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爆燃事故:天价赔偿 才能倒逼国产电车重视生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4月2日 12点53分 PT
  返回列表
64068 阅读
39 评论
冰川思享号

只有当赔偿大过召回成本,赔偿大过了营销收益,才能倒逼产品在设计风格上不断向汽车安全转变。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上发生碰撞,随即爆燃。家属向媒体表示:“车门锁死,电池爆燃,车上三人活活烧没了”。本是大好前程的3名女大学生,生命却从此戛然而止,令人唏嘘。

事故发生后,4月1日,小米股价在午后持续跳水,截至当日收盘跌幅为5.49%,报46.50港元,相比于3月31日,市值减少了近700亿港元。

事故引发了社会对智能驾驶的讨论。智驾的确是事故的原因之一。但智能驾驶再好,总是会出事的,不管是L2、L3,还是L4,都是这样。判断智能驾驶好不好,得从整体上的数据看,而不是某次事故。

图/网络

根据中汽中心CIDAS数据库中2011—2021年涉及乘用车的事故参与者案例数据,自动驾驶汽车在正常行驶时,可以有效避免80%的人为驾驶造成的事故。

01

当下智驾的问题,主要是驾驶人过于信任智能驾驶。然后,在事故之后,又引发了情绪化的反应。

出现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一个新事物,公众会忽略它降低的风险,带来的便利,而夸大其导致的风险。

有详细记录显示,顺风车比出租车更安全。但当年郑州空姐被顺风车司机杀害之后,社会舆论夸大了顺风车的风险。而就在那时,青岛一出租车司机杀害一对母子,却并未引起舆论的反响。这就是因为顺风车在当时是新事物,人们天然地恐惧新事物,习惯了旧事物的风险。转基因、微波炉,乃至两百年前的照相机都是如此,直到习惯。

再往前溯,当年,QQ网友见面引发不少犯罪,人身侵害,人们认为应该由QQ负责。如今,网友见面之后的犯罪、人身侵害,没人认为一个APP要为此负责,而是认为这是社会的内生风险,即认为“社会本是如此”,从而接受其风险。

公众情绪虽然可以理解,但会遮盖更直接的问题。实际上,此次碰撞未必会导致死亡,根据死者家属的说法,当时就有人在车外救人,而车门打不开。所以,电车当下最紧急,也最容易解决的问题,是电车的脱困性不够高。

▲网友发布的事故照片(图/网络)

电车容易燃烧的特征,是电池造成的,短期内这一点很难改变。电池易燃烧,本应把脱困性做得更好,但现实是,电车的增值设计一个不少,脱困性却因为门把手的电动化,反而降低了。而正因为这个此消彼长,导致了新能源车出事往往非常惨烈。

实际上,如果不错误地使用智能驾驶的话,在出事前,因为有各种智能设备的辅助,新能源车的安全性肯定是高于没有这些智能辅助设备的传统燃油车的。

有智驾系统的新能源车在出事的那几秒,也会通过自动刹车降低速度来减小事故的烈度。但真出事后,就不一样了。新能源车更易燃烧,电动控制的车门更加复杂,难以脱困,都会导致出事后的后果更严重。所以说,智能驾驶降低了事故率,并在总体上降低事故的烈度,但剩下的恶性事故,就可能更惨烈。

02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关于新能源汽车碰撞后车门锁死、自燃等情况屡有发生。保时捷、比亚迪、问界、蔚来等品牌均出现过类似事故。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车辆开发和验证周期被持续缩短,加上“软件定义汽车”等观点的流行,智能电动汽车整体上处于行业标准缺失的状态。

汽车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是A柱,什么前仓溃缩,高强度的材料,都是为了A柱的坚固。碰撞测试中,A柱不变形,也是各车厂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初心。A柱的坚固之所以重要,是为了保护驾驶舱,驾驶员不被挤压,而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变形,不卡住车门,出事后,车门方便打开。

现在很多车商,一边做强A柱,一边降低车门打开的“鲁棒性”。“鲁棒性”是英文 robustness 的音译,在中文中常常也被表达为健壮性和强壮性,总体来说其可以用于反映一个系统在面临着内部结构或外部环境的改变时也能够维持其功能稳定运行的能力。

有研发人员表示,传统燃油车门把手设计是通过拉动拉线再带动锁块的机械结构,而类似小米SU7的不少电动车门拉手是靠电机带动锁机完成车门开启动作,轻触开关隐藏在拉手中,以此还原常规机械拉车门的动作。这就可能出现,若车辆发生剧烈碰撞,蓄电池出现断开或故障,车门或因缺电无法解锁。

虽然小米也配备了紧急打开的机械开关,但这个开关的地位被轻视了。小米用户手册显示:“当全车上锁后,如车门内解锁按钮失效或遇紧急情况需要开启车门时,您可以拉动车门内应急机械拉手,应急开启车门。”

▲小米SU7的机械拉手(图/视频截图)

这个机械把手的位置,在驾驶侧的车门储物箱里。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因为放了东西而被挡住的位置。应急手动开关设计在这个地方,不熟悉车辆的人,即便在平时都很难找到,更不用说,在慌乱之中。

汽车的开窗开关,几乎都是一样的:手指深入一个沉坑,向上扣起,车窗上升。只有这个动作能关窗。除此之外,无论身体的任何部位的任何动作,手肘、掌心、衣服袖口等等,都不会误触发这个开关向上。这样的设计是多年沉淀的结果,其目的是防止误关窗,卡住人的脖子,特别是小孩的脖子。虽然窗户有防夹功能,但婴幼儿的脖子是非常脆弱的,多一重保障,总是好的。这背后有血的教训。

03

人与车之间沟通的标准化语言,是人类汽车工业多年沉淀下来的。连车机里面一次面板上显示多少个字,也不是越多信息越好。车机屏幕,一条信息的长度,看屏幕的角度,都有讲究,有一个叫作视认性的指标。传统品牌都是有测试,有流程的,但这种严谨性,现在被各种花哨的所谓创新替代了。

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是因为人命不够贵。现代化大工业,有其残忍的一面,或者说客观的一面。人命是有价值的。

1978年8月10日,美国印第安纳州公路上发生了一起惨烈的车祸。一辆福特斑马(Ford Pinto)因车尾受到撞击,引发油箱爆炸,导致车上的3名年轻女子当场丧生。

福特斑马是福特汽车在20世纪70年代推出的一款小型车,售价亲民,只要2000美元,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这款车型问世后7年间,发生了近50起与车尾有关的爆炸事故。福特意识到存在设计缺陷,解决方案是召回,并加装一个11美元的装置,来防止油箱爆炸。

▲福特斑马(图/网络)

福特算了一笔账,如果不召回,不改变设计,按照概率,最多死亡180人,每人赔偿20万美元;受伤180人,每人赔偿7万美元计算,最多只需支付不到5000万美元。相比之下,召回1250万辆车,费用将高达1.375亿美元。

在权衡利弊后,福特公司选择了默不作声,不召回。后来,福特的这份成本效益分析备忘录在庭审中被曝光时,引起了陪审团的极大震惊。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福特平托”事件。尽管福特在1978年最终召回了斑马汽车,但公司的声誉已经严重受损。到了1981年,福特斑马不得不永远退出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看,安全的推动,往往是基于事后赔偿的。只有当赔偿大过召回成本,赔偿大过了营销收益,才能倒逼产品在设计风格上不断向汽车安全转变。这或许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钥匙,而不是一道枷锁。

对于这起小米汽车爆燃事故,也是如此。

到此一留
1 楼
想知道这傻逼黑子作者开什么车
爷来也
2 楼
同意。
俺样
3 楼
赔偿其实不难,按照现在的平均工资,核算到65岁退休,能拿多少工资,再加上上班前成长所花费的费用,再加上精神损失费,赔吧。一点儿没多要。 [2评]
斯文的地主
4 楼
你也是吃饱了撑的 小米倒闭都无所谓的,要多关心正能量 台湾解放,解放台湾! . 军舰封死台湾岛子你不关心,去关心电动车? . .
g
ghana001
5 楼
那特斯拉估計早破產了
爷来也
6 楼
试错成本太低。
C
Chaosgao
7 楼
有一说一,出了事故,受害者有情绪很正常,不应该苛责受害者。但是吃瓜的群众最该做的不是吃人血馒头,这个时候大家应该监督整个事情的调查,把所有细节都放大看清楚。如果发现车有问题,那赔偿,罚款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切按法律走。如果是人为失误,那也不该对受害者及其家属冷嘲热讽落井下石,谁遇到坏事心情不糟糕?这里太多的吃瓜群众在散播自己的情绪和看法,这样只会让事情偏离原本的真相! [1评]
多比
8 楼
关键是,同一天,传统能源车全国一共发生了多少起事故,死了多少人?
g
googlebot
9 楼
女司机是如何获得驾照的?
x
xyoupussy
10 楼
东航死那么多人,怎么没人关注,赔的很少吧,现在人太坏了
搞清弄明
11 楼
无论什么车门,在严重撞击后也打不开门?作者一直在说一个正常的车门打不开,他忘了这是车祸,发生了碰撞
E
Edmondon
12 楼
傻逼自媒体,这事故明显是驾驶员的错误,小米凭啥赔
b
babahao
13 楼
韮菜就是韮菜,变不了龙虾。还想天价,反了你?分明是感觉考事业编没戏,开车撞栏杆自杀,与雷军先生没关系。
徐州锁链女
14 楼
难怪雷军自己开法拉利,不敢开自家的电车 早已知道靠软件的电车是不行的
n
nonliquet
15 楼
你这个不是所谓的【有一说一】,而是【侃侃而谈,展示风采】。你应该没开过车,施工路段使用自动驾驶时速100公里,撞车死人是意外吗?认为不是小米的错难道就我一个人吗?
t
tschus
16 楼
小米su7 2.2吨的自重,在施工路段开120,神仙难救。电车本身比油车要重半吨以上,油车这种重量都是加高底盘,抬高驾驶室,让司机视野更开阔以有更多的反应时间。但电动跑车正好相反,驾驶视角很低,自重却极高,等观测到危险往往已经无法刹住。解决方案就是智驾,让AI提醒危险发生,但问题是无法解决100%的突发路况变化,有开货车的人都有体验,高速路提前一公里就能发现前方有什么,因为驾驶室很高,有充足时间预警,而一般低底盘轿车都要看货车示警,直到事故路段跟前才能知道发生什么,视角全被两边隔离带挡死。而智驾,并不能针对周边车辆示警信息作出反应,而等真到事故地点,提醒了驾驶员,如此重的车根本不要想刹得住。这也是电车大部分事故是因为刹车的根源。我买电车不会考虑SU7这种跑车构型,会买有更大目测视角的SUV,比如比亚迪。电动轿跑,没有F1的轻质量,却有F1的低视角和加速度,违反车辆控制和人类反应时间的规律,并不值得提倡。
d
donhai
17 楼
天价赔偿.按我国一部分人的德行,很难说到时没人来碰瓷
q
qtwer
18 楼
燃油机发生车祸,自燃的情况鲜有发生,所以既使门一时打不开,也不会造成二次伤害。电车要么不撞,一撞上就秒燃,基本上就会搭上车内所有人的性命。所以造车企业,应该用心去研发安全问题。
树枝孤鸟
19 楼
把牛逼都吹爆了 。 当然要大出血了
∵∴
20 楼
小米的任何产品,我用过的都有质量问题。就一组装公司,雷军品控很雷人 [1评]
g
greentee
21 楼
: 小米主要产品手机和汽车我没用过。小米的小电器,比如充电宝和耳机,简直是灾难。充电宝两年不到就充不进去,耳机更是几个月就出现杂音。真是大跌眼镜
家不在家
22 楼
理性消费,就倒逼成功了
s
smile
23 楼
啥比自媒体脸都不要了,接近100公里撞水泥柱什么车顶得住?目前来看车辆无质量缺陷凭什么小米赔偿?
我爱猪猪
24 楼
小米本来就是垃圾,放你总想着平替的时候就是被收割的结果。
x
xxlm
25 楼
傻逼小编敢说一个字修路方的责任吗?
吕洞宾怕狗
26 楼
有过先例,家属寻衅滋事 敲诈勒索判刑
吃斋念佛大灰狼
27 楼
小米市值跌了近700亿港元,还不算天价赔偿吗?家属再闹下去可能一分钱的赔偿都休想得到。
千门昼
28 楼
开车是有风险的,地球人都知道。自己的命很重要,地球人也都知道。开电车智能车,把生命交给车的人,出事了,交智商税。这个税比较重而已。
m
manyworlds
29 楼
这就是西方的概念,中国舆论的压力和政府的作用比巨额赔偿更实际更管用
系统又不忙了
30 楼
别做梦了,中国现在是类似于早期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在政府眼里企业的发展要远高于个人的生命财产。
S
Silvergow
31 楼
老雷子现在不能熊啊,让韭菜知道一下镰刀的厉害。寻衅滋事走起。
c
ccdb99
32 楼
狗逼杂种又歪曲事实!国产电车怎么就不重视生命了?日本豪华油车没有惨烈事故烧死人事故?美国纯电车没有烧死人事故?这台小米U7以96公里的时速撞到水泥墙上,驾驶室竟然能“完好无损”地保形。简直是太结实了!这要是日车的话,估计已经变成一堆零件了。
c
ccdb99
33 楼
去年刚刚烧死的加价提车的日本豪车车主呢?
c
ccdb99
34 楼
马自达柴油车CX-5全長4575mm×全宽1845mm×全高1690mm 车重1540kg~1730kg 比亚迪元plus全长4455mm×全宽1875mm×全高1615mm 车重1760kg 纯电车不比油车重!
s
solitude
35 楼
1. 施工路段人为开到120,错在开车的人。但是,如果是自动驾驶开到120,我认为错在小米。 2. 碰撞完,人还没死,但车门从外面打不开。施救的人无法将车里的人救出来就是小米的设计问题。关键时刻导致人受困而被烧死,那么小米就应该赔偿。
t
tshingshier
36 楼
出了事故特斯拉居然告车主,这事都还没忘呢
I
IAMPI
37 楼
福特的这份成本效益分析备忘录在庭审中被曝光时,引起了陪审团的极大震惊。 这个操作在强国是不可能有的
j
jingfei05
38 楼
扯淡的作者。。。 97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撞上水泥栏,司机状态都不知道啥情况了。还有天黑110速度高速行驶,司机在最后一秒才介入刹车,我其实很好奇司机在车祸发生之前的10分钟都在干嘛?持续无视系统提醒手离开了方向盘?还是说已经睡着了?
c
ccdb99
39 楼
这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不是全自动驾驶系统。智驾期间手不可以离开方向盘。另外施工路段肯定有限速,驾驶员应该及时接管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