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正儿八经的全日制211研究生,今天跟一百多号人竞争一个销售岗,还被刷下来了......”
去年9月份秋招正式开始后,一个ID名为“严肃的虾米”的23届研究毕业生,发布了他在B站上的第一条视频——《我,上海211研究生,毕业后想干个销售都不行?》,吐槽了自己在面试中被惨虐的经历。
“原以为这里面一半都是水军,却没想到一个比一个牛逼和离奇,这个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本科毕业,硕士又去了XXX深造,那个去世界500强多少家实习,获得了某大佬的肯定......属实没想到,这么多大佬在跟我抢一个销售岗。”
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惨状,在这条短短两分钟的视频里可见一斑。
当时还是B站新人的“虾米”,在这条视频发布后却“一炮而红”,短时间内获得了30多万浏览量和评论区1000多条共鸣式留言。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接连发布了数条视频,持续讲述了他长达半年的艰难求职经历。
因为在求职期间接连遭受打击,他不得不把求职目标从1万员工规模以上的大厂,降到几千人的中等规模企业,再降到只有几百人的小企业,但依然收获寥寥。
期间有好几次都差点接到offer,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眼睁睁地和这些机会失之交臂。
有的是因为两轮面试后最后的机器测试没有通过;有的是因为终面机会不知为何被HR撤回;最为遗憾的一个是在入职前一刻,临门一脚就要签三方的时候,对方HR告知他offer审核领导没有通过......
眼看校招无望,up主又去参加了上海市人才招聘会,虽然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有近千家,现场也人满为患,但是普遍给出的薪资待遇不太理想,大部分在5000左右,有些甚至还低至2000多,职位匹配他所学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再次打击了他最后的一丝求职信心。
“年年都说当年是最难毕业季,在此之前说实话我一直都不信,因为每年应届生都这么说,但如今面临的现实让我不得不相信,今年的就业实在是地狱级别的难度......”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up主虽然是个211名校毕业研究生,但毕竟是个文科生,文科生向来不好就业。那么相对好就业的理科生现状又如何呢?
我们先来看看身处朝阳行业、往年都是被各个大厂争抢、完全不愁找不到工作的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在今年的就业情况又如何。
同为23届毕业生的985计算机专业研究生、B站UP主“杰哥侃大山”在前两天出了一期《985计算机专业研究生23届找工作现状》的视频。
他在视频中讲述了自己身边10来个同学目前的就业状况。从去年进入研三开始,不少同学就开始陆续找实习,虽然都是天天投简历,但是基本都是连份实习都找不着。
其中虽然有佼佼者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拿到了实习机会,但最后来到的岗位也与自己最初的预期相差甚远,本来要去算法岗,却去了开发岗,但到最后干的却是测试开发岗。
一转眼实习结束来到了校招,身边10来个同学中,最后去了大厂的只有一两个,有四五个同学要么去了国企,要么回老家就业了,还有一部分同学最后去了不知名小厂,剩下的几个在家待业,大部分处于考公考编的状态。
往年最为热门、毕业就遭到哄抢的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今年的校招情况显得尤其落寞。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往年都有着大量计算机人才缺口的互联网公司,正进行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校招缩减。
知乎上,有人问“如何看待2023届计算机硕士普遍找不到工作”,一一列举各个大厂目前严峻的招生现状,感慨今年秋招比考公都难,这条问题下涌现了深有同感的600多个回答。
从数据上看,大厂今年的招生名额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
字节跳动2022年秋招有8000个招聘名额,今年只有3000个,缩减了60%;美团去年秋招有10000个招聘名额,今年只要5000个,直接缩减一半;百度去年秋招8000毕业生,今年就只有2000个,砍掉了四分之三......
2021年和2022年,在新的行业环境下,虽然大厂的扩张动作相较之前变得格外谨慎,但从未放松对技术人才的抢夺,也依然给算法、研发等计算机人才开出极具吸引力的高薪。
校招疯抢程序员,社招也不例外,甚至某些细分领域的算法人才,同时被二三十个猎头盯着。
2022年校招,腾讯打响了应届生薪资开奖“第一炮”,技术岗年薪总包40万起步,其他大厂也都大差不差。即便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厂,给程序员的薪资也都到了让人眼馋的地步。
但是今年,形势再也不比从前,供需不平衡的状态大跨度向企业倾斜,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很多企业因为不愁招人,开始光明正大地给毕业生开出了白菜价。
在今年某校园招聘展上,某岗位要求校招范围为重庆大学(985)、重庆邮电大学和西南大学(211)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很不客气地提了9项要求。
如此高要求,程序员又是公认的高薪行业,工资想必也不会太低吧。结果在薪资范围一栏一看,竟然只有两千!
985、211大学的计算机毕业生,只给月薪两千,感觉这家企业在想P吃的同时,又感到了些许的悲凉和今年就业市场浓浓的寒意。
在一众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哀叹今年的就业市场如同人间炼狱的同时,其他专业的互联网小伙伴表示,这才哪儿到哪儿,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环境还算好的,其他的只会比他们更难。
2
今年,我国将迎来1158万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如果再加上海外留学回来的100多万,也就是说,将会有1300万左右的毕业生需要在今年完成就业。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为20.4%,首次突破了20%,是全国整体失业率的3倍还多,青年人就业形势之严峻,通过数据最直观地显现了出来。
俗话都说“金三银四”,按照往年,时间来到了四五月份,全国各大高校应该都已经进入校招签约的尾声阶段了,但在今年这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一些名校的就业数据都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前段时间,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海洋大学的一组校方内部会议上透露的就业数据被曝光,不得不让人唏嘘曾被哄抢的名校人才,现如今竟然也要面临“毕业即失业”这残酷的就业现实。
曝光出来的数据显示,截止到4月11号,上海海洋大学2023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仅为14.83%,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13.64%,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17.27%。
相比之下,整个上海市高校的2023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虽然比上海海洋大学高一些,但也不容乐观。全市平均就业率为32.80%,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24.10%,研究生就业率为40.66%。
要知道,这还是全国经济最强势的上海,其他地方的就业率可能还会更低。
但眼看5月马上走完,即将到来的6月,学生们都陆续要毕业了。而从5月份开始,大批企业都陆陆续续结束春招,23届校招已经接近尾声了。
无奈又讽刺的是,大量23届毕业生还没找到工作,24届校招又已经开始了......
看着目前这样的就业形势,有23届毕业生都气笑了,“都说我们00后整顿职场,但要想整顿职场,也得先找到工作才行啊!”
并且现在有不少00后已经开始反感给他们贴“整顿职场”的标签,因为这个标签在求职过程中上就是妥妥的debuff。
有毕业生抱怨,说什么金三银四,根本就是铜三铁四废五,简历投出去几百份,招聘网站每天刷800遍,火星子都快刷出来了,可是连个回复都没影。
有人一再放宽就业条件,把就业地点从本地改为全国,把薪资要求从5000以上降低到5000以下,把就业范围从自己所学专业甚至扩展到销售、前台以及其他种种,结果发现仍是一无所获。
所以,职场失意的23届毕业生们,纷纷调侃国内四大招聘网站可以改名了。
可今年就业难的又何止是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寒气已经传递给了每一个人,有人被公司辞退,有人离职后长达数月找不到工作,还有在现有的职位上战战兢兢......
知乎、微博、小红书、豆瓣上关于失业和找工作的帖子越来越多,豆瓣上各种失业小组的成员规模越来越庞大。
什么“失业大军”,“失业阵线联盟”,“互联网被裁交流群”,“失业互助鼓励群”......小组人数从几千到几万不等,都空前活跃,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更新贴。
在这里,很多人记录了自己找工作的艰难历程:在招聘软件上给HR发简历已读不回、公司对求职者各种苛刻要求、在公司面试时很顺利却迟迟等不来offer......
这些记录在豆瓣上的失业故事里,失业的时间从数天到数月甚至数年不等,但在所有失业者自述的字里行间里,都流露出了他们的焦虑、迷茫和自馁。
3
今年的就业形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的确都太难了。
这两年,教培行业调整,房地产不振,互联网裁员,再加上疫情让部分行业进入寒冬,和全球经济下行,给大部分找工作的普通人开启了地狱模式。
当失业找工作的信心再而衰三而竭,很多失业者开始主动探索新的自救模式。
学生群体的毕业去向无非两种,要么就业,要么“上岸”。面对毕业即失业的环境,选择人数最多也最热的模式,就是转战考研考公和考编。
但是,考研考编和考公之路也绝不轻松。
根据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22年全国有457万考研大军,院校招生人数110万左右,300多万考生落榜,报录比为4.15:1。
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474万人,比2022年增长了3.71%,竞争空前激烈。
因为研究生报考人数年年增加,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学历倒挂的现象。
今年北京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预计约为16.08万人,本科毕业生预计约为13.61万人,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
今年“金三银四”就业季,学历倒挂的现象更加引发了本科生的焦虑,相信今后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还会越来越多。
至于考公考编,那就更为激烈了,除了主流的应届生群体,很多往届生也都加入了这场赶考大军之中。
2022年,在并未计算各省市省考、事业编、教师岗、国企等考编人数的情况下,仅仅国家公务员统考报名人数便高达212.3万人,创历年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新高,但实际录用人数仅3.12万,报录比高达68∶1。
如高考一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赶考场景,再现于考公考编的就业路上。
当然,除了考研和考公考编,很多失业人员也在不断探索其他的就业模式。
比如最近大火的“全职儿女”。
所谓的“全职儿女”,说白了就是给父母打工。一般是一群学历较高,对自我价值有一定追求的人,在求职遇阻、学历内卷的现实下,选择当“全职儿女”作为迂回战术。
这些人寄居在家里,通过完成父母的要求、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来换取自己赖以生存的报酬。
从一份工作的角度来看,这份工作不但包食宿,而且零内卷,在自己熟悉且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还能给父母提供相应的情绪价值和陪伴。
在豆瓣小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有3800多名网友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做全职儿女的故事和日常。
不少全职儿女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其中一些更是典型的“421家庭”,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
有些421家庭认为,从经济的角度考虑,4位老人一起享受家庭养老,由儿子或者女儿回家照顾4位老人,老人出费用给儿子或女儿,请保姆的钱省了,得到的服务也更周到和称心,孩子的收入也比在单位工作时多了,经济又实惠。
也有人认为,既然全职太太已经成为很多人接受的一种家庭分工模式,为什么不能有全职儿子或者全职女儿?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辞职照顾家庭同样是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一种表达。
除了做全职儿女之外,失业人群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出路,通过各种办法和点子来养活自己。
比如说,积极响应“地摊经济”,通过摆地摊来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其中有些甚至收入不菲。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520,有人抓住商机在路上卖起了玫瑰花,单日利润300+。
还有人摆摊卖起了可爱的手工气球,在公园20分钟光速卖完。
还有人在街头巷尾卖起了很受欢迎的淀粉肠,收入也非常可观,月入一万加。
当然,除了这些非常成功的摆摊案例,也有人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实现比较可观的盈利,因此想要入坑的小伙伴也要慎重。
还有很多人在做其他的探索。他们有的开始研究自媒体赚钱,有的去送外卖或快递,有的自己做手工艺品售卖,还有在进行其他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找工作很难,但是生活还在继续。他们甘愿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不惧他人眼光,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实现丰衣足食,这一点本身就已值得敬佩。虽然职场失意,但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点小小的光亮,也许就是支撑自己走过漫漫长夜,等待黎明到来的希望。
“我,一个正儿八经的全日制211研究生,今天跟一百多号人竞争一个销售岗,还被刷下来了......”
去年9月份秋招正式开始后,一个ID名为“严肃的虾米”的23届研究毕业生,发布了他在B站上的第一条视频——《我,上海211研究生,毕业后想干个销售都不行?》,吐槽了自己在面试中被惨虐的经历。
“原以为这里面一半都是水军,却没想到一个比一个牛逼和离奇,这个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本科毕业,硕士又去了XXX深造,那个去世界500强多少家实习,获得了某大佬的肯定......属实没想到,这么多大佬在跟我抢一个销售岗。”
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惨状,在这条短短两分钟的视频里可见一斑。
当时还是B站新人的“虾米”,在这条视频发布后却“一炮而红”,短时间内获得了30多万浏览量和评论区1000多条共鸣式留言。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接连发布了数条视频,持续讲述了他长达半年的艰难求职经历。
因为在求职期间接连遭受打击,他不得不把求职目标从1万员工规模以上的大厂,降到几千人的中等规模企业,再降到只有几百人的小企业,但依然收获寥寥。
期间有好几次都差点接到offer,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眼睁睁地和这些机会失之交臂。
有的是因为两轮面试后最后的机器测试没有通过;有的是因为终面机会不知为何被HR撤回;最为遗憾的一个是在入职前一刻,临门一脚就要签三方的时候,对方HR告知他offer审核领导没有通过......
眼看校招无望,up主又去参加了上海市人才招聘会,虽然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有近千家,现场也人满为患,但是普遍给出的薪资待遇不太理想,大部分在5000左右,有些甚至还低至2000多,职位匹配他所学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再次打击了他最后的一丝求职信心。
“年年都说当年是最难毕业季,在此之前说实话我一直都不信,因为每年应届生都这么说,但如今面临的现实让我不得不相信,今年的就业实在是地狱级别的难度......”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up主虽然是个211名校毕业研究生,但毕竟是个文科生,文科生向来不好就业。那么相对好就业的理科生现状又如何呢?
我们先来看看身处朝阳行业、往年都是被各个大厂争抢、完全不愁找不到工作的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在今年的就业情况又如何。
同为23届毕业生的985计算机专业研究生、B站UP主“杰哥侃大山”在前两天出了一期《985计算机专业研究生23届找工作现状》的视频。
他在视频中讲述了自己身边10来个同学目前的就业状况。从去年进入研三开始,不少同学就开始陆续找实习,虽然都是天天投简历,但是基本都是连份实习都找不着。
其中虽然有佼佼者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拿到了实习机会,但最后来到的岗位也与自己最初的预期相差甚远,本来要去算法岗,却去了开发岗,但到最后干的却是测试开发岗。
一转眼实习结束来到了校招,身边10来个同学中,最后去了大厂的只有一两个,有四五个同学要么去了国企,要么回老家就业了,还有一部分同学最后去了不知名小厂,剩下的几个在家待业,大部分处于考公考编的状态。
往年最为热门、毕业就遭到哄抢的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今年的校招情况显得尤其落寞。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往年都有着大量计算机人才缺口的互联网公司,正进行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校招缩减。
知乎上,有人问“如何看待2023届计算机硕士普遍找不到工作”,一一列举各个大厂目前严峻的招生现状,感慨今年秋招比考公都难,这条问题下涌现了深有同感的600多个回答。
从数据上看,大厂今年的招生名额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
字节跳动2022年秋招有8000个招聘名额,今年只有3000个,缩减了60%;美团去年秋招有10000个招聘名额,今年只要5000个,直接缩减一半;百度去年秋招8000毕业生,今年就只有2000个,砍掉了四分之三......
2021年和2022年,在新的行业环境下,虽然大厂的扩张动作相较之前变得格外谨慎,但从未放松对技术人才的抢夺,也依然给算法、研发等计算机人才开出极具吸引力的高薪。
校招疯抢程序员,社招也不例外,甚至某些细分领域的算法人才,同时被二三十个猎头盯着。
2022年校招,腾讯打响了应届生薪资开奖“第一炮”,技术岗年薪总包40万起步,其他大厂也都大差不差。即便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厂,给程序员的薪资也都到了让人眼馋的地步。
但是今年,形势再也不比从前,供需不平衡的状态大跨度向企业倾斜,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很多企业因为不愁招人,开始光明正大地给毕业生开出了白菜价。
在今年某校园招聘展上,某岗位要求校招范围为重庆大学(985)、重庆邮电大学和西南大学(211)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很不客气地提了9项要求。
如此高要求,程序员又是公认的高薪行业,工资想必也不会太低吧。结果在薪资范围一栏一看,竟然只有两千!
985、211大学的计算机毕业生,只给月薪两千,感觉这家企业在想P吃的同时,又感到了些许的悲凉和今年就业市场浓浓的寒意。
在一众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哀叹今年的就业市场如同人间炼狱的同时,其他专业的互联网小伙伴表示,这才哪儿到哪儿,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环境还算好的,其他的只会比他们更难。
2
今年,我国将迎来1158万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如果再加上海外留学回来的100多万,也就是说,将会有1300万左右的毕业生需要在今年完成就业。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为20.4%,首次突破了20%,是全国整体失业率的3倍还多,青年人就业形势之严峻,通过数据最直观地显现了出来。
俗话都说“金三银四”,按照往年,时间来到了四五月份,全国各大高校应该都已经进入校招签约的尾声阶段了,但在今年这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一些名校的就业数据都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前段时间,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海洋大学的一组校方内部会议上透露的就业数据被曝光,不得不让人唏嘘曾被哄抢的名校人才,现如今竟然也要面临“毕业即失业”这残酷的就业现实。
曝光出来的数据显示,截止到4月11号,上海海洋大学2023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仅为14.83%,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13.64%,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17.27%。
相比之下,整个上海市高校的2023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虽然比上海海洋大学高一些,但也不容乐观。全市平均就业率为32.80%,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24.10%,研究生就业率为40.66%。
要知道,这还是全国经济最强势的上海,其他地方的就业率可能还会更低。
但眼看5月马上走完,即将到来的6月,学生们都陆续要毕业了。而从5月份开始,大批企业都陆陆续续结束春招,23届校招已经接近尾声了。
无奈又讽刺的是,大量23届毕业生还没找到工作,24届校招又已经开始了......
看着目前这样的就业形势,有23届毕业生都气笑了,“都说我们00后整顿职场,但要想整顿职场,也得先找到工作才行啊!”
并且现在有不少00后已经开始反感给他们贴“整顿职场”的标签,因为这个标签在求职过程中上就是妥妥的debuff。
有毕业生抱怨,说什么金三银四,根本就是铜三铁四废五,简历投出去几百份,招聘网站每天刷800遍,火星子都快刷出来了,可是连个回复都没影。
有人一再放宽就业条件,把就业地点从本地改为全国,把薪资要求从5000以上降低到5000以下,把就业范围从自己所学专业甚至扩展到销售、前台以及其他种种,结果发现仍是一无所获。
所以,职场失意的23届毕业生们,纷纷调侃国内四大招聘网站可以改名了。
可今年就业难的又何止是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寒气已经传递给了每一个人,有人被公司辞退,有人离职后长达数月找不到工作,还有在现有的职位上战战兢兢......
知乎、微博、小红书、豆瓣上关于失业和找工作的帖子越来越多,豆瓣上各种失业小组的成员规模越来越庞大。
什么“失业大军”,“失业阵线联盟”,“互联网被裁交流群”,“失业互助鼓励群”......小组人数从几千到几万不等,都空前活跃,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更新贴。
在这里,很多人记录了自己找工作的艰难历程:在招聘软件上给HR发简历已读不回、公司对求职者各种苛刻要求、在公司面试时很顺利却迟迟等不来offer......
这些记录在豆瓣上的失业故事里,失业的时间从数天到数月甚至数年不等,但在所有失业者自述的字里行间里,都流露出了他们的焦虑、迷茫和自馁。
3
今年的就业形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的确都太难了。
这两年,教培行业调整,房地产不振,互联网裁员,再加上疫情让部分行业进入寒冬,和全球经济下行,给大部分找工作的普通人开启了地狱模式。
当失业找工作的信心再而衰三而竭,很多失业者开始主动探索新的自救模式。
学生群体的毕业去向无非两种,要么就业,要么“上岸”。面对毕业即失业的环境,选择人数最多也最热的模式,就是转战考研考公和考编。
但是,考研考编和考公之路也绝不轻松。
根据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22年全国有457万考研大军,院校招生人数110万左右,300多万考生落榜,报录比为4.15:1。
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474万人,比2022年增长了3.71%,竞争空前激烈。
因为研究生报考人数年年增加,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学历倒挂的现象。
今年北京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预计约为16.08万人,本科毕业生预计约为13.61万人,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
今年“金三银四”就业季,学历倒挂的现象更加引发了本科生的焦虑,相信今后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还会越来越多。
至于考公考编,那就更为激烈了,除了主流的应届生群体,很多往届生也都加入了这场赶考大军之中。
2022年,在并未计算各省市省考、事业编、教师岗、国企等考编人数的情况下,仅仅国家公务员统考报名人数便高达212.3万人,创历年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新高,但实际录用人数仅3.12万,报录比高达68∶1。
如高考一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赶考场景,再现于考公考编的就业路上。
当然,除了考研和考公考编,很多失业人员也在不断探索其他的就业模式。
比如最近大火的“全职儿女”。
所谓的“全职儿女”,说白了就是给父母打工。一般是一群学历较高,对自我价值有一定追求的人,在求职遇阻、学历内卷的现实下,选择当“全职儿女”作为迂回战术。
这些人寄居在家里,通过完成父母的要求、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来换取自己赖以生存的报酬。
从一份工作的角度来看,这份工作不但包食宿,而且零内卷,在自己熟悉且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还能给父母提供相应的情绪价值和陪伴。
在豆瓣小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有3800多名网友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做全职儿女的故事和日常。
不少全职儿女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其中一些更是典型的“421家庭”,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
有些421家庭认为,从经济的角度考虑,4位老人一起享受家庭养老,由儿子或者女儿回家照顾4位老人,老人出费用给儿子或女儿,请保姆的钱省了,得到的服务也更周到和称心,孩子的收入也比在单位工作时多了,经济又实惠。
也有人认为,既然全职太太已经成为很多人接受的一种家庭分工模式,为什么不能有全职儿子或者全职女儿?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辞职照顾家庭同样是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一种表达。
除了做全职儿女之外,失业人群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出路,通过各种办法和点子来养活自己。
比如说,积极响应“地摊经济”,通过摆地摊来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其中有些甚至收入不菲。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520,有人抓住商机在路上卖起了玫瑰花,单日利润300+。
还有人摆摊卖起了可爱的手工气球,在公园20分钟光速卖完。
还有人在街头巷尾卖起了很受欢迎的淀粉肠,收入也非常可观,月入一万加。
当然,除了这些非常成功的摆摊案例,也有人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实现比较可观的盈利,因此想要入坑的小伙伴也要慎重。
还有很多人在做其他的探索。他们有的开始研究自媒体赚钱,有的去送外卖或快递,有的自己做手工艺品售卖,还有在进行其他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找工作很难,但是生活还在继续。他们甘愿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不惧他人眼光,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实现丰衣足食,这一点本身就已值得敬佩。虽然职场失意,但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点小小的光亮,也许就是支撑自己走过漫漫长夜,等待黎明到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