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增确诊865+6957例!上海新增32例死亡病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5月2日 3点52分 PT
  返回列表
52658 阅读
13 评论
新华社

5月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6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9例(广东5例,江苏3例,广西3例,上海2例,福建2例,四川2例,天津1例,黑龙江1例);本土病例846例(上海727例,北京36例,吉林31例,广东23例,黑龙江8例,四川6例,山东5例,浙江2例,江西2例,新疆2例,内蒙古1例,辽宁1例,福建1例,河南1例),含56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上海529例,吉林27例,广东7例,北京2例,四川1例)。新增死亡病例32例,均为本土病例,均在上海;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66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5例,本土病例4647例(上海4242例,吉林242例,黑龙江45例,广东29例,江西25例,浙江13例,北京10例,湖南7例,山西5例,江苏5例,河北4例,福建4例,青海4例,山东3例,陕西3例,河南2例,四川2例,内蒙古1例,安徽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2454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29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160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1820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8040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0173例(其中重症病例57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92187例,累计死亡病例509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17452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47636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73932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957例,其中境外输入62例,本土6895例(上海6606例,辽宁95例,新疆37例,江西35例,山东34例,黑龙江20例,吉林16例,江苏16例,浙江16例,北京5例,河北4例,河南4例,广东2例,广西2例,湖南1例,四川1例,云南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0622例,其中境外输入110例,本土30512例(上海29468例,吉林559例,河北154例,江苏94例,安徽40例,黑龙江37例,山西24例,江西22例,广西22例,河南21例,福建17例,湖北14例,云南9例,山东8例,辽宁7例,浙江6例,广东5例,陕西2例,青海2例,四川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566例(无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56131例(境外输入542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46376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330725例(出院59661例,死亡93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2例(出院82例),台湾地区132955例(出院13742例,死亡868例)。

孙春兰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攻坚、扩大战果,一鼓作气实现社会面清零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李克强总理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2日至5月1日带领工作组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上海人口多、老龄化程度深,这次疫情规模大,加上奥密克戎传播快、隐匿性强,增加了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连日来,工作组把推动“动态清零”作为坚定不移的目标,把统一思想认识体现在防控工作的各个方面,把统筹好疫情防控与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贯穿始终,从全国调集238万管核酸检测力量和有关防控物资、抽调22个省份3万余名医务人员和重症专家,军队派出了5000多人医疗队,全面支持上海疫情防控工作。针对奥密克戎传播特点,结合上海实际,因地制宜、因时施策,以全员筛查为突破口,实施核酸+抗原检测模式,从社会面累计筛查出阳性感染者39.9万例,及时把传染源从社区里捞出来;以“转运”为中心,刻不容缓推动“四应四尽”,隔离控制传染源;以“管理”为重点,优化社区管控,严格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闭环管理,阻断传播链条;以“拔钉子”为抓手,对疫情较重57个街镇进行集中攻坚,加快推动社会面清零。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领导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上海疫情稳中向好、得到有效控制,单日新增病例从2.7万的峰值降到7189例,Rt值从2.27下降到0.67,近2/3的感染者已经治愈出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有关活动。

孙春兰指出,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要咬紧社会面清零目标不放松,继续推进攻坚拔点行动,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巩固扩大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对连续7天无新增病例的小区,及时降级管理,加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全力做好医疗救治,继续坚持“四集中”原则,中西医结合,规范化同质化治疗,加强老年患者治疗护理,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从严从紧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流动人员和重点场所管理,压实四方责任,堵住“跑冒滴漏”,消除风险隐患。严格离沪人员管理,加强区域协查,严防疫情外溢。

n
nikon
1 楼
胜利曙光就在前方,习思想又一次战胜了病毒,可喜可贺!
j
jeffinvade
2 楼
封城也清不零.而且靠封城拯救的生命,只是暂时的.靠疫苗拯救的生命,才是持久的. 封城是为了给疫苗争取时间,是为了给人口用疫苗来形成免疫力,而不是长久之计.难道要封城一百年?
l
lovepark1
3 楼
没有mRna 疫苗 , 只能经济下行, 百姓生活受影响。 小学生万碎。
千门昼
4 楼
什么病毒能清零?流感病毒一个多世纪了,清零了吗?扯JB淡,完全不讲科学,任何病毒都只能长期存在,人类无非就是增强免疫力,最终就是跟病毒共存而已~~ 谁鼓吹清零谁脑残~
大大大小笼包
5 楼
这种数字,可信程度多少
X
XYZ1234
6 楼
还未死却被烧掉的有几个?
L
Laoseguiman
7 楼
快开第二届抗疫庆功大会了
媚眼瞟瞟
8 楼
死掉一批人, 是走出疫情的必由之路。 什么时候卫健委的傻逼们才能清醒? 西方现在的感染指数都在天上, 但死亡人数趋近于零。
E
Excaliblog
9 楼
每天稳定掉2000
Y
Yuanshitianzun
10 楼
你美爹都是mRNA疫苗,第一季度GDP增长-1.4%,目前通胀8.5%。经济真好!
Y
Yuanshitianzun
11 楼
什么叫趋近于零?舔得真好。
秦文
12 楼
弱弱的问一句,32个死亡里有那个本来要送去火化的活人吗?
e
eisfeuer
13 楼
本人生活在大连和沈阳,现在两地正努力给六十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社区都在统计未接种疫苗的老人数量,安排接种。今天还在街上见到流动的疫苗大巴。相信全国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政策。 很明显全国都在从上海疫情总结的经验教训中寻找新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坚持动态清零一,一方面提高疫苗接种比例,这应该是目前应对疫情的最优政策。中国政府能在14亿人的庞大国家有效推行这样的政策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