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席习近平4月13日访问海南岛时表示,中国绝不能放弃“清零政策,目前的全球大流行病仍然非常严重,不能放松预防和控制工作,坚韧不拔会带来胜利。针对外界对上海清零政策地质疑,中国官媒近日纷纷刊登习近平的讲话,声称清零政策具有科学性,并且将一定走向胜利。
与此同时,中国网络盛传上海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钱文雄因疫情期间压力太大而自杀身亡的消息,该消息是否属实,目前在上海浦东陆家嘴的中国“厕所革命”的发起者季孝龙先生向法广这样评论说:
“我相信上述消息应该属实,但是,这位官员的自杀不会引发我的同情与怜悯,因为今天整个上海无数个生灵都在哀嚎,都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挣扎,所以,我很愿意相信这位官员是无法承受清零政策带来的心理压力,满怀愧疚做出这样的行为。
因为,通常中国官员自杀往往是因为贪腐丑闻被揭露,罪行必将被追究,为了隐藏自己的财富而自杀。其实,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公务员只是一个职务而已,他们完全可以辞职,也可以罢工,如果他们无法承担这份工作,自杀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他们应该向人民预警,他们辞职,罢工,就等于告诉人们他们遭到上司的压力,不得不这样做,这样,人们才能够采取行动来帮助他们。
我很同情自杀官员的家属,但是,中国的官员们应该为民众服务,而不是为上司服务。至于清零政策是否会胜利,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我自己的是唐吉可德式的理想主义者,但是,我今天才意识到习近平才是今天的唐吉可德,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者他们会同唐吉可德一样同风车做斗争,他们会努力去实现事关他们脸面的目标,即便这是以2600万上海人民的福祉,民生,甚至生命为代价,但是,他们挑战大风车,他们挑战真理,他们挑战自然规律,他们会碰得头破血流,他们会努力,但是,他们的目标实现不了,而且会付出承重的社会代价。”
上海逝者名单
中国社交网络微信4月14日出现的一份上海逝者的清单,不过,该文在发表之后不久迅速被删除,根据收集被删除的微信文章的自由微信网站的内容,该文收集的在上海封城期间去世的人包括: 3月23日,周盛妮,东方医院护士;3月30日,浦东航昌路一位哮喘病人;4月4日,一位癌症患者;4月8日,陈伟,55岁;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母亲,98岁;4月10日,蔡云涛,坠楼;4月11日,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女子;4月12日,天平路街道永康居民区一位老人;4月12日,虹口区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钱文雄。
奥密克戎毁了习近平的"抗疫战绩"
上海陷入封锁状态已经两周有余,但新增病例的数量并未出现下降趋势。尽管民众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但当局似乎仍没有放松限制的迹象。
《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指出,上海封城导致的混乱场面,毫无掩饰地显示出了专制政权的疯狂,也暴露出了中国"清零政策"的种种弊端。这篇题为《奥密克戎毁了习近平的'抗疫战绩'》的评论写道: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仍坚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奥密克戎在中国造成大量死亡病例。因为今年秋季即将召开的党代会上,他希望打破领导人任期上限继续当政。有鉴于此,他也只能继续沿用过时而严苛的防疫手段了:全盘封锁,群体检测。一旦发现阳性,立即送去集中隔离。只有转阴之后,当事人才能离开人满为患的隔离中心。如此隔离,患者病情加重的风险极高。
对于习近平来说,放弃清零政策,等同于承认自己的失败,等于承认自己并不是一贯正确。要知道,早在2020年,习近平就已经宣布中国战胜了新冠疫情,并以此证明中国的社会制度要比西方更有优势。而现在的局势却显示,清零政策也给习近平本人带来了政治风险:因为面对奥密克戎,清零政策难以奏效,因为这种变异毒株的潜伏期很短,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尚未来得及被检测,就已经开始传播病毒了。"
《新苏黎世报》:对于习近平来说,放弃清零政策,等同于承认自己的失败。
评论作者Katrin Büchenbacher指出,清零政策造成的经济代价越来越高,以至于中国总理李克强都已对'超预期变化'提出警告。民间的不解和不满情绪也在不断升温。评论最后写道:
"上海的混乱局面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至少在香港疫情失控之后,就应当加强预防措施,比如对老年人群体施打疫苗加强剂。迄今为止,更为有效的辉瑞和莫得纳的mRNA疫苗仍未获得中国批准。而在此前,中国官媒曾发起针对外国mRNA疫苗的宣传攻势,宣称这类疫苗造成了死亡事件。中国医疗资源的不足也在疫情中暴露无遗,这一点在中国乡村尤为明显。即便是在城市里,人们无论得什么病,通常都会选择去医院,提前缴费、长时间排队候诊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家庭医生试点,但这一尝试仍处于初级阶段。
"各国开始学习如何同病毒共存之际,中国的封城狂热仍看不到尽头"
但习近平显然不愿去改变这类制度性弊端,并有的放矢的对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好的保护,而是采取了更为激进的做法。他要继续坚持清零政策,任何批评意见都会遭到扼杀。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提前修建大规模隔离中心。世界各国开始学习如何同病毒共存之际,中国的封城狂热仍看不到尽头。"
中国主席习近平4月13日访问海南岛时表示,中国绝不能放弃“清零政策,目前的全球大流行病仍然非常严重,不能放松预防和控制工作,坚韧不拔会带来胜利。针对外界对上海清零政策地质疑,中国官媒近日纷纷刊登习近平的讲话,声称清零政策具有科学性,并且将一定走向胜利。
与此同时,中国网络盛传上海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钱文雄因疫情期间压力太大而自杀身亡的消息,该消息是否属实,目前在上海浦东陆家嘴的中国“厕所革命”的发起者季孝龙先生向法广这样评论说:
“我相信上述消息应该属实,但是,这位官员的自杀不会引发我的同情与怜悯,因为今天整个上海无数个生灵都在哀嚎,都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挣扎,所以,我很愿意相信这位官员是无法承受清零政策带来的心理压力,满怀愧疚做出这样的行为。
因为,通常中国官员自杀往往是因为贪腐丑闻被揭露,罪行必将被追究,为了隐藏自己的财富而自杀。其实,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公务员只是一个职务而已,他们完全可以辞职,也可以罢工,如果他们无法承担这份工作,自杀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他们应该向人民预警,他们辞职,罢工,就等于告诉人们他们遭到上司的压力,不得不这样做,这样,人们才能够采取行动来帮助他们。
我很同情自杀官员的家属,但是,中国的官员们应该为民众服务,而不是为上司服务。至于清零政策是否会胜利,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我自己的是唐吉可德式的理想主义者,但是,我今天才意识到习近平才是今天的唐吉可德,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者他们会同唐吉可德一样同风车做斗争,他们会努力去实现事关他们脸面的目标,即便这是以2600万上海人民的福祉,民生,甚至生命为代价,但是,他们挑战大风车,他们挑战真理,他们挑战自然规律,他们会碰得头破血流,他们会努力,但是,他们的目标实现不了,而且会付出承重的社会代价。”
上海逝者名单
中国社交网络微信4月14日出现的一份上海逝者的清单,不过,该文在发表之后不久迅速被删除,根据收集被删除的微信文章的自由微信网站的内容,该文收集的在上海封城期间去世的人包括: 3月23日,周盛妮,东方医院护士;3月30日,浦东航昌路一位哮喘病人;4月4日,一位癌症患者;4月8日,陈伟,55岁;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母亲,98岁;4月10日,蔡云涛,坠楼;4月11日,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女子;4月12日,天平路街道永康居民区一位老人;4月12日,虹口区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钱文雄。
奥密克戎毁了习近平的"抗疫战绩"
上海陷入封锁状态已经两周有余,但新增病例的数量并未出现下降趋势。尽管民众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但当局似乎仍没有放松限制的迹象。
《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指出,上海封城导致的混乱场面,毫无掩饰地显示出了专制政权的疯狂,也暴露出了中国"清零政策"的种种弊端。这篇题为《奥密克戎毁了习近平的'抗疫战绩'》的评论写道: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仍坚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奥密克戎在中国造成大量死亡病例。因为今年秋季即将召开的党代会上,他希望打破领导人任期上限继续当政。有鉴于此,他也只能继续沿用过时而严苛的防疫手段了:全盘封锁,群体检测。一旦发现阳性,立即送去集中隔离。只有转阴之后,当事人才能离开人满为患的隔离中心。如此隔离,患者病情加重的风险极高。
对于习近平来说,放弃清零政策,等同于承认自己的失败,等于承认自己并不是一贯正确。要知道,早在2020年,习近平就已经宣布中国战胜了新冠疫情,并以此证明中国的社会制度要比西方更有优势。而现在的局势却显示,清零政策也给习近平本人带来了政治风险:因为面对奥密克戎,清零政策难以奏效,因为这种变异毒株的潜伏期很短,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尚未来得及被检测,就已经开始传播病毒了。"
《新苏黎世报》:对于习近平来说,放弃清零政策,等同于承认自己的失败。
评论作者Katrin Büchenbacher指出,清零政策造成的经济代价越来越高,以至于中国总理李克强都已对'超预期变化'提出警告。民间的不解和不满情绪也在不断升温。评论最后写道:
"上海的混乱局面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至少在香港疫情失控之后,就应当加强预防措施,比如对老年人群体施打疫苗加强剂。迄今为止,更为有效的辉瑞和莫得纳的mRNA疫苗仍未获得中国批准。而在此前,中国官媒曾发起针对外国mRNA疫苗的宣传攻势,宣称这类疫苗造成了死亡事件。中国医疗资源的不足也在疫情中暴露无遗,这一点在中国乡村尤为明显。即便是在城市里,人们无论得什么病,通常都会选择去医院,提前缴费、长时间排队候诊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家庭医生试点,但这一尝试仍处于初级阶段。
"各国开始学习如何同病毒共存之际,中国的封城狂热仍看不到尽头"
但习近平显然不愿去改变这类制度性弊端,并有的放矢的对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好的保护,而是采取了更为激进的做法。他要继续坚持清零政策,任何批评意见都会遭到扼杀。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提前修建大规模隔离中心。世界各国开始学习如何同病毒共存之际,中国的封城狂热仍看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