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6位杭州老板脚踢硅谷 干翻美国科技界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2月10日 12点43分 PT
  返回列表
63072 阅读
37 评论
正和岛

多年以后,如果要回顾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时刻,那么一定少不了2025年春节期间杭州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年注定是科技大爆发的一年。这其中2025年春节期间的杭州“六小龙”又率先向我们呈现了一副壮观景象——脚踢美国硅谷圈,撑起了中国科技界的门面。

不过很多人可能或多或少听过杭州六小龙,但却不一定清楚具体是哪六小龙,且为什么是这6位杭州老板?在这背后又有哪些传奇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这6位撑起中国科技界门面的杭州老板。

一战90亿,创造多个第一

(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

2024年夏天,一只“猴子”横空出世,它就是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

用了不到半年时间,《黑神话:悟空》销量突破2800万,销售额超90亿元。

而在“悟空”杀疯了的背后,是“游戏宅男”冯骥用热爱抵岁月漫长的故事。

冯骥的童年,恰逢街机游戏流行,父母对他热衷游戏的态度是,只要成绩不垮,就不多管束。

他的成绩也确实没垮,2000年18岁的冯骥考上华中科技大学,选择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很快,冯骥意识到,自己不适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但临近毕业,在找工作和考研两条路中,冯骥还是选择了考研。

但那时正值网游风靡的时代,其中《魔兽世界》更是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岁月,这也使得冯骥无心考研,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网吧。

沉迷游戏的同时,冯骥同样会产生危机感,他会试着分析游戏的底层逻辑,并做笔记学习。

因为玩游戏,冯骥手上的钱都挥霍干净了,在“弹尽粮绝”之后,冯骥决定“给自己一周时间,投一投游戏行业试试”。

结果一周内,他就拿到了游戏公司的offer。

2005年,冯骥正式进入游戏行业任职游戏策划,踏上了游戏开发的道路。

彼时,游戏行业最热衷讨论的是史玉柱创造的《征途》挣了多少钱,是否属于歪门邪道,而在讨论的末尾,话题总会变成:我们是否要学习,又该如何学习?

在那个浮躁的年代,冯骥度过了两年多的策划生涯,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和迷茫。

于是在2007年,冯骥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万字檄文《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一文。

在文中,他言辞激烈,毫不留情地撕开了国内游戏行业的乱象,文中的数个大哉问,放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再后来,冯骥从第一家游戏公司辞职,加入了腾讯,并成为西游主题游戏《斗战神》的项目主策划。

尽管《斗战神》前几轮测试都打破了腾讯自研产品的多项纪录,但因成本过高,被迫走上了“氪金”路线,这使得公司商业化的方向与主创团队的理念产生了巨大分歧。

最终,《斗战神》剧情止步于白骨夫人的篇章,很多老玩家都评价,“白骨之后再无西游”。

2014年,冯骥带着另外6个“不甘心”的《斗战神》老同事从腾讯离职,创立游戏科学,继续没有走完的“西行取经”之路。

而给新公司取名叫游戏科学,也是在冯骥看来,游戏这个事情是可认识的,符合逻辑的,甚至从本质上它是可以学习的。

在创立之初,为求生存,CEO冯骥带领团队先进入到手游领域,先后推出了两款手游《百将行》和《战争艺术:赤潮》。

收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后,2018年,冯骥毅然放弃了手游,整个游戏科学全员决定全力打造一款团队真正想做的单机动作游戏,项目代号“B1”,代表“黑神话系列”的首部作品,即《黑神话:悟空》。

两年后,也就是2020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首个预告片发布,一举引爆游戏圈,其宏大的场景、细腻的画质,以及充满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点燃了中国玩家们队国产大型3A单机游戏的期待。

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正式在全球上线,首日在线玩家迅速达到数百万,之后更是在多个游戏平台排行榜上持续登顶,创造中国买断制游戏历史销量第一、全球年度销量第一等多个历史性纪录。

再回顾冯骥的这趟旅程,既是一场仰望星空之路,也是一段如履薄冰的征途。而在游戏科学和《黑神话:悟空》成功的背后,能给我们带来这些启示(由真人总结,DeepSeek优化):

1.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唐僧用17年时间西行取回真经,而冯骥则用了19年时间修得正果。在2800万销量和超90亿元销售额的背后,是冯骥在中国游戏史的空白页刻下墓志铭:所有杀不死理想主义的,终将使它成为神话本身。

2. 匠人精神与硬核投入。为了制作《黑神话:悟空》,游戏科学自建了一个扫描团队,在三四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国100多个地方去扫描中国的古建筑,以及中国不同的地貌。

在游戏制作过程中,冯骥还带领团队阅读了100多遍小说《西游记》,更是为孙悟空的盔甲创建了12亿个模型。

3. 讲好中国故事。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可以说,《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不仅是产品的胜利,它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文创产业从"流量思维"到"价值创造"的范式的胜利。冯骥和游科没有辜负这个时代游戏人最光辉的使命。

干掉美国科技巨头上万亿市值,

神秘的东方AI力量

(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

今年春节前夕,中美AI竞争的历史性时刻出现了。

2025年1月27日,神秘的东方AI力量DeepSeek登顶中美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榜,一举超越ChatGPT。

在登顶的同一天,DeepSeek上线新模型,不仅在基准测试中击败了DALL-3和Stable Diffusion,且训练成本不到OpenAI GPT-4o的十分之一。

而这也引发了当天的美股“地震”。当天美国收盘,英伟达下跌近17%,微软、谷歌、Meta等美国科技巨头股价也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一天之内美国科技公司上万亿市值消失。

DeepSeek崛起冲击美股,英伟达股价大跌

可能美国的科技巨头们也想不到2025年的第一场风暴来自于一个中国85后小伙。

1985年,梁文锋出生于广东湛江吴川,父母都是小学老师。

自幼,梁文锋便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展现出浓厚兴趣。

“湛江发布”曾提及了他一段成长往事:梁文锋性格很文静,但不是书呆子,在学习上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初中时就学完了高中数学,甚至开始学大学数学。

2002年,梁文锋以吴川一中“高考状元”的成绩考上浙江大学,本科就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之后又继续攻读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专注于机器视觉研究。

在大学期间,梁文锋就与同学一起开始积累市场行情数据和探索全自动量化交易。据公众号“聪明投资者”报道,曾接触过梁文锋的人分享了一段关于梁文锋探索量化的经历:

回想在2018年,当时关于梁文锋“最全信息”来自于2015年12月1日水木社区上转发的一则招聘启事,标题是“幻方科技2016校园招聘——顶尖量化对冲基金公司觅牛人”。

正文下面附了一段没有具名的故事。

2008年,L先生带着8万元本金,开始了自己独立的量化交易之路。

2015年,经历过7年熊市牛市大轮回的L先生,以每年超过100%的复合收益率迈入了亿元富豪的队伍。

这个行业里最先富起来的L先生认为,中国的量化交易将从“单兵游侠”的时间转向极客汇聚的私募基金时代。他和IT圈的朋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希望能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量化私募团队。他们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幻方科技”。

“幻方”取自于中国古代洛书《九宫图》,是一种特殊的矩阵,是科学的结晶与吉祥的象征。

L先生的理想是有朝一日能够与世界级的量化交易泰斗——西蒙斯的文艺复兴公司相媲美。

而根据其他媒体报道,梁文锋在毕业3年后,2013年和同为浙大的同学徐进创立了杭州雅可比,正式进军量化投资领域。

彼时,量化投资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主要被主动选股基金经理和游资力量主导,但梁文锋坚信量化投资是金融领域的未来。

2015年,梁文锋与徐进等几位浙大同学共同创立了量化对冲基金公司幻方科技,并于当年达到了第一张私募牌照,并在数年时间管理规模超过百亿,成为国内量化私募“四巨头”之一,到了2021年8月,梁文锋带领的幻方量化资金管理规模更是突破千亿。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幻方便首次上线了AI策略,为了提升竞争力,梁文锋更是投入巨资来打造超级计算平台,2018年,幻方量化的“萤火虫”系统亮相,配备了超过1万张英伟达A100GPU芯片。

而这一切都为梁文锋转型投身AI埋下伏笔。

2023年,全球AI大模型风起云涌,科技巨头纷纷下场,国内诸多大佬也宣布进行AI创业。

也正是这一年4月,梁文锋宣布正式进军通用人工智能领域,“追寻一直以来的技术理想,超越投资去直面更大的课题。”

同年7月,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成立,专注于AI大模型的研究与开发。11月,DeepSeek发布了开源的代码大模型。

随后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DeepSeek大模型产品经历了多轮迭代,2024年12月,DeepSeek-V3发布,一经推出便震惊业界。

2025年1月20日DeepSeek R1面世,真正意义上震撼全球。

一夜之间,中美AI攻守之势异也。

《黑神话:悟空》制作者冯骥对此更是评价道:“这可能是个国运级别的科技成功,这样震撼的突破,来自一个纯粹的中国公司。”

再回过头去看梁文锋,有这三点启发(由真人总结):

1.长期主义。如果你去看DeepSeek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一段简洁但有力的介绍语映入眼帘:“投身于探索AGI的本质,不做中庸的事,带着好奇心,用最长期的眼光去回答最大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一件事上只需要投入上万小时的时间就能得到成效;难在它坚持不易,很少人能屏蔽掉各种喧哗、诱惑、安逸,孤独地熬着上万小时,还能保持一份冲劲和驱动力,而梁文锋显然做到了。

2.热爱。热爱产生好奇心,热爱创造激情,也唯有热爱方能抵岁月漫长。正如梁文锋在过去采访中说的,“我们招人的条件是热爱,这些人的热情通常会表现出来,因为他真的很想做这件事,所以这些人往往同时也在找你。”“如果追求短期目标,找现成有经验的人是对的。但如果看长远,……基础能力、创造性、热爱等更重要。”

3.敢于创新(引领),而不是模仿(跟随)。中国AI和美国真实的gap是原创和模仿的差距。而梁文锋和DeepSeek也正是敢于在技术研发上,突破传统,选择差异化技术路线,在底层架构上开创了全新的MLA(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和DeepSeekMoESparse结构,并坚持“开源+生态共建”的策略。

创造世界第一,

被黄仁勋、马斯克点赞的偏科天才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

除了DeepSeek,在今年春节期间让人觉得科幻照进现实的,还有在蛇年春晚上穿着东北大花袄,跳着扭秧歌的机器人了。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这群被网友们戏称为“太奶”机器人的背后,则是一个被黄仁勋、马斯克点赞的90后偏科天才。

1990年,王兴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从小王兴兴就偏科严重,他的英语成绩极差,为此王兴兴差点没考上高中上了职高,而高中三年其英语也只及格了三次,考研的时候也是因英语没考上浙大,被调剂到了上海大学。

与语言能力偏科形成反差的是,王兴兴的动手能力极强,称得上是一个天生的工程师。

上幼儿园时,王兴兴第一次画画的作品就把自己的爸妈震惊了,他们还把街坊邻居都叫过来看;而在这之后的小初高生涯里,王兴兴也是动手制作大师,先后尝试过制作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可充电的电池等等。

2009年,19岁的王兴兴靠着稍占优势的理综科考考入浙江理工大学,在进学校后其就迷上了机器人制造,并在大一期间独自做出了一个成本仅200元的双足机器人。

而这正是他做的第一个机器人。

此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2013年,尽管因英语单科未过线,王兴兴考研被调剂到上海大学。但在研究生阶段,他又独立完成了一项惊人壮举:

从底层电机驱动板、整机机械结构,到整机运动控制算法,全流程开发出了一款四足机器人XDog。这款机器人以1、2万元的成本,开创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机器人技术方案的先河。

凭借着XDog,王兴兴在创业大赛中拿到了一笔奖金,也意外在科技圈火了一把。

2016年,26岁的王兴兴研究生毕业。

也是在这一年,一位投资人在看了XDog的相关视频后,顺着社交媒体账号找到他,彼时他刚入职大疆不久,经过一番思考,王兴兴最终选择辞职创业,宇树科技也就此诞生。

而经过数年时间的发展,宇树也逐渐从1人、3人小团队慢慢发展成为现在数百人的公司。

期间,重构的四足机器人Laikago、行业功能性四足机器人Aliengo、教育酷玩四足机器人A1、AI大模型赋能的Unitree Go2等也相继问世,这些来自宇树科技的产品一步一步走到台前。

2021年,小牛“犇犇”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这是全球首次四足机器人动态走位集群舞蹈表演,轰动一时。此后,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109台Go1机器狗;2023年美国超级碗赛前表演中的机器狗;杭州亚运会上的“显眼包”机器狗;以及被马斯克点赞的B2-W机器狗……都来自宇树科技。

可以说,王兴兴带领团队,在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要里程碑:最早提出技术方案,最早将其商业化。这些机器人也一步步打开海外市场,截至目前,宇树科技占据着全球四足机器人6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此外,2023年8月,宇树科技正式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这是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具备全球近似规格最高动力性能。

2024年5月,王兴兴带领宇树发布了G1人形机器人,售价仅9.9万元起。

2025年蛇年春晚,宇树机器人更是给全国观众扭起了秧歌,带来了“亿点点震撼”,也让人们直呼赛博时代正加速到来。

同样,王兴兴和宇树科技的成功,能给我们带来以下启发(由deepseek总结,真人优化):

1.极致热爱突破技术壁垒。一个英语不及格的少年用200元造出双足机器人,证明天赋从来不是全能而是聚焦。当世人苛求木桶理论时,真正的创新者早已将最长的木板化作登天云梯。黄仁勋点赞的不是"完美学霸",而是那个在物理世界孤注一掷的偏执狂。

2.长期主义,深耕技术。从XDog到H1人形机器人,十年死磕底层技术迭代,证明硬科技需要马拉松式的持续投入而非短跑冲刺。

3.耐心资本助力。早期投资人跨越社交媒体主动押注,此外,在2017年宇树科技已有融资耗尽时,又有新的资本加入进行助力也正是耐心资本与长期主义创业者共振,让实验室原型蜕变为全球市占率60%的科技名片。

让外交部发言人点赞的机器人

(云深处创始人朱秋国)

除了宇树科技,杭州还潜伏着一家机器人公司,同样有着不俗的实力。

在前段时间,一段令人惊叹的视频在全球网络流传,引起大众惊叹——全地形越野机器人“山猫”下山展示了令人震撼的越野能力和狂野酷炫的运动能力。

而研发“山猫”的就是来自杭州的云深处科技,其创始人朱秋国有着双重身份,除了创办云深处科技,他同时还是浙江大学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出生的朱秋国,网上没有他上大学以前的资料,只是知道他在浙江大学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业,师从褚健教授和熊蓉教授,主要聚焦于人形机器人领域,尤其是基于模型控制(MPC)的足式机器人运动控制方面的研究。

在这期间,他还参与过双足乒乓机器人“悟空”的研制工作。

2011年,朱秋国博士毕业,加入了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从事仿人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机器智能等研究工作。

时间来到2017年。在当时,国际上的腿足机器人技术正迅猛发展,其中波士顿动力更是高调炫技,凭借双足机器人和SpotMini四足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声名鹊起。

云深处创始人朱秋国,图源:雷锋网

而担任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老师的朱秋国在一边赞叹对方实力的同时,也已暗自下定决心:要做好中国人自己的机器人。

2017年,朱秋国组建了团队,正式成立了云深处科技,这个名字的灵感还来源于杜牧《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也就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团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四足机器人“绝影”,而关于绝影这一名字,朱秋国还在某次采访中回忆了其缘由:

“绝影不仅源自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坐骑的名字),更有一骑绝尘难以超越的意思,更希望这个品牌可以从中国通向世界。”

2018年,国内首个完成自主导航和智能交互的机器狗“绝影Pro”问世,对标SpotMini。

此后,绝影也进行了多次迭代进化。2021年,云深处科技面向行业应用的绝影X20四足机器人正式推出,在电力、冶金、矿山、建筑、救援等场景率先开启商业化场景落地。

绝影机器人协同消防救援人员进行救援演习,图片来源:官网

2023年,“绝影X30”四足机器人发布,首次将作业温度拓展到-20℃至55℃范围,成为业界首款具备极端环境作业的四足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初期,云深处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地点,四五个人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机器人展厅,租了几个工位做研究。

随着团队逐渐壮大后,他们才搬迁到了玉泉校区附近的浙大科技园。那时,附近的居民不时会在老和山、石虎山一带看到机器人出没。

从校内临时办公场地一路发展,云深处科技搬到目前的新场地——紫金梦想广场,已是2021年。

2024年8月,云深处科技的Dr.01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宣告云深处科技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也正是在这一年,云深处的机器狗成为首只在海外电力系统落地应用的行业级四足机器人,并被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点赞。

可以说,这些在前两年各种公开场合还只会作揖卖萌的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各行各业,发挥着独特作用。

同样,朱秋国和云深处的成功,能给我们带来以下启发(纯由DeepSeek总结,要求真情实感):

1."象牙塔与泥泞场的量子纠缠"。当学者脱下白大褂踏入创业荒野,实验室的代码变成山野的足迹。朱秋国用浙大展厅的四个工位证明: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既需要顶刊论文的精密计算,也要经得起老和山石阶的颠簸考验——理想主义的最高形态,是把方程式刻进钢铁的脊梁。

2."在巨人的影子里造太阳"。波士顿动力炫技时,他们选择在雪地打滚。当全行业仰望SpotMini的镁光灯,"绝影"却在矿山深处点亮矿工的头盔。真正的创新从不是对巨人的拙劣模仿,而是把他人眼中的杂耍动作,锻造成打开工业革命新大门的钥匙。

3."让钢铁学会呼吸"。从作揖卖萌到攀爬高压电塔,这群机器生命的进化史藏着最硬核的浪漫:当技术不再困在展厅玻璃罩里,当"白云深处"的代码开始呼吸人间烟火,冰冷的金属关节终将叩响文明的下一个千年。外交部发言人点赞的不仅是国产机器狗,更是中国智造从仰望到领跑的史诗级转身。

解决世界AI难题,估值超百亿

(群核科技创始人黄晓煌)

同样,出身浙大的还有群核科技创始人黄晓煌。

很多人可能知道杭州六小龙中有群核科技,但具体它是干什么的,显然了解的人少之又少。

这背后又是一个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故事,这里,我们先从其创始人的故事开始讲起。

群核科技黄晓煌

2005年,黄晓煌考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主修计算机图形学方向,师从鲍虎军,和陈航成了同学兼室友。

陈航是杭州本地人,绰号“阿甘”。每当宿舍熄灯,黄晓煌和陈航聊的最多的话题是计算机算力和摩尔定律。也正是这些畅聊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从浙大毕业后,黄晓煌两人又去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攻读研究生,选择的研究方向是用GPU做高性能计算。

而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继续攻读博士时,其导师还曾给过黄晓煌一个课题:当未来算力提升1000倍,要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当时的选项有两个,一是模拟人脑的运行,二是模拟物理世界的运行。黄晓煌选择的是后者。

在上学期间,《变形金刚2》上映,细致的CG制作和逼真的特效引发观影热潮的同时,在另外一些人的视角看来,《变形金刚2》反映出来的GPU恐怖渲染能力宣告了英伟达跳出了摩尔定律。

黄晓煌、陈航等人就意识到了GPU计算框架的巨大潜力。

于是,到了2011年,在英伟达负责CUDA开发的黄晓煌正式决定回国创业,与陈航,还有清华计算机系的朱皓三人创立了群核科技(三人以前还一同参加过友盟创业),而创业方向正是其博士期间一直钻研的课题方向:用高性能计算模拟物理世界。

但在当时,三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在创业初期,且很多技术还正处于成长发展期,如何同时降低算力成本和提升速度是个难题,于是他有了一个基于云端搭建GPU服务器的想法,基于云端高性能计算,实现仿真渲染。

另一方面,在他们回国创业时,彼时投资全热门的概念是移动互联网、O2O,可以说群核做的项目根本融不到钱。投资人根本不理解GPU通用计算,更别说物理仿真了。

“你们说可以做云端极速渲染,但这在美国都没有实现,你们凭什么在中国做?”当黄晓煌三人想要进行融资时,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拒绝。

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黄晓煌、陈航、朱皓三人也开始去思考,一个能持续发展的创业故事或者技术商业化路径应该是什么样的?

多次讨论后,三人达成一个共识——先活下去。为此,他们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个“愿意为技术买单,也有付费能力”的场景——家装设计:

从创业模型来看,这个市场有足够的容量。在2011年前后,包括自如等互联网租房平台相继成立,家装O2O的概念正盛,资本市场更容易“buy in”;

从技术模型来看,家装行业的信息壁垒较高,其对应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也相对较低,正好给了新技术一个机会。

基于家装这一场景,群核推出第一款产品酷家乐,在那个出一张渲染图要几小时的年代,酷家乐因为能做到10秒快速渲染被称为设计神器,并成为这个行业首选的设计软件。

尽管已成为行业头部,但黄晓煌和群核都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思考将群核的技术优势往更难被复制的场景延伸:即工业4.0——打通从设计渲染到后端生产的全链路。

自动识别并生成参数化的空间方案

也正是在基于酷家乐这款产品的产业实践,以及对家装渲染和工业4.0的摸索发展中,群核科技悄悄沉淀出了一个在今天看来最为核心的宝贵资产——基于空间智能的可交互三维数据和空间认知。

在2018年,群核科技发布了一个名为InteriorNet的数据集,在海外爆火,而爆火的原因便是其为少有由可交互三维数据构成的数据集,也是全球最大室内场景认知深度学习数据集。

事实上,想要完成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间的映射,给AI提供用来训练的海量可交互三维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但这样的数据获取却是一道世界难题,也是当今具身智能,以及整个AI大模型方向的一大困局。

而群核科技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凭借着海量物理正确的可交互三维数据,群核科技的估值也突破了超百亿元。另外,有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群核科技拥有超过3.2亿3D模型,平均每月活跃访问者达7780万,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落地。

同样,黄晓煌和群核科技的成功,能给我们带来以下启发(由DeepSeek总结,DeepSeek选择“罢工”,将在留言贴出):

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

“洗头”博士,洗出一家科技独角兽

(游戏科学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

除了AI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还有被称作下一代人工智能的脑机接口领域,同样被一位杭州老板做到了行业引领创新的位置。

当谈及为何创办强脑科技,在韩璧丞看来,就叫偶然中带着必然。

1987年,韩璧丞出生,第一次让韩璧丞和脑科学产生交集是他在高中时拿到了全国生物科技竞赛一等奖,这让韩璧丞对科技研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是在这一时期,他了解到MIT前系主任Dr. Nam-Pyo Suh会回到韩国为科学技术院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不需要上太多的课,又可以做很多的实践,韩璧丞便报名申请了这个项目。

凭借着全国生物科技竞赛一等奖的成绩,他成功被录取。在进入大学后,韩璧丞在本科期间去过四五个不同的国家实验室,参与了很多科研项目。

而本科积累下的大量实践经验与论文专利让韩璧丞获得了去西雅图医疗设备研究中心工作的机会,在西雅图,他先后创立了两家公司,分别做医疗设备无针头胰岛素针和微流系统。

这个过程,他和几个同事做了脑控装置的初步尝试,发现和当时市场上的设备比,他们设计的装置性能更强、更全面。扩展调查到整个智能领域市场,韩璧丞发现,脑控智能正处在一个新兴阶段。于是,为了获得更专业的知识,韩璧丞申请了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继续深造。

2014年,韩璧丞进入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攻读博士项目。在攻读博士学位前,脑科学中心的教授还给他敲了警钟,“做脑科学,要时刻做好阵亡的准备”。

2015年,韩璧丞创立BrainCo,在看过二十多个开颅案例后,韩璧丞坚定选择了一条与前人不同的道——非侵入式路径。

与侵入式相比,它更迂回:采集脑电-优化算法-强化大脑学习认知-最终是神经控物;也更易形成商业闭环:通过更大范围的落地产品应用,可以反哺底层技术研究。

但技术壁垒也真实存在,如何进行高效的脑电采集,成为摆在韩璧丞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此前,传统脑电采集设备一直沿用湿导电膏,复杂的设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普及。

为了研究大脑,他们需要佩戴仪器检测自己的大脑信号。由于人类的脑电信号非常微弱,对脑电的检测难度不亚于收听50公里外一只蚊子在海浪边扇动翅膀的声音。因此,为了采集大脑信号,每次检测前都需要涂抹导电膏,而涂抹导电膏前,要洗头清理头皮上的油脂,之后才能戴上脑电帽,检测信号。

当时,为了让脑电实验更准确,韩璧丞一天要洗四次头,以至于他妈妈打来几个电话,他都在洗头。

2017年,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考察团赶到波士顿,把他和强脑科技请到了杭州。再后来,韩璧丞和他的团队将突破点放在传感器上,最终使用干电极采集到超高精度的脑电信号。

技术之后是产品研发与落地。

脑科学是一项基于技术底座的经验学科,技术要为多样化个体提供专属服务,基于算法的产品落地与反复试验就变得无比重要。

在耗时四五年后,BrainCo发明了一款智能仿生手,通过在上肢缺失的残疾人的断臂上放置一圈高密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出人类大脑的想法,用意识控制手臂动作。

2019年,这款智能仿生手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百大发明,并登上了杂志封面。一年后,它又获得德国红点奖最佳设计奖。

但对一家渴望商业化成功的企业而言,产品的市场化突围更为关键,BrainCo又不断横向拓宽产品线:

在康复领域,推出了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和智能仿生腿;

在健康领域,推出了StarKids产品,探索开发用于治疗自闭症的数字治疗手段,以及让人快速入睡的产品“深海豚脑机智能安睡仪”;

在教育领域,推出了“Focus专注力训练设备”;

在消费领域,推出了正念脑电仪……

截至今天,强脑科技更是聚集了一大批全球最领先的脑科学家。来⾃哈佛、MIT等全球顶级学府的优秀校友在核⼼研发团队中占⽐超70%,⽬前BrainCo拥有脑机接⼝领域核⼼专利两百余项,60%为发明专利。

左上臂缺失的中国游泳队队员徐佳玲,用“意念”控制智能手臂,抓握起火炬并点燃圣火

此外,全球融资超2亿美金的脑机接口企业目前只有两家,一家是马斯克的Neuralink,另一家便是强脑科技。

或许,在当下来看,脑机接口的应用还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几颗星辰,但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脑机接口像今天的AI产业一样迎来大爆发。

同样,韩璧丞和强脑科技的成功,能给我们带来以下启发(由DeepSeek总结,要求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1.迂回创新。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曲线突围"揭示:颠覆性技术突破往往诞生于对传统路径的逆向思考,在看似不可能的夹缝中开辟新维度。

2.学科无界。生物竞赛冠军跨界机械工程再转神经科学的轨迹证明:未来科技的制高点属于能自由穿梭于学科边疆的"跨界造物者"。

3.人机共生。脑电采集设备从实验室走向自闭症治疗与专注力训练的启示:真正伟大的技术革命必须完成从数据到人性的惊险跳跃,在商业闭环中重构人机伦理。

结语:中国群星闪耀时

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人类群星闪耀时》

无论是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还是云深处、群核科技、强脑科技,其实都是中国硬核科技崛起、中国群星闪耀正当时的一缕缩影。

像月之暗面的杨植麟、人称“野生钢铁侠”“稚晖君”的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还有在火箭领域追赶马斯克的东方空间CEO姚颂等许多未在文中被提及的年轻企业家和企业都在各自的硬核领域不断突破创新,熠熠生辉。

可以说,这些科技新锐的诞生,是偶然的际遇,更是必然的积淀。

某种程度上,杭州六小龙印证了“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同时也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创新力量的深层逻辑——他们并非横空出世,而是钱塘江畔“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后凝结的结晶。

正如南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所展现的画面:穿白大褂的研发者与穿西装的企业家在同一幢楼里交流,乃至合二为一,这座城市以“孵化器”式的生态,让原始创新与产业转化无缝衔接。这种“楼下试验生产,楼上高精尖科研”的模式,正如茨威格所言:“世间一切伟大的壮举总是默默完成的。”

而站在更高的层面,我们要看到,在中国未来,正需要更多这样的城市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群星闪耀时刻”。面对芯片封锁与算力瓶颈,杭州和北上广深等地的竞争合作,也正是中国科技“群星”共赴星辰大海的缩影。

事实上,真正的“群星闪耀”,从来不是个体的孤光,而是生态的共振;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使命的觉醒。

今天的中国,正以制度、资本与人才的合力,让“天才的时辰”从偶然变为常态。

而当钱塘江的潮声、珠江的涛响以及全国各地的共振谱写出一曲华美的乐章,当更多的“六小龙”和全国各地的科技军团竞合共生,这片土地上的星光,也终将照亮人类科技的浩瀚苍穹,而到那时,也将是真正的中国群星闪耀时。

海德
1 楼
很遗憾,他们很可能被共产党背后一刀给干掉, 这是所有中国私人企业的宿命。 中国人如果不干掉共产党,最后都会被共产党改造成奴仆和鹰犬
爷来也
2 楼
低调低调低调。
n
ny阿伟
3 楼
中国梦。
家不在家
4 楼
牛逼大了
m
mrp
5 楼
越吹越神
t
tin2
6 楼
潛龙在渊 厚积薄發
m
maomaodog
7 楼
美国科技界这么多公司大学就这么被干翻了?太牛了
柴郡猫
8 楼
已麻 感恩
s
skyfall
9 楼
天朝自上而下都是这种货色
s
skyfall
10 楼
天朝自上而下都是这种货色
e
eew4bfe
11 楼
(购)(买)《国外》《各校》[ 毕] [业] [证]。(+V信.号)【 WSL 】【 2016 】【 037 】
小兵兵兵
12 楼
脚踏实地
这是神马情况
13 楼
又遥遥领先了!哈哈
w
wmqjsgg
14 楼
偷也是技术活
随意岁月
15 楼
外国人没搞出前,中国人也搞不成。外国人搞成功,就能摸着老外偶尔搞出彩
n
nonliquet
16 楼
在国外,您先别着急交外国人朋友,您先别想做两国的桥梁,您先把您的专业学好。一个在自己专业奋斗的人,自然学会尊敬同样奋斗的人。你再讨厌你的同事,但是当他比你优秀的时候还真是真心佩服。在这里酸里酸气讽刺国内成果的人,请问您在你的专业有何成果。OpenAi的COE都说DS很令人感动,是他们好的竞争对手,那么您这个讽刺那个讽刺,,,请问您是谁?
无畏
17 楼
火烧硅谷
f
fkxfh
18 楼
最烦这种人家没出名之前,全部都是差距巨大,看清现实,天天笑话人家。一出名恨不得吹上天,美国甚至全宇宙都能干翻,美国人天天吓尿,忧郁,连夜开会。你看莫言没得奖的时候,半本人家的书都没看过,得了奖,人家院子里的草都快拔秃了,一旦人家说点不合自己意的话,又马上跳出来猛踩。阿里当年被吹的全民给马云叫爹,现在呢?一口一个黑心资本家,阿里的大模型也牛逼得很,为啥没人提了。
俺样
19 楼
这么多“高大上”,真心看不懂。话说、近50年、中国究竟都发明了什么?还是在走上世纪日本的老路:别人发明了,我来完善。然后随之昭和那群有打拼精神的老逼灯干不动之后、现在的平成少年们、就成了“令和宅男腐女”,整个日本在直线下降,翻译成中文就是“躺平”。 [1评]
今日雨果
20 楼
. 文章作者’悟性有待提高。 . 文艺复兴归属在 - “上层建筑”里’复兴; https://hugoaujourdhui.org/livre-blanc/philosophie/rousseau-russell-camus-romantisme-rinascimento-oggi . 类似刘晓波这样’人才,是今日文艺复兴式人才 刘晓波写出了:❗️ 如果统一就是奴役::(1)分裂的罗马帝国成就了西方 原文: http://liuxiaobo.info/blog/archives/7409 . 眼下’杭州,有谁敢写? . 侬定义’“科技人才”,其成就,依然归属于 - “经济基础”,生产力范畴。 。 。
x
xibigbig
21 楼
干翻是啥意思?像是淫秽词。 [1评]
军机处行走
22 楼
Deepseek“干翻”是一种比较口语化、带有强烈情绪的表达,通常用来表示“彻底击败”或“完全战胜”的意思。这个词通常用在竞争、对抗或挑战的语境中,带有一种不服输、想要压倒对方的态度。 例如: - 在体育比赛中,有人可能会说:“我们要干翻对手!” 意思是想要彻底击败对方。 - 在工作或学习中,也有人会用这个词来表达想要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决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表达方式比较直接,甚至有些粗犷,通常用于非正式场合。在正式或礼貌的场合中,建议使用更温和的表达方式。 如果你有具体的语境或想表达的意思,可以告诉我,我可以帮你找到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
文学少年
23 楼
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创造一个又一个世界的辉煌才是最令人瞩目的。而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x
xiaorongpku
24 楼
瞎雞巴吹不到點子上。
今日雨果
25 楼
. 今日秋瑾,你在哪里?❓ .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浙江紹興山陰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一說福建省漳州府雲霄縣城紫陽書院)。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璿卿,號旦吾,留學日本後改名瑾,號(或作別號)競雄,自稱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漢俠女兒,曾用筆名白萍。中國近代女權運動家、革命志士。1907年7月被清廷處決於浙江紹興。 . .
匿名2018
26 楼
加油!
f
fengfengloup
27 楼
你做狗的,眼里也就是这些奇怪的想法了。 他们可都是在这个体制下成长和建立发展自己企业的。 你精神上已经跪了,所以永远只能做狗吃粮。
f
fengfengloup
28 楼
你落伍了而已。
f
fengfengloup
29 楼
出彩的现在不是越来越多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有些行业,外国人已经歇了。
小能手
30 楼
狗粮气的吃屎跳脚骂街
b
bluej
31 楼
一松手就吹NB的喜气还是不该。这就像一个县城装修了一栋楼,然后就说我比罗马还辉煌
a
accor
32 楼
以前山东人吹牛全国第一,现在是杭州人
c
cona
33 楼
天才可真便宜。
金拱门汉堡包
34 楼
这些人本就是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在中国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就,因果关系别弄倒了
c
csccpmz
35 楼
春晚跳着扭秧歌的机器人,早被戳穿造假了!
家不在家
36 楼
跟着习主席,解放全人类
轰轰
37 楼
兴奋呀!我们中国老百姓终于可以成富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