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Might Be The Biggest Winner In Senate-Passed CHIPS Bill
中国可能是参议院通过的芯片法案的最大赢家
Yesterday 8:01 PM
https://www.msn.com/en-us/news/politics/china-might-be-the-biggest-winner-in-senate-passed-chips-bill/ar-AA107xMb?ocid=msedgntp&cvid=e607431abf904471935616a9b2aabd81
Isolating China through decoupling would be a mistake
通过脱钩孤立中国是错误的
Monday
https://www.msn.com/en-us/news/world/isolating-china-through-decoupling-would-be-a-mistake/ar-AAZWKHJ?ocid=msedgntp&cvid=6b123c3ee14b44b1ad7ca5397235e5d6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Disguising Decline
美国大战略:伪装的衰落
July 2, 2022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american-grand-strategy-disguising-decline-203305
Sanctions are ineffective and could jeopardize US fiscal health
制裁无效,可能危及美国财政健康
Jun 21
https://www.msn.com/en-us/news/politics/sanctions-are-ineffective-and-could-jeopardize-us-fiscal-health/ar-AAYHMwD?ocid=msedgntp&cvid=5c1265c06973460faf9608e8a81c91c1
How the US Could Lose the New Cold War
美国如何输掉新冷战
Jun 17, 2022
JOSEPH E. STIGLITZ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us-squandering-soft-power-appeal-in-cold-war-with-china-by-joseph-e-stiglitz-2022-06
Joseph E. Stiglitz,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1997-2000)、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高级经济研究委员会联席主席。 碳价格水平委员会。 他是国际公司税收改革独立委员会的成员,并且是 1995 年 IPCC 气候评估的主要作者。
英国工业联合会会长托尼∙丹克(Tony Danker)表示,与中国经商历史悠久的英国商人,由于担心英中政治关系持续紧张与恶化,正在考虑切断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而此举也有可能加剧英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丹克是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金融时报》星期六(7月30日)刊登了这篇访问的报道。
“现在与我谈话的每一家公司都在重新考虑它们的供应链……因为它们预计我们的政治人物将不可避免地加速迈向一个与中国脱钩的世界,”丹克说。
丹克警告说,如果英国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就必须寻找新的贸易伙伴,以及与欧盟这样老的贸易伙伴重修旧好。否则,商家的供应链成本将会直线飙升。英国同时也需要重新制定其贸易战略。
“如果政治专家和安全专家说的都对,我们都需要再次成为好朋友,”丹克说。
丹克认为,英国需要“在世界上建立新的战略联盟”。他指出,在华盛顿,公司为了与中国脱钩而增强“坚韧性”是一个人人都在讨论的话题。
路透社引述英国官方贸易数据报道说,中国2021年是英国进口商品的最大来源国,中国输英商品占英国进口商品的13%,而且中国同时也是英国第六大出口目的地。
但是英中两国近年来由于在香港等问题上的分歧,英国越来越警惕与中国打交道带来的安全关切。英国军情6处处长理查德∙摩尔(Richard Moore)上星期公开表示,中国目前是他工作的最优先要务,他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已然超过对反恐的关注。
英国政府近年来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越来越频繁地阻止中国公司并购英国企业。
目前最后两位争夺英国保守党领袖及首相职位的竞争者外交大臣利兹∙特拉斯(Liz Truss)和前财务大臣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都把对中国强硬当作各自最重要的政治资本。两人还常常比赛,看谁对中国更强硬。
丹克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美国对中国的疑虑升高也让英国公司不愿再依赖中国,但是他也指出,从其他国家或地方寻找货源,将“导致价格更昂贵并引发通货膨胀”。
“你不需要是个天才就应该知道,低价或廉价的商品可能已经成为历史了,”丹克说。
英国的通胀率上个月飙涨到9.4%,创下40年来的新高。而其部分原因,则是因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导致能源价格的飙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