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周一10点09分左右,圣地亚哥县东部发生6.0级地震,包括洛杉矶在内的整个南加都有强烈震感。
后来经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证实,地震降为5.2级,震中位于圣地亚哥县东北部的朱利安(Julian)约2.5英里,震源深度约8英里。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人员伤亡的报告。
地铁公司宣布,出于预防措施,他们已经取消了在圣克莱门特(San Clemente)的608号线。
地震发生时,不少民众第一时间感受到明显晃动。核桃市(Walnut)一位华裔居民回忆说:“突然门开始晃动,我以为是有人进来了,然后电脑也开始摇,我才意识到是地震。”
地震发生后,多位居民表示有“晃得很厉害”的感觉。
地震引发了南加州多地居民的警觉,包括哈仙达岗(Hacienda Heights)、科维纳(Covina)、奇诺岗(Chino Hills)、天普市(Temple City)等华人区均有民众表示在睡梦中被地震惊醒。还有不少人被突如其来的手机警报声吓到。
地震学家Lucy Jones博士表示,这次大地震显然是沿着埃尔西诺断裂带(Elsinore Fault Zone)发生的,在周日之前还发生过3.3级的前震。据报道,周一地震后不久,该地区还发生了几次较小的余震。
埃尔西诺断层被认为是圣安德烈亚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的一个“小姐妹”,大约每年经历一次4.0级地震。
Lucy博士表示:“我们所看到的没有什么令人惊讶的。不应该会有任何结构性破坏。如果有的话,那也是在一栋相当糟糕的大楼里。”
与此同时,Lucy表示南加居民不用担心海啸警报。Lucy说:“只要地震发生在陆地上,就不会引发海啸。必须是海底断层活动,改变海底地形,才会形成海啸。在极少数情况下,滑坡也可能引发海啸,但要造成足够大的滑坡触发海啸,地震至少要达到7级以上。”
州长办公室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州长纽森已听取了有关地震的简报。该州正在与当地急救人员一起评估损失,以及是否需要紧急响应。
洛杉矶市长凯伦·巴斯(Karen Bass)也对地震发表了回应,“我们的洛杉矶消防局已进入地震模式,并已启动对城市进行例行调查,以评估任何损害。城市团队将继续监控。”
此次地震属于圣地亚哥山地地区常见的浅层地震类型,震源深度较浅,因此尽管震中远在东南部的朱利安,仍能让整个南加州,包括洛杉矶和橙县在内的广泛区域产生明显震感。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地图,震中附近的朱利安属于山区地带,地广人稀,但地质结构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此前该区域也曾多次发生小规模地震,不过像此次规模超过5级的地震,在当地并不多见。
此次地震再次引发南加州居民对“下一场大地震”的担忧。专家此前曾警告,加州处于多个断层带交汇处,长期面临较大的地震风险,尤其是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活动频繁,一旦发生大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
在北美,只有阿拉斯加每年记录的地震比加州多。
这次南加州地震发生的时间点,也恰逢全球对地震灾害格外关注的时刻,前不久缅甸刚发生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与此同时,日本大地震相关话题近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热烈讨论。许多网友不禁将目光投向太平洋地震带,担忧地壳活动是否正在进入新一轮活跃期。
日本未来30年内大地震概率80%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4月14日发布重要通知,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防范地震灾害。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去年8月位于南海海槽西端的宫崎县发生7.1级地震,日本政府发布了“巨大地震提醒”。据日本媒体报道,3月31日,日本政府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风险评估报告,将未来30年日本发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从70%提升至80%,称地震可能波及西起冲绳、东至福岛的广大区域,导致29.8万人死亡,造成1.8万亿美元经济损失。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提醒旅日同胞注意防范地震灾害:
一、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及时了解掌握地震自救知识,适当储备饮用水、食品、防灾急救用品等应急物资。
二、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密切关注地震动态、气象预警和防灾信息,利用手机APP等设置灾害提醒,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避难。
三、灾后只有在避难所才能稳定获得饮食、休息、通讯等基本保障。建议提前确认附近避难场所信息,遵循当地政府发布的预防、避难指令,尽快转移至避难所等安全地带。
四、积极通过“中国领事APP”或者微信“中国领事”小程序进行“海外公民登记”,以便灾害发生时及时联系、获得救助。
五、综合考虑有关因素,建议稳妥安排赴日旅游、留学,慎重选择购置房产等。
地震时该怎么办?
专家指出,在地震期间,了解如何正确保护自己并减少伤害是至关重要的。
加州公共卫生部(CDPH)提供了以下详细指导方针,说明在此类事件期间应采取的正确步骤:
“Drop, Cover, and Hold On”是在地震发生时用以保护自身安全的一套应急行动指南。
Drop (蹲下):
目的: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降低身体重心,防止失去平衡和摔倒。
操作:感觉到地震第一时间内,应立即蹲下,用双手和膝盖着地。
Cover (掩护):
目的:保护头部和颈部免受飞落或倒塌物体的伤害。
操作:用一只手臂或双手护住头部。如果附近有坚固的家具如桌子或书桌,应尽可能躲在其下。如果没有可用的遮盖物,应尽量靠近内墙,远离窗户和外墙,避免靠近可能落下的物体如书架或悬挂物。
Hold On (坚持住):
目的:确保在震动期间保持稳定,防止被晃动或震动移动。
操作:如果你已躲到桌子或其他坚固家具下,应抓紧家具的一部分,准备随着其一同移动。震动停止前保持这一姿势。
4月14日周一10点09分左右,圣地亚哥县东部发生6.0级地震,包括洛杉矶在内的整个南加都有强烈震感。
后来经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证实,地震降为5.2级,震中位于圣地亚哥县东北部的朱利安(Julian)约2.5英里,震源深度约8英里。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人员伤亡的报告。
地铁公司宣布,出于预防措施,他们已经取消了在圣克莱门特(San Clemente)的608号线。
地震发生时,不少民众第一时间感受到明显晃动。核桃市(Walnut)一位华裔居民回忆说:“突然门开始晃动,我以为是有人进来了,然后电脑也开始摇,我才意识到是地震。”
地震发生后,多位居民表示有“晃得很厉害”的感觉。
地震引发了南加州多地居民的警觉,包括哈仙达岗(Hacienda Heights)、科维纳(Covina)、奇诺岗(Chino Hills)、天普市(Temple City)等华人区均有民众表示在睡梦中被地震惊醒。还有不少人被突如其来的手机警报声吓到。
地震学家Lucy Jones博士表示,这次大地震显然是沿着埃尔西诺断裂带(Elsinore Fault Zone)发生的,在周日之前还发生过3.3级的前震。据报道,周一地震后不久,该地区还发生了几次较小的余震。
埃尔西诺断层被认为是圣安德烈亚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的一个“小姐妹”,大约每年经历一次4.0级地震。
Lucy博士表示:“我们所看到的没有什么令人惊讶的。不应该会有任何结构性破坏。如果有的话,那也是在一栋相当糟糕的大楼里。”
与此同时,Lucy表示南加居民不用担心海啸警报。Lucy说:“只要地震发生在陆地上,就不会引发海啸。必须是海底断层活动,改变海底地形,才会形成海啸。在极少数情况下,滑坡也可能引发海啸,但要造成足够大的滑坡触发海啸,地震至少要达到7级以上。”
州长办公室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州长纽森已听取了有关地震的简报。该州正在与当地急救人员一起评估损失,以及是否需要紧急响应。
洛杉矶市长凯伦·巴斯(Karen Bass)也对地震发表了回应,“我们的洛杉矶消防局已进入地震模式,并已启动对城市进行例行调查,以评估任何损害。城市团队将继续监控。”
此次地震属于圣地亚哥山地地区常见的浅层地震类型,震源深度较浅,因此尽管震中远在东南部的朱利安,仍能让整个南加州,包括洛杉矶和橙县在内的广泛区域产生明显震感。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地图,震中附近的朱利安属于山区地带,地广人稀,但地质结构复杂,地震活动频繁。此前该区域也曾多次发生小规模地震,不过像此次规模超过5级的地震,在当地并不多见。
此次地震再次引发南加州居民对“下一场大地震”的担忧。专家此前曾警告,加州处于多个断层带交汇处,长期面临较大的地震风险,尤其是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活动频繁,一旦发生大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
在北美,只有阿拉斯加每年记录的地震比加州多。
这次南加州地震发生的时间点,也恰逢全球对地震灾害格外关注的时刻,前不久缅甸刚发生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与此同时,日本大地震相关话题近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热烈讨论。许多网友不禁将目光投向太平洋地震带,担忧地壳活动是否正在进入新一轮活跃期。
日本未来30年内大地震概率80%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4月14日发布重要通知,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防范地震灾害。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去年8月位于南海海槽西端的宫崎县发生7.1级地震,日本政府发布了“巨大地震提醒”。据日本媒体报道,3月31日,日本政府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风险评估报告,将未来30年日本发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从70%提升至80%,称地震可能波及西起冲绳、东至福岛的广大区域,导致29.8万人死亡,造成1.8万亿美元经济损失。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提醒旅日同胞注意防范地震灾害:
一、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及时了解掌握地震自救知识,适当储备饮用水、食品、防灾急救用品等应急物资。
二、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密切关注地震动态、气象预警和防灾信息,利用手机APP等设置灾害提醒,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避难。
三、灾后只有在避难所才能稳定获得饮食、休息、通讯等基本保障。建议提前确认附近避难场所信息,遵循当地政府发布的预防、避难指令,尽快转移至避难所等安全地带。
四、积极通过“中国领事APP”或者微信“中国领事”小程序进行“海外公民登记”,以便灾害发生时及时联系、获得救助。
五、综合考虑有关因素,建议稳妥安排赴日旅游、留学,慎重选择购置房产等。
地震时该怎么办?
专家指出,在地震期间,了解如何正确保护自己并减少伤害是至关重要的。
加州公共卫生部(CDPH)提供了以下详细指导方针,说明在此类事件期间应采取的正确步骤:
“Drop, Cover, and Hold On”是在地震发生时用以保护自身安全的一套应急行动指南。
Drop (蹲下):
目的: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降低身体重心,防止失去平衡和摔倒。
操作:感觉到地震第一时间内,应立即蹲下,用双手和膝盖着地。
Cover (掩护):
目的:保护头部和颈部免受飞落或倒塌物体的伤害。
操作:用一只手臂或双手护住头部。如果附近有坚固的家具如桌子或书桌,应尽可能躲在其下。如果没有可用的遮盖物,应尽量靠近内墙,远离窗户和外墙,避免靠近可能落下的物体如书架或悬挂物。
Hold On (坚持住):
目的:确保在震动期间保持稳定,防止被晃动或震动移动。
操作:如果你已躲到桌子或其他坚固家具下,应抓紧家具的一部分,准备随着其一同移动。震动停止前保持这一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