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独居京郊90平农民房 打造自己的理想乡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2月8日 15点35分 PT
  返回列表
67716 阅读
5 评论
一人一城

从顺义水坡村到东五环外的高碑店,这是圃生来北京10年里搬的第6次家。像许多在异乡追寻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毕业后初来北京找工作的圃生,有过一段在亲戚家借宿的经历,也有过和朋友在天通苑合租的时候。从最初两手空空的拎包入住,到前不久带着三大车家具杂货的辛苦迁居,他用10年时间,打造了如今的“恋旧之家”。

小房子,大天地A small room is a big world

前不久问了一个北漂的朋友:生活在北京,是什么感觉?

朋友抿了抿嘴,说道:“比南方干燥,比南方风大,酒很烈,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家。”

对北漂族而言,最难熬的不是苦和累,而是无法磨灭的漂泊感。远离家乡,陌生的城市,出租房里总让人觉得少了点生活的真实感。

“他把房子改成家,把日子过成画。”

这是《时尚芭莎》对圃生的评价,从二环到五环再到顺义,都曾留下过他的脚印。但不管搬到哪里,他总能很好地保护着那份“家”的归属感。

自2008年离开老家桂林,至今在北京生活11年,搬家对他来说早就是家常便饭。

他每搬家一次,关注他豆瓣的观众也跟着“搬家”一次,所有人都好奇这次圃生会如何装点他的新住处。

“无比着迷地看你家,一年一年又一年。”

他的画里有清风明月,常物小记;他的镜头下有秀丽山水,人间烟火;而在那个杂而有序的家里,有工作,有日常,有他热爱着的一切。

他的生活总是充满了令人心安的平淡和真切感。

远离了快速变化的闹市,五环外的郊区,藏着圃生的清净世界。

一栋平平无奇的农村改建房,自带一方小院儿,种满了各种圃生喜爱的植物,如铜钱草、绿萝、韭兰、薄荷、穿心莲等。

这里即是工作室,也是家,圃生起名“边园”,地处北京边缘,这个名字倒也贴切。

 戴着铃铛的墨墨

打小院儿里穿过,踏入圃生的家,第一眼并没有觉得有特别惊艳的地方。

圃生说自己喜欢有年代感和粗糙感的东西,平常的娱乐便是逛书店、旧货市场和美术馆,淘些老物件回来。

东西摆得满满当当,却归置得井井有条,没有什么刻意的装修,却无处不透着朴素的讲究。

虽说地处北方,但圃生的家里却缠绕着几分南方的柔情,不经意间钻进人心底。

几根枯枝,一丛野花,都是不可多得的装饰品,被圃生细心地插在花瓶里,成为了这个家的一部分。

圃生对家的定义,是一个可以让人得到放松和休息的地方,没有所谓特定的风格,全凭主人喜好。

“案上有山川,枕畔有虫鸣。”

这是圃生生活的写照,真实而又美好,即便未来仍是未知的,但理想生活其实很简单:在喜欢的环境里,做喜欢的事。

住在边园是一种顺势而为的生活选择,或多或少也透着一丝北漂的无奈。但换个角度来看,能在北京拥有这样一处诗意居住,也值得庆幸珍惜。

在豆瓣主页的相册里,他用相机记录着自己生活里的点滴,和关注他的人们一起分享。

“我们这个年龄最好不要告诉别人该做什么,怎么做,但可以告诉大家我是怎么做的。”

80后的圃生个子不高,眼睛小小的,留着干净利落的短发,话不多,甚至有点沉默,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国画系。

广西桂林,温柔缱绻的漓江在这里一弯而过,两岸青山静默伫立,家乡的山水给圃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无论是画作,还是生活,总带着一丝淡淡的柔情。

 圃生镜头下的家乡山水

圃生记得,小时候家里在山间包下一大片果园,除了上学,大多数时候他都待在园子里,很少和外界接触交流。

他的微信个性签名写着:“不是高冷,是不太会说话,也不愿意多说话。”

独处的经历让圃生变得不擅交际,同样也让他的感知变得敏锐,总能看到一些细微的动人之处。

沉默的人,对生活总有着别样的深情。

 2004年,杭州国美门口留影

考研失利之后,圃生被朋友介绍去杂志《水墨味》,有了份稳定的工作,但住处一直没有安顿下来。

望京、双桥农场、水坡、天通苑……圃生说那时候自己没什么家当,实在没地方住了就跑去哥哥家,过得比较随意。

直到之后搬到二环的莲花晴园,才算消停了些,也就是那段时间攒下了许多圃生难以割舍的物件。

 镜头记录下,最后的旧货市场

圃生喜静,平常没事就做做饭,拍拍照,住处附近的南城旧货是他最爱逛的地方,那里散发出浓厚的年代感让他觉得分外安心。

住得离编辑部近了,圃生也有更多时间去“折腾”,他翻出了许多大学时的习作和写生作品,自己在家画些小画。

2015年8月,圃生在高碑店办了第一个个人画展,规模不大,但他很开心,因为开始有人看到并且喜欢他的画了。

从那之后,画成了他的生活轴心,从编辑部辞职,搬离市区,日子过得愈发简单。

 圃生笔下的常物

在圃生入住之前,这里曾是一家停止使用的摄影工作室,对这样的装修风格圃生并不感冒,只能亲自动手改造。

原本的布景墙都被拆除,还原墙体最原本的肌理之后刷上素净的白色,多余的装饰都被清出家门,能多简单就多简单。

 改造之前的边园

“我一般很少扔家具的。”

圃生对很流行的“断舍离”也不感冒,东西再多搬家的时候也不舍得扔,几乎一件不落地打包带走。

老式皮箱、东南亚家具、茶具、食器……粗略估计两百多件,光是打包就花了一个月,装了整整三辆中货车。

连朋友都说,圃生是个很有闲趣的都市年轻人。

即便东西再多,也无法阻挡圃生添置家具的热情,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价格可以接受,圃生都会买下来。

但如果是用不了太久的过渡性家具,再实惠也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经久耐用的老家具才是他的心尖儿。

“旧的物件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只要旧的能用就尽量用上,不会轻易舍弃。”

80㎡的室内空间,被圃生归置得井井有条,哪怕是家中的一盏碗碟,一束枯枝,都被注入了心思和美感。

得益于有序的归置,房间内显得很通透,阳光从边边角角里钻进来,让人一下子忘了身处雾霾严重的北京。

桂林山水送了他一身温润,即便房子本身再简陋,也能被他装点得生机勃勃,令人向往。

“我不知过去,也不知未来,我太渺小。只有轻松是我的宝物。不披挂饰品。不沾染经文。”(圃生很喜欢的一首小诗)

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圃生,习惯了四周都被绿色包围的感觉,到了北方,这种环境比较少了,所以就开始试着种一些植物。

能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拥有一方50㎡的小院儿,圃生是幸运的,这里没有特别的设计,任由植物们野蛮生长,自成一片天地。

或许是小时候常呆在果园,连植物都偏爱圃生,朋友养枯了的风信子交到他手里,第二年又发芽开花了。

院子里还有各种瓜果,长势喜人,时机到了便亲手采摘,叫上朋友一起赏味。

穿过院子,步入客厅,角角落落里都藏着玄机,一时不知该从哪里看起。

茶几是圃生在犹豫了半年之久后,才下定决心“请”到家里来的,是他最喜欢的柚木材质。

起初担心摆着不好看,后来发现是自己多虑了,散发着岁月感的柚木老茶几很好地融入了这个家。

沙发样式简单,是圃生网上淘的,上面有些许破洞,都是小猫墨墨的功劳。

从朋友家抱回的小母猫,因小时候总爱偷喝圃生的墨而得名,爱搞点儿小破坏,是圃生的御用模特,也是他在边园最好的伴儿。

“我和墨墨挺像的吧,都自由且自我,我们互不干涉,又彼此陪伴,这是最舒服的关系。”

朋友知道圃生爱旧物,搬家时有什么要丢的,知会一声圃生,有他看上的就上门带走。

书架和复古斗柜就是从朋友家搬回来的,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种书籍和淘来的旧物,仿佛一座小艺术馆。

客厅和餐厅之间没有设置隔断,空间的延展性得到了解放,可活动区域大大增加。

简单的小画作为装饰,主角仍然是各种碗碟和茶具,有从桂林老家淘来的,也有让朋友帮忙订制的。

这些并不纯粹只做收藏之用,圃生会用它们来招待朋友,他觉得对器物最大的尊重,就是保持使用。

“餐具架是从北影淘来的,原本是放胶片卷用的,现在用来摆餐具正好。”

角落里的老冰箱,是圃生花了一百多块钱在城南旧货市场淘的,现在只做储物用,里面存了许多干货。

墙上的搁板是用工地上的榆木板改造的,上面陈列的物品并非固定,随圃生心情更换。

墨墨最爱的活动场所

架子旁的门通往厨房,空间不大,充满了烟火气。路边捡来的树枝固定在墙上,当成悬挂厨具的架子,节约了不少空间。

圃生不擅长社交,朋友们便跑来他家里小聚,品茶喝酒也好,交流作品也罢,圃生都觉得很开心。

他会钻进厨房里,烧上几样自己拿手的桂林小菜,小炒腊肉、酸笋鸡胗、辣拌鱼腥草,再倒上一杯自己酿的果酒,是桑葚还是青梅或是石榴,全看时令。

即便一人食,也不随意对付,家里的冰箱总放着各种食材,也总有几样是他最爱吃的。

“我很少叫外卖,自己做饭比较有家的味道。”人间烟火气,最是暖人心,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书房门旁的榆木书桌是圃生找朋友定制的,墙上的小画有他本人的作品,也有朋友作品印成的明信片。

一旁书架上摆着墨墨的画,出自朋友之手,圃生笑着说那是墨墨小时候的样子,现在已经胖得差不多了。

搬来这里之后他有更多时间去创作,大多数时候圃生都独自呆在画台前,墨墨会偶尔跑来捣个乱。

他爱画小画,可以更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泛黄的宣纸上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刘墨评价他说:“圃生的画面很小,但很丰富,不像有的人,画面很大,却很空。”正如这栋房子,空间不大,却能感受到圃生对生活满满的热情。

卧室里东西不多,看着素雅通透,床头灯圃生用了6、7年,至今仍还“硬朗”着呢。

一旁书柜上摆着老式打字机,同样陪圃生漂泊了好多年,现在还能使用,有空圃生会用它打字条送给朋友们。

房间里没有衣柜,淘来的水管,用宣纸包裹,拼接之后就是简单的衣架。

当问及圃生是否存在收纳的烦恼时,他半打趣半认真的说总会有办法的,“塞一塞好好安排安排就一定能放下的。”

圃生家里的各个边角最有看头,宛如画里的小景,看着随性,实则讲究,任何一个小元素可能都是花了点睛之笔。

边园身居城市一隅,和外界保持着恰当的距离,但也不至于出世遁隐,圃生享受的就是这种“在而不属于”的微妙感。

这种距离让圃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一切随心,没了漂泊的孤苦,房子自然也成了家。

对生活的热情,赋予了我们更开放的世界和更内在的自我,也让我们能更自在而恣意地往前走去。

采访资料来源:公众号@在家ZAIJIA(trendszaijia)

本文图片来自:豆瓣@圃生L

感谢授权,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爱逛动物园
1 楼
又是民宿广告?谁没事把自己私人房子弄上媒体
断情一刀
2 楼
又骗我回乡下
燕超尘
3 楼
乱糟糟的
l
lying
4 楼
农民房?厨房里竟然有煤气管道.
真话难听
5 楼
新青年,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