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现状:2023年“520”结婚登记人数断崖式减少44.2%;
2、原因:青年人结婚面临四道坎;
3、影响:彻底改变社会与经济结构。
一、现状:2023年“520”结婚登记人数断崖式减少44.2%
中国青年报报道称,为了鼓励年轻人早结婚早生育,在520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婚姻登记机关也煞费苦心“不打烊”,“为爱加班”,为想结婚的新人们正常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满足新人为爱奔赴的美好愿望。
澎湃新闻也在这一天发文鼓励年轻人:“520”后的5月21日,正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小满节气。唯经历爱,才将抵达圆满,这便是最幸福的状态。
然而,社会的满腔热情与满怀希望,被“520”这一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结婚登记人数彻底扑灭。
根据国证大数据收集整理的部分省市民政部门公布的5月20日的婚姻登记数据,2023年的“520”,三年口罩摘掉后第一个可以自由出行不受限的“520”,结婚登记数据大幅度跳水。
上图中公布了5月20日结婚登记数据的10个省市,今年“520”结婚登记8.22万对,同比减少了44.2%。其中湖南4.6万对,同比减少了74%;贵州0.69万对,同比减少了53.8%;湖北0.95万对,同比减少46.6%。同比下降幅度最少的江苏1.12万对,也减少了25.6%。
根据央视网2022年5月22日的报道,去年5月20日当天,全国婚姻登记机构共计办理结婚登记31.25万对。如果按照国证大数据统计的10个省市今年 5月20日登记的结婚对数下降幅度推算,2023年“520”全国办理结婚登记的对数减少了13.81万对。
今年“520”结婚登记人数减少,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趋势的累积与恶化。2021年中国的国内婚姻登记总人数为762.7万对,比上一年减少了6.2%,比10年前的2011年减少了41.2%。其中初婚对数为579对,比上一年减少5.7%,比2011年减少了49.9%。
二、原因:青年人结婚面临四道坎
今年是强制性戴口罩3年之后,第一个可以完全自由行动的“520”,各地婚姻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全体动员,严阵以待。因为他们以为完全恢复自由后的第一个“520”,结婚登记人数会爆满,但结果反而接近腰斩。为什么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婚姻的兴趣没有修复反而更为冷淡了?
从短期的原因来看,三郎认为这与三年强制性戴口罩期间,对个人出行自由的高度限制,阻碍了年轻异性的相识、相知与相爱。很多人连楼栋大门都出不去,怎么去认识异性,与异性约会、谈恋爱呢? 无法谈恋爱,又如何结婚呢?
从长期的趋势来分析,是因为年轻人的婚姻面临四道难以迈过的门槛。
一是工作压力太大,不敢恋爱。
按照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留给年轻人体面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与2012年对比,10年后的2021年,中国的城镇就业人员增加了21.4%,但国有与城镇单位就业岗位减少了19.2%,外企(含港澳台)岗位减少了14.9%。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能极不情愿地去私有企业就业,或者从事个体或灵活就业。
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不少人还经常加班,沉重工作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没有时间恋爱,跟异性接触机会越来越少。谈恋爱的人都少了,结婚的人自然多不起来。
二是婚姻成本太高,不敢结婚。
房价大幅上涨,彩礼年年抬高,结婚成本直线上升。现在的农村青年结婚,十几万起步的彩礼必不可少;城里青年结婚,商品房、家具、汽车、婚宴,即使在三线城市也是百万起步。越来越高的婚姻成本,已经酿成社会公害。宁波的甬城农商银行、江苏银行无锡分行等地方银行还为此开发出了“婚庆贷款”产品,江西九江银行还曾经开发出“彩礼贷”产品,为青年人的婚姻成本推波助澜。
天价的结婚费用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婚姻道路上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吓坏了青年人的小心脏,吓退了青年人的结婚率。
三是户籍制度束缚,无法结婚。
如今的中国,体制内的工作到处都有,但一般人进不了。体制外的工作,地方越小岗位也越少,特别是小地方还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不仅工资低,就业机会也少。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谋生,从农村往城市、从小城市往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但在北上广深等工资较高、机会较多的地方就业,束缚中国人自由的那页户口,就剥夺了很多外乡异地青年人的生活自由。
比如,你没有户口,可能就没有买房的资格;你的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当地户口,上学的机会都会受到限制,高考都得回原籍;捆绑在户口上公民的权利与待遇,你都无缘享受;你无权在当地参与选举,你无权在当地报名参军,失业养老、社会保障等等,你都会被打入另册;没有户口,你就只能工作奉献,领个结婚证都要回原籍。这样的环境年轻人又怎么能顺利地结婚呢?
四是婚姻观念改变,婚龄越来越大。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现在年轻人的初婚年龄也越来越晚。特别是国家为了延缓就业压力,先后扩招本科、扩招研究生之后,年轻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不断增加。如果各年龄层次的人口数量相同,以法定婚龄为基准,平均结婚年龄每提高一岁,每年的结婚人数就会减少4.5%。
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的初婚平均年龄在1970年为22岁,1980年提高到24岁,到2020年,已经提高到28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重视婚姻的自主选择和质量,加上生活便利性也在提高,很多人觉得一个人生活也挺舒适,对家庭的渴望和依赖也越来越小,不认可婚姻就是恋爱的唯一归宿。
三、影响:彻底改变社会与经济结构
我们这个社会由家庭构成,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经济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年轻人结婚年龄不断提高,结婚人数不断减少,必将改变整个社会的人口规模、结构,进而改变这个社会的经济结构。
第一、加速中国的人口规模萎缩趋势,加速老龄社会的形成。
我们这个社会的生育观念虽然在改变,但大多数人还是将婚姻作为生育的基本前提。因而,婚龄推迟、结婚人数减少,一方面女性可能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导致生育风险的提高,另一方面,将降低整个社会的生育水平。
2021年,我国生育率已经下降到7.52‰,在主要经济与人口国家中,仅高于韩国,低于其他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022年,中国总人口已经进入下降通道,比上一年减少了85万人。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预测, 2023年4月14日印度的人口达到14.248亿人,超过中国的14.11亿人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结婚人数减少还会导致人口结构的变化。因为新生儿急剧减少,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急速加剧。199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在总人口中占5.6%,2000年提高的7%,2010年增加到8.9%,2022年已经达到14.9%。
第二、成为房地产市场由盛转衰的决定性力量。
在房地产市场需求中,婚房是其中的刚需。这一轮房地产市场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成交量大幅度萎缩,2021年12月开始至今,央行多次降息降准,各地出台了历史上最密集的房地产刺激政策,但2023年4月份商品房销售量仍然同比下跌了11.8%,房地产投资减少了16.2%。
结婚人数减少,出生人口减少,导致商品房需求人口持续下降,成为房地产难以复苏的决定性因素。商品房销售萎缩,还将对装修市场、建材装潢材料、家具家电销售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第三、长久打击婚庆产业、教育产业和婴童产业的发展。
结婚人数少了,新生儿少了,这些相关产业的需求人口就会萎缩,业务增长就会受到持久性影响。
第四、对银发行业、养老行业需求将持续增加。
第五、对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将带来严峻考验。
内容提要:
1、现状:2023年“520”结婚登记人数断崖式减少44.2%;
2、原因:青年人结婚面临四道坎;
3、影响:彻底改变社会与经济结构。
一、现状:2023年“520”结婚登记人数断崖式减少44.2%
中国青年报报道称,为了鼓励年轻人早结婚早生育,在520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婚姻登记机关也煞费苦心“不打烊”,“为爱加班”,为想结婚的新人们正常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满足新人为爱奔赴的美好愿望。
澎湃新闻也在这一天发文鼓励年轻人:“520”后的5月21日,正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小满节气。唯经历爱,才将抵达圆满,这便是最幸福的状态。
然而,社会的满腔热情与满怀希望,被“520”这一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结婚登记人数彻底扑灭。
根据国证大数据收集整理的部分省市民政部门公布的5月20日的婚姻登记数据,2023年的“520”,三年口罩摘掉后第一个可以自由出行不受限的“520”,结婚登记数据大幅度跳水。
上图中公布了5月20日结婚登记数据的10个省市,今年“520”结婚登记8.22万对,同比减少了44.2%。其中湖南4.6万对,同比减少了74%;贵州0.69万对,同比减少了53.8%;湖北0.95万对,同比减少46.6%。同比下降幅度最少的江苏1.12万对,也减少了25.6%。
根据央视网2022年5月22日的报道,去年5月20日当天,全国婚姻登记机构共计办理结婚登记31.25万对。如果按照国证大数据统计的10个省市今年 5月20日登记的结婚对数下降幅度推算,2023年“520”全国办理结婚登记的对数减少了13.81万对。
今年“520”结婚登记人数减少,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趋势的累积与恶化。2021年中国的国内婚姻登记总人数为762.7万对,比上一年减少了6.2%,比10年前的2011年减少了41.2%。其中初婚对数为579对,比上一年减少5.7%,比2011年减少了49.9%。
二、原因:青年人结婚面临四道坎
今年是强制性戴口罩3年之后,第一个可以完全自由行动的“520”,各地婚姻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全体动员,严阵以待。因为他们以为完全恢复自由后的第一个“520”,结婚登记人数会爆满,但结果反而接近腰斩。为什么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婚姻的兴趣没有修复反而更为冷淡了?
从短期的原因来看,三郎认为这与三年强制性戴口罩期间,对个人出行自由的高度限制,阻碍了年轻异性的相识、相知与相爱。很多人连楼栋大门都出不去,怎么去认识异性,与异性约会、谈恋爱呢? 无法谈恋爱,又如何结婚呢?
从长期的趋势来分析,是因为年轻人的婚姻面临四道难以迈过的门槛。
一是工作压力太大,不敢恋爱。
按照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留给年轻人体面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与2012年对比,10年后的2021年,中国的城镇就业人员增加了21.4%,但国有与城镇单位就业岗位减少了19.2%,外企(含港澳台)岗位减少了14.9%。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能极不情愿地去私有企业就业,或者从事个体或灵活就业。
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不少人还经常加班,沉重工作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没有时间恋爱,跟异性接触机会越来越少。谈恋爱的人都少了,结婚的人自然多不起来。
二是婚姻成本太高,不敢结婚。
房价大幅上涨,彩礼年年抬高,结婚成本直线上升。现在的农村青年结婚,十几万起步的彩礼必不可少;城里青年结婚,商品房、家具、汽车、婚宴,即使在三线城市也是百万起步。越来越高的婚姻成本,已经酿成社会公害。宁波的甬城农商银行、江苏银行无锡分行等地方银行还为此开发出了“婚庆贷款”产品,江西九江银行还曾经开发出“彩礼贷”产品,为青年人的婚姻成本推波助澜。
天价的结婚费用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婚姻道路上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吓坏了青年人的小心脏,吓退了青年人的结婚率。
三是户籍制度束缚,无法结婚。
如今的中国,体制内的工作到处都有,但一般人进不了。体制外的工作,地方越小岗位也越少,特别是小地方还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不仅工资低,就业机会也少。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谋生,从农村往城市、从小城市往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但在北上广深等工资较高、机会较多的地方就业,束缚中国人自由的那页户口,就剥夺了很多外乡异地青年人的生活自由。
比如,你没有户口,可能就没有买房的资格;你的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当地户口,上学的机会都会受到限制,高考都得回原籍;捆绑在户口上公民的权利与待遇,你都无缘享受;你无权在当地参与选举,你无权在当地报名参军,失业养老、社会保障等等,你都会被打入另册;没有户口,你就只能工作奉献,领个结婚证都要回原籍。这样的环境年轻人又怎么能顺利地结婚呢?
四是婚姻观念改变,婚龄越来越大。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现在年轻人的初婚年龄也越来越晚。特别是国家为了延缓就业压力,先后扩招本科、扩招研究生之后,年轻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不断增加。如果各年龄层次的人口数量相同,以法定婚龄为基准,平均结婚年龄每提高一岁,每年的结婚人数就会减少4.5%。
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的初婚平均年龄在1970年为22岁,1980年提高到24岁,到2020年,已经提高到28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重视婚姻的自主选择和质量,加上生活便利性也在提高,很多人觉得一个人生活也挺舒适,对家庭的渴望和依赖也越来越小,不认可婚姻就是恋爱的唯一归宿。
三、影响:彻底改变社会与经济结构
我们这个社会由家庭构成,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经济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年轻人结婚年龄不断提高,结婚人数不断减少,必将改变整个社会的人口规模、结构,进而改变这个社会的经济结构。
第一、加速中国的人口规模萎缩趋势,加速老龄社会的形成。
我们这个社会的生育观念虽然在改变,但大多数人还是将婚姻作为生育的基本前提。因而,婚龄推迟、结婚人数减少,一方面女性可能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导致生育风险的提高,另一方面,将降低整个社会的生育水平。
2021年,我国生育率已经下降到7.52‰,在主要经济与人口国家中,仅高于韩国,低于其他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022年,中国总人口已经进入下降通道,比上一年减少了85万人。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预测, 2023年4月14日印度的人口达到14.248亿人,超过中国的14.11亿人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结婚人数减少还会导致人口结构的变化。因为新生儿急剧减少,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急速加剧。199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在总人口中占5.6%,2000年提高的7%,2010年增加到8.9%,2022年已经达到14.9%。
第二、成为房地产市场由盛转衰的决定性力量。
在房地产市场需求中,婚房是其中的刚需。这一轮房地产市场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成交量大幅度萎缩,2021年12月开始至今,央行多次降息降准,各地出台了历史上最密集的房地产刺激政策,但2023年4月份商品房销售量仍然同比下跌了11.8%,房地产投资减少了16.2%。
结婚人数减少,出生人口减少,导致商品房需求人口持续下降,成为房地产难以复苏的决定性因素。商品房销售萎缩,还将对装修市场、建材装潢材料、家具家电销售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
第三、长久打击婚庆产业、教育产业和婴童产业的发展。
结婚人数少了,新生儿少了,这些相关产业的需求人口就会萎缩,业务增长就会受到持久性影响。
第四、对银发行业、养老行业需求将持续增加。
第五、对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将带来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