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身人口已2.4亿:无人问我粥可温 无人与我立黄昏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2月31日 18点7分 PT
  返回列表
69097 阅读
23 评论
缓缓说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9200万人。”

2020年双十一当天,《央视财经》援引了这组数据。

随后,网上就流传起了“亿中人”这个梗。

其实官方数据中的2.4亿单身,指的是未结婚的成年人数量。

而没有结婚并不代表没有对象,所以2.4亿不代表真实的单身狗数量。

更让我在意的,是那7700万独居成年人。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刷手机;一个人看病;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

以上你中了几条?

总之,这就是“空巢青年”的生活写照。

其实早在2016年的时候,我就关注到了“空巢青年”的现象。

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空巢青年: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后来我立了一个flag ,每年都要发一遍这篇文章,就像是一个仪式,每年也确实会引起很多的分享和讨论。

而我今年最大的感触就是: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心态变了)。

详细的文末再做说明。

01

大白是个北漂姑娘,也是一名空巢青年。

什么是空巢青年?

大多是指背井离乡,在大城市独自打拼的年轻人。

他们没有背景,没有根基,能够立足已经不易,还想有更好的生活实在太难,可放弃又不甘心,于是在拼搏和苟且中盼望着诗与远方。

点外卖要凑起送费;买水果只买两三个;睡很晚也没人管;丢垃圾不小心把自己锁门外……大抵这就是空巢青年的生活。

大白本来是个文科生,5年前入职北京的一家外企,因为是电气行业,她又去读了电气工程的在职研究生。

“文科跨到工科?你也是蛮拼的。”我感叹。“为了生活啊。”大白的回答很直白。

北漂5年,频繁的出差让大白走遍了几乎整个中国。

“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好。”习惯了独来独往,有时候她也会这么告诉自己。

可是,生病的时候,没带钥匙被锁在门外的时候,酒局散场后抱着马桶哇哇大吐的时候,心底难免会有动摇,这么累到底值不值?

有一次出差,回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半夜11点,北京下着瓢泼大雨,我一个人在大雨里奔跑。后来看到一家便利店,我冲了进去,里面都是关东煮的味道,那时候才想起来我赶了一天的路,没吃过任何东西。

看店的大爷也许觉得我一个女孩不容易,特意给我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

我吃着关东煮,看着外面漆黑一片,不知道有多心酸。家乡的亲朋好友应该都在睡梦中了吧,谁也不会想到我,在异乡的黑夜吃着快餐等雨停的感觉。

我不怕吃苦,怕的是孤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亲人朋友,没有可以依赖的人,没有家的感觉,没有归属感,不管多晚回家,没有一盏灯在等你,没有一个人在牵挂你。

每次打电话,大白都会告诉爸妈,她过得很好,很幸福,还会在过年回家的时候给他们带很多的礼物。

我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很风光的样子,但内心的苦涩只有自己才知道。特别孤独特别无力的时候,忍不住想找一个肩膀靠一靠,却发现没有任何一个适合自己。

02

《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空巢青年是伪命题,他们或是对英雄主义的最好诠释》的评论。

文章认为,将“空巢青年”的标签直接贴在广大奋斗在城市中的青年身上并不妥当,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其奋斗群像,“空巢”更是几代人的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文章还认为,受益于现代发达的科技,“空巢青年”们其实并不“空巢”。网络使离家在外的他们能随时随地和父母联系沟通,维系亲情的温度,与故乡和回忆保持“不断线”。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作者援引了罗曼·罗兰的这句话,进而表示,在孤单、寂寞和失落中拼搏,是对英雄主义最好的诠释。

只是,没有数据的结论缺乏依据,强行灌输鸡汤更是一种高高在上。

根据新华网援引的一项数据:

国内20岁到39岁的独居年轻人数量,已接近2000万。

光明网援引的另一项调查显示:

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

站在岸上的人,不能体会溺水者的心情。

网络再发达,也替代不了面对面的温情。

03

知乎上有一个“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的话题,一些知友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孤独得像条狗,但其实连狗都养不起。

过年回家,我妈要我留一个我在上海的紧急联系人电话,万一找不到我可以找那个人,结果我一个名字都想不出来。

我和siri成为了好朋友。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醒了发现一切如旧,没人给我盖被子,没人关电视……

我曾在自己的公众号也发起过关于“空巢青年”的话题,收到了几百条留言:

每次打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里提前下好的视频打开,哪怕不看,也要制造点声音出来,才不会觉得那么孤独。

生病了要一个人来来回回跑医院,完了接着回去上班;也要一个人半夜去买药,没人管你吃了吗?只会问你好了吗?

上班太累,下班太孤单,做梦都想养只狗,下班可以陪我遛,可是住公司的公寓里,太小,养狗太贵,最后还是选择养了两只小仓鼠,就放在卧室门口,下班没事抱着仓鼠讲话都能讲半天。

还有一条留言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白天出入高大上的高楼大厦,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脏、乱、差的城中村,还遭遇过3次漏水。

第一次漏水是在卫生间的房顶。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才发现家里下雨,就跟水帘洞一样。房东不靠谱,只好自己在网上找了维修工人,又不确定维修工人是不是靠谱,又找了同事帮忙壮胆。

第二次漏水是在卫生间的管道,突然就漏了,当时我正在洗澡,整个人都不好了。可后来还是自己买了管子,照着网上的方法装上了。

第三次发大水是因为洗衣机,洗衣服的时候突然坏了,水从里面哗哗哗 地流出来。已经绝望到放弃治疗 ,就看着水漫过房间,一动不动地站着,直到水没过地板。可是能怎么办呢?还是得自己收拾。

闺蜜对我说,该找个男朋友了,至少可以跟我一起分担。我唯有苦笑,看得上的男生不喜欢我,看得上我的我不喜欢。相亲相到快跟父母吵翻天,可依然很迷茫。

都说大城市机会更多,可有时候就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多余的人。

空巢青年的数量正变得越来越庞大,这是个无可回避的话题,相比于生活上的拮据,“被抛弃”的感觉让他们与繁华的都市背离。

孤独地像条狗,和siri做朋友。

城市越喧嚣,内心越寂寥。

04

空巢青年的产生源于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迁徙,而人口大迁移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的马太效应。

我曾在过去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了马太效应:城市越发达,资源和机会就越多,人口就会大量聚集,而人口红利又会反过来推动城市更快地发展。

“逃离北上广”才是真正的伪命题,因为大城市才能更好地安放年轻人的梦想。

故乡的小城市并非田园牧歌式的舒适安逸,而是无处不在,又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那些适应了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一旦回到家乡,往往会发现自己实在无法忍受少的可怜的工作机会和无处不在的人情关系,以及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和数落。

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又出现了“逃回北上广”的风潮。

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会把自己的空巢经历当成是一种神圣的使命,而仅仅是为了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不得不在大城市打拼。

可是,来的人多了,竞争也更激烈了,房价自然就高了。

这背后是一种自发性的社会规律。

稀缺的资源永远昂贵,只有少数人才负担得起。

这也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追寻梦想所不得不背负的代价。

让人无奈,却又那么的现实。

仓央嘉措有一句诗: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答案是没有。

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其代价,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05

中国移动支付早就是全球第一,每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支付宝大楼彻夜灯火通明,销售数字年年刷新,而随着直播带货加入战场,头部主播一晚的销售额就能突破百亿。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与之相应的,是那几年硅谷华人精英的大规模回流。

据一位回国的硅谷精英透露:2016年前后,硅谷工作的华人工程师几乎每周都会收到来自猎头公司的邮件,开场白常常是这样——国内互联网发展势头很强劲,机会很多,要不要考虑一下?

可是,即使是硅谷精英,回国后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芝麻信用资深数据挖掘专家赵星曾向媒体表示:回国后的工作强度,是自己在FICO(美国著名个人消费信用评估公司)时的至少三倍。在美国,FICO每更新一个版本的信用评分需要五年,但在蚂蚁金服,数据模型迭代速度达到了平均每一两个月就有一次。

“回国最大的感受,是感觉一天不是24小时,而是48小时、72小时……”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兴行业蒸蒸日上,站在潮头之上的人,通过夜以继日地工作去抢占阶层分化时的一席之地,这给一部分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可是,有的在升起,也有的在落没。

《女博士在京买房记:想读博吗?先买个房吧 》这篇文章曾刷爆了朋友圈,里面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

第一个细节关于一名毕业于985高校文学博士的境遇,他研究鲁迅多年,可他最后能做的,就是选择在鲁迅离开北京的日子,离开北京。

第二个细节发生在话剧院,通常晚上九点半话剧还没结束时,有一半人就离开了,一路小跑赶去地铁。

“你能想象他们坐在那里的时候都是坐立不安的。”

2015年,北京统计局首次发布北京环路的人口数据,有超过一半的常住人口,住在北京的五环外。

有人说,世道变坏是从嘲笑文艺青年开始的,他们把因果关系搞反了;事实是世道变得太快太艰难,才让文艺青年跟不上这个时代。

06

节奏太快,压力太大,房价太高,上升太难……

这仿佛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无法逃脱的事实。

有人说,这些问题都是时代发展的阵痛,不幸的是,阵痛正好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

奋斗的路,不仅险阻,而且漫长。

要说不累,太假。

于是丧文化渐渐开始流行。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至少可以很舒服。”

这样的犬儒主义看似轻松,却也通向了一条看不到希望的路。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曾说:“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报以虚无的态度其实是轻松的,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

在千篇一律的悲观论调中,少数的乐观派更让人印象深刻。

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

我是一名空巢青年。

刚开始内心是坚定的,不断地告诉自己你是努力的,然后会有收获的,但是过一段时间你内心的那种坚定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

看到大街上相拥而走的情侣你会羡慕,看到幸福的一家人逛超市你也会羡慕,看到别人三五成群会羡慕,看到拉着行李箱回家的人也会羡慕。然后不断地安慰自己,你自己独自奋斗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遇到更好的人,也会陷入自我否定,但很快又会显现出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会最快也最好的一件事,是不断地安慰自己,学会了报喜不报忧,也学会了自己跟自己的独处。

每个空巢青年,大概都有一个梦想吧,或前行或稍是休息,也许需要陪伴,也需要温暖,但是在没有对自己妥协之前,在每个城市你都会看见夜晚独自前行的人。他们走向的路是回家的路,也是能够有家的路!

我是计二华,一个努力向上的空巢青年!

07

大城市虽然压力很大,或许还少了一点人情味,但至少这里是守规则的。

办点事,只要手续齐全,多半不需要再托关系。

出了事,只要不理亏,多半还是讲法律的。

有本事,只要运气不太遭,多半还是能被人看到的。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一边吐槽是在大城市里假装生活,一边又鼓起勇气留在大城市里生活。

因为大城市更能安放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梦想。

或许有点无奈,有点无可奈何,但你很难有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的眼前漆黑一片,那就把一个人过得像一支队伍。

撑到天亮的那一刻,会很美的。

P.s这篇文章写于2016年,2017年重发的时候,我在留言中看到,那个曾经自己换水管的女生,找到了给她换水管的人。

这种感觉就像是很久不联系的老朋友,和你诉说她的近况。而这一切发生在这个公众号上,我觉得挺奇妙的。所以之后我就会每年都发一遍。2018年发的时候,大白(就是文章第一段的那个女孩)留言告诉我,她在北京买房了,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小窝,也算是安定下来了。

也有读者留言说,去年看文章的时候还是单身汪,每次上私教课都哭,现在已经结婚生子了。还有一个自称小Z的读者,周四那天发消息问我,今年什么时候重发这篇文章呀。他最初是因为章莹颖的案子关注了我,那个时候他还处于迷茫和焦虑的阶段,然后看到了这篇文章的留言里,发现有很多人正在经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相比之下,他的生活似乎也没有那么糟糕了,于是又有了坚持的勇气,并最终走出了低谷。你看,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一年又一年,大家的生活真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在变好。也有处于迷茫和焦虑状态的。2019年重发时,点赞最多的留言已经变成了下面这样:怕穷,怕父母生病,并且接受“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这样的留言获得了最多的点赞,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社会思潮在悄悄发生变化。2020年重发时,点赞数排名前三的留言似乎也都是单身状态。

2021年,点赞排名前三的依然都是单身。从连续三年的点赞数据来看,年轻人单身的比例很可能还在进一步增加。

到了2022年,点赞数最多的热门留言已经变成了健康、自由以及对社会大环境的思考。

你看,大家对于恋爱、结婚、生娃的热情真的在逐年消退。从乐观的角度来讲,这说明社会思潮正在变得多元化,传统的结婚生子模式不再是一门必修课。但从不那么乐观的方面来看,这是否也意味着现在年轻人受到的环境压力正变得越来越大?毕竟,就连动物都会在生存环境恶化的时候降低繁殖率(这种现象在小鼠、河马和热带鸣禽等动物身上普遍存在)。之前一个自主创业做相亲平台的朋友和我交流时说道,这几年来报名参加相亲活动的用户,择偶条件一年比一年现实。可不是吗?人们只有在对未来有良好预期的时候,才会更容易坚持长期主义。这会体现在:择偶的时候,会看重一个人的潜力。求职的时候,会看重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眼下的工资。买股票的时候,会愿意长期持有。而一旦预期恶化,未来变得非常不确定时,人们显然更愿意抓住当下,即所谓的“隔夜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

这个时候未来潜力不如眼下的“条件”,发展的空间不如到手的工资,长期持有不如反复投机。

说了那么多,听起来有点信心不足。

但其实能够正视现状,接纳现状,然后不断调整自己,在我看来也好过像鸵鸟一样一头扎进沙子里要强。

所以,如果你觉得今年过得不顺心,压力很大,希望你不要气馁,更不必自责。

其实大多数人都差不多,大家过得都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尽可能管好自己、照顾好自己吧。2023年即将过去,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我会在公众号发300个元旦红包,无论你抢没抢到,都希望你收下我的祝福,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沾点好运。最后,如果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留言。另外,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许愿的留言板。当成是一个封存在时光中的宝盒。让一年后的你看看今天的自己。

c
collins
1 楼
妓院合法化的基础
y
yuanfangzhi
2 楼
2023年《生育率排前十》的国家: 1 尼日尔 6.73 2 安哥拉 5.76 3 刚果民主共和国 5.56 4 马里 5.45 5 贝宁 5.39 6 乍得 5.35 7 乌干达 5.26 8 索马里 5.22 9 南苏丹 5.20 10 布隆迪 4.96 2023年《生育率排后十》的国家(地区): 192 摩尔多瓦 1.31 193 塞浦路斯 1.30 194 澳门 1.30 195 意大利 1.30 196 希腊 1.26 197 新加坡 1.24 198 台湾 1.24 199 波黑 1.22 200 波多黎各 1.18 201 大韩民国 1.08 [1评]
L
Laoseguiman
3 楼
正面解读,出生率低的大多是富裕发达国家,这说明中国正迈向发达国家行列 [1评]
g
greentee
4 楼
不用看了,世界是墨黑绿的。
g
greentee
5 楼
但是跟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的是,中国(包括韩日)没有年轻外来移民补充,当然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穆斯林反客为主。
S
Show出你的下限
6 楼
😂😂😂😂 这么说 百鸡王 康师傅 赖小民 和 张高丽 其实都在为祖国人口做贡献咯 😂😂😂
维基解密3
7 楼
傻子农民领导的国家,最终会在各个方面体系中出现奇葩异卉的特异现象
吃斋念佛大灰狼
8 楼
挣的钱自己都不够花,成什么家,一个人过吧。
世外桃仙
9 楼
觉得孤独需要关爱的时候,就会觉得结婚才好,两个人互相帮助那很完美;一旦结了婚,现实中又会觉得多了很多麻烦和义务,不如一个人过。如果不想付出,那就太难有满意的生活了。其实综合看起来,还是两个情意相投的人互相关爱,一起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会更加经得起风浪。婚姻中必然有妥协,如果年轻人个性太强,受不得委屈,不愿意各自妥协过日子,那么单着,就是他的选择,不必再抱怨。 [1评]
h
hackneyGina
10 楼
互相关爱是有上限的,不是因为年轻人个性强,受不得委屈,而是如今两个人互相关爱的上限非常高。 . 最简单例子 . 女人需要化妆品,男人如果买了,算关爱吧,但是如今化妆品价格不低,如果男人的收入低的话,这么简单的关爱就没办法满足。 . 中国如今的生活成本,关爱成本,衣食住行,都不低,年轻人个性低调,受得了委屈,也解决不了收入低,很多关爱没办法完成的现状。
a
anywho
11 楼
1450詐騙畜繼續編
诚聘板主
12 楼
中共国的女人结婚是什么样的下场 👇👇👇👇👇 https://x.com/Y5nt1dUl0yRjfmu/status/1741022450337698270?s=20 . 2024年新年快乐 ONE WORLD ONE PEOPLE https://club.6parkbbs.com/finance/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836009
南方兔儿爷
13 楼
人是很自私的,孤独的时候大多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烂东西修电器水龙头生病吃饭买药,然后就是穷累想有人分担有人养。因此不要成天说孤独,无非是弱懒穷。难道父母给你钱花带你看病喂你吃饭的时候就不孤独?不也是单身吗?
j
jeffinvade
14 楼
是不是发达国家要看人均收入,中国人均收入只是美国1/10,9.6亿人月收入不到2000,还发达国家呢? 这叫未富先老
y
yuba
15 楼
哈哈
c
cbs888
16 楼
哈,我还以为就我一个!
低层群众
17 楼
其实这个世界最缺的就是一台整容机器,每个人都漂亮帅气了,就不会有那么多单身青年了!
O
Omeagego2003
18 楼
“我”字过多能怨谁
郑长仁
19 楼
这是世界潮流,随着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独立的能力越强,她们的择偶标准自然就会提高的了。男同胞们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立足于不败!
中坚力量
20 楼
结婚其实并不是必须的 在一起至少要一两年才能知道 合适不合适 而且因为生活琐事产生矛盾 很容易离婚 不结婚 始终有尊敬在两人之间 即使有了孩子也可以一起照顾 反而相互的关系更好相处 两人相敬如宾 各自保持空间感 反而能天长地久 结婚只是一个证件 如果都有生活独立性 完全没有必要领这个证件 相信自己的感情基础 而且即使感情破裂 也很少麻烦 这个世界这么大, 你不想再看看吗? 一定有更合适你的人, 何必要这样熬呢? 人生就一辈子, 要对得起自己, 结婚只是一个枷锁, 没有其他意义, 只是绑住了自己, 束缚了另一个人, 有意义吗? 很多人没结婚,不代表就没有伴侣,什么时代了,结婚这种事情,除了让自己后悔,还有什么意义?
山猫
21 楼
挺好的。5,60年以后我国人口降到10一亿下。不是人口计划剩余的目的吗
夏扬州
22 楼
无人问我粥可温 无人与我立黄昏 美女都去蟠桃会 剩下猴王马厩蹲
d
dongzl
23 楼
女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她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远超她们真实的水平。