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整个网络环境呈现一种十分怪异的现象。
接触互联网二十年,我从未见过如此糟糕的一面:到处充斥着质疑、焦虑、抱怨、迷茫,正能量鸡汤遭遇群嘲与批判。
似乎人们信仰在动摇,信任在流失,社会公信力在下降。
究竟发生了哪些事刺痛了民众的神经?信心与经济到底哪一个更重要?我们又该如何破局?
一场疫情转折,多少辛酸泪目?从此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
2022年10月份以前,大部分地区在经过三年疫情的冲刷后,开始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整个社会迎来久违的安宁。
然而自10月份开始,新冠病毒突然以它独有的特性,一夜之间席卷大江南北,防不胜防、错愕不已!
此时,网络上关于疫情防控形成“开放派”与“保守派”两大阵营,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疯狂输出,激烈争论。
此时,各地基层极端防疫报道接二连三,核酸检测造假乱象层出不穷,各路专家纷纷提出“新冠就是大感冒,感染后致病死亡率低”。三种现象交叉,即加快了放开的步伐,又为日后的一地鸡毛埋下伏笔。
本着“人民至上”的原则,国家在综合科学研判,专家建议,民意舆论后,逐步做出调整:
2022年11月11日,联防联控紧急发布了防控二十条措施;12月7日,继续推出“新十条”;2023年1月8日起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自此,疫情正式全面放开,本应该是普通同乐的时刻,互联网上却哀嚎一片。
因为经历了“阳过”的难堪遭遇,看到了医院殡仪馆火葬场人满为患,众人感觉似乎被专家骗了!
此后,无论专家学者哪怕是官方做出的任何科普和鼓励,人们都无动于衷,甚至冷嘲热讽、嗤之以鼻。哪怕甲流肆虐,大多数人也不再关注专家提醒!
两条重要信息,专家学者们各显神通!不食人间烟火的论调,将信任危机推波助澜!①中国人民银行1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人口负增长85万人,首次出现负增长。
很快,各路专家开始抱着“忧国忧民”的超前意识,各自建言献策:
有人提出,如果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中国经济就恢复了;
有人建议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利息税,甚至有人说,银行负利率,或者收取保管费,就能刺激大家消费;
还有人批评道:经济不好就是因为老百姓不消费,就知道储蓄,要复苏经济必须要老百姓把钱拿出来,去消费去吃喝玩乐。
关于刺激生育,专家和地方提出的方案千篇一律:包括现金奖励、抚育津贴、教育补贴、税收减免、增加带薪产假等等。
经过这一番折腾,没有取到正向推动的作用,反而起反作用:
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
生育市场似乎根本就翘不动,有网友调侃当下局面:35岁去找工作嫌你老,60岁退休嫌你小。1000 万毕业生还嫌多,900万新生儿又嫌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内忧外患,期望下降,耐心流失。
1月底至2月初,在经历过“春节经济”的短暂狂欢后,人们开始迎来复工复产。然而出了压抑已久的旅游业、餐饮业迎来春天,大街上关闭的门店却丝毫未减,甚至不少人感叹:赚钱越来越难!同时随着外贸企业订单减少,失业待岗人员也是持续攀升。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一个人越是赚不到钱越没有信心,越没有信心越是赚不到钱。凡是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还没有信心,这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大通病!
所以,经济发展大于一切,也迫在眉睫。只有经济的复苏,才能重拾人们的生活信心,社会才能焕发持久活力。
但是长城不是一日修成的,国内外整体大环境如此,要想迅速恢复,谈何容易?所以不断有人唉声叹气,甚至有人暗戳戳的指责道:那些心急火燎要开放的人,你们赚到钱了吗?
进入3月份,全国期待,万众瞩目的两会隆重召开,来自各行各业、层层选拔的两千多名精英代表通过自己的调察、分析、总结,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与建议。
实事求是的说不是每一条提议都会十全十美,但是代表们还是用尽了心思。然而网络舆论却一边倒的批判部分提议,甚至断章取义、刻意摸黑,令人费解。
接二连三的贪污腐败,涉及行业多,领域广,资金大,别有一番滋味!
更令人震惊的是,2022年底至今,官场上出现的桃色丑闻和贪污腐败,不断在点燃大众愤怒的神经。
身体只属于郭主任一人”的河南焦作城改办副主任,34岁的张琳;
和韦副市长偷偷在自家婚房私会的扬州商务副局长,28岁的戴璐;
和男区长书写“潮水历史”的成都副区长,40岁的陈枢;
与厅级男干部和私营企业老板均有染的云南正厅女官,39岁的段颖;
还有33岁的阿坝副县长秦玲玲,以及40岁的中山副秘书长邓洁……
而且这股歪风邪气从官场被传染到足球场,教育系统,医疗体系,贪污金额从百万上到千万甚至数亿,让人愤慨不已!
深入总结,心病还需心药!
时代的车轮总是源源不断向前推进,发展的步伐也必须迈步向前。
但是当所有的刺激与政策触动不了大众,甚至事与愿违时,我们应该节节反思:到底哪一步出了问题?
我认为:不能拿“经济发展”来掩盖一切!当它受阻时,信任与信仰的重塑、凝聚力与公信力的提升,才是重中之重。
我发现,近半年出现的网络舆论画风突变,是从疫情放开后的那段时间开始,人们始终没有打开心结。
对于放开时机的质疑,专家学者的失信、发国难财的处置,人们依然口径不一,忿忿不平,难以释怀。
有问题不可怕,怕的是选择性耳聋与巧合性失明,一笔带过。
对于疫情转折后的民众情绪,如果核酸造假群体给出重判,专家学者做出诚恳道歉,我相信公信力不至于此!
对于刺激消费和生育的策略,我认为应该转变思路,不能老是顶着老百姓的钱包和身体,而应该反思:他们为何不愿意?刺激的力度是否没有刺中要害?
对于专家代表提议,一定要深思熟虑,始终围绕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五座大山展开,实实在在提出当下切实可行的方案。
对于贪污腐败,当制度的约束与法律的惩处,远远不能阻挡权力带给腐败分子的诱惑与快感,就应该开通人民监督制度,严刑重典!
对于民众一直心心念念的文化入侵事件,一定要深入调查,一揪到底!日本风情街,毒教材事件,日本服饰流行,真的仅仅是个例和突发事件?谁批准的?谁审核的?谁制作售卖的?虽然艺术无国界,但历史是有底线的,国家是有尊严的,人民是有信仰的!当文化入侵肆无忌惮时,我们应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建议严查教育系统、出版社、审查部门是否有敌对势力渗透?揪出幕后的始作俑者,杀一儆百!
都不容易,相互理解,彼此拥抱!
我始终认为,国家大的方向是好的,是对的,为人民服务的的宗旨也一直没有改变,甚至很多时候,她的包容性和前瞻性超越了我们的认知。
比如疫情全面放开,虽然不断被人所诟病质疑和吐槽,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我们回头再看:趋势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很多时候,基层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专家学者的罔顾事实,资本集团的为所欲为,深深的伤害了整个社会的信誉!最后结果却依然由国家默默承受,带领人民群众负重前行。
2023年,大家都难,国家也难!
有些事,你不说,我不懂,双方之间彼此又抱有期待,就容易产生隔阂与矛盾。我认为有些民众关注的问题可以掰开揉碎了讲明白:比如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免费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为何行不通?有哪些困难?否则猜测和质疑四起,公信力就会下降。讲实情说实话,才能更好的取得民众信任和支持,因为没有谁比老百姓更爱自己的国家!
崛起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有各种问题发生,会有各种宵小之徒防碍我们前行,甚至会遇到艰难险阻各种意外阻力。但我们不怕,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民一心,众志成城,任何问题都可以克服并顺利解决。
希望国家越来越繁荣,制度越来越完善,发展越来越健康,保障越来越全面,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最近半年,整个网络环境呈现一种十分怪异的现象。
接触互联网二十年,我从未见过如此糟糕的一面:到处充斥着质疑、焦虑、抱怨、迷茫,正能量鸡汤遭遇群嘲与批判。
似乎人们信仰在动摇,信任在流失,社会公信力在下降。
究竟发生了哪些事刺痛了民众的神经?信心与经济到底哪一个更重要?我们又该如何破局?
一场疫情转折,多少辛酸泪目?从此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
2022年10月份以前,大部分地区在经过三年疫情的冲刷后,开始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整个社会迎来久违的安宁。
然而自10月份开始,新冠病毒突然以它独有的特性,一夜之间席卷大江南北,防不胜防、错愕不已!
此时,网络上关于疫情防控形成“开放派”与“保守派”两大阵营,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疯狂输出,激烈争论。
此时,各地基层极端防疫报道接二连三,核酸检测造假乱象层出不穷,各路专家纷纷提出“新冠就是大感冒,感染后致病死亡率低”。三种现象交叉,即加快了放开的步伐,又为日后的一地鸡毛埋下伏笔。
本着“人民至上”的原则,国家在综合科学研判,专家建议,民意舆论后,逐步做出调整:
2022年11月11日,联防联控紧急发布了防控二十条措施;12月7日,继续推出“新十条”;2023年1月8日起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自此,疫情正式全面放开,本应该是普通同乐的时刻,互联网上却哀嚎一片。
因为经历了“阳过”的难堪遭遇,看到了医院殡仪馆火葬场人满为患,众人感觉似乎被专家骗了!
此后,无论专家学者哪怕是官方做出的任何科普和鼓励,人们都无动于衷,甚至冷嘲热讽、嗤之以鼻。哪怕甲流肆虐,大多数人也不再关注专家提醒!
两条重要信息,专家学者们各显神通!不食人间烟火的论调,将信任危机推波助澜!①中国人民银行1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人口负增长85万人,首次出现负增长。
很快,各路专家开始抱着“忧国忧民”的超前意识,各自建言献策:
有人提出,如果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中国经济就恢复了;
有人建议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利息税,甚至有人说,银行负利率,或者收取保管费,就能刺激大家消费;
还有人批评道:经济不好就是因为老百姓不消费,就知道储蓄,要复苏经济必须要老百姓把钱拿出来,去消费去吃喝玩乐。
关于刺激生育,专家和地方提出的方案千篇一律:包括现金奖励、抚育津贴、教育补贴、税收减免、增加带薪产假等等。
经过这一番折腾,没有取到正向推动的作用,反而起反作用:
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
生育市场似乎根本就翘不动,有网友调侃当下局面:35岁去找工作嫌你老,60岁退休嫌你小。1000 万毕业生还嫌多,900万新生儿又嫌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内忧外患,期望下降,耐心流失。
1月底至2月初,在经历过“春节经济”的短暂狂欢后,人们开始迎来复工复产。然而出了压抑已久的旅游业、餐饮业迎来春天,大街上关闭的门店却丝毫未减,甚至不少人感叹:赚钱越来越难!同时随着外贸企业订单减少,失业待岗人员也是持续攀升。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一个人越是赚不到钱越没有信心,越没有信心越是赚不到钱。凡是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还没有信心,这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大通病!
所以,经济发展大于一切,也迫在眉睫。只有经济的复苏,才能重拾人们的生活信心,社会才能焕发持久活力。
但是长城不是一日修成的,国内外整体大环境如此,要想迅速恢复,谈何容易?所以不断有人唉声叹气,甚至有人暗戳戳的指责道:那些心急火燎要开放的人,你们赚到钱了吗?
进入3月份,全国期待,万众瞩目的两会隆重召开,来自各行各业、层层选拔的两千多名精英代表通过自己的调察、分析、总结,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与建议。
实事求是的说不是每一条提议都会十全十美,但是代表们还是用尽了心思。然而网络舆论却一边倒的批判部分提议,甚至断章取义、刻意摸黑,令人费解。
接二连三的贪污腐败,涉及行业多,领域广,资金大,别有一番滋味!
更令人震惊的是,2022年底至今,官场上出现的桃色丑闻和贪污腐败,不断在点燃大众愤怒的神经。
身体只属于郭主任一人”的河南焦作城改办副主任,34岁的张琳;
和韦副市长偷偷在自家婚房私会的扬州商务副局长,28岁的戴璐;
和男区长书写“潮水历史”的成都副区长,40岁的陈枢;
与厅级男干部和私营企业老板均有染的云南正厅女官,39岁的段颖;
还有33岁的阿坝副县长秦玲玲,以及40岁的中山副秘书长邓洁……
而且这股歪风邪气从官场被传染到足球场,教育系统,医疗体系,贪污金额从百万上到千万甚至数亿,让人愤慨不已!
深入总结,心病还需心药!
时代的车轮总是源源不断向前推进,发展的步伐也必须迈步向前。
但是当所有的刺激与政策触动不了大众,甚至事与愿违时,我们应该节节反思:到底哪一步出了问题?
我认为:不能拿“经济发展”来掩盖一切!当它受阻时,信任与信仰的重塑、凝聚力与公信力的提升,才是重中之重。
我发现,近半年出现的网络舆论画风突变,是从疫情放开后的那段时间开始,人们始终没有打开心结。
对于放开时机的质疑,专家学者的失信、发国难财的处置,人们依然口径不一,忿忿不平,难以释怀。
有问题不可怕,怕的是选择性耳聋与巧合性失明,一笔带过。
对于疫情转折后的民众情绪,如果核酸造假群体给出重判,专家学者做出诚恳道歉,我相信公信力不至于此!
对于刺激消费和生育的策略,我认为应该转变思路,不能老是顶着老百姓的钱包和身体,而应该反思:他们为何不愿意?刺激的力度是否没有刺中要害?
对于专家代表提议,一定要深思熟虑,始终围绕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五座大山展开,实实在在提出当下切实可行的方案。
对于贪污腐败,当制度的约束与法律的惩处,远远不能阻挡权力带给腐败分子的诱惑与快感,就应该开通人民监督制度,严刑重典!
对于民众一直心心念念的文化入侵事件,一定要深入调查,一揪到底!日本风情街,毒教材事件,日本服饰流行,真的仅仅是个例和突发事件?谁批准的?谁审核的?谁制作售卖的?虽然艺术无国界,但历史是有底线的,国家是有尊严的,人民是有信仰的!当文化入侵肆无忌惮时,我们应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建议严查教育系统、出版社、审查部门是否有敌对势力渗透?揪出幕后的始作俑者,杀一儆百!
都不容易,相互理解,彼此拥抱!
我始终认为,国家大的方向是好的,是对的,为人民服务的的宗旨也一直没有改变,甚至很多时候,她的包容性和前瞻性超越了我们的认知。
比如疫情全面放开,虽然不断被人所诟病质疑和吐槽,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我们回头再看:趋势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很多时候,基层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专家学者的罔顾事实,资本集团的为所欲为,深深的伤害了整个社会的信誉!最后结果却依然由国家默默承受,带领人民群众负重前行。
2023年,大家都难,国家也难!
有些事,你不说,我不懂,双方之间彼此又抱有期待,就容易产生隔阂与矛盾。我认为有些民众关注的问题可以掰开揉碎了讲明白:比如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免费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为何行不通?有哪些困难?否则猜测和质疑四起,公信力就会下降。讲实情说实话,才能更好的取得民众信任和支持,因为没有谁比老百姓更爱自己的国家!
崛起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有各种问题发生,会有各种宵小之徒防碍我们前行,甚至会遇到艰难险阻各种意外阻力。但我们不怕,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民一心,众志成城,任何问题都可以克服并顺利解决。
希望国家越来越繁荣,制度越来越完善,发展越来越健康,保障越来越全面,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