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来了:疫情后首场国际赛事,释放三年压抑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1月11日 1点8分 PT
  返回列表
10025 阅读
11 评论
华人志

1、香港狂欢

戴口罩的人反而尴尬了

上个周末,香港举行了一场“狂欢节”:国际七人橄榄球赛。

自从1976年举办以来,这个赛事已经成为了香港人美好记忆的一部分。因为疫情暂停了三届,2022年11月4日到6日,它终于又回到了港岛。

来自斐济、南非、英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的16支队伍,在草地上展开近身肉搏,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激情四射的绿茵大战。

在三天时间里,一共有6.5万名观众入场观赛,很多观众都穿着奇装异服,将一场球赛当成了“狂欢节”。

原来这项有着40多年的赛事,还有着一个传统,就是观众们不仅仅是来看球的,更是来参加一场“变装盛会”的。

历年来,观众们挖空心思打扮成各种造型,每一届都有新主题和新创意,让人为观众们的“鬼才”感到震惊。

比如说今年吧,就有观众把自己打扮成了抗原检测试管。

今年的比赛,除了有往届一样的欢乐,更有一种被压抑很久终于释放的快感。

这是香港三年疫情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香港人民等这一天等了三年,哪有不尽情狂欢的道理。

尽管主办方安排了工作人员在一旁举着“请佩戴口罩”的提示牌,但狂欢的人群已经没有几个会乖乖遵守了。当然,工作人员也当作没看见,干脆就让观众们放肆地玩耍了。

不少港府的高官也到了球场“与民同乐”。其中有香港特首李家超、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等等。

一开始这些官员们还正襟危坐,但很快就被现场的气氛所带动,纷纷摘下口罩,跳入人群中。

其中最为活跃的当属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到处与观众合影,毫无官员的架子。

在全场几乎所有人都摘掉口罩的情况下,倒显得那些坚持戴口罩的人尴尬了。

有记者在场外采访,在问到要不要戴口罩的时候,一位女观众的回答很直接:“我觉得不戴口罩很正常,香港的防疫措施已经很久了,我们只是取笑它,来到这些大型的活动,露天不是有太大风险被感染,如果有防疫限制,我一定不会再参加香港的活动,因为很影响兴致”。

还有观众表示:“今天我情绪有点激动,能够重新回到这里太好了,虽然今年的气氛好像比以前冷淡一些。我在香港长大,从14岁开始就来看比赛,之后每年都来,这里就是最好的香港,不同国籍族裔的人聚在一起,会见到很多朋友,孩子们到处奔跑,感觉很安全、快乐。疫情期间,不少朋友因为防疫政策而离开香港了,我希望香港尽快走上复常的路。”

2、

香港回来了吗?

这一次盛会,不仅仅是民间的欢乐,更代表着香港重新回归世界的决心。

参与了本次盛会的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在推特上说:“这象征着香港已进一步恢复正常。”

那么,香港真的已经回来了吗?

至少从最近几个月的政策来看,香港正走在复常的路上。

在亚洲各个国家都开始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国香港在下半年奋起直追。

先是在今年7月份敲定了重启暂停三年的国际七人橄榄球赛;然后在9月底,宣布从境外入境香港的防疫隔离政策从3+4改为0+3,即无需隔离,只需要居家健康监测3天;然后又在10月举办了香港世界桌球大师赛;11月又举办了金融科技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

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香港对外发出信号:我们回来了。

或许跟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相比,香港都更急着要恢复正常,与世界重新连接。

作为一个“港口城市”,香港的经济命脉是建立在“拥抱世界”这样第一个基础之上的。

我们可以来看看疫情三年以来,香港经济是怎样步履维艰,就知道香港今天的开放是多么及时和难得可贵。

2020年一季度疫情爆发之后,香港经济收缩幅度高达9.1%,全年始终处于收缩状态,并连续经历了六个季度连跌。

香港的失业率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统计周期内达到7.2%,创下17年新高,逼近2003年SARS疫情时期的高位。

如今的香港,服务业占比近90%以上,几乎没有工业。而且其中作为支柱的金融行业吸纳就业能力极差,占经济总量20%左右,仅创造6%-7%的职位。

这使得大量就业人口被挤压进餐饮、零售,从事低端岗位。在疫情中,恰恰是这些低端岗位受冲击最大,恢复最慢。

经济下行,随之而来的是香港自97以来最大的移民潮。

2022年,香港拥有100万美元净资产的人数为12万5100,相比去年减少了14%,排名下滑了4位跌至全球第12名,在整个榜单上的下滑幅度是最大的。

根据中国香港特区的统计处公布的年中人口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也就是在香港疫情最严重的上半年,全港共有729万人,相比去年减少了12万,去年同期人口总数为741万。这12万人里面,有11.3万人移民,也就是移民到他国居住。

这也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移民纪录,过去三年一共共有24.5万港人净移出。外移者中,“后生仔”居多,20至24岁人口在过去三年减少逾两成。

这一点,连当时的特首林郑月娥都没办法回避,林郑月娥说:“政府不想开口挽留那些离开香港的人,而是希望向已经离开或打算移民的市民,展示香港前景如何,包括未来的居住环境、生态保护和各项产业发展,再由市民自行决定。”

林郑月娥这话既有无奈,也有对香港前途的信心。

她知道,香港经历过太多的风风雨雨,不也这样一路走过来了吗?香港的人来来往往,又离开也有回归,更重要的一点是,她知道,没有人愿意看到香港衰败。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即便目前遭受到了极大的困难,但它的底气还在。

3、

没人愿意看到香港在我们手里衰败

是的,我们始终要认清一点是:没人愿意看到香港衰败,尤其是在我们手里衰败。

“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总是以有香港而自豪。我就不相信香港搞不好。如果香港搞不好,不单你们有责任,我们也有责任。香港回归祖国,在我们的手里搞坏了,那我们岂不成了‘民族罪人’?不会的。”

20年前的这番话,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意味着它有了更强大的后盾。

香港的发展,靠的就是那八个字——背靠大陆,拥抱世界。

这八个字,讲了两层意思,缺一不可。

今天看来,香港作为特区,依然拥有极高的自制。就拿防疫政策这一块来说,与大陆的政策有着极大的不同。

疫情爆发以来,香港市民还从来没有过一次“全民核酸”,即便是在最严重的时刻,港府也没有强制所有人。

这就是“一国两制”的弹性。

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今天的香港似乎已经走出了疫情的阴霾。

衷心祝愿香港能够早日恢复正常,香港如果成功,也能够为大陆的疫情防控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样板,这也是全国人民翘首以待的。

t
terryisajunk0
1 楼
事實上在過去中央十分重視香港,希望香港能成為中國對外的金融窗口,也給了香港無數的優惠。可惜的是香港人自己不知感恩惜福,造孽搞亂了香港的經營環境,更可惡的是出賣內陸的核心利益引外國敵對勢力入港,要脅中央。。。北京是不可能讓香港的混亂把內陸的金融市場搞垮,就像芯片一樣被人【卡脖子】,看輕香港建設自己的金融中心就是【必然】的選擇!---這個簡單的事實只有傻逼不清楚!
媚眼瞟瞟
2 楼
没有用的。 川普已经打瘸了香港经济的腿。 靠优惠赚差价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a
ari
3 楼
你香港放开你问过中国大陆14亿抗疫韭菜了吗?你想干什么?
刁太大
4 楼
这是打包子的脸,啪啪啪…
元非
5 楼
  现在需要通过事实来验证新冠病毒在开放状态社会的表现,如果香港开放两三个月仍然没有造成社会不安,那就说明中国大陆应当适当放松管控,直至取消管控。   让事实与时间做出答案。   [1评]
s
snake1101
6 楼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打倒共產黨!再造新中國!造反有理!革命無罪!
l
luckjim
7 楼
这叫某人还怎么混?
x
xyz899
8 楼
: 你还认为习真的是为了防疫??再说凭什么要用香港人给大陆人做实验?大陆人那么金贵吗?
西
西湖散人
9 楼
希望老百姓能像人一样活着
m
marus
10 楼
这也是个好方法 如果香港有什么问题 13亿人口的国家救一个特区还是没有太大难度的
小能手
11 楼
这不是狂抽习包子的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