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评欧洲首脑:喜欢小马 意大利总理翻白眼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8月19日 17点21分 PT
  返回列表
85901 阅读
15 评论
新欧洲

当地时间8月18日下午,多位国家领导人到达华盛顿白宫,一次严肃的国际会议拉开序幕。然而直击现场,你会发现——怎么更像是一场现场版的“脱口秀”?

主角?美国总统特朗普。

参演“嘉宾”?一排欧洲大咖,外加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剧情走向?从头发到白眼,从西装到高尔夫,一场本该庄重的多国会谈,硬生生被东道主川普带成了调侃意味的“吐槽大会”。

就在三天前,特朗普刚刚在拉斯维加斯和普京碰面。他称那是一次“极其富有成效的会谈”,可惜,普京冷冷一句话:“需要解决根源问题。”

翻译成人话就是——没戏。

于是,三天后,特朗普迎来了“第二场戏”。这一次舞台搬到华盛顿,观众席上坐满了欧洲重量级人物:

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总理默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

还有“特别嘉宾”——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妥妥的大场面,但会场气氛却完全不是想象中的紧张。特朗普一出场,就开始“点名+评论”,仿佛主持综艺节目。

第一个“中招”的就是法国总统小马。

特朗普盯着他笑着说:“每个人都认识法国总统马克龙,他是最早陪伴我的人之一。我现在更喜欢他了,这很少见。”

不过,大众的注意力并不在特朗普口中“友谊的小船”,而是全在小马的脑袋上。

47岁的马克龙刚刚结束南法假期,皮肤被晒得直接变了色。但最让人议论的不是较深的肤色,而是头发——他换了新发型。

社交媒体上热议纷纷:

有人说他染了奇怪的颜色;

有人怀疑他做了植发。

在国际会谈里头发能压过外交内容,还真是不走寻常路的一次“出圈”。

对英国首相斯塔默的点评紧随其后。特朗普笑呵呵介绍:“这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大家都喜欢他,我们都喜欢他。”

这段介绍听上去更像是某个同学聚会的寒暄,少了几分国际政治的庄重,却多了几分“兄弟情”。

真正抢镜的,还得是意大利总理梅洛尼。

特朗普对她的评价极高:“她是一位真正伟大的领导者,一位鼓舞人心的人物。”

然而,让她吸足关注度的不是这句称赞,而是镜头捕捉到的小细节。

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她翻了个白眼。但为啥,对谁?别急,咱们往后看。

特朗普的视线先是转移到芬兰总统斯图布身上,再次不吝溢美之词:

“你看起来比我见过的任何时候都要好。你做得非常出色,我们都尊敬你。”

甚至在和梅洛尼聊天时,特朗普还特意补充一句:“你知道吗,他是个很好的高尔夫球手。”

这番夸奖听得斯图布笑容满面,但媒体却不太买账。美媒揶揄说:“他是唯一穿双排扣西装的领导人,看起来像是从过去穿越回来的。”

西装风格秒变“穿越剧”,斯图布无心成了“复古代表”。

德国总理默茨也没能逃过被点评的命运。特朗普称他是“一位非常强势的领导人,在德国非常受人尊敬。”

虽然没有太多花边,但正是这句评价,造就了梅洛尼的经典表情。

只见她坐在旁边,先是哈哈大笑,随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动作轻快自然,仿佛在说:“这夸得也太过了吧。”

要知道,梅洛尼的白眼可是“有历史的”。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当场翻了两个白眼,还自爆:“我永远不想和我的媒体说话!”

结果她忘了麦克风没关,那带着浓重意大利口音的英语被完整录下,瞬间传遍全网。

支持的人说这是“真性情”,也有人说她其实是“外交场合的小叛逆”。但不管怎样,梅洛尼的白眼,已经成了当天最吸睛的表情包。

锐平结束,名场面一个不少。但事实上,此前还有一个小插曲。

在欧洲领导人之前,特朗普先和泽连斯基进行了一对一交流。最吸引眼球的却不是两人聊了什么,而是泽连斯基的穿着。

还记得今年2月吗?他穿着军装风格的服饰出现在白宫时,被媒体批评“不尊重”,甚至有人喊话:“为什么不穿西装?”

这一次,泽连斯基果然换上了黑色西装外套,虽然不是全套正装,但整体要“和平”得多。

那名记者调侃:“您这次西装真帅气”。特朗普“哥俩好”似的搭上肩膀,顺势补刀:“是啊,我也这么跟他说。”还特别call back一句:“上次说你的人就是他。”

泽连斯基也没愣住,而是机智回应:“你倒是没换衣服,我换了。”

一场尴尬被他巧妙化解,反倒成了笑点。

原本大家期待的,是一次围绕安全与未来的严肃讨论。结果特朗普的风格,把它变成了轻松的脱口秀:

马克龙的发型成了八卦焦点;梅洛尼的白眼成为网络表情包;斯图布的西装让人怀旧;泽连斯基的衣着成了笑谈。

一场会谈被“人设梗”全面占领,新闻标题更像是时尚与娱乐八卦版。

从拉斯维加斯到华盛顿,特朗普的“点评秀”让媒体有了写不完的段子,也让严肃场合掺了几分玩笑意味。

至于会谈的真正成果?那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M
Mukdenboy
1 楼
"特朗普刚刚在拉斯维加斯和普京碰面"
t
thornhill
2 楼
今天川爷心情好!请你们吃大餐!麦当劳,双层汉堡加特大薯条!就白开水。 [1评]
d
davidshome
3 楼
作者太傻逼,连拉斯维加斯和阿拉斯加都分不清。作者知道奥地利和澳大利亚是两个地方么
a
abc94536
4 楼
小从奥运会中首先使带头系统性用兴奋剂等等违禁药品,而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好成绩,在政治领域,大规模,系统性的间谍活动,黑社会化应该也是起始于苏联。苏联与俄罗斯就是兽斗模式,丛林法则,根本没有规则可言,从人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都折射出这种意识,与价值观,小从奥运会,大到国家主权与战争。苏联与俄罗斯的行为模式,本质上是“兽斗”逻辑。 1. 兽斗模式的核心特征 丛林法则优先,不择手段,坑蒙拐骗,谎言,力量决定一切,规则只是暂时的装饰品,欺骗与谎言。 规则工具化,充满欺骗与谎言:能够欺骗就用,用规则与谎言保护自己,不能够欺骗时掀翻桌子。 生存逻辑优先于合作逻辑:即便破坏共同平台,也不惜牺牲长远利益,只要短期能保住或扩大本方优势。 2. 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体育(小尺度):50年代国家级系统性兴奋剂体系 → 胜利比规则更重要,即便被发现也用政治手段遮掩。 学术与教育:成绩、科研成果、学历可以造假(李森科,米丘林),只要能实现政治宣传或战略目的。 经济:能源、贸易、黑市作为战略武器,不在乎是否破坏全球市场规则。 信息与外交:假信息战、谎言外交、渗透宣传 → “真相”不重要,效果最重要。 战争与主权(大尺度): 直接推翻自己曾承诺的国际条约和宪章条款(如《联合国宪章》、布达佩斯备忘录),只要有力量就动手。 体育(小尺度)系统性兴奋剂:苏联从1950年代开始在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中系统性使用兴奋剂,例如1970-1980年代的东德(苏联盟友)建立了国家级兴奋剂体系。这种行为不仅是为了胜利,更是为了通过体育成就宣传国家实力。2014年索契冬奥会兴奋剂丑闻(俄罗斯被指操控尿检样本)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延续。 政治遮掩:当丑闻暴露时,苏联/俄罗斯往往通过政治手段(例如否认、反指控西方)掩盖真相,而不是承认并改革。 学术与教育李森科主义: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Trofim Lysenko)通过政治支持压制遗传学研究,推广伪科学的“米丘林主义”,以迎合斯大林的意识形态需求。这种行为牺牲了学术诚信,服务于政治目的。 学历造假:苏联时期,学术成果和学历常被用来作为政治忠诚的象征,而非真实能力的体现。现代俄罗斯也存在类似问题,例如官员学历造假丑闻。 经济能源武器化:俄罗斯利用天然气和石油作为地缘政治工具,例如2006年和2009年对乌克兰和欧洲的天然气断供,破坏了全球能源市场规则。 黑市与腐败:苏联时期的黑市经济和现代俄罗斯的寡头经济,体现了对规则的漠视,只要能实现短期利益,合法性并不重要。 信息与外交假信息战:苏联时期通过KGB的“积极措施”(active measures)散布虚假信息,现代俄罗斯则通过RT、社交媒体机器人和黑客行动(如2016年美国大选干预)延续这一策略。谎言外交:例如,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中,俄罗斯官方否认“绿人”(无标识武装人员)为其军队,尽管证据确凿。这种“可否认性”操作是“兽斗模式”的典型体现。 战争与主权(大尺度)违约行为:联合国宪章,苏联于1945年在联合国的成立中发挥主要作用,特别是联合国关于主权国家的定义,维系人类和平等等概念,但是,苏联后来遵守这些条款,和发扬光大联合国宪章规范的精神吗?没有!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中,俄罗斯承诺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换取乌克兰放弃核武器。然而,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和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表明其对国际条约的承诺毫无约束力。 武力至上:从1956年匈牙利革命、1968年布拉格之春到现代的乌克兰战争,苏联/俄罗斯一再通过武力解决地缘政治问题,忽视国际法和多边机制。 3. 与“宫斗模式”的对比 特征 宫斗模式 兽斗模式(苏联/俄罗斯) 规则定位 框架内竞争 工具化,随时可抛弃 平台态度 维护平台以延续斗争 掀翻平台重建秩序 目标 长期权力平衡 短期绝对优势 典型风险 被规则束缚 自我孤立、信誉崩塌 4. 历史延续性 这种模式并不是苏联时期才出现,而是沙俄—苏联—俄罗斯联邦政治文化的延续。在历史上,他们的战略安全观一直认为:外部环境永远敌对 → 无法依赖规则保障,内部必须高度集中 → 弱化分权制衡。强者天然有权改写秩序 → 丛林法则优于契约精神。 从奥运会的兴奋剂系统性丑闻败坏了奥运会(到今天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到国际条约的公然违约,再到对邻国发动战争,苏联与俄罗斯的价值观中确实更倾向“兽斗模式”——力量至上、规则可弃、平台可毁。这种思维贯穿了它在体育、教育、经济、信息战、政治和战争等所有领域的行为。“兽斗模式”作为苏联/俄罗斯的行为逻辑,贯穿其体育、学术、经济、信息战和战争等领域,核心在于欺骗谎言与力量至上、规则可弃、平台可毁。这种模式与“宫斗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更注重规则框架内的长
g
granddad
5 楼
川普总统是个非常认同实力的人。这些欧洲政客显然不入他的法眼…
大裤衩
6 楼
是自来水,不可能是白开水
c
crunchtime
7 楼
金三诚聘腿毛贵军青蛙,叫爷爷。
吃斋念佛大灰狼
8 楼
意大利女总理经常翻白眼,估计成习惯。
j
jeffinvade
9 楼
默克尔接班人
狮城银牌
10 楼
拉斯维加斯跟普京见面 -- 笑死人,想了半天不知如何形容小编,看到评论区,借用一下 -- 小编是SB
T
Taojiang221
11 楼
小编SB
不说假话
12 楼
👍
h
hugenage
13 楼
義大利這個SB碧池ZTMD噁心,每次看到都想吐🤮⋯⋯
打风苟
14 楼
新闻图片不错,价值观、体制相似的盟国之间,气氛就是放松,党媒发酸。对比美中谈判的图片,个个面部发僵。
樱桃儿熟了
15 楼
历史将会记住这是一群毫无战略眼光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