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心梗、肺栓塞……这些“要命”疾病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凶手——血栓,它像路障一样,会阻塞血液顺畅流通,堵住生命的要道。
受访专家
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俊峰
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缺血、缺氧,甚至引发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从来源看,血栓可分为动脉和静脉两种,临床中最易堵在心脏、脑部和下肢这三处。
心脏
心脏血栓常发生在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血流流速缓慢,会导致大量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沉积在血管内壁,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引发血栓形成。
当凝固的血块堵住血管,组织器官没有血液供应,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脑部
脑部血栓可导致急性脑梗死。其中有种急性脑栓塞,栓子常来源于房颤患者左心房,脱落后易堵塞脑血管,我国房颤患者脑栓塞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的5~17倍。
心脏和脑部的血栓都属于动脉血栓,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血栓形成多与超重、少动、熬夜、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相关。
下肢
堵在此处的血栓主要来自静脉,一般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1/10000~1/1000。它常经下腔静脉到达肺动脉,往往是急性肺栓塞的罪魁祸首。
静脉血流相对缓慢,长时间卧床、缺乏运动等易使血液积聚在静脉内,形成血栓。骨折、手术、恶性肿瘤等可致血小板聚集增加,也易促进血栓形成。
血栓“堵路”时,身体这样提醒你
血栓性疾病大多发病突然且危重,但血栓在慢慢堵塞血管的过程中,会向人们发出预警信号。
胸痛、胸闷
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左侧或双侧手臂疼痛,并伴有濒死感,提示可能是血栓阻塞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如果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后站起活动时,突然感觉胸闷气短,甚至一下子晕倒,要警惕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堵塞了肺动脉。
单侧手臂或腿不听使唤
出现无法说话、单侧手臂或腿不听使唤、视觉和感觉功能障碍,提示可能是血栓堵塞了颅内血管或颈动脉,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引起了大脑功能障碍。
单侧下肢水肿
这种情况易发生在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脱水等患者身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
如果发现两只脚或两条腿水肿的程度不一致,或一侧不肿另一侧肿,往往是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表现。
间歇性跛行
若下肢血管缺血,人在行走时可能腿疼,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现,医学术语称为“间歇性跛行”。
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便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要格外重视。
类似惊恐发作
如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类似惊恐发作等表现,提示可能是血栓堵塞在了肺动脉,导致肺循环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加,进而产生胸痛、心悸、焦虑、惊恐、肺水肿、咯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甚至猝死。
做好5件事,不被“栓”住
要想保护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日常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合理饮食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尤其是苹果、海带、玉米、茄子、西红柿、大蒜、茶叶、洋葱等利于保护血管的食物。
少吃腌制类、烧烤类、油炸类食品,清淡饮食,远离“重口味”。
坚持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规律、适量、循序渐进地进行。一般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每次约30~50分钟,每周3~5次即可。
同时避免久坐,工作、学习间隙,每隔1小时就起身走一走,伸个懒腰,经常动动踝关节,如绷脚尖、翘脚趾等,促进血液回流。
规律睡眠
除了确保每天有7~9小时睡眠时间,还要保持睡眠规律。
一项美国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分析提示,睡眠不规律,尤其每晚睡眠时长不规律(一周内睡眠时长变化超2小时),会显著增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少碰烟酒
烟酒是血管的克星,吸烟是缺血事件、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会随戒烟时间延长而降低。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定期体检
若有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时做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控制血脂、血糖、血压,定期做心脑血管疾病检查;如果需要,遵医嘱用药。
如怀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等,建议前往医院急诊、胸痛和卒中绿色通道,以尽快就医。▲
脑梗、心梗、肺栓塞……这些“要命”疾病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凶手——血栓,它像路障一样,会阻塞血液顺畅流通,堵住生命的要道。
受访专家
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俊峰
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缺血、缺氧,甚至引发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从来源看,血栓可分为动脉和静脉两种,临床中最易堵在心脏、脑部和下肢这三处。
心脏
心脏血栓常发生在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血流流速缓慢,会导致大量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沉积在血管内壁,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引发血栓形成。
当凝固的血块堵住血管,组织器官没有血液供应,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脑部
脑部血栓可导致急性脑梗死。其中有种急性脑栓塞,栓子常来源于房颤患者左心房,脱落后易堵塞脑血管,我国房颤患者脑栓塞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的5~17倍。
心脏和脑部的血栓都属于动脉血栓,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血栓形成多与超重、少动、熬夜、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相关。
下肢
堵在此处的血栓主要来自静脉,一般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1/10000~1/1000。它常经下腔静脉到达肺动脉,往往是急性肺栓塞的罪魁祸首。
静脉血流相对缓慢,长时间卧床、缺乏运动等易使血液积聚在静脉内,形成血栓。骨折、手术、恶性肿瘤等可致血小板聚集增加,也易促进血栓形成。
血栓“堵路”时,身体这样提醒你
血栓性疾病大多发病突然且危重,但血栓在慢慢堵塞血管的过程中,会向人们发出预警信号。
胸痛、胸闷
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左侧或双侧手臂疼痛,并伴有濒死感,提示可能是血栓阻塞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如果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后站起活动时,突然感觉胸闷气短,甚至一下子晕倒,要警惕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堵塞了肺动脉。
单侧手臂或腿不听使唤
出现无法说话、单侧手臂或腿不听使唤、视觉和感觉功能障碍,提示可能是血栓堵塞了颅内血管或颈动脉,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引起了大脑功能障碍。
单侧下肢水肿
这种情况易发生在长期卧床、久坐不动、脱水等患者身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
如果发现两只脚或两条腿水肿的程度不一致,或一侧不肿另一侧肿,往往是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表现。
间歇性跛行
若下肢血管缺血,人在行走时可能腿疼,休息后可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现,医学术语称为“间歇性跛行”。
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便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病变的可能性更高,要格外重视。
类似惊恐发作
如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类似惊恐发作等表现,提示可能是血栓堵塞在了肺动脉,导致肺循环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加,进而产生胸痛、心悸、焦虑、惊恐、肺水肿、咯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甚至猝死。
做好5件事,不被“栓”住
要想保护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日常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合理饮食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尤其是苹果、海带、玉米、茄子、西红柿、大蒜、茶叶、洋葱等利于保护血管的食物。
少吃腌制类、烧烤类、油炸类食品,清淡饮食,远离“重口味”。
坚持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规律、适量、循序渐进地进行。一般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每次约30~50分钟,每周3~5次即可。
同时避免久坐,工作、学习间隙,每隔1小时就起身走一走,伸个懒腰,经常动动踝关节,如绷脚尖、翘脚趾等,促进血液回流。
规律睡眠
除了确保每天有7~9小时睡眠时间,还要保持睡眠规律。
一项美国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分析提示,睡眠不规律,尤其每晚睡眠时长不规律(一周内睡眠时长变化超2小时),会显著增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少碰烟酒
烟酒是血管的克星,吸烟是缺血事件、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会随戒烟时间延长而降低。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定期体检
若有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时做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控制血脂、血糖、血压,定期做心脑血管疾病检查;如果需要,遵医嘱用药。
如怀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等,建议前往医院急诊、胸痛和卒中绿色通道,以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