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狗逼,自己看看台湾关系法
This act also requires the United States to have a policy "to provide Taiwan with arms of a defensive character", and "to maintain the capac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resist any resort to force or other forms of coercion that would jeopardize the security, or the social or economic system, of the people on Taiwan."
美国国会又出幺蛾子了。
29日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台北法案”,30日众议院版本的“台北法案”还将在众议院外委会进行表决,之后提交众议院。
当参众两院都通过后,两院协商出的最后共同版本,将再经参众两院各自通过,即可提交特朗普总统签字生效成为法律。
叨姐采访的学者们预测,“台北法案”获得最终通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台北法案”是什么
“台北法案”的全称是“台湾盟邦国际保障与强化倡议”。
9月25日,它由美国参议院外委会最先通过。不过,那时舆论主要聚焦于同一天通过的、干涉香港事务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在随后的新闻稿中,“台北法案”的提出者、参议院外委会亚太小组主席加德纳毫不讳言地说,这一法案就是为了“加强台湾的国际地位,并应对中国大陆对台的施压,以及企图压缩台湾国际空间与外交承认的霸凌手段”。
不过,和加德纳5月23日提出的最初版本相比,参院外委会10月29日通过的版本措辞温和了一些。
5月23日版本声称,对于与台湾“断交”的国家,美国行政部门可以降低与其的外交关系或者减少援助,并要求国务院定期就如何帮助台湾维系所谓“邦交”关系提交报告。
这两条,在参议院通过的版本中,已经没有了。
新版本说得很笼统,它称,美国政府应该支持台湾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谁跟台湾亲近,华盛顿就考虑增加同它的经济、安全以及外交交流;反之,华盛顿就考虑减少同它的交流。
新版本有删节,也有增加。它提出,美国应与台湾进行双边贸易谈判。
听着似乎不错。只是美方想要达成的是“一项符合共同经济利益,并能保护美国劳工,以及有利于美国出口商的自由贸易协议”。
重点显然在后半句,就是不知道台湾身上还有多少羊毛可供美国继续薅了。
再来看众议院。
和参议院就此法案折腾近半年相比,众议院的速度相当可以。
10月18日,众议院版本的“台北法案”才由共和党籍众议员柯蒂斯带头提出。也就不到两周后,众议院外委会就将对其进行表决。据柯蒂斯说,众院版本的“台北法案”也是为了提升台湾的国际地位。
这样的“台北法案”将有什么后果,叨姐请教了几位学者。
“台北法案”有多恶劣
信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台北法案”目前的版本我都读过原文,两院的表述有些差异。一般来说,两院在协调版本时会做一些减法,砍掉分歧比较大的地方,然后形成统一的文本。
看了法案后,我的感觉是,如果目前的版本不做大的改动,那么对中国不会构成实质性的影响,因为它一没有具体的强制性要求,二没有明确要求行政部门要做到什么程度。
这个法案更多像是表达参众两院的一种看法,无外乎是要求行政部门采取一些行动。实际执行中,行政部门还要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大局,不会做得太过分。
“台北法案”的恶劣性主要在于,一是它会对美国行政部门形成压力,需要它做一些事情。
二是对那些想转变立场的所谓“邦交国”会产生寒蝉效应。比如某个国家下一步想转向跟中国建交,现在可能需要把美国因素也考虑进来。毕竟美国是超级大国,影响力摆在那里,一些国家还是严重依赖美国援助或者美国市场的。
三是在岛内的影响。绿营肯定会炒作这个话题,表明美台关系很稳固,这可能会影响一些中间选民,让他们在明年1月的选举中投票给蔡英文。
所以说,“台北法案”的实质性伤害可能有一些,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华盛顿就像是举起了一根大棒,打不打,打多重还不好说,而且打下去之后有没有效果,人家买不买账也还不好说。
况且,就算美国举起这个大棒,也挡不住这个大势。
中国大陆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影响力会持续上升,这是一个大势。
台湾现在的那些所谓“邦交国”以后和大陆建交、发展关系,更有利于他们的国家利益,这也是一个大势。
袁征(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 “台北法案”一旦通过,实际影响还是会有,就要看美国行政部门怎么做了。
从国务院的表态来看,双方是有默契的:国会等于是给了行政部门更多授权,行政部门可以有更多法律依据来做一些施压中国的事情。
在中美洲地区,美国可以把自己的影响力或者经济援助作为杠杆,压那些国家不跟台湾断交。
在这一点上,美国行政部门和国会没有分歧。
另外,这个法案将会提升美台关系。有美国人撑腰,台湾方面以后面对大陆的底气会更足一些。
俞新天(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 如果“台北法案”获得通过,将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华盛顿随时可以把这个工具拿出来用,增加对中国施压的可能。美国国内可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迫使我们做出更大让步。
而且,美国这么做,还会引起很大的仿效作用。
西方有些国家在看着它,有些其他国家也在看着它。如果华盛顿通过了“台北法案”,就相当于鼓励其他国家和台湾发展关系。
现在有一些国家已经悄悄加强了与台湾方面的交流,很多人同情台湾,在舆论上也给予更多支持。比如捷克布拉格市就为此取消了与北京的友好城市关系。
大家看,华盛顿近来一系列围绕台湾问题的做法,不断暴露出美国力量的局限和色厉内荏。
可惜,台海局势早就不由美国的态度主导了。
美国国会这两年连续通过了一些涉台法案,但它们“护台”的效果都非常有限。
现在这个“台北法案”的确可能会增加一些小国与台湾“断交”、与北京建交的顾虑。但是华盛顿对台湾“邦交国”的威胁发出来后,所罗门群岛和基里巴斯还是选择了与中国大陆建交或复交。
所罗门群岛前总理2018年到台湾时,曾与蔡英文见面。
台湾问题的现状就是中美在台海博弈情形的折射。
在法理上,一个中国广受世界承认,美国历届政府也持续接受它,华盛顿要想另搞一套有很高难度。
从力量上看,美国的综合实力强,但台湾紧挨大陆,大陆军事力量已经能够有效威慑“台独”。
美方已不再有在台海地区的政治及军事优势。
蔡英文当局以为美台关系越密切,它得分越多,台湾越安全。
这是蔡英文和民进党致命的误判。
台湾驻英国代表处5月16日在伦敦市中心举行集会,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
台湾只是美国的一个棋子,美国时不时对台湾做出庇护性姿态,卖它点武器,只是华盛顿与北京博弈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美国不会对台湾真正地“负责任”,它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醒醒吧,民进党当局。
不要迷信美国国会那些最热衷选举政治的议员们,更不要对美国的“护台”寄予过高期望。
台湾的安全与否、繁荣与否,将取决于它如何协调好与大陆的关系。
一个有智慧的两岸政策比台湾从美国买多少F-16V战机都更管用。
缩水的“台北法案”有多大作用?专家:对中国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
2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旨在支持台湾维系“邦交”、强化“对外关系”的所谓“台北法案”。法案的一项突出内容是,要求美国政府考虑降低与“采取重大行动伤害台湾的国家”的关系,反之进行奖励。自上月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接连与台“断交”后,美国会这一立法进程明显加速,当地时间30日,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也通过众议院版本的“台北法案”。面对美方“撑台”之举,多次遭遇“断交”打击的民进党当局一面连声道谢,一面炫耀“台美关系紧密”。不过岛内分析人士对“台北法案”能起多大作用深表怀疑。这两年,美国政客们捣鼓出多个所谓“友台”法案,结果多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个“台北法案”的内容比起最初版本也已缩水不少。不管怎样,美政客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性质都很恶劣。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30日表示,美国打“台湾牌”,民进党当局甘当棋子,最终损害的是台海地区的和平,损害的是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利益。
对于美国会的这一“挺台”举动,有岛内绿营媒体得意地宣称,该法案在美国众议院提出才短短10天,就被众议院外交委员会排入议程,“进程之快,显示美台关系持续升温”。民进党“立委”王定宇甚至称,美日有《美日安保条约》,这个“台北法案”堪称“台湾美国外交版的安保条例,对台湾外交非常正面”。
不过许多分析人士并不这么看。台湾风传媒网站的文章称,美国面临的质疑在于:何以美国选择与中国建交,却又要求第三国不与中国建交?“台北法案”还面临一个根本局限:多数条文只是国会的意见,要转换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义务,从而促使行政部门遵循与执行仍相当困难。
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分析称,“台北法案”执行的力道可大可小,完全取决于美国当前所需。去年8月萨尔瓦多宣布与台“断交”,华盛顿大动作召回驻萨尔瓦多大使,时任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提议对萨尔瓦多祭出惩罚,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贾德纳更要求切断对萨尔瓦多的援助。但美国国务院因担心非法移民进入美国,所谓的惩罚不了了之。
台湾《联合报》注意到,比起贾德纳等人今年5月在参议院提出的最初版本,目前“台北法案”的内容已大幅缩水。比如早前的版本提到,授权行政部门采取降低外交关系或以减少援助等方式,回应与台“断交”的国家,并要求国务院定期就协助台湾维系“邦交”及强化与非“邦交国”关系所做的努力向国会提交报告。但到了9月底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的版本,已不见授权美国政府研议调整对伤害台湾的国家的援助等文字,有关“报复行动”的文字不如原来强烈,也未要求国务院提出报告。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信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果目前版本不做大的改动,那么对中国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因为它一没有具体强制性要求,二没有明确要求行政部门做到什么程度。“台北法案”的恶劣性主要在于,一是会对美国行政部门形成一定压力;二是对那些想转变立场的台湾“友邦”产生寒蝉效应,毕竟美国是超级大国;三是在岛内的影响,绿营肯定会炒作,为明年1月的选举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