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蒋雨融对网友质疑的愤懑错位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6月4日 5点56分 PT
  返回列表
68786 阅读
16 评论
底线思维

蒋雨融感到纳闷和郁闷是可以想见的。

她作为哈佛400年校史上首位中国女毕业生代表,在全体毕业生面前发表演讲,掌声不断,讲完后现场4万多名观众起立致意,让她感觉“自己就是全哈佛最受欢迎、最受宠爱的人”,这要放到十几年前,大概率是一个“为国争光”的故事,国内有些媒体以及她在国内的母校,最初正是按照这样的版本来书写和传播的。

然而,在很短时间里舆论风向逆转,从“与有荣焉”到海啸般的网络质疑,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此剧烈的落差,压在25岁的蒋雨融身上,她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不理解。这种不理解情绪是不难理解的,恰恰反映出真正的问题本身。

蒋雨融连续两次在社交媒体上做出回应,否认走后门进哈佛,并有些令人意外地讲述了父母离异、随母亲颠沛流离,在海外孤苦伶仃生活,以及在国内中学遭受严重校园霸凌的经历,但回应没有化解大多数质疑,反而出现越描越黑的情况,苦难叙述也没有拉近与质疑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把这两个回应和演讲放到一起,就可以看的比较清楚了。

如果不看视频,只看文字,或者不结合现实,只听演讲本身,这篇题为《我们的人性》的演讲是比较精致工整的范文,有故事也有升华,有感想也有情怀,演讲回避了所有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敏感词,试图用人性和地球村叙事来弥合统御这个世界无处不在的苦难、分歧和冲突。补充一句,蒋雨融没有说贬损祖国和同胞的话语,对比那些不惜攻击祖国向美国献媚的人,这是蒋雨融值得肯定的地方。

然而过于精致和工整就成了问题,不像是真的,有的排比句很像是DeepSeek的风格,蒋雨融演讲时的语调和身体语言比较僵硬,可能是因为她有些紧张。从她后来的反应看,她对自己讲的话也缺乏准确理解。客观而言,在那么大的场合里讲话,蒋雨融的表现总体是比较得体的,尤其是在哈佛的场子里说这些话,是合时宜的,但放在更大的场合去审视,不合时宜的部分就暴露无遗。这其中的区别,是蒋雨融难以理解的。

哈佛园4万名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欣赏应该发自真心,从哈佛的角度讲,蒋雨融完美地完成了这次演讲任务,达到了效果。400年第一次选择一个中国女生做毕业演讲,是蒋雨融足够优秀到这种程度吗?显然不是,明眼人都知道,在与特朗普对抗的关键节点上,哈佛选择了一个中国女生做毕业演讲,主要不是因为她是蒋雨融,而一因为“中国”,二因为“女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蒋雨融是一个工具人,哈佛需要利用这个工具向特朗普传递信息,在美国进行舆论动员和反攻。蒋雨融视之为巨大的荣誉和机会,却意识不到、也难以理解其背后的巨大风险,她被卷入的是她驾驭不了的舆论漩涡。

这件事根本上是美国价值观内斗的一个花絮,但由于蒋雨融的身份,外溢到中国舆论场上,引发更深刻、更广泛、更强烈的回响。令很多中国网友反感的,不仅是蒋雨融演讲的失真与虚假,还针对演讲所强调的那一套价值观叙事。演讲堪称哈佛及美国一众精英多年来所推崇并大力在全世界推广的意识形态范文,立意和框架,既宏大又空洞,而且因为被美西方精英长年反复布道显得陈旧不堪,非西方世界对这一套早已祛魅,何况在现代化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坚定的道路自信,更对这一套叙事产生下意识的反感和抵触。这种反感是朴素的,也是很真实的,虽然这次体现在蒋雨融的质疑上,但并不是针对她个人的。有人说,对蒋雨融的质疑是出于对优秀者的嫉妒,就像前不久有人说,对黄杨钿甜的质疑是出于仇富心理,这都是肤浅的混淆视听,对深层次的事实故意视而不见。由于以哈佛为代表的那一套价值观叙事与这个群体之外的世界(包括美国)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蒋雨融在哈佛获得的掌声有多热烈,在哈佛外获得的嘘声就会有多强烈。这些恐怕也是处在哈佛为她打造的幻象中一时走不出来的蒋雨融比较难理解的。

至于蒋雨融进哈佛是不是走了后门,她的家庭是幸福还是不幸,有钱还是贫穷,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只不过中国社会刚刚经历了“4+4”和“黄杨钿甜天价耳环”风波,对公平的诉求,对特权的声讨都处于高敏感、高强度阶段,蒋雨融撞到这个枪口上了。她如果将来要在美国发展,对她个人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她将来要回国发展,就需要想的更明白,需要对自己同胞建立真正的共情能力,这样未来的人生之路才能更顺一些。

过去二三十年,哈佛女孩在中国形象的转变很有象征性。曾经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为大量中国家庭追求的榜样,现在哈佛女孩蒋雨融成为舆论质疑的对象。当蒋雨融穿着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有些浮夸的云肩站在哈佛的演讲台上,当蒋雨融接受采访时身后却有两个美国人在打架,这些画面构成的隐喻和意象,已经定格在历史之上。

按律当斩
1 楼
有人说,对蒋雨融的质疑是出于对优秀者的嫉妒,就像前不久有人说,对黄杨钿甜的质疑是出于仇富心理,这都是肤浅的混淆视听,对深层次的事实故意视而不见。由于以哈佛为代表的那一套价值观叙事与这个群体之外的世界(包括美国)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蒋雨融在哈佛获得的掌声有多热烈,在哈佛外获得的嘘声就会有多强烈。这些恐怕也是处在哈佛为她打造的幻象中一时走不出来的蒋雨融比较难理解的。 至于蒋雨融进哈佛是不是走了后门,她的家庭是幸福还是不幸,有钱还是贫穷,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只不过中国社会刚刚经历了“4+4”和“黄杨钿甜天价耳环”风波,对公平的诉求,对特权的声讨都处于高敏感、高强度阶段,蒋雨融撞到这个枪口上了。
小日子坏的很
2 楼
哈佛现在的策略就是多培养黄皮白左,祸水东引,让中国也尝试一下dei的威力
F
Fun01
3 楼
“她是哈佛400年来首位中国女毕业生代表”这一说法不实。2016年何江已作为首位中国学生在毕业典礼发言,2023年杨紫琼也在哈佛法学院班级日演讲。发言代表并非首次,发文请先查证。 [1评]
a
ak47a
4 楼
现在中国崛起了,已看不惯那些“重洋”的人,加上西方的反华意识,推高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思维。
n
nyyhmel
5 楼
怼之前复习下中文定语。这说法是可以的。女毕业生。何江不是女的,杨不是毕业生。
知情人士
6 楼
粉红对这谁都有点神经错乱了,有弹有赞
今日雨果
7 楼
. 🤔蒋雨融 vs 杨晓平❓ . 蒋曰:"我在哈佛的课程是国际发展,课程的设立正是基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这一美好愿景" . ❗️看到这种习特勒、戈培尔(王沪宁)炮制出来的共产语言,只觉得恶心。 。 留学生们,该醒醒了❗️多年来在中共的洗脑下,留学生很难保持独立的、清醒的政治头脑,再加上中共会使出诸如连坐(连坐,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流传至今、极其恶毒的惩罚)、报复手段,其对留学生所造成的恐惧😱心理,战战兢兢,含含糊糊,不敢旗帜鲜明地支持"普世&民主"阵营,所以才会造成现在这样的状况 。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白纸运动中,那些年轻人,都是好样的👍 。 。 ❗️杨舒平演讲風波是指2017年5月21日马里兰大学学院市分校毕业典礼上,来自中國大陸昆明的留学生杨舒平发表毕业演讲,她以美国学习、生活的自身经历為主軸的演講,因提及在昆明『每次外出都必须戴口罩』[1],以及将中美之间的空气、民主和言论自由作对比所引發的風波。 。 演讲内容从昆明、马里兰空气质量的对比,从中美城市环境的差异,到呼吁为「民主、自由」的清新空气而奋斗,最后表达「自由是氧气,自由是激情,自由是爱」的观点。此講演內容引起中国部分留學生、媒體和民眾的強烈反應,在難以預料的輿論压力下,她在新浪微博上道歉[2][3]。 。 详见:https://zh.wikipedia.org/wiki/杨舒平演讲风波 。
只爱大屁股小妹
8 楼
太假了主要是,去看看这演讲,假的离谱的演技,那动作。 服了,明显排练过得,英文就这水平还哈佛。。
只爱大屁股小妹
9 楼
父母离异、随母亲颠沛流离,在海外孤苦伶仃生活,以及在国内中学遭受严重校园霸凌的经历 那边她爸各种ngo ceo啥的还发表感谢为了他女儿,这家人都不对一对口供的?
低层群众
10 楼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所有的中国权贵都在受中国平民百姓的监督,有任何问题网上见!
r
roygreat
11 楼
中美底层都不喜欢哈佛的世界观
路人丫丫
12 楼
呵呵。。。上次想监督包子女儿的那位韭菜(甚至无辜的)被判了14年, 现在还没能从大牢里出来呢。你去内网试试监督一下包子的女儿🤣
y
yejianhong
13 楼
杜克大学出了个王千源,支持藏独,很出了一阵子风头。 马里兰大学出了个杨舒平,歌颂美国的空气香甜,把美国人巴结得浑身痒酥酥的。 哈佛大学又出了这个蒋雨融,唱了一曲政治正确的“普世歌”,还包括了基督教教义:“要爱你的敌人。” 三位都是不怕肉麻的中国女人!最为肉麻的登峰造极之豪言壮语曰:“只要世间还有女人买不起月经带子,…… 我(这个哈佛毕业的女生)也就不算成功。” 看来哈佛这位女毕业生这辈子,下辈子,N辈子以后也要为人类的不包容,不平等感到不安了。 其“假大空”,可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的声明相媲美。 无产阶级被忽悠到只好世世代代戴着铁链子讨生活了;蒋研究生却把哈佛大学参加毕业典礼人们忽悠得全体起立鼓掌,风头赛过两位前辈女留学生。
c
cbyyz
14 楼
发表这种白左言论,为什么会想着在社会风气整体偏右,还充斥着丛林社会观念的中文语境中抢回舆论阵地? 底层仇富,中层不吃你假大空那一套,可不被批的体无完肤。 那套演讲也就针对下中产白左群体,但凡出了象牙塔,红脖子都不惯着
B
Brantyap
15 楼
无良媒体,人家演讲,你爱听不听,关你屁事?
随意岁月
16 楼
从高中开始留学的费用至少400w,难道绿发会的待遇这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