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下令稳经济 夺回失去的3年!多地组团出国抢订单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2月8日 18点52分 PT
  返回列表
73346 阅读
41 评论
国民经略/RFA

中共召开政治局会议日前以"稳经济"重点,强调改革发展稳定,要求地方敢闯、企业敢干,多省市马上响应,疫情后首次由官方组织大批外贸团,表明要到欧日等国抢订单与生意。然而,西方社会如今能洞察中国企业借合作换技术的目的,评论认为,多地组团出国抢订单的如意算盘,不一定有效。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周三(12月7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和研究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用“风高浪急”形容目前的国际环境,表示以改革发展稳定为任务,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要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

在报道全文中,用了18个“稳”字,表示要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要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年12月7日召开会议的相关报道(中国政府网截图)

多地组外贸团赴欧日抢订单

中国多个地方政府纷纷响应,组成商界和企业代表团,出国"抢订单"。《人民日报》周三(12月7日)报道,浙江省率先组成由省级商务部门带队的经贸代表团,到欧洲拓展市场,会到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地,代表团希望,通过政府部门带头走出去,使企业更有信心走出去,争取与国际同行竞争合作的机会。

浙江省多个城市也自行办外贸团,嘉兴市计划办八十多个出境参展招商团,目的是抢客商和抢订单;宁波市也以“百团千企万人"为目标,计划派团到欧美、西亚和东南亚等地招商,为订单下滑的企业找新出路。

除了浙江外,江苏、四川和广东等地,还有政府包机组成的外贸团出国,涉及食品、医药、汽车、家具、农产品和美容等不同行业。

中国经济明年料回归"江胡时期"发展模式

中国政治学者陈道银表示,读新华社发的文稿发现,在众多“稳”字当中,“改革发展稳定”是已故领导人江泽民的用语,“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也是在胡温时期的表述。陈道银认为,这显示习近平意识到,不能仅靠内循环发展经济,相信习近平将在经济方面稍有放松。

陈道银:“这次政治局会议最大的亮点,第一就把江泽民时期的‘改革发展稳定’这句话拿回来了,这是习执政以来,从来没这么提过;另一个就是把胡温时期的类似提法,又捡回来了,安全这个前提肯定是不会有变化,但是在这个前提之下,在改革发展上,会有一些政策的调整,预示着习近平的路线,至少在明年,我们可以看到可能经济方面,会像江湖时期有所回归。”

外资不来 只好走出去

经济学者司令表示,谈经济时用多个“稳”字,显示政治局看到,中国经济增速太慢,经济衰退太明显的问题,中国在此时容许大批外贸团出国,是暗示中国市场已失去吸引外资的能力,只能派企业走出去才能吸收外资。

司令:“中国这几年的国门是关闭的,现在好像疯狂地往外派。这说明了现在的中国就是引进来的这方面的表现,也就是吸引外资,看来是差强人意。中国官方不能直接承认说,我们外资现在引不进来了,我们只能够走出去了。然后又要发展经济,又要用外资、又要用外汇,怎么办呢?只能够单条腿走路,原来是两条腿走路,我们引进来和走出去,现在只能是单脚走路。”

借合作换技术 西方不吃中国这一套了?

司令表示,中国的外贸团,既可吸收外汇和技术,也可营造与中国合作,商机无限的观感,使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受压力。但司令表示,国际社会都很清楚,中国企业与外资合作背后的目的,不会再像以往,愿意犠牲核心技术与中国合作。

司令:“这种循环在江泽民时候已经出现过了,西方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之后,美国的核心知识产权被中国掏空。现在的拜登,甚至以后的几任美国政府,恐怕不会再让悲剧重演。所以,中国现在从一些最关键的民用技术上,做一下小买卖,这一轮中国派出这么多企业,看上去阵势强大,我认为,实际上能够捞取多少外资,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会超过五千亿美元。”

至于中国明年经济政策是否会有大改变,司令表示,习近平不会放弃内循环,只是现在中国经济实力不够强,无法实现关闭锁国,所以暂时放松限制,但整体方向不会改变。

夺回失去的三年!广东浙江江苏,速度太快了

文|凯风

有地方仍在进退反复,有地方已经先行一步。

01

靠什么夺回失去的三年?

近日,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组织外贸企业集体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抢夺国际订单。

早在10月底,疫情形势仍明朗之际,广东就组织了40多家外贸企业赴东盟地区争抢订单,拉开新一轮“粤贸全球”境外参展的序幕。

11月下旬,佛山经贸代表团奔赴欧洲三国开展经贸交流活动,这是疫情以来广东省首个由政府带队的经贸代表团。

本月初,广东商务厅发文组织外贸企业,赴港参与国际性会展,抓住机遇,抢订单,稳市场。

近日,浙江表示,将组织超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横跨欧洲、东亚、东盟等区域。

多座江苏城市也在主动出“机”,苏州近日将组织数百人的大型招商团,赴欧洲开展招商工作。

“出海抢单”,成了经济大省不约而同的选择,也成了后疫情时代“拼经济”的最强注脚。

还记得不,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当一众城市以封路封村“硬核”防疫自居之时,同样是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开通专列、专车、专机迎接返岗人员,拉开了复工复产的序幕。

三年过去,发达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开放落差,仍然没有丝毫扭转。

不难发现,这些地方,同样是这一批疫情防控松绑的急先锋。

从打响“解封”第一枪的广州,率先取消查验核酸的广州成都,再到率先取消场所码的杭州宁波,无不如此。(参阅《这个城市,率先走出疫情恐惧》)

可见,在区域发展差距背后,市场意识和治理能力的悬殊,同样值得关注。

02

经济,再一次成为破局的关键。

日前召开的中央重要会议指出:

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无论是“稳增长”还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都标志着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同时,这场会议还首次提出:

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可见,发挥地方主观能动性,全面搞经济的氛围再次形成。

经济,为何突然变得重要了?

2022年初,我国一度将年度GDP增速目标定为5.5%。

然而,由于世纪疫情持续演化、国际经贸冲突加剧、俄乌冲突上演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速仅为3%。

作为对比,率先迈过疫情大关的越南前三季度GDP增速高达8.3%,其中三季度单季增长13.67%。

根据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2022年印度、东盟五国GDP增速有望达到6.8%、5.3%,中国为3.2%。

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大调整,我国2023年经济增速或将超出之前的预期(4.4%),有望重新迈上5%的台阶。

过去,在疫情初期,靠着高效防控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经济增速一度遥遥领先。

然而,在后疫情时代,当全球开始重新互联互通,放开与否,开放与否,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当疫情不再像过去那样第一重要之后,稳经济就成为当务之急。

03

这一次,拖累全国经济大盘的,不再是北方地区,第一次成了南方经济大省。

由于疫情反复冲击,广东、江苏、上海等东部沿海大省,GDP增速罕见大幅跑输全国,经济第一大市上海更是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雪上加霜的是,过去两年一度成为支撑的外贸,开始出现了下滑态势,给沿海大省带来新的挑战。

最新发布的11月外贸数据显示,以美元计,我国出口同比-8.7%、预期-4.2%、前值-0.3%。

然而,这些沿海经济大省,又是经济、财政、外贸、就业、转移支付和养老金的主要贡献者。(参阅《东南5省,有多重要?》)

仅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GDP就占全国的1/4,财政净贡献占所有净贡献省份的近6成,养老金中央调剂净贡献额占所有净贡献省份的一半以上。(参阅《养老金全国调剂:谁是最大贡献者?》)

正因为这一点,经济大省的发展良好与否,关乎的不只是自己,更波及广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财政和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所以,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广东等财政净上缴省份要完成上缴任务。

所以,时不我待,经济大省全力拼经济,将会有力稳固全国经济大盘。

04

新冠三年,即将迎来剧终时刻,而新时代的经济大考刚刚开局。

随着国二十条、新十条等尘埃落定,全民核酸、健康码、场所码、落地检正在渐次退出历史舞台,阻碍经济流动的因素即将不复存在。

过去,在强力封控之下,各大省市的主动作为空间并不大,且大量财力、人力、物力都耗在了防控上,经济一度被放在次要位置。

除了个别家里有矿的能源大省,靠着卖资源赚得盆满钵满之外,大多数地方经济都不可避免受到波及。

无论是广东的制造、上海的消费还是海南的旅游业,虽然不乏韧性,但也无法否认疫情带来的直接而明显的冲击。

所以,这些地方,也成了这一次“拼经济”的急先锋。

不过,当疫情干扰不复存在,当国际局势开始缓和,当中国扩大开放的势头日益强劲之际,区域经济必然回归到基本面的比拼。

资源红利只是一时的,疫情冲击造成的扰动也是一时的,只有经济、科技、产业和人才竞争力,才是持续且长久的。

当然,一切的关键还在于信心,在于预期。

虽然疫情预期已经率先扭转,但经济预期、消费信心和对未来的确定性的重塑,恐非一日之功。

野渡
1 楼
当今三年困难时期与昔日困难时期试比高?
二公子
2 楼
一党专政的必然结果
砍瓜切菜侠
3 楼
中国是个一窝蜂式的国家,一窝蜂清零,一窝蜂拼经济,最后一窝蜂完蛋。一窝蜂可以短时间内产生巨大效应,但长期只能拖累国家整体发展。过去这几十年的一窝蜂式操作,都留下什么有用的东西了? [3评]
真话难听
4 楼
疫情加能源危机,全世界都不好,哪去抢,
野渡
5 楼
不是说内循环就可以了吗,还到外面强什么订单参加外循环?
c
cxy1223
6 楼
中国有失去3年么,能问问这个“失去”是什么标准么?
野渡
7 楼
呵呵,没有脑袋的SB国家
c
cxy1223
8 楼
留下了世界第一大的经济体和制造业和劳动力?
l
lyy
9 楼
: 留下了一个世界最发达的中国?留下了一个中国八千年历史上最发达的时代?留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永久空间站,月球站,量子计算机,热核反应堆,超音速导弹?留下了拯救地球生态必不可少的新能源基础建设? [1评]
砍瓜切菜侠
10 楼
请允许我更正你一下,大凡只要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时期,差不多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唐朝自然不必说,就连宋朝的盛世时期都是当时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但是它们都留下了什么?还有你后边说的那些成果,哪个是中国人率先发明的? [2评]
l
lyy
11 楼
: 我说个你不知道的吧,育苗是中国发明的。中国宋代。 宋代发明了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 天花疫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疫苗,是我国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时称“痘苗”。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正是在这种“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指导下,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来对抗天花病毒的侵袭。 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逾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说的是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神医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见于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例子。 在清代官编医书《御纂医宗金鉴》中也提到,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是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种接种法也叫作“人痘法”,跟后来的“牛痘法”有区别。作为痘苗的痂或脓汁,叫作“时苗”,跟后来的“熟苗”也不完全一样。 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 “时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毒性也很大,“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无法确保对被接种者全部有效,且风险较高。所以在明代隆庆年间,人们又发明了比“时苗”更为安全的“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7代后火毒汰尽,再用来给健康的人接种,这样就非常安全了。 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1727年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写道,“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当日异传之家,今日尚留苗种,必须三金,方得一丹苗。”说的是宁国府太平县的一位医生,从神医世家得到了熟苗接种法,使这种接种法流传天下。这种提炼出来的熟苗“苗种”,须“三金”才可购买一苗。《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十人。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伏尔泰高度赞扬明代的人痘接种术:“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英国医师爱德华·金纳通过用牛痘豆浆或痘痂接种儿童预防天花,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由于牛痘比人痘更安全简便,牛痘接种术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运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传代等方法,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虽然大规模的现代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1评]
野渡
12 楼
拉倒吧,扯这些人口数量的陈年旧事,人均却非常低。空气公元前五百年希腊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市是类似今天纽约第一大城市,中国在哪里? [1评]
i
ice101
13 楼
傻逼吗,人家问你你后面举的例子,你在这说宋朝。滚
D
Dimmy
14 楼
中国再不好也是中国啊 难不成跪在地上当狗的 台湾 日本 韩国比中国好?躺在地上当狗谁不会啊 可笑 [1评]
牛皮方糖
15 楼
失去个屁,这三年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科学的三年,中国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H
HL16888
16 楼
稳经济是一个愚蠢的提法,应该是大力发展经济
L
Laoseguiman
17 楼
他妈的,跑出来干啥?有本事接着躺家里偷着乐吧
野渡
18 楼
哈哈哈,对于你的回复我真的不着要点。非常难判断您的立场。失敬失敬!
a
azkaban
19 楼
外国马上要经济危机了,还是集中精力发展内循环吧,不要到处乱跑,浪费时间精力。
一剑诛心
20 楼
中国想封就封,想干就干,狗B们只能搓脚挠心地乱叫
南方来风
21 楼
世界努力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行!厉害国傻比滚回厉害国去。
地中海的爱
22 楼
要讲政治不要讲经济!这才是皇帝的嘴炮。
W
Wuyueshanren
23 楼
把公費旅遊說得如此高大上的恐怕只有厲害👍牆國了
s
slimane
24 楼
查了一下数据,2022亚洲国家GDP平均增长率五点四,连整天说被制裁的澳洲都五点五。你说亚洲穷逼国家多所以增长速度快可以理解,mlgb澳洲都吊打强国
爷来也
25 楼
迟了!
深圳足球
26 楼
知道的太多,会被灭口的
深圳足球
27 楼
其实赵立坚两眼一瞪,大批订单蜂拥而至。何必出国?
l
laolilili
28 楼
谁搞的祸?二百斤下台!
w
wasabi20071127
29 楼
三分之一官员,憋了三年先出国享受一把,三分之一富商及家属,旅游。 操你妈的全世界马上圣诞节 元旦,哪个傻逼国家有展会 ? [1评]
C
Cup3
30 楼
中央直接下令经济增长,看经济听话吗?
诸葛龙飞
31 楼
日本就有,你不知道不代表没有,好像浙江(具体没记住)一个商务团就来这边出展了,地点就在Tokyo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笔明明
32 楼
之前扁担一句话,封三年!现在扁担一句话,追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