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孩哥”到“性张力”拉满,童星转型难在哪?

今日头条
Toutiao
  返回列表
74349 阅读
0 评论
Vlinkage

3月的剧集市场,《飞驰人生热爱篇》虽然不是收视成绩最亮眼的一部,却凭借着胡先煦一人分饰两角的精湛演技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频频刷屏,在剧中,他金丝边眼镜+西装的造型“霸总”感十足,让网友们纷纷感慨,“胡先煦竟然也到了有性张力的年龄”“没想到,小孩哥爆改老公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借此机会来探讨一下,童星出身的演员想要丝滑转型,过渡到成人阶段,有哪些方法论可以参考?该如何提升自身的“苏感”和“性张力”。

成年角色难“贴脸”,演技滤镜已消失

相较于市场中同年龄段的演员,童星出身的艺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早早的拥有了代表作和国民度,特别是对90后、00后童星来说,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恰巧赶上了国产影视行业飞速增长的爆发期,这让他们在面临职业化转型时,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无论是杨紫、吴磊,还是胡先煦,都是这一波“红利”最好的见证人,借着时代的浪潮,他们在行业里逐渐站稳了脚跟。

当然,有优势自然就会有劣势,曾引发过全民围观的热度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转化为后续的资源,年少成名的艺人也不是每一位都能顺利转型,进入职业化轨道。

其中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外型条件,小孩儿时期憨萌可爱、灵气逼人,并不代表成年后依然能够符合大部分人对于“俊男美女”的标准,童星如果一不小心“长残”了,戏路就会变窄,很容易被残酷的娱乐圈“刷掉”,从此查无此人。

例如,曾经在《小戏骨之白蛇传》中完美的复刻了“白娘子”这一角色,赢得了不少赞誉的陶奕希,长大后的她虽然不至于泯然众人,但脸型的变化让她没有了当初的惊艳,网友们对其后续的发展也大多持不太看好的态度。

除了外型之外,观众们先入为主的“思想钢印”,也是影响童星转型的“一座大山”,有时候儿童时期出演的角色越深入人心,转型的阻力反而越大,因为在不少观众眼里,作为自己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样子就应该永远的停留在那个时期。当童星以成人的面貌重新回到银幕,网友们会像显微镜一样一帧帧的解析他们的变化,同过去差得越远,大家的幻灭感就越强,有时候看到他们在剧中竟然谈起了甜甜的恋爱,更会让观众有一种“错乱”的出戏感。

还有一点不可不提的就是,在业务能力的评判上,观众对儿童和成人实行的完全是两套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童星在成人后会被质疑演技大幅度缩水。对于童星来说,儿童时期塑造角色大多只要本色出演,表现的机灵可爱,就足以让观众们大呼“我心软软”,并不代表掌握了科学的表演方法,但是在成年后,这种“童星滤镜”会飞速的消失,需要他们塑造的角色也会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天赋和努力的双重加持,很容易“翻车”。

特别是作为出道极早的童星,从小就生活在片场中,既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也缺少观察生活的机会,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无法触达深层次的人物内核,演技表面化、模板化的困境。

转型切忌“断档”,人设可以延续

可以说对于童星出身的演员而言,转型的难度不亚于重新出道,纵观内娱近年来的一些成功案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家的逆袭“方法论”。

就拿吴磊来说,他的优势之一是“不断档”的活在网友们的眼皮底下,每一阶段都能拿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这让他不仅能持续的与主流影视资源保持密切距离,不至于被行业遗忘,还能在观众心中不断更新自己不同年龄段的形象,让转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降低难度。《琅琊榜》中的飞流,让他从“儿童”变成了“三石弟弟”,《沙海》中的黎簇则恰好处于少年与成年的交界点,《长歌行》和《星汉灿烂》让他正式摆脱了弟弟的定位,成为了成年偶像剧男主,“三级跳”可谓是缺一不可。

相比之下,关晓彤的转型就没有那么顺利,为了加快转型的速度,她在成年后接演了不少与自己气质并不适配的“傻白甜”、“玛丽苏”角色,影响了口碑,好在之后她临崖勒马,及时转向,开始尝试选择饰演能够延续少女时期人设,与自己更加契合的人物,《二十不惑》中敢爱敢恨、性格直爽的梁爽,俨然就是彭佳禾、杨树苗的成年版,让她的灵气彻底复苏,终于迎来了事业的转机。

去年正式从童星阶段“毕业”,成功迈入小花行列的赵今麦,则印证了不“迷信”大制作的重要性,在剧集市场“二八效应”越来越明显,演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与其好高骛远,执迷于一些“华而不实”的S+大项目,不如参与像《开端》这样班底过硬,具有实验性质的中小项目,一旦成功,对自身的加成是极其明显的,《开端》爆火之后,无论是在现偶还是在古偶方面,赵今麦的资源都有所提升,选择面宽了不少。

张子枫在成年后虽然一直被质疑颜值不够高,脱不去“妹妹感”,但在同年龄段演员中能名列前茅的演技,让她可以走“高质感电影咖”路线,展现自己独特的文艺气质,目前张子枫的电影存货有《穿过月亮的旅行》《志愿军2》《酱园弄》,且她在其中饰演的都是人设相对复杂的成年角色,有头部项目和优质班底的加持,“转型”这件事对她来讲压力并不大。

走“学院派”路线的陈星旭和李兰迪,扎实的演技同样是他们能够在内娱站稳脚跟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俩还有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童星阶段的形象并未出圈,影响力不是很大,李兰迪第一部大热的作品是18岁时主演的《你好,旧时光》,陈星旭则是21岁凭借《东宫》一夜爆火,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他们本来就是以成年后的面貌进入自己视野的,没有留下什么有关于当年的刻板印象,所以所谓的“转型”自然也就成了“伪命题”。

摆脱童星自带的“性缩力”,角色要有矛盾感和留白

在“嗑CP”已经成为了内娱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粉丝们顺理成章的对年轻演员,特别是年轻男演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有“性张力”,要把感情戏演的“CP感十足”“火花四溅”。

而对于童星来说,在性张力这个领域,他们自带先天的劣势,大部分童星童年时期的可爱来自于面部线条圆钝,长大之后很有可能也不是棱角锋利的类型,而这种风格的长相恰好就是性张力的反义词,例如关晓彤和张子枫,一个永远“正气凌然”,一个太过幼态,都很难让人产生什么“邪念”。并且正如上文中提到的,童星们儿童时期的形象往往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长大了以后拍感情戏和吻戏,会给人一种“昨天还在叼着棒棒糖乱跑的弟弟(妹妹),今天竟然就成年可以谈恋爱了?!”,巨大的反差会带给观众一种错乱感,让他们需要消化一下才能接受。

所以,童星想要转型,性张力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隘,那么到底该如何避免出现“性缩力”?提升自身的“苏”感?

首先,就是从外形上尽可能的摆脱儿童感,男明星可以适当的健身,增加肌肉,营造出稍微粗糙的一点的硬汉质感,更容易展现出男性的荷尔蒙。当然,性张力作为一种高级的情绪审美,有时候也不完全取决于演员的外形风格,选角考究,演技到位,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所谓的性缩力,往往来自于角色气质的单一和单薄,平铺直给“工业糖精”,没有挣扎纠结的过程,而拉满性张力的角色,身上往往具备多重特质,有一种若有似无的矛盾感,且在叙事上分寸恰当,给观众留出了一定的脑补空间,毕竟半遮半掩的暧昧才最引人遐想。如果能拿到这样的角色,转型之路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例如《东宫》中陈星旭饰演的李承鄞,他的矛盾在于既想要真爱,又想要权力,且两者之间不可调和,他在当中被拉扯、被“撕裂”的过程,让这个角色不仅情绪浓度极高,“又渣又苏”的魅力值也达到了满点。

还有《爱情而已》中吴磊饰演的宋三川,“姐狗恋”中的年下男虽然有躁动的、一往无前的冲劲,但是面对无法回避的年龄差和世俗的压力,迷茫时他也会选择克制自己的感情,这一收一放的推拉之间,性张力就出现了。

在《飞驰人生热爱篇》中,胡先煦饰演的张驰则把欲说还休的留白感做到了极致,穿越到林臻东身体中的张驰,面对曾经错过的爱人,只能给对方一个含义复杂的拥抱,没有多余的动作,胡先煦仅仅用到位的眼神戏,就让屏幕外不少观众嗑到“上头”。

总而言之,想要将童星的生命力延续到成年时代,路线规划、选剧眼光、业务水平缺一不可,堪称是地狱难度的“升学测验”,而那些凭借着天赋和努力成功转型的人,未来必将会扛起内娱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