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一切,带娃陪老公留学美国,生活没想象中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0月11日 2点5分 PT
  返回列表
73323 阅读
46 评论
真实人物采访

我,60后,哈尔滨人。

1992年7月,先生收到美国爱达荷大学博士生offer,我也带着5岁的女儿来到美国陪读,而且这一呆就是30年。

在国内,我是人人尊敬的医生,到美国,我靠打工赚钱补贴家用。期间,我们又有了儿子,生活也更加窘迫,甚至没给儿子买过一件新衣服。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终究是熬了过来。

现在,我们有房有车有船,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在人生最后三十年,我不求人生精彩,只愿平静安稳,只求健康快乐。

(2022年5月,儿子医学院毕业)

60年代,我出生在哈尔滨一个医学世家。我们家五口人,爸爸30出头,就已是主任医师了。妈妈是国企干部,我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大我8岁,二哥大我5岁,我是家里最小,也是唯一的女儿。

妈妈生下我,就把两个哥哥送到姥姥家,直到大哥上初中才回到我们身边。而妈妈为了全身心照顾我,都停止了工作。一家人都宠着我,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我成长为一个自信、勇敢、美丽,让父母引以为豪的孩子。

80年,我考上了爸爸的母校,哈尔滨医科大学。一向低调沉稳的爸爸,几乎是奔走相告。当时,是爸爸帮我选的学校,口腔专业也是他选的。因为这个专业没有夜班,也不会接触死亡。

(全家福)

高晓松说:“80年代是白衣飘飘的年代。”我们大学生,眼里有光、心中有理想、纯真自信、朝气蓬勃。

1985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工作,月薪56元。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自然、顺利。

同年,我和先生在一个朋友家相识。我们都喜欢英语,业余时间,都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英语。

一次去他们家参观,我完全被震撼到了,只见我未来公公的书房,里外两层通到天花板的书柜上,至少有几万册藏书。

我从小就超级爱看书,在书香中,我仿佛找到了归宿。我们一定是前世有缘。不到一年,我们就结婚了。

(我和哥哥们)

这里有个小插曲,我刚大学毕业时,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实习了一年。这其间,我刚和老公确定恋爱关系,我公公身体不舒服去哈尔滨医科大学检查身体,确诊为肺癌。

当时,我老公一家天都塌下来了。悲痛之余还要想方设法不让我公公知情,大家想尽一切办法治疗的同时,又紧锣密鼓地安排我们尽早完婚,好让我公公安心。

当时,我正好利用在医院实习的身份,照顾公公的同时,编假病历蒙蔽公公,让他放松心情住院准备手术。

没想到,手术当天术前检查时,竟然发现是误诊,只是肺炎而已。这个过程,我一直在场。当我欣喜若狂地把好消息告诉大家时,一家人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瓦格纳医生请我们坐他家的飞机)

所以一开始,我就像天使一样来到婆家,我们婚期既然已经定了,那就喜上加喜按期举行。

1986年5月,我们喜结良缘。公公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分到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公婆把这套房子给了我们做婚房。

1987年,我们宝贝女儿出生了。老公那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当讲师,并出版了一本书专业书籍《空气污染控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在同龄人中,生活是比较优越的。

1992年7月,先生收到美国爱达荷大学的博士生offer。同年底,我带着不到5岁的女儿,来到美国陪读。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

(1993年,我们在美国莫斯科城)

我们这代留学生,应该是最贫困的学生及家属。我带着孩子照顾家的同时,给别人家做过清洁,去工厂做过工,也去披萨店卖过披萨,去牙医诊所做过助理……

随着老公历经博士毕业、就业、再就业,我们的脚步绕了美国一圈。从冰天雪地的大西北爱达荷州,到华盛顿州,再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再南下至烈日炎炎的阿拉巴马州。

最后,我们转战到最南端广袤无垠的得克萨斯州,最后落户于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的加利福尼亚州。

1995年,我们的儿子出生了,生活上就更加困难了。当时,我怀孕反应很强烈,吃什么吐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坚持打几份工。

(我们受南希医生邀请)

周末的时候,我经常去当地一家民办的慈善机构Open-door,意为敞开的大门,是专门给新生婴儿准备的。

屋子不大,里面应有尽有,包括衣服、尿布、小筐、小车。每天都有人来捐,也有人来拿,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免费领取。这个地方帮了我们很大的忙,我在这里挑选了许多婴儿用品,用过的东西也都清洗干净捐回这里。

我坐月子时期,可苦了先生,好在那时候他已经完成了博士毕业考试,正在做实验准备写论文,相对轻松一点。他每天除了上班还要买菜做饭。

那几周正好赶上超市里的丹麦小排骨打折,每磅只有99美分,先生一共买了几十磅,炖一锅排骨能吃上好几顿。超市的炸鸡腿打折时一美元两大只,既便宜又方便。鸡蛋就更便宜了,可以管够吃。

所以,尽管我们的经济条件有限,但是月子里的营养还是很充足的。

(宝贝儿子穿的都是二手衣服)

我们没有申请任何美国的福利和补助,我们自己买的医疗保险,几乎花光了我带来的和打工赚下的钱。

儿子小的时候,我们没有给他买过一件新衣服。他穿的用的都是二手的。好在他还不懂事,一点也没有影响到他的成长。儿子长大后成为一个阳光少年,他立志学医,主要目的是帮助别人,特别是穷人。

我们在照顾儿子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女儿的感受,不能让女儿有任何被忽视的感觉,我们甚至故意给女儿的关爱更多一点。

生活的贫困对女儿的成长,也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虽然我们的前途渺茫,但是在孩子面前,我们尽可能把乐观的一面表现出来,女儿丝毫也没有感觉到我们的困境。看着姐弟俩每天快乐地玩耍,我们也会暂时忘记烦恼。

(健康快乐的儿女)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天放学回家告诉我,她要竞选班级干部,我当然大力支持。我立即为她出谋划策,建议她在竞选的小纸条上粘一块糖,作为竞选策略,增加了竞选的趣味性。

女儿最终赢得了选举,第一次当上了班级里的校学生会委员(相当于班长)。我为女儿能迈出这一步感到由衷的欣喜。她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会议,回来再传达给同学们。

在课堂上,她会举手跟老师说:“老师,我有事情要告诉大家。”然后她就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宣布她的报告。这个职位给了女儿自信和勇敢,在女儿后来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欢乐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忧愁。生了二胎家里多了一口人,我坚持带着孩子打工,但毕竟减少了打工时间,我们的负担更重了。

那一年,先生的工资涨到每月七百元,而房租已经从$280涨到$360,加上水电等必需的花销,余款已经很少了,最难的是我们还要从这微薄的收入中积攒出昂贵的医疗保险费用。这一年,几乎花光了我们的存款。

(冰天雪地的大西北爱达荷州)

但最值得骄傲的是,在这个极度困难的时期,我们从没有失去信心。先生除了学业外,开始尝试创新发明。他花了$40买了读博期间唯一的一本新书《自己申请专利》,开始在创新发明的路上尝试和探索。

这段艰难的岁月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我们更加成熟。没有人希望前途坎坷,但是不被坎坷压垮,并从坎坷中成长才是强者。顺境中把日子过好是本能,逆境中把日子过好是本事。

1996年,先生博士毕业。 毕业典礼那天正好是我们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可谓双喜临门。这两个日子如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仿佛冥冥之中上天特别的安排。

这一天,先生的兴奋劲儿不亚于大婚的新郎。我带着两个孩子,全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地参加博士大典。

(1996年,先生博士毕业了)

攻读博士学位不仅要学生本人做出极大的努力,学生的家人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博士的荣誉是全家人的。先生后来感叹道:“博士毕业证书上应该加上配偶的名字。”

先生博士毕业正是美国经济萧条时,就业、再就业,先生做过工人,当过工程师。

我们前后搬了六次家,每次我们都怀抱希望,高高兴兴地奔波着。基本每次搬家前,先生都还在工作,我在家把东西全部收捡、打包好,全搬到门口放好。然后我们一起装好东西,先生开着租好的大卡车在前面,我开着小车跟在后面。

记得第四次搬家时,我刚做完胆囊摘除微创手术才十天,这次搬家是先生张罗的,我也还是坚持开着小车跟在后面,直到天完全黑透才找到一家条件很差的旅店。我身体很虚弱,但毫无怨言。无论前方是什么,我们有的是勇气。

(先生博士证书上有我功劳)

生活中,先生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知道有他在,再大的事都不怕。他似乎是无所不能的,什么事都能解决,难怪孩子们都说爸爸是万能的。

而且,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来不埋怨。无论我还是孩子惹多大的祸,他知道了总是立刻解决问题,从来不会埋怨我们。

一次,我不慎把车开上道牙子,把轮胎撞坏了。我赶紧打电话叫先生过来帮忙,先生立刻坐公交车赶过来。

二话没说,马上动手把轮胎卸下来,这时发现备用胎不配套根本安不上,他只好扛着大轮胎坐公交车到商店去修。可以想象,他一个人扛着一个大轱辘,在街上走的时候会引来多少路人侧目。

先生在阿拉巴马大学工作的二年半时间里,一共发表论文近二十篇,获得四项专利,还申请到三个项目基金并担任项目负责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 ,可以说先生在阿拉巴马收获满满。

(先生为世界的高科技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2005年,先生出版了他和别人合著的一本专业书《光罩制造技术》,由美国最大的出版公司出版。这是光罩行业的第一本专著,为世界的高科技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2001年3月,刚刚搬到奥斯汀2个月,我们正式买到了我们的第一个房子,这时距我们来美国不到九年。交房子钥匙的那一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那天,我一个人坐在洁白的地毯上,望着空旷的客厅百感交集。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必然。想当年,我们赤手空拳来到美国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凭我们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家。

第六次搬家,可以称得上是乔迁之喜了。我们第一次迁入属于自己的家,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几年来,我们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身份和工作我们搬了六次家,现在终于安顿下来,而且以先生的工资水平,我们已经过上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

(全家第一次坐游轮)

我的人生整齐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头三十年是在中国度过的,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中间三十年是在美国度过的,这其中酸甜苦辣为第二阶段。如果我足够幸运地遗传了母亲的基因(她老人家高龄93依然健在),那么我人生的第三个阶段还有三十年。

第一个三十年,我一直在努力争取别人的认可。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乖巧听话。上学后做一名好学生,做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工作以后做一个好员工,安分守己。结婚以后还要做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尽职尽责。这三十年,我都是为别人而活,唯独没有做自己。

第二个三十年,是奋斗的三十年。我们在美国白手起家,从五百美元、四个皮箱,到现在有儿有女,有房、有车、有船,还有房车,应有尽有。用我们的勤劳与智慧赢得了幸福生活。而获得这一切,我们用了近三十年。

(耳顺之年)

生日这一天,我与自己的年龄和解,我接受了脸上的皱纹,不再为照片上不年轻的脸烦恼;我不再与头上的白发较劲儿,不再用染发剂遮掩岁月的痕迹。

这一天将是我第三段人生的开始。我总是想做回自己吧,但还是不能。

我93岁的老母亲依然健在(和我们一起生活),所以我不敢言老,更不能养老。另外两个孩子虽然已经立业了,但还没有成家。帮助他们成家并协助抚养第三代,是我为自己安排的第三个三十年的首要任务,这个任务想想就令我兴奋。

人活着就得有盼头,庆幸的是我还有很多期盼。我甚至觉得我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2009年,女儿从杜克大学毕业)

儿子从医学院顺利毕业,并开始了头颈外科住院医生的工作。这是他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

女儿开始任职于美国一家跨国公司,从事她最喜欢的工作,同时也在尝试自己创业。

孩子们是我生命的延续,也是我生活的希望。他们不断地给我惊喜,让我的生活充满快乐。

同时我也给自己制造惊喜,我写的《触摸美国》一书也将由美国一家出版公司出版。我们的人生就是从一个目标走向另一个目标,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我和女儿)

耳顺之年,我把什么都看淡了,没有欲望,烦恼自然就少了。最后的三十年,我不求人生精彩,只愿平静安稳,只求健康快乐。

最后,我想说:“家”永远是游子温暖的港湾,我一直想成为人们盼望中成功的“于勒”。

j
jianchundeng
1 楼
我前三十年生活在中国 后三十年生活在美国 比较了一下 还是美国好 自由 自由的可贵 当然 也有不足的地方 可是 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呢 大多数中国人不知自由为何物 所以 最终还是回到了墙里 [1评]
加州老流氓
2 楼
因为我们经历的文革的尾巴,那真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悲愤欲绝的年代。
f
frank1818
3 楼
“我们第一次迁入属于自己的家,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幼稚!你不给政府缴地租,土地分分钟不是你的。
f
frank1818
4 楼
自由不就是自私的代名词嘛。自由的群体和自私的群体是高度重合的。比如为了自己不戴口罩的自由,而自私地剥夺了老弱病的人不被污浊空气传染的自由。
w
windmaomao
5 楼
人要自己爽,其他都是白搭。你觉的让别人羡慕也是一种爽的话,你就要知道这个年代什么让别人羡慕,呵呵。
陷疯稻谷
6 楼
美国招外国底层人过去是填补低端劳动力的,如果在国内混的不是太惨,完全没必要强行润出去
Y
YouWire
7 楼
这是个实例, 出国完全是个错误。
l
long1438
8 楼
去歐美不一定好,但是死活不回二舅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a
ak47a
9 楼
像这一代有点背景和资源的人,在国内混到现在的话,那需要这么辛苦?
a
ak47a
10 楼
现在回过头来寻思,其实很多人都觉得移民后悔,只是现实中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特别是九十年代,就已经在体制内的人。
V
Vegastiger
11 楼
这代来美国的成功者的问题才刚刚开始。和儿女关系不好烦恼,和儿女离得近关系好也和国内一样被儿女剥削占便宜。想在未来三十年过的轻松自如是想少了。
V
Vegastiger
12 楼
那是当时。现在对美国不满意的大有人在。包括我。
b
bodhidharma
13 楼
92年的时候她肯定不是这么想的
j
junkuse
14 楼
请问这有什么问题?他就是要当表子也是她的自由,她的选择---有什么可以报导的?这是吃饱了撑的屁眼痒痒! 请问这有什么问题?他就是要当表子也是她的自由,她的选择---有什么可以报导的?这是吃饱了撑的屁眼痒痒! 请问这有什么问题?他就是要当表子也是她的自由,她的选择---有什么可以报导的?这是吃饱了撑的屁眼痒痒!
陷疯稻谷
15 楼
这些人很有趣,在国内受点委屈就怨天尤人,到了美国,遭再大的罪也不抱怨,这由人成奴的转变过程是什么心态
m
mcfuzhou
16 楼
为世界做出贡献?为了更好杀你全家亲戚和你同文同种的人吧。
键盘虾
17 楼
😂,案例什么样的都有,毫无参考价值
键盘虾
18 楼
不过,诉我直言,美国是唯一能通过纯知识份子逆袭的地方。
d
dingding6
19 楼
才华洋溢的华人到了美国,奋斗了一辈子,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付出比夷人多几倍,收入比夷人少几倍。何苦来哉。
m
mcfuzhou
20 楼
85年能拿56元?应该要89年吧。
a
azkaban
21 楼
但还是比大部分没出国的博士轻松。才华横溢不代表会拍领导马屁,自己是不是那块料自己掂量掂量。 [1评]
f
frankyie1
22 楼
没想象中的好,那想象中是怎样的?逃离了在螂五国做奴隶的命运,想象着螂五国皇上的生活?不用劳动,随便割螂五韭菜,有螂五网球运动员可以免费睡?
E
Erica007
23 楼
園子里應該多發一些這種帶點生活情趣的正能量文章,而不能總是鋪天蓋地地發表那些邪輪邪媒们的垃圾文章來惡心人。 [1评]
f
frankyie1
24 楼
经历文革,看穿你主子的丑恶嘴脸。剩下的更是被主子高墙阉割了脑子和睾丸的傻逼,等着被铁拳专政,用鸡吧捅喉咙。 [2评]
f
frankyie1
25 楼
只有你们螂五国墙里的监狱,才有主子用铁拳驱逐真能量,保障符合主子口味的正能量,让你们螂五安心做奴才。
m
mrp
26 楼
: 你这种素质赶紧滚回中国吧,别污染我们昂撒国家
d
diss2
27 楼
哈哈哈 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种族歧视呢 你不一样留在美国忍着 [2评]
y
yuba
28 楼
做广告呢
d
diss2
29 楼
噗 用几把捅喉咙 不是你们反华狗弯弯的拿手好戏吗 诚聘不就是吗 金三不就羡慕吗
d
dingding6
30 楼
华人在自己的国家工作,为自己的国家作贡献,为国家的四个现代化作贡献,虽然吃点苦,但是心安理得。现在苦尽甘来,都幸福快乐的退休了,开着房车山南海北的到处旅游。也不用担心治安问题,深夜出门吃夜宵也不怕被抢劫。
乐透
31 楼
放屁
m
man169
32 楼
佩服儿女出息。
l
littlejeff22
33 楼
但知道地域歧视
自拍杆烟
34 楼
“我要寄煙網”專為海外華人代購正品國煙,有700多款香煙任你挑選。 網站承諾正品保障,支持驗貨,假一賠三。 寄烟微信:woyaojiyan 网页:www.51jiyan.com
a
azkaban
35 楼
国家是你们的,不是华人“自己”的,这一点普通华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郑长仁
36 楼
蠢得你,要借用汉奸高晓松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意思,还买弄啥呢?
37 楼
60年代的还算是普遍现象吧。 看看现在,哪有女的愿意这么干的?
键盘虾
38 楼
不不不,也不是他们的。
炅龙
39 楼
一直努力加上社会资源倾斜,命运较好。
s
saikuo
40 楼
60,70不是最崇美只是那个年代太苦了。
c
cccxxx
41 楼
这些一提就后悔,但一劝死不回的海外自媒体,为的就是骗国内U型锁门的流量!
中华游子2017
42 楼
好励志,好阳光的一家人,在国外异域文化中成长起来,确实是硬实力,祝福!特殊时代的特殊选择吧,70、80年代国内确实太穷了。 但90年代尤其是2000年后,中国在飞速发展,如果付出如此努力,在国内也许收获更多,像作者这样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很多人都用更短时间实现了财务自由。看看国内的中产阶级,生活也是非常潇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