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海外百年终回故土 圆明园7根石柱首次同公众见面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0月13日 8点57分 PT
  返回列表
68527 阅读
11 评论
央视

今天上午,流失海外百年的圆明园西洋楼石柱回归故土,首次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正觉寺的“最上楼”一层同公众见面。历经百年辗转,几经周折,7根石柱终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继原位于西洋楼海晏堂的马首铜像后,又一批回归原属地的圆明园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此次回归的石柱共7件,均为汉白玉材质,通高约80~92cm,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较好,推测均来自西洋楼遗址区。这些石柱正面纹饰以西式番花、贝壳纹等西洋雕花为主,侧面花瓶内花束则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玉兰、荷花、菊花等中国传统花卉为主,圭角卷云纹、开窗的海棠线雕刻方式等亦与中国古建望柱、栏板相同,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

圆明园西洋楼建筑以木质梁柱为基础,通过用砖砌筑内墙,外部包以汉白玉等石材的方法建造。其建筑主体仿西方巴洛克风格建造,常在建筑上设立石柱作为望柱或栏杆连接物使用,同时还具有装饰的作用。两侧没有雕花的石柱应为建筑上的联排装饰物,两侧饰有花瓶或花纹的石柱则用于楼梯或楼层平台栏杆部分,花瓶的样式则是配合栏杆形制雕刻而成。

在此次7根石柱回归过程中,社会力量慷慨奉献、主动作为,高等院校热心支援、建言献策,抓住海外收藏单位相向而行、释放善意的有利契机,国家多部门统筹引领、保驾护航,保护机构尽心履职、勇于担当。各方密切合作,历经10年,最终促成石柱回到原属地。

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专家开展实物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7件文物为汉白玉质地,工艺精湛,浮雕雕刻花卉、缠枝几何纹饰,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因素。其质地、纹饰均可与现存圆明园西洋楼遗存的文物对照。该组文物保存较完整,略有风化痕迹,据工艺、纹饰和材质情况,可定为真品。该组文物原存于KODE博物馆,该博物馆旧藏中有大批民国时期文物。原持有者于民国时期曾长期在中国工作,该组文物应为其在此时期获得并流出中国。”

俺样
1 楼
圆明园里这些个断壁残垣,一堆一堆的。
d
dollorkon
2 楼
这些真算不上文物
z
zmxnv
3 楼
这些强盗,这么大的也能搬走,这不是偷,这是任意鱼肉,随意掠夺。
y
yuba
4 楼
花大钱了孙子
春风吹
5 楼
这个世界昂撒人抢劫的东西应该物归原主
春风吹
6 楼
你多抢走了
春风吹
7 楼
你爹抢走了
s
saikuo
8 楼
要复辟清廷吗!?垃圾柱子碎了吧,汉人被灭国的血泪史!
z
zilliz
9 楼
2014年就说即将,2023年才动身,真是好事多磨啊!
l
lanjian45
10 楼
国人眼里,什么东西自己手里没啥价值,到了国外就好像肯定是好货。
A
A81
11 楼
如果是花钱买回来就傻了。人家把你的东西抢去,你再花钱向强盗买回来,哪有什么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