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要改印度国名为“巴拉特”或把印度带入内战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9月6日 13点3分 PT
  返回列表
72027 阅读
33 评论
微观系列/大伊万频道

莫迪的赌注:印度改国名为“巴拉特”,可能把印度带入内战

今年G20将在印度召开,在印度发给各国的G20邀请函里,却藏着另一个猫腻。

邀请函里居然写着“巴拉特”(Bharat)总统,而非“印度”总统

“印度”这个国名不存在了,改成了“巴拉特”,也叫做“婆罗多”

巴拉特“Bharat”这个词是梵语,意思是“寻找光明之人”,最早出现在古印度史诗《摩可婆罗多》里

好好的“印度”叫了那么多年,为什么突然改名字了呢?

这背后是随着印度国力崛起,而不断在沸腾的印度民族主义作祟。

任何一个国家一旦国力由弱转强,就会不由自主的变得飘飘然起来,然后就会出现激昂的民族主义复兴

印度现在的执政党,也就是莫迪的那个党“印度人民党”(BJP)是一个充满着浓重“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的政党

印度人民党的内部文件,早就把“印度”这个国名替换成了“巴拉特”

因为在他们看来“印度”(INDIA)这个国名带有屈辱的意味,因为它是由英国殖民者引入的,是奴隶制的象征

印度曾被英国殖民200年,1947年才独立,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一叫起“印度”就会联想到曾是英国的殖民地。

而如果改名叫“巴拉特”,那大家就不容易联想到那段殖民史,想到的就是一个更古老文明的国家

讲到底这是自卑心态和民族主义作祟,但在这背后则是一个更为激进化的意识形态的展现。

印度著名网红名嘴则在网上说:“巴拉特共和国,我们的文明正在勇敢的迈向‘阿姆里特卡尔’,对此我感到高兴和自豪”

“阿姆里特卡尔”,是印度占星学里的词,意思是“打开永恒快乐之门的重要时刻”

翻成大白话就是:“巴拉特共和国啊,我们的文明正勇敢的迈向永恒快乐之门,我为此感到高兴与自豪。”

这鼓吹的还是“印度教”那一套,呼吁印度人支持莫迪的政党,信莫迪政党,印度就将迈向永恒的快乐之门。

莫迪和其政党,试图将政党与宗教深度捆绑,进一步贴近“神权政治”,通过人、党、神的三者结合,赋予莫迪更大的权力。

而在印度人看来,今年“迈向永恒快乐之门”似乎从三件事上得以映照,这三件可以说是代表国力蒸蒸日上的大事:

第一,印度GDP超越英国,升到世界第五

第二,印度登月

第三,印度举办G20

莫迪说这一桩桩祥瑞的大事,都预示着印度迈向未来的快乐之门已经打开,印度已经崛起。

而为了配合印度崛起,不让不和谐的东西破坏了印度的崛起荣光,莫迪正大举消灭两样东西

一样是耻辱的历史,一样是其他信仰

上面提到通过美化和改名等方式,来淡化印度屈辱史的印象,比如城市改名,国家改名等。

而消灭其他信仰,则做的更为激烈。

印度内部信仰,以印度教占绝对多数

印度80%人口信印度教,15%信伊斯兰教,但由于印度总人口超过14亿,所以就算只有15%的穆斯林,那穆斯林人数也超过2亿

如果再加上其他少数宗教,那么印度整体少数宗教人数,会接近3亿。

这是一场3亿对11亿的“内部宗教战争”。

在莫迪这类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眼中,印度是属于印度教的印度,而不是其他什么宗教的印度

所以消灭其他信仰对于印度的玷污,还印度一片纯净始终是莫迪及其印度人民党在走的方向。

莫迪对于印度穆斯林的“清洗”从来不是什么新闻,在他还在地方上当“省长”的时候就因为迫害穆斯林在国际上出了名,还被美国禁止入境

等莫迪当上总理后,变本加厉进行国内“清洗”,炒作印度教民族主义,修改法律通过“排穆斯林”公民法,进一步压缩国内穆斯林势力。

印度这《新法》直接剥夺了国内上千万穆斯林的公民身份,这些穆斯林不被承认是印度人,也不享有任何国民权力

将穆斯林清除出印度,这直接引爆了穆斯林的愤怒

但在另一边,莫迪每次对于穆斯林的打压,都受到印度教徒一片叫好,他的支持度也噌噌噌往上升

而把“印度”这国名改成“巴拉特(Bharat)”,也进一步预示着“巴拉特”是属于印度教徒的国家,而非其他什么宗教

改名、消灭屈辱史,清洗其他宗教,这些是好事吗?

骄傲、自大、封闭,是一个国家“由盛转衰”的弊病,更何况印度还没多强盛,就已经开始玩起“骄傲、自大和封闭了”。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针对莫迪改国名、清洗宗教等种种民族主义行径就犀利指出:《印度,难以成为一个强国》

文章指出:“莫迪将在9月9号G20峰会上,向世界各国隆重介绍成功的印度模式和发展经验,作为其他国家发展的借鉴模板。”

印度是要多飘,才敢向世界推出“印度模式”呢?有哪个国家真会借鉴印度模式呢?

就在G20要召开的这两天,印度东北的“曼尼普尔邦”正发生严重的内部冲突,俨然就是要来一个小内战的架势。

这是一个邦内两种信仰的冲突,暴徒焚烧200多个异教徒村庄,炸毁350多座“异教徒”的朝圣场所,造成上千人死亡,近十万人无家可归

如此严重的宗教冲突,莫迪的表现是什么呢?

是“轻轻拿起,轻轻放下”。

莫迪调动军队去维持该地区秩序,但由于军人也大多是印度教徒,他们对于印度教徒犯下的宗教暴行也视而不见。

莫迪的纵容,是造成印度教徒敢去清洗其他宗教,不管是穆斯林也好,基督徒也好的主要原因。

而在过去,这种受到政府认可的“宗教清洗”行动,一定会受到西方的全面谴责和制裁

十几年前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煽动清洗穆斯林冲突,美国就立刻制裁莫迪

今天的情形更甚当年,可西方却没任何反应,只因为现在的印度是美国要拉拢来对付中国的“朋友”。

在莫迪从省长到总理的这几十年路上,印度教民族主义积累了比过去更强大的力量。

莫迪煽动的信徒们变得更暴力,眼里更容不得沙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从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变成了“印度教至上主义者”

就像美国有白人至上主义者一样,印度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印度教至上主义者。

这些至上主义者,不光要摧毁其他宗教场所,更要肉体消灭其他信仰人士。

从更长远看,印度人民党是要建立一个由印度教徒控制一切的印度。

内部的宗教清洗,引发暴力和内战,进而引发大规模骚乱,阻碍地方发展,引起投资者惧怕,损害经济。

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依靠印度教民族主义莫迪可以增加其支持度和统治力

但同时民族主义“煽动容易平息难”,这股风一旦吹起来了就会快速蔓延和激进化,由民族主义变成民粹主义,由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变成印度教至上主义者

印度还有近三亿的其他信仰人口,对这些人的不断压迫和消灭,无疑是在给未来印度内战埋下一个又一个火种

更别忘了印度周边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穆斯林大国,印度内部一旦发生宗教内战,那巴基斯坦又怎么会对穆斯林兄弟袖手旁观呢?

不断煽动民族主义,纵容内部冲突,是印度未来可能爆发内战的最大隐忧,也是印度难以成为一个真正强国的内部原因

莫迪搞了个大新闻!印度将更改国名为“巴拉特”,网友炸锅了:中国会答应跟着改吗?

昨天晚上,大伊万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一则相当炸裂的消息。根据环球网援引多家印度媒体的报道,印度总理莫迪老仙这几天正在寻摸着,要给印度改名儿了。据称,莫迪老仙准备在9月18日到22日举行的印度议会特别会议上提出一项动议,动议的主要内容是将印度的国名从“India”更名为“Bharat”(“巴拉特”)。

消息一出,外界一片哗然,不少印度邦行政长官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坚决响应莫迪老仙的号召,对印度国名更名一事表示支持。甚至在即将开幕的G20峰会上,印度总统向各国领导人发出的晚宴邀请函,已经堂而皇之地写上了“The President of Bharat”。看来,莫迪老仙这次不给印度改名成功是不会罢休了。

那么,好端端的“印度”怎么就变成了“巴拉特”(“婆罗多”),莫迪“老仙”这又是唱的哪出啊非要给印度改名,他改名的话我们能不能认?要不要把目前所有的地图和官方文件,以及出版的书籍中涉及“印度”的部分变成“巴拉特”?以后咱们再谈到中印关系的时候,是不是要改成“中巴关系”,或者“中婆关系”呢?

古印度称呼的来源大伊万倒是认真地查了一下资料(毕竟咱之前也没认真研究过印度古国名的由来),古印度地方的称呼有两个源流,两个源流都是从古梵语中传出来的:

其一是“Sindhu”(सिन्धु)。在古印度中,“Sindhu”往往被作为印度河的代称,作为上游的旁遮普和下游的信德地区的代称。但是,这个语言在演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歧义:首先是古代波斯雅利安人对于印度河流域的入侵,在波斯帝国入侵印度之后,由于古波斯语和古梵语在发音方面存在差异,被先后讹变为古波斯语“Hindu”(拉丁转写)、古希腊语“Ἰνδός”,然后拉丁化为“indu”。到了这一步,“indu”的发音已经很像我们现在说到的“印度”了。

随后这个词汇进入了古英语文献,首先被定名为“Indie”,然后又被现代英语确定为“India”。英国殖民者进入印度后,采用了“India”这个名字作为印度地区的代称,这也成为了现代印度的名称和印度共和国的名称。自此,在经过了印度本土、雅利安入侵者、希腊人、罗马人、古欧洲人这么一连串的转写之后,“印度”最后被定名为“India”。

其二则就是“Bharat”(भरत)了。在古印度梵语中,“Bharat”则是被作为印度恒河流域的代称,但与此同时,它也被用来代称古印度著名史诗《摩柯婆罗多》中的古印度传奇国王婆罗多。在《摩柯婆罗多》中,婆罗多经过艰苦的战斗,最终统一了整个古印度,成为古印度的“宇宙之王”,故后来“婆罗多”(भरत)也同时成为北部印度的代称。

而除了“सिन्धु”和“भरत”,古代印度在莫卧儿帝国时期,还有第三个称呼“Hindūstān”。这是杂糅了波斯语中的“Hindu”,加上了“地方”的“Stan”之后的代称,相比古印度的前面两个称呼,这个称呼很明显不够有名。尽管在英国殖民者进入印度之后,将“Hindustan”和“India”并列使用,依然影响不大。

印度改国名的动机因此在弄清楚了古印度的三个(其实主要就是两个)梵语称呼之后,印度为何要把自己的名称从“India”改为“Bharat(भरत)”,也就不言自明了。大伊万认为三个因素:

首要的因·素,从词语源流来说,“India”这个词殖民气息和词汇入侵意味太重。按照我们上面的科普,从“Sindhu(सिन्धु)”到“India”,雅利安入侵者涂过一笔,亚历山大大帝改过一次,然后最关键的,这名字最终是大英帝国确定下来的,几乎全部都是殖民者起的名字。而作为对比的是,“Bharat(भरत)”本土化气息浓厚,从来没有被殖民者染指,因此对于一个要做到独立自强、彻底抛弃和割裂殖民传统的印度来说,“India”就是一个必须要放弃的称呼;

其次的因素,从指代本位来说,“Sindhu(सिन्धु)”主要指的是印度河流域,尤其是上游的旁遮普和下游的信德,而这两块地方,目前全都不在印度境内,而是在巴基斯坦境内。说来也十分离谱,印度河不在印度境内而是在巴基斯坦境内,可想而知一个作为本国象征的词语居然在国外,这事儿有多离谱。而相比之下,“Bharat(भरत)”指的是古恒河流域,目前为止恒河依然是印度教中的圣河,而且几乎都在印度境内,贯穿了整个印度北部地区,将印度指代为“Bharat(भरत)”,更有利于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的建构;

第三个因素,从《摩柯婆罗多》的叙述来看,“Bharat(भरत)”作为印度史诗中最强大的古印度国王,是他最先完成了北部印度的统一。而这种历史上北部印度的统一,“Bharat”(भरत)加冕为宇宙之王,暗合了当下印度追求大国崛起——在南亚次大陆确立自身区域霸权的战略诉求,属实是在用历史的影子来暗合现实的环境了。

因此从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来说,为何印度现在会把自己的国名从“India”改为“Bharat”,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大伊万的观点,印度这次要把自己的国名改了,不是莫迪总理一时突发奇想搞出来的,而是真的有历史支撑,也是有现实需要的一次改名。

而且从印度宪法的角度来说,印度宪法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条开宗明义:“India,that is Bharat,Shall be a Union of States”——印度就是巴拉特(婆罗多)。现在莫迪要给印度改名儿,估计就是把这句话给改一改,“Bharat Shall be a Union of States”就够了。

接下来,无非是印度政府的公文要改,各种地图、标牌都要改改。当然对印度来说,由于这两个名字本来都是交替使用的,因此大概率无所谓,没有迅速更换的必要。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估计印度的更名会持续很多年才会更换完毕。实际上从反殖民主义的角度来说,大伊万个人是赞同印度抛弃有大英帝国殖民色彩的名字的。

中国用不用跟着改名?那既然印度现在卯足了劲儿要给自己改名,咱们要不要也同样在地图上,政府公文上,涉及印度的著作上,全部把印度的称呼给改了,以后就没有印度这个国家,咱们一概称其为“巴拉特”或者“婆罗多”呢?大伊万认为不好说,同样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改名是需要成本的。毕竟,所有的政府公文要更换,涉及到的地图、标识牌、路标路牌、数据库电子标签等全部都要更改,这些都是成本。按照咱们国内的情况来看,一个地级市想要改名,都要花个十来亿,那你想涉及到印度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改名,我们如果也跟在印度后面走的话,那得花多少钱?估计一百亿人民币都根本打不住。

而这些钱印度又不可能给我们出,得我们自己出,那谁有这个动力去跟着印度的步伐改名?印度改个名字我们就要花一百亿,那印度明天再改一个名字我们又要花一百亿……这下印度找到了消耗我们财政资金的门道了,一年改上几百次国名,我们的财政就啥也别干了全跟着印度改名玩儿了。因此,在改名存在成本的情况下,我们是不可能印度说啥我们就跟着做的。

事实上,这种其它国家改名,或者要求我们跟着改名的事情,大伊万印象里,到现在也只出现在韩国首都汉城改首尔上,而且是仅此一次。后来比如美国对于我们翻译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不满意、要求我们翻译成欧巴马;白俄罗斯认为我们翻译的名字过于俄罗斯化,要求我们改译白罗斯……我们都没有买账,印度大概率也是未能免俗滴。

另一个方面,印度这个词汇,对于我们来讲,可不是从大英帝国的“India”里边转译过来的。早在公元前129年,张骞出使西域,抵达中亚七河流域的大夏、也就是巴克特里亚之后,他在当地已经听说了“Sindhu”(सिन्धु)这个国家的存在。最奇怪的是,这个叫做“Sindhu”的国家居然在做转口贸易,向巴克特里亚贩售四川地区的布匹和竹制品。

这是最早证明茶马古道存在的证据,该国被张骞汇报为“身毒”,相关信息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中。后来由于这名字听着实在不好听,到《后汉书》中又被转写为“天竺”,这也是印度被我们称为“天竺”的由来。一直到唐帝国时期,玄奘前往南亚次大陆求佛经,在他回国后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明确指出,“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今从正音,宜云印度”。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国名翻译的表述

也就是说,我们称呼的“印度”,和雅利安人、亚历山大大帝、英国殖民者都没有关系,而是玄奘在印度最为辉煌的戒日王时期,在印度听到的“正音”,最后被翻译为“印度”。因此,“印度”这个国名对于我们来说,是玄奘法师确定的名字,其历史源流,甚至和印度自己的“婆罗多”不相上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更不可能跟着印度改名了。最新消息:巴基斯坦也要改名?印巴冲突还叫印巴冲突?还是他俩,但是互换了ID……

马三立
1 楼
爱叫嘛叫嘛,我们叫他阿三
m
mike3
2 楼
中国的英文名China也要改一改,大家看改成Xina 如何? [2评]
古墨
3 楼
你也改下,叫二狗子如何?
B
Brigade
4 楼
莫地自己看上去就是蒙,突厥,阿拉伯,印的混血产物。所以印度国改成蚆喇特国挺好。把印度名字还给印度河所在地巴基斯坦。
y
yuanfangzhi
5 楼
我还真觉得中国要改,因为英文里“Chinese”的后缀“nese”其实是略带贬义的,在英语中“Chinese,Japanese,Vietnamese”都语带轻蔑,而欧洲语系国家没有一个是以“nese”做结尾的。
雁过留言机
6 楼
印度也模仿隔壁的二货邻居搞伟大复兴?
土豆四十斤
7 楼
我们改大汉
d
doublekill
8 楼
小巴变印度,印度变老巴
g
greentee
9 楼
没文化就不要发帖子。那个不叫“巴拉特”,那个是“婆罗多”。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婆罗多是印度神话中国王与仙女的长子。 婆罗多长大后成为转轮王,后代被称为婆罗多族。 印度诸语言又名印度为Bharatavat-sa,意思是婆罗多子孙之国或婆罗多族之国。 用婆罗多称呼印度,类似于用炎黄称呼中国,因为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 翻译成“巴拉特”就贻笑大方了。因为婆罗多是自古就有的中文翻译。这就像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把Chiang Kai-shek(蒋介石)翻译成常凯申一样,天大的笑话。
a
anywho
10 楼
改任何名字都會改變不了己吞併錫金的阿三強盜、想侵略擴張控制尼泊爾、不丹等鄰國的野心、 流氓耍賴、不守信用隨意改規則掠奪外資公司的賊德性! 更改變不了自以為是、狂妄自大的本性還有髒亂差、官僚腐敗、Caste system, 愚弄低級種姓制度、警察對穆斯林暴力執法、強奸盛行、治安問題⋯等々、 更無耻的是自吹是全球最大民煮國、 與撒謊欺騙偷竊蛆一樣、 霉體隨意造謠抹黑、 欺騙愚弄民眾!
闲人遛狗
11 楼
阿三解体前兆, 改名本身充分证明:印度 本来就是一个东拼西凑出来的国家,按照语言使用都至少要分裂成10 几个小国,南亚最大国家将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其他的都和不丹一样大就对了…
网颜
12 楼
国家发展的好就怕内部折腾,印度的领导人恐怕把印度带入歧途
g
greentee
13 楼
因为在他们看来“印度”(INDIA)这个国名带有屈辱的意味,因为它是由英国殖民者引入的,是奴隶制的象征。 --------------- 这个理解也是莫名其妙。“印度”一词是公元前6百年波斯语第一次称呼这片土地。早在中国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大宛列传》里面就提到“身毒”,后来唐僧把“身毒”,“贤豆”,“兴都”等相近语音统一翻译为“印度”。 今天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交界处的山脉还是叫“兴都库什山”。英国殖民是殖民,但“印度”India一词并无任何贬义。这个名字公元前6百年就有了,哪来的什么英国殖民者? 民族主义玩过头了就是纳粹,害人又害己。
拍郎巴豆妖
14 楼
吃饱撑着,改啥名字都还是那鸟样。何况改国名的金钱成本有多高,难道国内驻外所有牌匾都只用笔把印度划掉下面手写个新国名上去??
闲人遛狗
15 楼
改国名 是阿三自己的事儿, 中国保持外交一贯性,一如既往叫它“阿三”…
给大爷笑一个
16 楼
穆迪对阿三的丰功伟绩,当得起称帝了,这是那块土地上最神奇的神灵,赶紧追随吧,三哥!
z
zwwdplay
17 楼
从内部改,才是真正的改革,比如去除种姓制度,统一有效语言,解除旧的土邦制度。 从外部改,就是吹些虚的,政客谋取“政绩”的“卖点,比如为去殖民化而改名,利用印度边境制造外部冲突,制造反华情绪和宣扬狭隘的民族主义。
一分为二好
18 楼
有人口基数,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极强的宗教势力,与中国有领土争端,有无可避免的地缘政治矛盾。长远来看,印度会是中国的最大问题。只不过目前中国和西方近乎决裂的情况下,为避免四面处敌,中国在对印度的关系上软弱无力,只能不断让步。 - 俄罗斯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二大问题国,但其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相对于印度是个次要的问题。日本作为一个单独的国家,对中国的威胁要排在第三的位置了,但考虑其在西方战略势力范围的作用,不好评估。 - 没能维持与西方国家斗而不破的局面,是中国这十年政治经济上的一大败笔。六四之后如此艰难的时期,也没破关的局面现在破了,是真正的失败!
p
potatohead
19 楼
“任何一个国家一旦国力由弱转强,就会不由自主的变得飘飘然起来,然后就会出现激昂的民族主义复兴” - 胡说!中国就没有
z
zimao
20 楼
印度十几亿人要是变成穆斯林,中国就被绿教包围了,还是印度教吧
欢喜*佛
21 楼
妈的自媒体无知,印度宪法第一条1. Name and territory of the Union.—(1) India, that is Bharat, shall be a Union of States.
一分为二好
22 楼
西方有人解释英语中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人被后缀 -ese, 是因为葡萄牙最先进入亚洲,英语里借用了Portuguese的用法。但也有Indonesian。美洲主要是借用了西班牙的用法,后缀-an,甚至葡语系的巴西人也被称为Brazilian.
南方兔儿爷
23 楼
他们家的事,叫什么都行。
t
tdm
24 楼
挺好的。中国也不会自称支那呀。
春风吹
25 楼
金三表示有点乱、自己是哪个国家的杂种呢?
A
A81
26 楼
中文再改为"身毒"。
胖胖乖
27 楼
印度也玻璃心了?
j
jxxy1234
28 楼
你这问题好奇怪 金三本来就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哪里来的杂种 和印度改名有什么关系?
哈哈傻了吧
29 楼
dutchkiller 你个婊子养的大骚逼。我日死你全家女性。你们全家都是卖逼的。
无视生非
30 楼
金三儿爹改名了,恭喜啊
d
dutchkiller
31 楼
: 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