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碟中谍8》:中国观众可别被骗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5月27日 18点5分 PT
  返回列表
67790 阅读
11 评论
南枫娱乐圈

29年过去了。

《碟中谍》终于来到了最终章。

在好莱坞影史中,当然不缺特工系列经典影片,而《碟中谍》系列却是绝对无可替代的大IP。

甚至国内都有不在少数的死忠粉,大家盼星星盼月亮,在等了三年后,终于迎来了收官之战——

《碟中谍8:最终清算》依旧由阿汤哥,与打造了后面《碟中谍》世界的克里斯托夫导演合作。

这部影片本与《碟中谍7》形成上下部,一连延期定档3次。

中间经历了口罩、演员工会大罢工,后又补拍才迎来了今年的顺利定档放出。

当下该影片已在北美市场上映,同时全国首映礼也在逐步展开,怎么看都会是2025年夏天电影市场的第一爆。

然而,从新鲜出炉的口碑来看,竟与我想象得天差地别。

这样一部能记入影史册的经典大IP,最终章一经放映差评扑面而来,失望溢出屏幕。

难道阿汤哥不灵了?

不变的是阿汤哥情怀从剧情来看,不难发现导演还是想给观众一些新意的。

对比这几年的超英电影,《碟中谍8》的剧情倒是没有那么敷衍潦草。

还记得之前的名场面,是从天而降的间谍任务、徒手扒飞机、徒手极限攀岩,以及高空作业跳楼等等。

看起来似乎没有更高的山、更高的楼可以给阿汤哥爬了,这回导演直接赋予他“上天入海”的技能。

确实,尽管阿汤哥已经62岁了,可他还是那么有魅力,而且还是够拼命。

实拍扒飞机,那是常规操作。

光上天,那绝对是满足不了影迷的。

阿汤哥从飞机上一跃而下,直接跳入大海,水花四溅那才叫一个爽。

确实,在大场面上,导演是真的知道阿汤哥想要什么,观众想看什么。

只有更刺激、更创新,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而到了海里,阿汤哥又要重现经典动作,开始扒潜水艇。

水里阻力更大,视觉上也更加刺激。

虽然没有了高楼大厦,但,这一部分大家也可以接受,也算是深海题材中比较亮眼的存在。

巨物与窒息感,通过画面传递给观众,倒多了些惊悚的意味,不过也仅限于感觉。

尤其是进潜艇遗骸取东西,以及漂浮到冰层。

这种设计完全是超乎观众想象的,虽然不符合科学,但,观感上的确是加分的。

在我看来,阿汤哥的确已经用尽了全力,导演也同样。

整部影片从头到尾,仿佛都在告诉观众,“我很燃”。

事实上其中有一小半确实值得一看,尤其是不太熟悉《碟中谍》系列的观众,或许还会有些惊喜。

可在我看来,这一IP发展至此也有些变了味道。

上面我曾提过的名场面,大部分都是为了完成间谍任务,通过精妙的手段、各种反转来满足影迷的好奇。

而枪战、动作戏以及爆炸等大场面,完全是锦上添花,让整部影片氛围再次达到新的高度。

可我在看《碟中谍8》时,竟然有种看“超级英雄”的既视感,没有了过程上的细节惊艳。

文戏冗长,阿汤哥老了曾经的人也不在了当然,即使阿汤哥还是那么“敢”,可坐在影厅的观众,看着却没那么“敢”了。

因为阿汤哥真的老了。

也是,30年了,怎么可能不老。

所以,20分钟没有一句台词的深海戏,也就算了。

当再看他的动作戏,就算只是看预告,我都要替他捏把汗。

仿佛在为了“impossible”而“impossible”,减去了大部分爽感,只是单纯为这位演员感到钦佩。

这部影片加入了超级人工智的元素,却没有真的拍出AI的智能科技感。

而最致命的问题,在我看来是这两点——

其一,是前面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文戏,实在是太冗长、太无聊了。

将近3个小时的时长,必须要无时无刻抓住观众眼球,难免会让人觉得疲惫。

前半部分一直在解释介绍AI板块,虽然不断穿插“小场面”,可并不会让人觉得惊喜。

前面铺垫太长了,几乎到了第三幕,才开始真正的刺激场面。

可第二个问题也来了——

过于个人英雄主义,群像太一般。

在最后,原班小分队的最后一个成员也下线了。

尽管“最终清算”煽情很多,又回顾了不少第一部的情节来营造情怀。

但,没有群像的合体同框,这让人太遗憾了。

伊尔莎没复活、白寡妇仿佛没存在过,卢瑟竟然上来就牺牲了,而班吉还重伤了。

我甚至觉得导演对观众的情怀,有点“不负责任”。

而全新的队伍,尽管女演员表现在线,形象却不算立体。

看得出导演是真不太会刻画女性角色,只能让她们充当“工具人”。

所以,这样一个大IP,虽然风格上依旧维持着惊险刺激、敢拼敢闯的原则,却还是让观众觉得差了口气。

如果是资深影迷,或许真的会失望。

明明是“最终清算”,却没有足够的宏伟叙事,没有达到高潮让人想要落泪冲动的全员联动。

这种终结章,我会觉得有些“虎头蛇尾”,至少,不该是《碟中谍》该有的大结局。

结语有多少人,曾在《碟中谍》第一部的横空出世时,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特工电影还可以是这样的。

男主完全靓仔,嫩得能掐出水。

人皮面具竟然如此逼真,反转一个接着一个,看到最后悬着的心才真的能放下来。

那时候,影迷爱《碟中谍》,也爱阿汤哥。

当然,早已火遍全球的阿汤哥更爱自己亲手创建出来的IP。

从出世便一鸣惊人,到香港导演吴宇森赋予浪漫色彩,再到动画导演布拉德·伯德注入喜剧元素,再到后面终于找到可以自编自导的克里斯托夫·迈考利。

阿汤哥找到了最适合的伙伴,整整30年,就算吃这一个IP也让人心服口服。

可如果《碟中谍8》是影迷30年以来追梦的结局,那还不如来个开放式结尾。

j
jolly11
1 楼
都拍完了,我才知道Mission impossible就是碟中谍。原来我一部都没看过
传播爱与光
2 楼
我在影院看了前7部,但是不会看这一部了,现在任何3个小时的电影我都不看,主要是因为 肾虚 观影途中要上两次厕所!哈哈哈
n
nikon
3 楼
去看死神来了6,比这个好看
玉面小飞狐
4 楼
看电影不是休闲吗?认真做科研吗?不就是为了爽一下
节水型
5 楼
碟中谍日,我愣了大概8秒,才缓过神是碟中谍8
北京男人A
6 楼
我已经N年不看美国电影。
灯塔路
7 楼
不看电影很多年
严寒酷暑
8 楼
不容易
笔明明
9 楼
还是差点意思,扒个导弹试试
b
b3yukikaze
10 楼
早就不看这种谍战片了,不合我的口味。
五十而立
11 楼
“但,没有群像的合体同框,这让人太遗憾了。” 小编,是“集体同框”,不是“合体同框”,“合体”是描述男女交欢时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