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生高考389分崩溃 父母:补课3年花了68万…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7月8日 0点56分 PT
  返回列表
79668 阅读
29 评论
摆渡人

-1-近日,全国统一上演的“人生大事”,便是高考。

出分查分、志愿填报等一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看似考生的个人抉择,却往往牵动着全家人的心。

这两天刷到一则视频,感慨万分。

浙江一名女生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只有389分,崩溃大哭。

孩子因为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而伤心,在所难免。

但了解后发现,父母的做法令人唏嘘。

原来在这一所谓的“低分”背后,一家人付出了太多。

为了配合孩子高考,父母从农村搬到了城市,支付11万元的高额房租;

课外补习花费4.2万元,一对一辅导29万元……

三年下来,除去生活费以及正常学杂费,便支出了68万余元。

本以为这笔巨额的投入,能够带来理想的回报。

谁知如今查分,却给了全家人一个“晴天霹雳”。

对此,网友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课外补习不过是增加孩子的压力,过度强调分数只会适得其反;也有人认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砸钱给孩子铺路也无可厚非;更有网友指出:“其实做父母也要给自己补一课,那就是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

的确,过分追求目标则会渐行渐远。

无论父母或孩子,都应该学会调节情绪;

找到真谛,寻求更适合的教育之路。

-2-

几天前,还有一组家庭因为高考查分走进了大众视野。

一位山西妈妈晒出了女儿的高考成绩——文科438分。

“这点分数连二本都上不了……”“别自欺欺人了!”

尽管部分网友冷嘲热讽,妈妈仍然骄傲而兴奋地为女儿发声:

“我的女儿把最好的一次成绩给了高考……虽然成绩不高,但是它真的是我女儿所有高三成绩里最好的一次!”

妈妈的喜悦,不仅是因为分数,更是因为女儿超越了自我。

当然,更多的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祝贺。

很喜欢一段热评:

“孩子只是做错题,又不是做错人,只是学渣,又不是人渣,只是榜上无名,又不是脚下无路。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点进这位妈妈的主页,会发现她本身也是一位人民教师。

班里的孩子成绩不错,也会忍不住给他们买礼物。

再往前翻,各种“发牢骚”的帖子里,我看见了一个中年女人的生活状态。

“是什么原因让我老公能够安心全职在家,啥都不干?”

“今年44岁,毛病比岁数都多,全身不舒服……”

尽管满是心酸无奈,她的乐观坚强撑起了自己,也撑起了整个家庭。

正如女儿的高考成绩超常发挥,她也在平凡日子中练就了非凡的心态。

她两手空空,只是心怀热望。

-3-

还记得几年前的都市家庭剧《小欢喜》吗?

其中有段剧情让人印象深刻,那便是学霸乔英子跳海。

故事的开始,她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是活泼开朗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即将面临高考的乔英子开始成宿成宿地睡不着觉,每天都觉得精神恍惚。

这种感觉,甚至连观众们都能隔着屏幕感受到压抑、痛苦,无法呼吸。

是的,长时间的高压和郁闷之下,不良情绪慢慢累积,乔英子患上了抑郁症。

站在桥上的乔英子,对着焦急的宋倩大喊:“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她的崩溃,令人心疼,发人深思。

父母离异,和她一起生活的母亲是补习班的金牌物理老师宋倩。

宋倩为人刻板,把母女俩的工作、学习、生活安排得清清楚楚。

她不仅严于律己,对女儿乔英子更是“高标准、严要求”。

陪伴在英子身边的好朋友方一凡,被宋倩当成了“早恋”对象,禁止两人交往;

温柔体贴的邻居阿姨刘静,抚平英子许多心灵创伤,自己却被确诊癌症;

而英子的航天理想,也在母亲的强烈反对下破灭……

父母望子成龙无可厚非,对孩子的严厉管教,表面上是“为你好”的关爱。

但这种爱反而让孩子感觉到非常压抑,严重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长。

-4-

最近被一段鸡汤文刷屏:

高考是青春一战,但也只是人生一站。

你在最好的年纪,为此付出了最多的努力,它构成了你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有很多事情可以影响你的未来,但除了生死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彻底决定你的未来……

回头去看,高考只不过是人生旅程的一个站点。

你做对的那道题,让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你做错的那道题,让你遇见了后来的知己。

的确,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他们深知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懂得自我调节,即便遭遇挫折,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向前奔跑。

他们坚信,只要不停歇,总能抵达向往的远方。

萧伯纳曾说:“能够站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的人,是那些站起来寻找他们想要的处境的人,是那些如果他们找不到,就去创造这种处境的人。”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

那些一味盲目地“给子女铺路”的父母应该明白: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充满挑战和机遇。

“唯成绩论”和“为你好”的家庭教育,已经不再适用。

如今的年轻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想法,具备强大的执行力。

他们对于未来怀揣着满心的期望,也有着自己清晰的规划。

为何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呢?

作为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适当给出合理的建议。

但最为关键的是,要给年轻人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赋予他们勇往直前、奋力向前冲的底气。

z
zimao
1 楼
这钱直接去欧美读大学不好么 [1评]
燃烧的褪毛
2 楼
拼命想当小镇做题家,还不如拿这钱去游历世界开过眼界
k
kan_english
3 楼
: 狗粮该吃屎了
b
bbdxiaozhu
4 楼
孩子11、12岁父母就应该停止做梦了
o
oys
5 楼
扶不上壁的烂泥,本就不该去扶
A
AMONIA
6 楼
不是上学这块料不能强求。有这钱去韩国整整容钓个金龟婿不香吗?
黑鲤鱼
7 楼
故事会,晴天霹雳是啥意思?
无伤93
8 楼
浙江地区是全中国学业最卷的地方
d
dqn2022
9 楼
很多学霸都是远离父母,只有学渣才在父母身边。
c
caopqcao
10 楼
有这68万,开个店铺卖酱油也好啊,干嘛非往死胡同里钻?!
意见没
11 楼
其实觉得多数人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差的只是是不是开窍了以及是不是能坚持。
h
hhzmm
12 楼
一直相信当年上学时妈妈说的话,上学是一种天分,没天分白瞎,你能上就供你,不能上了回家好好干活!
随意岁月
13 楼
迈巴赫少年考700分进北大,肯定是有优秀的补习老师。补习的老师不行,自己努力不够,高中的知识都是重复训练,又不用开拓研究,孩子把路走窄了啊
那就好好生活
14 楼
不真实
耳大叶
15 楼
有些人不是学习的人,直接上班不好吗?
土共
16 楼
科举/象牙塔不是人生唯一的路。要是考上好大学,毕业了一样两眼一瞪没工作,难道不会更难过?!
e
eickegao
17 楼
10万美金都不到,能够读大学吗?
l
leeds451
18 楼
跟江苏、河北、山东比起来浙江就是垃圾
N
NWpacific
19 楼
不恰当的比喻---鸡下的蛋,浮出来还是鸡,不可能孵出凤凰--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
t
taigang
20 楼
中国人的“科举情结”,“处女膜情结”,“祖先崇拜情结”,这三样是无药可医的。 “情结”也叫“心结”,就是感情上、心理上解不开的疙瘩。能解开的就不是“心结”了。 听说有个年轻人,爹妈交了“彩礼”(应该叫“财礼”)给他娶了个大姑娘当老婆。新婚第一夜发现这姑娘已经不是处女,这人心里大怒,一刀捅死了她! 这文化风俗多野蛮!这“心结”多病态! 高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不假,尤其在中国,“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了”;美国就不同,工作几年再上大学还能上。但是,亿万中国人不参加高考,不也都活得好好的?都当了大学生,谁当电工,谁当木匠,谁当警察?狗拿耗子,能行吗?天生是狗不是猫,慢说补习三年,补习三十年恐怕也捉不住一个耗子,是不是?
吃斋念佛大灰狼
21 楼
没关系,江浙沪独生女不愁嫁。
o
oldoldcandy
22 楼
哈..哈..家長和孩子大方向沒有錯,是到達的路徑選歪了。...
文强
23 楼
lol
赵子龙
24 楼
特权阶层不及格一样进大学
大树
25 楼
如果花钱就可以提高智商,精神病医院都可以关门了
郑长仁
26 楼
我认识一对夫妇,都是大学教师,硕士。可他们的孩子连大学都考不上;我没上过正规大学,可我女儿高考是732分。。。他们很惭愧,慢慢地就少了联系,我能理解他们的。我想说的是,努力没有错,但要选准方向,否则就是白搭!
飞翔的鱼头
27 楼
haizi得长相,孩子的前途,和父母得品德有最最最直接的关系
脸皮10厚
28 楼
放屁,河北这种垃圾地方还敢和浙江比?浙江出了多少院士,河北又出了多少?江苏和浙江比比就算了连个垃圾河北都想和浙江比?比个毛,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好不好
z
zhulitmac
29 楼
做老婆全不及格 但彩礼一分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