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国才明白,为什么中国父母和孩子都那么累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1月24日 4点22分 PT
  返回列表
89195 阅读
33 评论
西洋参考

关于作者

Jane 浙江人,从事金融行业十余年。2015年举家移居澳大利亚,希望和大家分享在澳洲的生活和育儿体验。

去年,微博博主@还是一碗泡面曝出的一个事情让我难以释怀,心痛不已。

具体事情,是一个留学常春藤读博士的女生在与她的妈妈争执后跳楼自杀。女儿最后留给妈妈的话是:“我是不是永远没有办法让你满意?”妈妈给女儿的答复是:“你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了吗?”于是女儿转身跳下阳台。

只在外人面前炫耀,从不肯当面表扬,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这个事情让我想起最近网上有个很火的视频,是一个女孩子在一个电视节目里吐槽她的妈妈总拿她和一个学霸孩子比较,总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击她,却看不到她的努力。

看视频时,我最难过的是小姑娘的妈妈根本没有觉得自己有问题,哪怕孩子已经声泪俱下喊出了“激将法对我没有用,只会让我很难过”这样的话,这位妈妈依然还在一二三的数落孩子的不足,就像那位常春藤博士的妈妈一样,这位妈妈在女儿的眼泪面前仍然一再指责女儿:“你做的够好了吗?”最后孩子崩溃的放弃了沟通。真是看得胆战心惊,因为我身上好像也有这样的影子。也许很多中国父母身上都有这样的影子。

但这些都是父母的错吗?为什么中国的父母这么在意孩子的排名,总是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然后问出:“你做得够好了吗”这样的话?孩子上学后,当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各种考的排名信息发给家长的时候,当每次测试后班里几个孩子100分几个孩子99分你家孩子才95分这样的信息发给家长的时候,这种环境下父母怎么能不焦虑呢?

家长变得不再重视孩子自身的进步,看不到学习的本质,只把眼光放在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谁会赢上,100分的卷子考99分也要问出那1分为什么丢掉,不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201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不知道考场上的学子面对此题作何感想

特别庆幸我带着孩子来了澳洲,在这里,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也让我学习怎么当一个赞美孩子鼓励孩子的妈妈。

这是孩子前几天单词测试的成绩。

那天接儿子放学,他兴高采烈的告诉我:“妈妈我今天单词测试了。”

作为一个中国妈妈,第一关心的当然是成绩:“是吗?你都做对了吗?”

“没有,50个里我对了40个。”

我马上心里换算了一下,那不是才80分?忍不住问:“是不是单词特别难啊?有没有全对的小朋友?”

儿子回答:“好像有的,你知道吗?我还有个朋友对了49个呢,他们真厉害。”但是他马上把话题转回自己身上:“我对了40个,我很厉害吧。”

我拿过他装作业的文件夹,发现老师很贴心的把卷子夹在了两张作业中间,因为文件夹是透明的,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了,成绩是孩子的隐私。我拿出卷子,看到老师在下面写了“Well done!”,还贴了一个小贴画作为奖励。我还能说什么呢?

“有几个全对啊?”“对40个以上的多吗?”“为什么你才对了40个?”这样的话完全说不出口了。

我当然选择鼓励儿子:“真的很厉害了,你花了时间准备了对不对?”

“是的,我抄了好几遍。”

“很棒,你看努力了就会有收获的,下次多抄几遍一定可以对更多。”

“嗯,老师给了我很多办法呢,写小故事,用彩虹笔抄写,还可以上电脑查字典,我最喜欢上电脑查字典,我喜欢玩电脑。”

感谢老师写给孩子的“Well done!”,感谢老师给了孩子这么多学习的办法,更感谢老师的做法让我把那些愚蠢的话咽回了肚子,这种鼓励让孩子觉得学习单词和测试都是愉快的事情。

这样的方法是一以贯之的。我的孩子不是学霸,而且他很好动所以遵守课堂纪律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情,一开始甚至不能好好坐着完成一项作业。一年级的时候还不明显,到了二年级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好好坐下来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一个学期结束后,孩子拿回来了一张奖状,是奖给班级里进步很大的孩子的,奖状里说,他现在可以努力的去做完一项作业了。

现在三年级了,孩子虽然进步了很多,但是仍然有这个问题。老师和我们沟通后,发现我们知道孩子做的不好后,总是用训斥和惩罚的办法,她很委婉的告诉我们,以她对孩子的了解,这样只会伤害孩子,让孩子放弃努力,她建议改成奖励。

如果孩子今天可以坐下来好好做完一个作业,或者没有严重的破坏课堂纪律,她就给小朋友的联系簿里贴一个星星,攒到一定数量,家长就配合老师给孩子一个说好的小奖励,比如一个play date,额外的游戏时间,去外面吃一顿他喜欢的。

这个办法坚持了半年了,一开始老师要求会比较低一些,但是一周也只能拿到两三颗星,到现在孩子几乎每天都能拿到星星,每次去接孩子,看到孩子仰着脸问老师“yes or no”时期待的眼神,看到老师捧着他的脸笑容满面说“yes”的时候,看到孩子因此欢呼雀跃的去贴星星的时候,我对老师这样有耐心的对待一个孩子充满了感激。

当然也有没有星星的时候,这时候老师一定会认真的告诉孩子为什么没有,但是没有责备,只是鼓励他明天努力。

我记得孩子在国内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会被贴星星,但是是贴在教室的海报上,哪个孩子多哪个孩子少一目了然,于是最后还是变成一种比较和惩罚,做的不够好的孩子甚至会被打击自尊心,像我儿子这样比较敏感的孩子,就选择了逃避这件事情,甚至有点破罐子破摔,因为当他发现他怎么努力都比不上那些“好孩子”的时候,他索性放弃了努力,这样至少可以说“你看不是我做不好,是我根本不想做好啊”,以此挽回面子。

国内幼儿园常见的“红花榜”

而这里老师的办法是给孩子的联系簿里贴,除了老师家长和孩子,没有别人知道这个事情,孩子每天只和自己比,今天做的不好也没有关系,明天仍然可以努力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做的好就会有看得见的赞美,孩子当然愿意改变了。我想这个办法一定不是针对我儿子一个孩子的,也许有别的孩子,也许别的孩子有别的办法,而老师从来没有让孩子之间互相比较,没有让差的孩子和好的孩子比,也没有让差的孩子之间比,她一直努力让孩子把进步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努力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赢。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些理念的落实

即使在竞争中,这里老师也是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总是告诉孩子只要努力做了,就值得骄傲。

有一天孩子带回家一个跑步第五名的小奖牌,他很开心的把奖牌挂到了墙上。遗传了我和先生两个体育渣渣的基因,儿子的运动能力向来不怎么好,这次居然得了奖牌,我当然要赶紧表扬他:“你跑步很厉害啊,得了第五名。”“是啊!”他欢快的回答,自从来了澳洲,孩子经常能在参加的活动里得个小鼓励,我发现孩子变得很自信,你表扬他的事情,他都真心实意的全盘接受。

但是这次的奖牌依然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接着和他聊了聊跑步的事情,没想到,这是体育课上的一个小游戏,儿子组就五个人,而他拿回了第五名的奖牌,也就是说,他跑了最后一名。那一刻我真的有点羞愧,我是因为看到奖牌才表扬孩子,如果一开始就知道只有五个人比赛,对跑了最后一名的孩子我会说些什么呢?而他的老师,那么慷慨的鼓励了一个体育差生,这里的孩子不需要做第一名,不需要做前三名,哪怕你是最后一名,你的努力也会被肯定,这中间的差距真的太大了。

这些鼓励教育,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开心的事情,自己每天变得更好才是值得骄傲的,即使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也可以开开心心的去做,因为不需要和做的很好的别人家的孩子比。也怪不得问儿子最喜欢上什么课时,这个遗传了我和先生两个艺术渣渣基因,完全没有画画天赋的孩子,说最喜欢的是上艺术课。儿子不是学霸,至少现在也看不出哪方面有天赋,但是我可以看到他正在慢慢的愉快的学习,没有被打击而放弃努力,没有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这大概就是很多育儿书里经常说的快乐地长大吧。

戒律暗牧
1 楼
鼓励是重要的,但是要求不能放松,别上了所谓快乐教育的当
C
ColdFire
2 楼
都太走极端了。国外推娃厉害的也是很厉害的。国内攀比太厉害所以有点变质了
s
super65
3 楼
鼓励当然重要,但是一味得放松放松,就彻头彻尾的错误了。
冰糖儿葫芦
4 楼
有些娃,奖励的真的是会找不到边儿!
新手驾到
5 楼
一点都不累的美国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却年复一年的制造一起又一起的校园枪击案
d
douglas98
6 楼
我只能告诉你所谓的美国快乐教育都是在公立学校。。。统治阶级喊出来让你孩子当傻子,你认真了就是全家傻。
k
keepsleeping
7 楼
什么中国父母和外国父母,这些讨论都是扯淡,孩子不努力大概率就不会有好结果。但有一点可以讨论,就是让孩子向自己喜欢方向努力。不过这个要从小引导,让孩子们步入正轨。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电子游戏,但不是所有的孩子将来都能以电子游戏为职业,这个竞技项目对个人素质要求很高。另外也没听说过哪个孩子从小喜欢扫大街的,收垃圾的,但等长大了还不是有人去扫大街了,收垃圾了吗
s
swiftwind
8 楼
只有公立学校这样 想上名校 看看有多少是公立学校出来的
走马读人
9 楼
四年前我的解密還基本比喻作二元一次方程,後來是四元,今天又提高了,假如按看的點,可冒充為八元,幾何級數。 給幾位博士看,簡單的很,都不理解。
柴郡猫
10 楼
放屁
扑灭五毛人人有责
11 楼
如果中国允许枪支 每天都有校园枪击案 你也估计早就被毙了
新手驾到
12 楼
洋太监天天活在对中国的幻想臆测,却无视身边真实的枪击案,够贱
新手驾到
13 楼
拉斯维加斯,五十多具尸体都不能让洋太监清醒
贼喜欢罗汉鱼
14 楼
美国私立跟国内的强度差不多,上公校不花钱当然放羊啦
e
evision
15 楼
我总觉得人们对于快乐教育有误解。别的国家不知道,美国的书比国内的统一课本有意思多了。。。。
m
mmjsh
16 楼
芙蓉姐姐好!
星辰之处
17 楼
私立学校必须用这种方法来拉拢学生. 但不知道私立学校毕业的学生是不是比公立的好许多呢?(当然我不是反私立学校的LOL)
辛博佳
18 楼
英语不好,非名校毕业,就等着被淘汰吧
K
Kenruru
19 楼
当你把明天的赌注压在孩子身上,那你已经输了。生活不是目的,生活是一个过程。可惜大部分国人不明白,也根本不可能理解。
网络毛毛虫
20 楼
西方的快乐教育,就是固化阶层流动的很大原因,看看上层的人,学习压力不比国内小,中产的上不起私立的,也要去个好的学区买房,别被蒙蔽了啊。
b
bearxiong
21 楼
在西方国家所有的外来移民中,甚至包括非洲的移民,他们的二代、三代。。都对自己的原始国,自己父母祖先的民族种族,文化等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敬仰,根本不用上一代去刻意的教育教导,因为这从来就不是问题。 只有中国移民的后代,大多都对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抱有一种复杂的,千丝万缕的羞耻感,甚至是敌意。。。有意无意的同国内的事物、文化,国内的人保持距离。。即使有些家长刻意的去教导、纠正也徒劳无用。 比如,你在一个正式的介绍场合,介绍一个美籍法国人,如果只说他(或她)是美国人,没提“法裔”,这对他(或她)是极大的侮辱,不愉快;相反,如果这样介绍一个中国人,那他(或她)不仅会不以为然,而且还会偷偷的高兴呐 。。。
走马读人
22 楼
-- 溝字十幾個英語詞,奧秘揭開。比起英語的明確--字母暗示意義,溝字過於含混,好處是形象,把這些詞勾連加比較。 這真是粉碎舊框框,大快人心事。不過比抓幾個人要慢多了,可以說要抓的是全世界的"淫"民,將成眾矢之的的。
k
keepsleeping
23 楼
你个傻逼真会有感而发呀,把自己描述的十分准确
D
Davidocean
24 楼
才上三年级,真的没有资格总结所谓的经验,相信他们也会改变思路的
s
sbbaruntse
25 楼
你就是只贱畜!
南方兔儿爷
26 楼
鸵鸟把头埋进沙子不代表自己就厉害了。不跟人比就没压力,是什么操蛋理论。中国压力大是人口多穷,祖上吸鸦片斗蛐蛐儿看戏的时候人家在工业革命妇女平权种族斗争,所以浪费的时光就靠后辈来填,原子弹登月互联网手机有哪样是中国人发明的?澳洲人可以轻松因为出自英国的系统,美国的阵营,有丰富的资源,人口稀少。不代表澳洲的孩子就可以摸鱼,那下一个二十年,受苦的就是现在玩儿沙子的。
a
azkaban
27 楼
笑死了,还看看上层的人,你看过几个上层的人? 这边是有玩命学的,但多少是父母推的,压力有多大就不好说了。跟国内比,理工类的对大学没那么挑剔,毕业后资源分配差别也没那么悬殊。对平均水平的人来说,压力并不大。压力大的是过高估计自己智商的那群。
秦汉唐
28 楼
澳洲的快乐教育就是给你这种人傻、白、痴的人洗脑用。看看澳洲真正的一流私立学校的教育,那里没有什么快乐教育之说,排名、成绩、艺术、体育和文化教育都是非常严苛且近乎疯狂。你的孩子将来就是给他们垫脚用的。同时他们还比你的孩子有钱。你傻乐什么!
O
Onslaught
29 楼
因为共匪的垃圾制度
看热闹啦
30 楼
你是东北哪个屯的?你有孩子在澳洲私校上学吗?白痴加土鳖一个
s
sharpman
31 楼
傻逼文章不用看。在中国捞足了钱,去外国享受。
n
neophoenix
32 楼
现学现卖的北野武的原话 作为父亲,应该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父亲也不应该畏惧被自己的孩子憎恨。 但同样还要另一个和风细雨的角色,不知是不是单亲家庭
c
charlie19eyes
33 楼
你这是完全扯淡吧 首先任何在美国出生并且生活的人都是会认同他们是美国人 而且我没觉得这些华人孩子因为自己是中国血统或者中国文化而自卑 我周围的中国孩子都去中文学校学习 如果美国2,3代之后的白人你再问人家什么裔那些美国人会觉得你很奇怪 人家只会说我曾祖父是哪里移民的 但是他们自己对那些欧洲国家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了
I
Insectcide
34 楼
自己茶壶煮饺子讲不明白还怪别人听不明白…不知道你一天天神神叨叨的讲些啥
f
fontfess
35 楼
: 信不信如果中国有枪 校园枪击案被美国多了去了。
新手驾到
36 楼
洋太监天天活在对中国的幻想臆测,却无视身边真实的枪击案,够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