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灭活疫苗,不仅是有效性低,而且有效性下降更快
自然杂志报道,研究表明中国灭活疫苗保护时间不如mRNA,免疫力随着时间推移下降更多。
“three months after receiving the second CoronaVac shot, the antibody prevalence dropped to just 12%.”打完第二针中国疫苗三个月后,抗体水平下降到1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2796-w#ref-CR1 [1评]
:
我应该说死亡率差了一倍
mRNA在防重症和死亡上比国产疫苗更好,副作用更低,这是科学事实.有很多地方同时用中国灭活疫苗,都有统计和论文的,无论是智利,巴西,香港,新加坡,香港,多米尼加,泰国,数据都说明mRNA比灭活疫苗更有效.
1,智利卫生部数据,mRNA有效性强于Sinovac
https://www.minsal.cl/las-vacunas-sinovac-y-pfizer-biontech-muestran-en-chile-un-90-y-98-de-efectividad-para-prevenir-el-ingreso-a-uci-respectivamente/
智利卫生部官网,1500万人统计,在2021年1-6月疫苗对防止感染的有效性:
中国Sinovac 63.6%
辉瑞mRNA 90.9%
2,多米尼加数据:两针Sinovac都探测不到对omicron的中和抗体,Sinovac三针相当于mRNA两针
https://news.yale.edu/2022/01/20/vaccine-used-much-world-no-match-omicron-variant
耶鲁大学校报,比较Dominican Republic数据,研究结果在Nature上发表: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1705-6
3,巴西数据,对比中国疫苗和AZ: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am/article/PIIS2667-193X(21)00150-2/fulltext
柳叶刀论文,7600万巴西疫苗接种后的据统计结果:
AZ疫苗,也就是不如mRNA已经被淘汰的,对预防住院有效率是: 91·4%;ICU是:91.1%;死亡是92.3%
中国CoronaVac疫苗,对预防住院有效率是: 71.2%:ICU是:72.2%;死亡是73.7%
4,泰国论文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8.27.21262721v1
这是泰国科学家拿中国疫苗和阿斯利康相比,得出的结论,还是不如AZ
When using the anti-SAR-CoV-2 total antibody level(≥132 U/ml) criteria, only 71.3% HCWs in the SV group had seroconversion, compared to 100% in the AZ group.
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820940/
香港论文,Comparison of the immunogenicity of BNT162b2 and CoronaVac COVID-19 vaccines in Hong Kong
结论:打了第二针一个月后,mRNA抗体比CoronaVac高得多
"BNT162b2 elic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ntibody avidity levels than CoronaVac."
6,新加坡卫生部部长说,按每10万人的死亡率计算,接种中国产国药疫苗后仍死亡的人数为11;接种科兴疫苗后仍死亡的人数为7.8;接种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后仍死亡的人数分别为6.2和1。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politics/555-of-the-802-covid-19-deaths-in-2021-were-not-fully-vaccinated-ong-ye-kung
而且新加坡卫生部强烈建议打中国两针疫苗的人,加强剂换打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指保护力较佳。 [2评]
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表示,德国保罗·埃尔利希研究所评估认为,中国科兴疫苗的数据足够安全。德已批准为在德中国公民接种中国科兴疫苗。“德国之声”报道称,劳特巴赫说,希望通过这一步骤让在德国的中国公民能接种本国疫苗,获得更多的免疫保护。
相关许可已经在12月7日生效。德国保罗·埃尔利希研究所为德国国内专门负责疫苗审核的部门,随着该研究所为科兴疫苗“开绿灯”,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也表示,以此为基础,他可以“不带任何保留地”同意该款疫苗在德国使用。
在今天(9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毛宁在回答深圳卫视直新闻提问时表示,中方欢迎德方此举。
给疫苗“开绿灯” 德媒怎么看?
国际媒体普遍联系到11月初朔尔茨的对华访问。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朔尔茨是中共二十大后首位到访中国的欧洲领导人。有外媒曾披露,疫苗议题是朔尔茨此访的一项议程之一。
有媒体称,当时中德领导人就公共卫生议题达成了某种共识。11月底,路透社引述德国联邦政府和卫生部发言人报道,德国政府和中国方面就复必泰疫苗在中国使用的事宜正在“接触中”。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彭博社记者曾在11月1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就此提问。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表示,对于接种疫苗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以及可负担性等因素,坚持依法依规、尊重科学的原则。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方案,方案确定以后,有关情况会及时向社会发布。
德国《明镜周刊》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德国政府放行科兴疫苗背后也希望中国能够推进德国疫苗进入中国的审核程序。深圳卫视直新闻今天(9日)则就“中方是否准备允许在华德国公民接种德国疫苗”向发言人提问,毛宁表示,中德两国已就为在华常住德籍公民接种德方疫苗达成共识,双方将通过外交渠道商定有关安排。
务实合作和意识形态先行正在角力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德互相给对方的疫苗“开绿灯”也代表着中德务实合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展开。除公共卫生外,中德在各领域的合作也正在推进之中。
德国总理朔尔茨对于合作面的肯定体现在其近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之中。据报道,朔尔茨日前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指出,中国的崛起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对华合作的借口。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朔尔茨的文章以德语、英语双版本,刊发在美国媒体之上。署名文章围绕德语单词“时代转折点(Zeitenwende)”这一主题分析朔尔茨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局势变化。朔尔茨表示,需要采取更加务实并且谦逊的态度与中国打交道,即便德国与中国在价值观、制度等方面的确存在不同。
文章的受众群为何?为什么要在此时发表署名文章?为什么发表在美国媒体之上并以德、英双语发布?德国总理想要对美、对世界传递何种声音?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思考。香港《南华早报》认为,朔尔茨作为德国政府内部更为“鸽派”的代表,相关观点与一些“鹰派”人士“针锋相对”,从客观上形成了某种制衡。
外界普遍以“务实”评价朔尔茨的对华态度。有分析认为,朔尔茨没有将中国定义为“威胁”或是“挑战”,其实继承了一部分前任总理默克尔的对华思路。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德国内部仍然存在“杂音”,相关讨论仍时不时出现在德国政界。近日,路透社获得一份所谓“独家机密草案”。报道披露,德国外交部计划针对与中国有深度联系的公司出台更严格的规定,责成它们披露更多信息,并可能就地缘政治风险对其进行压力测试。报道认为,相关措施旨在减少企业对中国的依赖。其中,化工、汽车等与中国联系较深的领域将受到影响。
美国《外交学者》杂志直接指出,朔尔茨的“务实态度”已经遭到了德国一些政客的批评。报道指,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说,朔尔茨的北京之行时机是“错误的”。报道注意到,她的外交政策是明显的“价值观驱动型”,将人权、意识形态等议题看得很重。
可以看出,朔尔茨顶着巨大压力访华,回国后压力也并未消散。到底是更应注重合作面还是更应关注意识形态、价值观的讨论,依然存在于德国舆论界。此时我们再回到近日中德在疫苗领域所取得共识,不难看出,在当前中德关系的大环境之下,德国正常地开展了任何对华的务实合作都将具有特别意义,也值得特别关注。
随着朔尔茨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的访华,有关“务实合作”的声量似乎正在逐步增加。有关疫苗的共识或许是“一小步”,我们也希望未来会有“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