说,早日再现巴黎圣母院往日景象都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过于偏激的观点有时候应该往一边放放,老话说的好,艺术无国界,这点我们应该坐下来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