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职有多难拿?要名校毕业,还要家里有人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0月5日 0点46分 PT
  返回列表
68790 阅读
14 评论
新智元

【新智元导读】在世界范围内,大学教职都越来越难拿了。Nature研究显示,美国的大学教职一看毕业学校,二看家庭出身。

知名高校的教职,对于每位励志学术的研究人员来说都是个不小的阶段性目标。

尤其是最近这些年,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有限的终身教职在「僧多粥少」大背景下,更成了万人追捧的稀缺职位。

至于,位于金字塔尖的名校的终身教职有多香,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最近Nature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名校终身教职的竞争中,许多人可能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且没有赶上来的机会。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22-x

想拿大学教职,是名校毕业吗?

研究表明,美国大学的大部分终身教职员工都来自同一批机构,有点「定向招聘」那个味了。

不用说,这批机构自然都是久负盛名的名校,其中不包括一所历史上的黑人学院和大学(HBCUs)或西班牙裔服务机构(HSIs)。

更具体点说,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美国20%的博士授予机构为全国各地的机构提供了80%的终身教职员工。

其中,全美近八分之一的终身教职员工,他们的博士学位仅来自5所精英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很大程度上,毕业学校的「牌子」决定了你能走多远,非名校的学术研究人员,要想在比自己毕业院校更好的机构获得教职,几乎不可能。

上面左图为美国大学培养的在美国大学任教的教职人员比例,按培养等级排序,培养最多教职的大学等级为1(n = 238676名教职人员,387所大学)。

上面右图为具体到各个学科领域层面的教职培养数量的洛伦兹曲线。灰色点为「二八分界点」,代表该领域排名前20%的大学培养出了80%的教职人员。

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招聘偏见」。

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高等教育的社会科学家莱斯利-冈萨雷斯(Leslie Gonzales)说:「这个现象并不令人惊讶。但在这20%之外,的确还有很多杰出的工作和学者,而这些人和成果都被忽视了。」

想拿大学教职,父母是博士吗?

实际上,上个月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上的一项研究,也体现了这种精英主义的趋势。

该研究显示,美国近25%的教职员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拥有博士学位,而在名校中,这一比例还要再翻一番。相比之下,在普通人群中,这一比例只有不到1%。

而且,这种现象已经维持了50年了。

研究显示,美国高校教师往往来自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

近四分之一 (22.2%) 的教师表示他们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个拥有博士学位,3.7%的教师表示父母双方都拥有博士学位。在八个学科中,超过一半 (51.8%) 的教师至少拥有一个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父亲或母亲。

相比之下,在和这些教师同一时间出生的美国成年人中,平均只有不到1%的人拥有博士学位,只有 7.4% 的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与普通的美国成年人比,教师的父母拥有博士学位的可能性要高出12到25倍。而比起他们自己的父母,他们拥有博士学位的可能性要高2倍。

研究人员共调查了7204名美国终身教职员工。调查的样本所在系跨越了八大学科:计算机科学、商学、历史、心理学、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生物学。

加州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Aaron Clauset是这两篇论文的共同作者之一。

他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高学位的父母往往比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有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所以上层社会的家庭对博士生的培养有很大贡献。

这两项研究共同反映出了当前美国学术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大多数教师都在少数几所大学接受培训,而学术研究人员一般都来自具有类似背景的家庭,由此构建起了一个终身教职的「循环」。

「你能说这是任人唯贤吗?当然不是。在同行评审中不是;在思想传播中不是;在大学教职的聘用过程中,就更不是了。」另一位共同作者、加州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计算科学家Daniel Larremore说。

博士毕业:留本校任教授的不到10%

Nature这篇论文的数据集包括2011年至2020年期间,在美国的博士授予机构工作的终身和职级教师,总共涵盖295,089人,350多家机构。

研究人员将数据集中的教职员工分类到107个领域,如生态学、化学、工程学等。

分析表明,只有5%-23%的教职员工可以在比自己博士毕业学校更好的单位工作,具体比例根据研究领域不同而变动。

其中古典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比例最低,动物科学、药理学等领域比例稍高一些,不过最高也就不过五分之一多一点。

博士毕业,被读博所在大学聘用当上教授的称为「自雇」,这些人只占美国教职总数的 11 分之一(9.1%)(在美国受过培训的教授中占 11%),与其他国家相比,比率普遍较低(俄罗斯为36% ,南非为67%,葡萄牙为 73% )。

很明显,大学的招聘委员会明显更看重应聘者毕业学校的「声望」,认为名校毕业,大概率会在在工作中表现优秀,也使得这些学校在招聘教职人员时,更倾向来自比自己学校的牌子更响亮的学校的应聘者。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2998-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22-x

q
qnzyz03575
1 楼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
R
Robin_Snow
2 楼
加州大学博尔德分校?这是克莱登大学? [1评]
甜味柠檬
3 楼
圈子定向发展,人脉需要,全世界都一个样
B
BH
4 楼
应该是科罗拉多大学。这个“C”是科罗拉多。
大硕
5 楼
虽然之前没有这个数据,但是名校博士毕业确实拿到AP的几率更高啊,我一百开外的大学博士毕业,教职投都没敢投,老老实实的去药企。
j
joesmith0001
6 楼
我是tenure track ap, 今年上Tenure。我毕业于80多的学校,五年前在排名160-200的学校找到两个TTAP职位,真的非常难。我是做社科的,我找工作的时候,发了40篇文章,包含一作Direct submit 的Pnas,我们这个行业极难发Cns, Pnas已经很罕见了,而且当时我有两个研究出现在多本美国本科生的教材里面,我现在上的本科教材都有我作博士的发的一篇文章,用整个一段文字来介绍。我觉得我吃过的苦太多了,如果一开始就告诉我这么难,我肯定不干啊。花这么多年学个厨师都成大厨了,找工作分分钟的事,工资也和教授差不多。
专业写手
7 楼
加拿大tenure track.第二年刚开始。回顾之前读博的五年,博士后一年和AP这一年,也是感慨很多。太累了。最辛苦的一年全职上课,半职工作,每天三四点睡觉,七点多起床,一周工作七天。坚持了一年。但是想想现在每年工作八个月,六年轮休一年,工资也不低,感觉还是值得的。
媚眼瞟瞟
8 楼
所以老子不看好农村出来的巴佬大学生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9 楼
美国名牌大学基本都有校友招聘(也就是父母是校友或有校友推荐,这样的就优先录取)。(然后是有部分文科名额专门留给国内外有钱人,名人和政客的子女)。几轮下来真正轮到普通家庭的名额少之又少。
b
bwolf
10 楼
男考跪,女
郑长仁
11 楼
血统论导致今天的美国无人了,所以就衰落了!
a
alien
12 楼
Faculty member 什么时候变成了终身教职员工。 这文章翻译又开始断章取义
r
rally
13 楼
职业与性格关系很大,性格由基因决定,学者多来自学者家庭是因为学者的基因更适合做学者而已,在社会金字塔里,学者比企业家低很多级,学者并非什么特权阶级。
b
billyzhang777
14 楼
b
billyzhang777
15 楼
什么是只工作8个月,6年轮休一年?具体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