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德国记者 青木
哪些中国食物在欧洲最受欢迎?除了面条、酱油外,非豆腐莫属。豆腐中文发音为基础的“DOFU”在欧洲人中也已广为熟知。德国甚至已成为欧洲的“豆腐工厂”,出了“豆腐大王”,生产近百种豆腐产品,远销20多个欧洲国家。
超市里的豆腐。
“早在18世纪,中国豆腐在德国已有所记载。但直到一百多年前中国移民的不断到来才开始走入大众视野。”柏林中国文化学者玛努埃尔对青木表示。上世纪20年代,柏林康德大街开了德国第一家中餐馆。这家名为“天津”的中餐馆就有豆腐卖。而在法国,豆腐出现更早。
中国豆腐于上世纪70 年代首次以“大豆奶酪”的名称出现在瑞士的货架上。当时制作豆腐的都是与中国有渊源的瑞士家族,聘请华人用手工制作。但是“大豆奶酪”的说法后来曾引起牛奶业竞争对手的担心。他们将欧洲的大型豆腐公司告上欧洲法院。欧洲法院最后做出判决:欧洲豆腐公司不能用“大豆奶酪”给豆腐取名。
豆腐制作。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与欧洲的交流增加,一些欧洲国家出现豆腐工厂。最厉害的要数由被称为”豆腐大王“的德国人德里辛创立的一家“豆腐镇”的德国公司。这家公司门口的一张黑白照片讲述了当时创立公司故事。
那时,德里辛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混混,手里拿着一个装满大豆的筛子。他刚刚从音乐专业退学,在科隆创立了一个豆腐公司。兜帽覆盖着他粉红色的莫霍克发型。这也是对奶农和肉类大亨游说团体的反抗。
当时豆腐并没有被德国人广泛接受,但却引起德国农业协会的警觉。作为欧洲最大的奶制品生产国,德国政府曾对奶制品行业进行强有力的保护,对可能威胁奶制品销售的豆腐等豆制品,西德政府在农业协会的推动下,作出禁止销售的决定。
“豆腐大王”。
由于他生产豆腐,还被关进了监狱。德里辛曾在自己写的一本书中回忆道,“肉类官员”在简陋的豆腐厂里进行的令人伤脑筋的检查。直到 80年代末,豆腐才在德国合法化。
如今,“豆腐镇”生产150多种豆腐和豆类产品。除了豆腐,还生产豆奶、豆黄油等产品。这家拥有近400名员工的公司,年销售额在2016年就已经达到6000万欧元,现在早已超过1亿欧元。
不同种类的豆腐。
另一家来自德国南部弗莱堡的泰丰豆腐公司,也有类似的境遇。目前,这家豆腐企业已经成为欧洲有机豆腐的市场领导者。这家公司每月生产 200 万包特产豆腐,销往10多个欧洲国家。在过去五年中,平均上涨了 4.5%。 在疫情封锁期间,公司产品的需求显著增长。
该公司还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合作,经过十年努力,研究出适合德国种植的大豆种子,现在已开始在德国种植。“在德国的许多地区,现在可以种植豆腐用大豆,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该公司的报告说。 总体而言,德国的大豆种植正在稳步增长。
网红推荐豆腐等豆制品。
由于欧洲出现了疯牛病、禽流感、新冠疫情等危机,使得欧洲人一度对肉类产品产生了恐惧,素食主义开始兴起。仅在德国就有百分之十的人吃素。现在,豆腐不仅在亚洲超市是必备品,也开始出现在许多大型超市,甚至日用品连锁店也有豆腐可买。
不过,在欧洲本地超市出售的豆腐,大多来自欧洲本土企业尤其是德国企业生产,很少有华人公司制作,更没有来自中国进口的豆腐。笔者发现德国企业生产的豆腐产品比中国还多,居然有五大类,更适合欧洲口味。
欧洲人吃豆腐花样多。
首当其冲的是天然豆腐,相当于中国的普通豆腐。德国人用来腌制、调味、油炸、烧烤或切碎吃,是绝对的“多面手”。
第二种是烟熏豆腐,颜色是黄腐色,类似国内的豆腐干。烟熏豆腐主要作为肉类替代品。
第三种是香料豆腐,混合了多种香料等调味料的豆腐,比如香草豆腐、杏仁芝麻豆腐等,别具欧洲风味。
第四种是丝豆腐,其稠度类似于布丁,且含有大量的水,非常适合作为甜点底料。
最后一种是发酵豆腐:听起来很奇怪,但它比其他类型的豆腐更容易被人体消化,略带酸味。
此外,德国超市里还有各种豆腐罐头、豆香肠、豆鸡块、大豆牛排等豆制品。记者看到,买豆腐除了家庭主妇外,还有不少男士。他们表示,豆腐是健身食品,很受年轻人喜欢。
豆腐披萨。
欧洲人甚至餐餐可以吃豆腐;早餐,把豆腐捣碎,加上洋葱、蒜、小葱、核桃等佐料,做成一种豆腐酱,抹在小面包上或面包片吃。午餐,吃用豆腐酱配意大利面,餐后再来一点豆腐小食。晚餐吃得比较正式,前菜是豆腐沙拉;主菜是豆腐做的牛排,或者做一份豆腐披萨;餐后点心是嫩豆腐做的甜点。
下班后或周末一起去酒吧小酌一杯,也可以有豆腐小食搭配。一些酒吧提供的炸豆腐就很受欢迎,先将豆腐切成1厘米厚的薄片,在玉米粉或米粉中滚动,然后在锅中煎炸,加入盐和胡椒粉,简单又好吃。奶酪拼盘也很受青睐,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豆腐产品放在一起品尝。
德国人开始种豆腐用大豆。
现在,豆腐在欧洲已经成为一种高大上的食品。豆腐在素食潮下走入千家万户。各大出版社出版的豆腐相关书籍多达数千种。甚至,食品卫生部门也将将豆腐列为“健康食物”。而环保团体也不断推动豆腐热潮。他们说,一公斤大豆和十一升水就可以生产出一公斤半豆腐。而肉类生产是其数倍。而作为“汽车国王”的德国,现在则成了“欧洲的豆腐工厂“。
《环球时报》驻德国记者 青木
哪些中国食物在欧洲最受欢迎?除了面条、酱油外,非豆腐莫属。豆腐中文发音为基础的“DOFU”在欧洲人中也已广为熟知。德国甚至已成为欧洲的“豆腐工厂”,出了“豆腐大王”,生产近百种豆腐产品,远销20多个欧洲国家。
超市里的豆腐。
“早在18世纪,中国豆腐在德国已有所记载。但直到一百多年前中国移民的不断到来才开始走入大众视野。”柏林中国文化学者玛努埃尔对青木表示。上世纪20年代,柏林康德大街开了德国第一家中餐馆。这家名为“天津”的中餐馆就有豆腐卖。而在法国,豆腐出现更早。
中国豆腐于上世纪70 年代首次以“大豆奶酪”的名称出现在瑞士的货架上。当时制作豆腐的都是与中国有渊源的瑞士家族,聘请华人用手工制作。但是“大豆奶酪”的说法后来曾引起牛奶业竞争对手的担心。他们将欧洲的大型豆腐公司告上欧洲法院。欧洲法院最后做出判决:欧洲豆腐公司不能用“大豆奶酪”给豆腐取名。
豆腐制作。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与欧洲的交流增加,一些欧洲国家出现豆腐工厂。最厉害的要数由被称为”豆腐大王“的德国人德里辛创立的一家“豆腐镇”的德国公司。这家公司门口的一张黑白照片讲述了当时创立公司故事。
那时,德里辛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混混,手里拿着一个装满大豆的筛子。他刚刚从音乐专业退学,在科隆创立了一个豆腐公司。兜帽覆盖着他粉红色的莫霍克发型。这也是对奶农和肉类大亨游说团体的反抗。
当时豆腐并没有被德国人广泛接受,但却引起德国农业协会的警觉。作为欧洲最大的奶制品生产国,德国政府曾对奶制品行业进行强有力的保护,对可能威胁奶制品销售的豆腐等豆制品,西德政府在农业协会的推动下,作出禁止销售的决定。
“豆腐大王”。
由于他生产豆腐,还被关进了监狱。德里辛曾在自己写的一本书中回忆道,“肉类官员”在简陋的豆腐厂里进行的令人伤脑筋的检查。直到 80年代末,豆腐才在德国合法化。
如今,“豆腐镇”生产150多种豆腐和豆类产品。除了豆腐,还生产豆奶、豆黄油等产品。这家拥有近400名员工的公司,年销售额在2016年就已经达到6000万欧元,现在早已超过1亿欧元。
不同种类的豆腐。
另一家来自德国南部弗莱堡的泰丰豆腐公司,也有类似的境遇。目前,这家豆腐企业已经成为欧洲有机豆腐的市场领导者。这家公司每月生产 200 万包特产豆腐,销往10多个欧洲国家。在过去五年中,平均上涨了 4.5%。 在疫情封锁期间,公司产品的需求显著增长。
该公司还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合作,经过十年努力,研究出适合德国种植的大豆种子,现在已开始在德国种植。“在德国的许多地区,现在可以种植豆腐用大豆,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该公司的报告说。 总体而言,德国的大豆种植正在稳步增长。
网红推荐豆腐等豆制品。
由于欧洲出现了疯牛病、禽流感、新冠疫情等危机,使得欧洲人一度对肉类产品产生了恐惧,素食主义开始兴起。仅在德国就有百分之十的人吃素。现在,豆腐不仅在亚洲超市是必备品,也开始出现在许多大型超市,甚至日用品连锁店也有豆腐可买。
不过,在欧洲本地超市出售的豆腐,大多来自欧洲本土企业尤其是德国企业生产,很少有华人公司制作,更没有来自中国进口的豆腐。笔者发现德国企业生产的豆腐产品比中国还多,居然有五大类,更适合欧洲口味。
欧洲人吃豆腐花样多。
首当其冲的是天然豆腐,相当于中国的普通豆腐。德国人用来腌制、调味、油炸、烧烤或切碎吃,是绝对的“多面手”。
第二种是烟熏豆腐,颜色是黄腐色,类似国内的豆腐干。烟熏豆腐主要作为肉类替代品。
第三种是香料豆腐,混合了多种香料等调味料的豆腐,比如香草豆腐、杏仁芝麻豆腐等,别具欧洲风味。
第四种是丝豆腐,其稠度类似于布丁,且含有大量的水,非常适合作为甜点底料。
最后一种是发酵豆腐:听起来很奇怪,但它比其他类型的豆腐更容易被人体消化,略带酸味。
此外,德国超市里还有各种豆腐罐头、豆香肠、豆鸡块、大豆牛排等豆制品。记者看到,买豆腐除了家庭主妇外,还有不少男士。他们表示,豆腐是健身食品,很受年轻人喜欢。
豆腐披萨。
欧洲人甚至餐餐可以吃豆腐;早餐,把豆腐捣碎,加上洋葱、蒜、小葱、核桃等佐料,做成一种豆腐酱,抹在小面包上或面包片吃。午餐,吃用豆腐酱配意大利面,餐后再来一点豆腐小食。晚餐吃得比较正式,前菜是豆腐沙拉;主菜是豆腐做的牛排,或者做一份豆腐披萨;餐后点心是嫩豆腐做的甜点。
下班后或周末一起去酒吧小酌一杯,也可以有豆腐小食搭配。一些酒吧提供的炸豆腐就很受欢迎,先将豆腐切成1厘米厚的薄片,在玉米粉或米粉中滚动,然后在锅中煎炸,加入盐和胡椒粉,简单又好吃。奶酪拼盘也很受青睐,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豆腐产品放在一起品尝。
德国人开始种豆腐用大豆。
现在,豆腐在欧洲已经成为一种高大上的食品。豆腐在素食潮下走入千家万户。各大出版社出版的豆腐相关书籍多达数千种。甚至,食品卫生部门也将将豆腐列为“健康食物”。而环保团体也不断推动豆腐热潮。他们说,一公斤大豆和十一升水就可以生产出一公斤半豆腐。而肉类生产是其数倍。而作为“汽车国王”的德国,现在则成了“欧洲的豆腐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