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我见过太多博士生,精神崩溃、一事无成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5月15日 11点33分 PT
  返回列表
51970 阅读
42 评论
群学书院

每年都有同学来咨询我关于如何申请计算机博士的问题,我基本上都会和他们单独聊上半个小时甚至更久。自从成为青椒一枚,这样的对话变得尤其多。来找我咨询的都是成绩和各方面极其优秀的同学。然而从和他们的交流中,我惊讶地发现很少有人对“我适不适合读博”这个在我看来头等重要的问题给予过认真的思考。

很多优秀的同学(特别是清北的)觉得毕业以后读博是顺理成章的人生下一步。这种追求升学的惯性让很多人稀里糊涂地做出了人生中一次足以改变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我见过太多读得极其悲惨的PhD:精神崩溃,心态失衡,身体垮掉,一事无成。所以我想写这样一篇劝退贴,向正在考虑读博的同学们发出“灵魂拷问”:你真的适合读博吗?

为了帮助大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画了一棵决策树。想要读博的同学不妨走一下这棵树。

Goodluck!

——张焕晨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学士

卡内基美隆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助理教授

你真的适合读博吗?

关于本文的说明:我是计算机专业的,文中的观点和描述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专业,尤其是文科。本文中的观点均源于我的个人经历和观察,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教!

I LOVE doing research

博士的唯一工作和任务就是做科研,没有人会在意你博士期间上课的成绩。如果你并不热爱科研,千万千万不要读博。你可以想象一下在5-6年的时间里每天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有多痛苦。你可能会说“我怎么知道我喜不喜欢科研呢”?

首先,如果你之前都没有尝试过科研,读博这件事你最好想都别想,除非你是个赌徒。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真的对科研怀有热情,所以你赌赢的概率很低,而赌输的代价(e.g., 身心健康,机会成本)却很大,you do the math.

假如你有过科研经历,却仍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做研究,那么十有八九你不喜欢,或者对它无感。这种情况最好也不要轻易读博。

你说科研这个概念太抽象,自己真的判断不了对它的感觉,那我就帮你分解一下。一个博士日复一日基本上就干四件事儿:看paper、写代码/推数学 (比例取决于具体方向)、写作、交流。如果你对其中任意一件事情比较排斥,这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信号。这里最容易忽视的是交流。假如你不擅长描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一想到public speaking就腿肚子转筋,那么你的读博历程会相当挣扎(虽说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慢慢培养的)。

总之,是否对科研有着执着的热爱是决定你要不要读博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

I absolutely want to be a college professor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劝你先冷静一下。先问问自己,你真的了解大学教授是一份怎样的职业吗?你可能会说大学教授多好呀,有身份有地位,收入也不错,上班时间自由,平时教教书带带学生,还有寒暑假。

如果你觉得大学教授是一份惬意的享受生活的工作,那可大错特错了。收入的问题我们一会儿再谈,这里我想说的是,大学教授是一份非常非常辛苦的职业。

几乎所有顶尖大学的计算机教授都处于 insanely over-subscribed 的状态,每天有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处理,同时又要保持自己在专业视野上的领先:科研这东西没有尽头,不进则退,而且很多老师还有跟科研紧密相关的创业项目。

所谓的寒暑假和灵活的工作时间都是扯淡:大学教授根本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都是自己的活儿,难道还摸鱼不成?举个例子,我在CMU的导师之一 Andy Pavlo 每天的午饭都是一个苹果加一些小饼干,一边工作/开会一边吃。我说你为什么中午永远吃这些呀?他说因为这样就不用花精力思考中午该吃什么了……

还有一次我和我们系的 Mor Harchol-Balter 教授聊天儿,我问她一般晚上都干嘛,她说她每天回家吃完晚饭以后工作4个小时,然后睡觉。我就不过多举例子了,大家感受下就好。小时候总觉得”为科学献身“是说大话,现在看来真是未必(本人还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惭愧)。

那我为什么还是选择做了大学教授呢?我又不是自虐狂。除了我本身就喜欢科研和教书外,最吸引我的是能一直和一群最优秀的年轻学生混一起,和他们一起保持一种喷薄欲破晓的朝气。还有一点,我引用一下我们姚先生的话:大学教授是一个最”自私“的职业,因为你工作的所有成果和荣誉都归你自己,你永远给自己打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到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这种逐渐积累,“打怪升级”的成就感也很吸引我。

所以,大学教授这个职业是一把双刃剑,没有你想的那么光鲜亮丽,no pain, nogain.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大多数博士生在刚入学的时候都想着毕业以后做大学教授,但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毕竟好大学就这么多,僧多粥少。

我觉得有目标是好事,可以让你的博士生涯更充实,但科研的成败也有很多运气成分在里面,过分死心眼儿容易伤到自己。所以,如果你读博士的唯一目的是做大学教授,我建议你冷静冷静,先好好了解一下这份职业,然后结合现实做一个理性的判断。

姚期智先生

Money is important to me

在讨论读博这么崇高的事业的时候谈钱也太俗了吧?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可以直接看下一个问题了。我猜大部分人不会这么想,有多少人能“视金钱如粪土”?所以,如果钱对你很重要,请慎重选择读博。

我曾经听一个留学生说,读博能挣不少钱呢,每年减免的学费和发放的生活费差不多得小十万美元,不少啦。我想大家都看出来了吧,他显然不理解什么是机会成本(话说这种因为无知而产生的满足真的不好吗?跑题一下)。尤其是在计算机行业,机会成本大得惊人。

简单算笔账,我们姚班的本科毕业生找个年薪五六十万RMB的工作应该是轻轻松松,年薪一两百万的也大有人在。这样五、六年下来,算上升职加薪,怎么也有个大几百万甚至一千万了吧?在美国也差不多,在大厂好好工作个五、六年,年薪三五十万美元不是梦。所以读个博士基本上亏出去了一套豪宅。

你说我读博是在投资,是为了在未来把读博期间亏的钱挣回来。那我告诉你,挣不回来的。

我们分三种情况讨论。

(1)假如你毕业以后去大厂,你的起点可能会比本科/硕士生高1-2个level,那又怎样?你的同龄人早已在行业里积累了5,6年的经验,现在可能已经是你的顶头上司了。除非企业脑残,在升职的时候设置学历天花板,不然你哪有翻身的一天?

(2)假如你毕业以后做大学教授,那么恭喜你,你成功地在计算机行业里选到了那个最不挣钱的职业。

(3)假如你毕业以后去创业,你能不能干成和有没有博士学位没关系,我反而觉得有行业经验更重要。好了,现在你还觉得有多大可能能把亏的钱赚回来?

所以,读博不是为了挣钱或者是未来挣大钱。读博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如果有一大家子人等着你挣钱改善生活,那还是别读博了吧?有时候理想和自由在责任面前不堪一击。

I can deal with extreme stress andcompetition

先说一个残酷的事实,博士生患上精神疾病的风险要远大于普通人。如果你没有一颗抗揍的强大内心来应对时常出现的巨大压力和竞争,为了自己的健康,请慎重考虑读博。

读博的压力通常来自你的导师和身边的同学。

先来说说导师,国内其实这方面压力还好,因为导师一般没有什么办法能把你开除了,顶多让你延毕。

国外就不一样啦,我身边的同学因为工作态度或效率达不到导师的期望被直接fire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AP的组里(但绝不是仅限于AP)。这也容易理解,AP通常经费有限,又有沉重的tenure压力,本来就招不了几个学生,要是组里再养两个闲人,基本上就等着tenure不过卷铺盖走人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最理性的选择就是把你fire了然后明年重新招靠谱的。而且这些AP一般要求很高,他们会拿自己PhD时候的工作效率和你做对比,然后纳闷儿为什么他觉得三天就能搞完的东西你一个月还没做出来。所以,面对导师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笑里藏刀的push,你能说你不慌?

话说回来,来自导师的压力还是其次的,读博真正恐怖的是 peer pressure. 我觉得 PhD program 其实是个挺“变态”的组织,它把最聪明最勤奋的一批人集中起来,然后比一比谁更聪明更勤奋。

我在 CMU 读博的时候经常遭到身边各种奇人异士的暴击:有人每天只需要睡4个小时,有人为了赶deadline可以literally连续两晚上不合眼,有人一说话你就能感觉到和他的智商差了好几个数量级,更不用说系里各种奥赛金牌满天飞(有个波兰同学博一开学直接送了我一本他自己编的已经正式出版了的 IOI 教材,我硬着头皮翻了一下,连题都看不懂)。

我的 officemate 有个印度小哥,跟我一年进来的,我们同一个老板但不同方向。在我一篇论文还没投出去的时候,他已经连续两个学期分别中了 SIGCOMM 和 NSDI(都是计算机网络方向的顶会),都快能毕业了。组里有如此神人,让我博士头两年始终觉得自己快要被fire了。另外,去参加conference的时候,看着同龄人一篇一篇地发表成果,自己却还一事无成,难免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在如此强大的 peer presure 下,能抗住压力,心态不崩,按照自己的节奏自信地向前,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I'm OK with being judged all the time

进入学术圈就意味着你踏上了一条不断被人 judge 的不归路。当然这里的 judge 包含同行大佬对你工作和个人的赞赏,但大多数时候迎接你的是冰冷的批评甚至是不屑的傲慢。这其实挺符合科学那种冰冷的女神范儿的气质。

科学是很保守的,它的一大核心精神就是怀疑一切。你看每年的诺贝尔奖(或者是计算机界的图灵奖)通常都是颁给二三十年前的科研成果。为啥呢?因为在这期间这些成果会遭到同行反复的批评和挑战,没有个二三十年,科学共同体是很难一致认可它的价值的。

大佬们尚且如此,作为食物链底端的小博士,被人无情地 judge 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很多博士最怕的就是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的时候被人给问倒了,这种时候也只能尴尬地打个圆场然后灰头土脸地下台。有时候甚至是你自认为很得意的成果也会被同行大佬喷得体无完肤,我想被拒过 paper 的人都懂吧?

曾经在一个小型的(大概几十个人)学术交流场合,我一个 CMU 学长的 presentation 直接被某大佬无情打断,只见该大佬嘡嘡嘡列出三点理由说明我这个学长做的实验是有问题的,然后毫不留情地把人给轰下台了,让他不要在这儿胡说八道?!我在台下简直看呆了,估计那个学长当时就得去看心理医生。

即使你的 paper 幸运地在顶会发表,你以为对你工作的 judge 就结束了吗?No. 除了正面被怼灌水或者结论不对,最犀利的 judge 莫过于压根儿没人看你的论文。事实上,能被大佬喷说明大佬还花时间看了你的论文,最惨的是你的论文无人问津。这种“礼貌”而无声的 judge,会让你忍不住怀疑自己花了这么大力气到底 accomplish 了什么?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读博就是一个不断被同行前辈 judge 的过程,从你申请开始,到你做的每一项工作,发的每一篇 paper,做的每一次 presentation,再到你毕业以后找工作(尤其是找教职),你获得的绝大多数成就都是同行认可的结果。

如果你有一颗玻璃心,受到批评或冷遇就容易情绪化,那你可能不太适合读博。从同行的judge 中提取出有用的建议,过滤掉无效的情绪发泄,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自信(注意,是自信不是自负),此方为正道。

I need a clear target and immediatefeedback

有谁会不喜欢明确的目标和及时的反馈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家多多少少都喜欢打游戏,因为在游戏里,你的每个操作都能得到最为及时的反馈和奖励:你一个技能放出去,立马就能看到敌人掉血;即使没打中,这也是一种 feedback. 游戏把我们的生物本能拿捏得死死的,对于能给我们 immediatefeedback 的东西,我们就是觉得爽。

但很可惜,读博这件事完全站在了上述的对立面。首先,读博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这个工程却有一个极其模糊的目标:发现一些新的知识并把它写出来。而在发现新知识的漫长过程中,很少会有像样的反馈和成就感。有可能你辛辛苦苦工作了几个月甚至更久,却发现自己当初的 idea 根本不 work。没办法,科研就是这样无法预测。

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个高水平的好导师,你可能会少走很多这样的弯路,但导师难免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不过好的导师不会那么计较成败,而是会一直陪伴你,关注你能力的成长。当然,如果你遇到一个平庸的导师,你很可能不幸成为炮灰,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所以在读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像被困在了一个大雾弥漫的荒原上,没有人告诉你你迈出的每一步是不是离走出去更近,没有地图,没有进度条,只能硬着头皮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折磨,打了再多鸡血的人置身于这种目标模糊又没有反馈的环境中也容易失去动力。

我们太习惯了应试教育所暗示我们的逻辑: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只要努力,就应该得到好的结果。这样的教育背景让我们很难接受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当你拼命工作却发现没有回报甚至是在浪费时间。

很多人认为学习成绩好的人应该去读博,它们确实有关系,但本质上是两码事。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一般会做题,会考试,会写大作业。可大作业和科研项目完全是两个物种。大作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首先,你有一个明确的要达成的目标并且你知道它一定能成。其次,大作业一般都有具体步骤和 checkpoints,这相当于给了你一个进度条。你可别小看了这个进度条的作用,它让你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在项目进度中处于什么位置,离终点还有多远。所以,做大作业和做科研完全是两种心态。这其实是一个直博生从本科过渡到博士最大的挑战。我个人花了两年时间才完全适应。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大作业型”选手,你也许会成为某些导师得意的劳动力,但你永远无法成为受人尊敬的学者。如果这样,读博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I work 9-5 Monday-Friday

如果你这样想,要不还是去考公务员吧?

除非你是神人,正常情况下,每周40个小时对于读博来说是在开玩笑。虽然读博一般不要求你在固定时间去实验室/办公室坐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但是巨大的工作量始终在你面前摆着。想要成为你研究的小领域的世界级专家,你必须在精力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倾其所有。

还是举我上文提到的那个 officemate(印度小哥)的例子,他每天工作16+小时,几乎天亮了才睡觉,然后中午来学校开始工作,周末也一样。有时候晚饭我们会一起出去买个 Subway 回办公室吃,我吃的时候在看NBA,他在看 talk. 我问他说你不累么,不需要休息一下?他说对啊,我代码写累了,看个 talk 休息一下。我当时一口三明治差点喷他脸上。不过后来我其实遇到过不少把看 talk 当成休闲的神人,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种朝九晚五的想法还有一个天真之处,就是认为你能把工作和生活分得清清楚楚。这其实不太可能,起码我做不到。试想,当你有一个 idea 想到一半想不清楚,或是有一个证明死活推不出来,亦或是有一个 bug 没修好导致看不到实验结果,你能到点儿就下班,和朋友开开心心出去浪?这心得多大。

读博不是一种单纯出卖劳动力,下了班就可以完全不想的工作。读博所经营的是你自己的career,如果你自己都觉得无所谓,不去主动承担责任和压力的话,结果应该不会太好。更何况科研永无止境,你永远可以更进一步,所以你几乎没有机会说“我真的做完了”,只有不断向前。

怎么样?你走通了这棵读博决策树了吗?如果你“通关”了,那么恭喜你,至少我觉得你准备好读博了。不过也别高兴得太早,因为这只是一棵我自己画的*不完整*的决策树,还有很多我在写这个 blog 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值得你认真思考。Again, pursuing a Ph.D. is a huge commitment. It never hurts to putsome extra thought into it.

写在最后:

我写这篇 blog 的目的是想告诉正在考虑读博的同学,千万不要低估读博的代价。

我作为高校老师,是多么渴望像你这样优秀的同学加入科研的队伍。但我希望大家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对自己负责任的选择。读博是很辛苦的,也许有一天,当你被这个过程折磨到筋疲力尽甚至绝望的时候,希望你能想起这篇 blog,然后对自己说:I'm not alone.

祖国万万岁
1 楼
写出这样的文章,作者精神崩溃了吧?
M
Maori
2 楼
最近接觸了一个清華研究生畢業的女人,生了一个娃,我説生三胎。她説,生三个都是討債鬼,听到很可怕,大陸的這樣的心態。
木木架子
3 楼
到底谁精神崩溃了呢?
泰傻
4 楼
我在多次与教育工作有关的重要会议上一再强调,即便是博士,如果在结业之前,没有经过二百斤担子十里山路的考试,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身心锻炼,身在前,心在后,所谓又红又专,也是红在前,专在后。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博士,只有习爷才能成为国家与民族的领袖,而大多数的博士都是精神崩溃一事无成的根本所在。
H
Huilianghu5
5 楼
市场经济下,读博确是投资。除了义务教育,其他的都是投资。 没钱投资,或者觉得投进去的后果是不划算,那就不投,早早工作。
P
Panda-2020
6 楼
美国的精英都不是博士学 Steve Jobs 和 Bill Gates 连大学都没有读完。马斯克也不是博士生 连硕士学位也没有
c
charley3
7 楼
中国酿酒厂,街道办都要求博士了,还能咋办?
F
FollowNature
8 楼
写得很诚恳,很真实。读书很简单,但读博不是简单的读书,是做研究,只有有真正的兴趣才能喜欢做。要是仅仅需要一个学历,忍几年也成。只是要知道,做事总有代价
F
FollowNature
9 楼
jobs gates 这些人都是outliers ,没有代表性
i
iloveCCP
10 楼
作者装逼,文中靠别的所谓牛逼的人太高自己;或者智商不高,读博才这么辛苦。我读博轻松得很,美国排名40左右的州大,成天上黄色网站,网上聊天,约会,博士按时毕业,立马找到教职。
n
nzder7
11 楼
此文太長,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讀完。何必說那麼多?洗洗睡吧!
n
nzder7
12 楼
“iloveCCP”, 還是你牛!恐怕是唸文科的吧?或者是專門研究AV的博士?
N
Nightrose_us
13 楼
楼下质疑楼主所说真实性的,估计没和牛人一起工作过。每个领域竞争性不一样但是做到顶尖大学教授还积极发文章的没有懒人,相反都是工作狂。我在专业前十的phd program读过,感觉和作者基本相似。CMU计算机可以算是美国前五,竞争绝对是激烈的
n
nzder7
14 楼
Nightrose也是上黃網就可以畢業的?佩服!
N
Nightrose_us
15 楼
楼下nzder7你看留言要仔细。我说我的经历和本文作者一样,和iloveCCP没有相似性
世事沧桑
16 楼
美国的精英都不是博士学 Steve Jobs 和 Bill Gates 连大学都没有读完。马斯克也不是博士生 连硕士学位也没有。 --------- 天才是不受限制的。读博士的都是平庸之辈。现在高教爆炸,太把博士,教授当回事了。即使在美国人中,除了少数真正投入的值得一点佩服,名校博士毕业十几年后绝大多数平庸,琐碎,无聊。我身边都是这样的人。
老柏树
17 楼
这个小哥写的很好,美国顶级计算机专业(前5)博士生的生活基本如此。下面说的排名40学校已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了,对美国的计算机研究是可有可无的(这是某大牛图灵奖说的,不就不提名字了,当然我大体也算在内(-:)。 我25年前访问硅谷某研究院的大牛A,A说下午斯坦福两个博士生请我去讨论,你去不去?我从未去过斯坦福计算机系,当然答应了。到了斯坦福,系里死一般寂静,我忍不住问秘书:你们研究生哪去了?怎么一个都看不到?秘书说我们的研究生现在大部分应该在睡觉,下午2-3点才陆续开始到,然后一直工作到半夜以后才回家睡觉。 那天下午临走时见到斯坦福的大牛教授Rajeev Motwani,几年后他在自己家后院的游泳池淹死了。
老柏树
18 楼
@世事沧桑: 你看一下得图灵奖的,没有博士学位的极少;其中做理论的,基本全是名校的博士。 Cook, Karp (Harvard) Hopcroft, Tarjan (Stanford) Rivest (Stanford) Shamir (以色列名校) Adelman (Berkeley) 。。。。。 都是公开信息,很容易查的。并不是理论的东西都没用,RSA算法就很有用。
天台坐客
19 楼
举的例子没问题,不过结论太夸张了。计算机教授不懂统计学?当然不是,太像博眼球了。作者不是一个安心做教授的料;)
天台坐客
20 楼
简单的说要做研究或者研究性的工作,必须读博。但是你究竟想做什么和适宜做什么,不能读了博才来想。读博士是为做科研打底子的,不是培训做街道办主任的能力的。
a
anywhere111
21 楼
why mix English with Chinese? from my experience, people do this because their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 but want to show that they can speak English in front of Chinese people...bad bad
h
hombre
22 楼
要做就做习近平那样的博士。
h
hombre
23 楼
我爱中国共产党。 iloveCCP 发表评论于 2022-05-15 04:43:12 作者装逼,文中靠别的所谓牛逼的人太高自己;或者智商不高,读博才这么辛苦。我读博轻松得很,美国排名40左右的州大,成天上黄色网站,网上聊天,约会,博士按时毕业,立马找到教职。
i
iloveCCP
24 楼
hombre: 谷歌一下CCP的意思,多着呢, 比如代表Community College of Philadelphia
G
Gilgen
25 楼
太多人把自己的职业太当回事,成天想透露行业秘密得瑟一下。每个职业都有自身的艰辛。另外,精神病不是由压力引起的,往往是天生并由后天压力诱发的。数理逻辑太强大的人精神疾病和老年痴呆的比例会太些。写作文笔生动形象的人痴呆的可能性少一些。
老柏树
26 楼
不是啥得瑟,知道的真实内情为啥不能说? 前几名的玩命,排名40以后的享受生活(相对而言),谁都没错。
i
iloveCCP
27 楼
作为一个名校计算机博士,作者科学素养太差。 写个计算机代码还要考虑各种情形呢。很多观点太误导人。 “我是计算机专业的,文中的观点和描述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专业”, 但他没提不同档次的学校。即使是计算机专业博士,也是分学校层次的。你觉得清华读博雷,可以去河北工学院读啊。你觉得在CMU当教授类,可以去省委党校党教授啊,待遇还未必差,可以养你到死。 很多人读博,不是为了科研,是为了找个工作养家糊口而已。谁规定了博士毕业就一定搞科研? 谁规定了,只能去名校读博或当教授? 我身边的,混混教授大把的。还有常春藤博士到退休还是讲师的,人家活得照样快乐。 至于论文,99%适用于提职用的(也就是养家糊口的), 99%都是垃圾,不管作者是否来自名校。跟我党党校的八股文没两样。
老李子
28 楼
包子这个清华博士怎么样?
山龙
29 楼
真博士精神崩溃、一事无成,假博士意气风发,带着全党加速前进呢
i
iloveCCP
30 楼
过来人都知道,博士,多读几年书而已,没那么神秘。至于博士“后”, 很多人将其理解为"皇后”的“后”, 给人以至高无上的感觉,其实英文叫postdoc, post者,after也。 博士论文原则上要求创新,但其实大部分就那么回事吧。呵呵。
e
elfie
31 楼
我见过某州大的计算机准博士,天天喝酒,party,飙摩托,一晚上出去约炮两次。还有一位土耳其女士,平时一切不做,请人写毕业论文,照样拿博士头衔毕业。计算机博士难读? 不然。
r
ridicu
32 楼
也要看什么学校。混日子的教授,混文凭的博士大把抓。
东北女人在纽约
33 楼
Gilgen 发表评论于 2022-05-15 06:58:00 …..精神病不是由压力引起的,往往是天生并由后天压力诱发的。数理逻辑太强大的人精神疾病和老年痴呆的比例会太些。写作文笔生动形象的人痴呆的可能性少一些。 —————— +10000很多数理强大的人都有阿斯伯格症状,只是程度轻重不同,当面临无法处理的压力时,易诱发精神方面疾病。
东北女人在纽约
34 楼
数理强大的人要加强人文科学教育,要全面发展。
晶体管发射极
35 楼
写的不错……这确实是个在美读过博士当过教授的人写的
i
iloveCCP
36 楼
你确定他在美国当过教授? ------------------ 晶体管发射极 发表评论于 2022-05-15 09:06:00 写的不错……这确实是个在美读过博士当过教授的人写的
西
西温哥华
37 楼
小学毕业直接读清华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习近平指出:这个清华教授就是瞎扯淡。
爱吃面包的人
38 楼
对于一个能一夜之间冒出50,000个博士的国家 所谓博士就是个笑话 还不如去读技校,学点真本事,否则就是废物。
全球战略
39 楼
作为本人出150+文章(+三本畅销课本)的多年博导(非作者专业),为作者点赞!把这些平时和学生讨论的思路用文字提炼出来和大家分享,本身就是一种贡献!我不同意作者全部观点,但要是审稿,会推荐发表!这里还可以补充一点:可以问学生学成以后你想去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任教?想去研究型大学,多听作者的话,基本没错,准备吃苦。去教学型大学的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名誉,地位,和金钱(收入,基金,咨询等)没研究型大学那样机会多,但教学型大学大部分时间教书育人,也很有成就感,偶尔写些文章,压力不大(有些学校会议论文也算)。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各国(不光是孔子故乡),世人多半尊称你为“教授”或“博士”(无法再高),感觉很不错!同时日子轻松一点,老婆(老公)孩子热炕头,何乐而不为?所以读博士,走学术路,不是“自古华山一条道”,想明白了,挤不进研究型大学,在教学型大学也会悟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很多学生“精神崩溃”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古华山一条道”,去不了研究型大学就等于“一事无成”,学术或人生失败。当然我平时从不和学生如此讨论,深怕他们万一一心攀登科研高峰,被我拖后腿。所以这最好靠学生自己悟出来,但我看我去教学型大学工作的学生基本都自己悟了出来,日子过得都不错!
生意不错
40 楼
姚先生是否高估了姚班的价值? ===================== 简单算笔账,我们姚班的本科毕业生找个年薪五六十万RMB的工作应该是轻轻松松,年薪一两百万的也大有人在。这样五、六年下来,算上升职加薪,怎么也有个大几百万甚至一千万了吧?
i
iloveCCP
41 楼
当教授很可怜可悲(包括我自己)。楼下的教授,出150+文章(+三本畅销课本)和”博导“头衔, 也拿出来显摆,还蛮有成就感的。呵呵。能否把150篇论文列出来看看有多大价值? 只出课本,没有研究专著?还要继续努力!
老柏树
42 楼
没到可怜可悲的程度,理解下面教学型教授的想法,如果教学真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自己也享受教学,没有多大问题。前两天有个学生买了两盒圆珠笔(我上课用doc-cam时用)包好放在我办公室门口表示感谢,虽然就是不到10美元的事,心里还是很好受的。 但偏数学的方向,一般在land-grant公立学校是很难教好让绝大多数学生满意的,因为基本啥学生都收,毕业率很低(我们学校不到60%),有些学生学不好首先就怪教授。所以,我个人并不太享受教这样的学生,所以必须做些研究找点自身价值。 如果在私立的liberal arts学院教书,可能学生质量高,感觉应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